开题答辩ppt.pptx_第1页
开题答辩ppt.pptx_第2页
开题答辩ppt.pptx_第3页
开题答辩ppt.pptx_第4页
开题答辩ppt.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混合连续梁桥钢-混凝土结 合段合理化结构设计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答辩 姓名 学号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研究背景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章 研究内容与目标 第四章 工作计划与预期成果 Part 1 研究背景 Part 1 Part 2Part 3Part 4 4 研究背景 平申线航道(上海段)整治工程平申线航道(上海段)整治工程中拟 修建G1501公路跨航道桥,桥梁处于大 泖港航道,规划等级为IV级,考虑通航 净宽、承台宽度和紊流影响,最终采 用(65+135+65)m三跨钢-混凝土混合 连续梁方案。主跨中间55m范围为钢箱 梁,钢-混凝土结合段长度4.7m 课题来源工程背景 Part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Part 1 Part 2 Part 3Part 4 6 国内外研究现状 钢-混凝土结合段及其分类 钢-混凝土结合段是指在混合梁中连接混 凝土与钢结构部分的过渡段,通常在钢 梁与混凝土梁结合处,分别加强钢梁截 面和混凝土截面,形成钢梁加劲过渡段 和混凝土梁加强过渡段,并在钢梁与混 凝土梁交界面出布置足够的连接构造, 如连接件、承压板、预应力筋和锚杆, 形成结合部。 钢-混凝土结合段定义 1 Part 1 Part 2 Part 3Part 4 7 国内外研究现状 钢-混凝土结合段及其分类 全截面连接 完全承压式 全截面连接 承压传剪式 部分截面连接 完全承压式 部分截面连接 承压传剪式 受弯为主的混合梁钢混连接构造 Part 1 Part 2 Part 3Part 4 8 国内外研究现状 钢-混凝土结合段及其分类 Part 1 Part 2 Part 3Part 4 9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 2 3 广州佛山平胜桥结合段试验 胡建华 蒲怀仁 刘荣 刘玉擎 石板坡长江大桥结合段局部应力分析 王军文 倪章军 4 舟山桃夭门大桥结合段试验研究 陈开利 王戒躁 安群慧 1.有限元模型进行了钢格室及混凝土梁的应力分析 、连接件的受力分析、传力比例分析 2.局部格室足尺模型测试轴力作用下个板件及 混凝土内部的应力状态 3.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工作内容结论 有格室后承压板式混合梁结合段中 隔板设置带钢筋的开孔版连接件,减少 焊钉数量便于加工;开孔版刚度大、 承载力高,传力作用较大。 1.利用ANSYS对结合段进行数值模拟 2.在数值计算分析基础上截取结合段横截面局部 位置进行试验研究并采用1:2缩尺模型。 3.选取1.0倍恒载以及1.0倍负弯矩最不利作用对 试验模型进行加载进行静力测试。 鄂东长江公路大桥结合段试验 锚垫板下预应力管道支撑钢板及混 凝土箱梁结合面 折角处应力集中、部分拉应力超限 建议在钢混结合段采用钢纤维混凝 土作为加强措施 有格室后承压板式混合梁结合段中 隔板设置带钢筋的开孔版连接件,减少 焊钉数量便于加工;开孔版刚度大、 承载力高,传力作用较大。 1.取实桥中13.5m混凝土箱梁、2.5m结合部及4m 钢箱梁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并考虑四种荷载工况 在1.7倍最大轴力组合、剪力组合 弯矩组合作用下模型试验段未发生 裂缝,混凝土与钢横隔板为脱裂, 钢箱梁钢板未屈曲,荷载应变基本 呈线性关系,结构具有足够抗裂 和极限荷载安全度 1.采用高度方向1:2的比例尺,宽度方向1:9的比例尺 长度方向1:2的比例尺设计缩尺模型并分最大轴力、 最大剪力、最大弯矩3个荷载组合进行加载,每部分 飞0.5、0.7、1.1、1.2、1.4、1.7倍设计荷载6个工况 2.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 1 2 3 广州佛山平胜桥结合段试验 胡建华 蒲怀仁 刘荣 刘玉擎 石板坡长江大桥结合段局部应力分析 王军文 倪章军 4 舟山桃夭门大桥结合段试验研究 陈开利 王戒躁 安群慧 1.有限元模型进行了钢格室及混凝土梁的应力分析 、连接件的受力分析、传力比例分析 2.局部格室足尺模型测试轴力作用下个板件及 混凝土内部的应力状态 3.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1.利用ANSYS对结合段进行数值模拟 2.在数值计算分析基础上截取结合段横截面局部 位置进行试验研究并采用1:2缩尺模型。 3.选取1.0倍恒载以及1.0倍负弯矩最不利作用对 试验模型进行加载进行静力测试。 工作内容 结论 Part 1 Part 2 Part 3Part 4 10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5 蕰藻浜大桥结合段力学性能分析 苏庆田 李俊 1.取主塔位置连续6m混凝土梁+4.5m钢-混凝土 结合段+6m钢加劲梁进行局部空间应力分析 2.取实桥结合段及两侧共57.4m梁段按1:4比例进行 缩尺模型试验分析 1.0倍恒载作用下顶底板均受压 1.7倍恒载作用下底板压应力减小 顶板压应力增大,但仍在弹性范围内 1.7倍恒载和5.0倍负弯矩最不利荷载 模型混凝土无开裂、钢板无屈曲 钢混结合面上承压板承受荷载占总 荷载的70%80%,钢板占20%30% 工作内容 结论 Part 1 Part 2 Part 3Part 4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 2 3 主跨287m,世界首座混合梁桥梁 结合段采用无格式端部承压板, 班上设置U形钢筋和焊钉连接件 1972德国Kurt-Schmacher独塔斜拉桥 主跨368m,采用有格室承压板构 造,设置焊钉连接件、钢格室 1979德国Dsseldorf-Flehe独塔斜拉桥 主跨368m,设置焊钉连接件、钢格 室 1981瑞士Tjrn双塔斜拉桥 4 主跨490m,采用有格室后承压板 式构造 1991日本Ikuchi Bridge(混合梁斜拉桥) 5 对前承压板和后承压板两种格室的受力 性能进行比选,推荐采用首例性能较好 、施工较为方便的有格室后承压板构造 Mori K进行了构造分类、比选 6 通过对焊钉、角钢、锚固筋和环形筋的 推出试验,推荐采用刚度大、承载力高 和施工性能好的角钢连接件并依据构造 需要配置焊钉连接件 Mori K进行了构造分类、比选 Part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Part 1Part 2 Part 3 Part 4 13 Part 5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 内容 平申线航道(上海段)整治工程 *建立钢-混凝土结合段的空间有限元模型分析其静力 承载力及可能的破坏形态 *采用板条模型对钢-混凝土结合段进行模型试验分析 ,纵桥向取16.6m,横向取实桥腹板位置处0.8m设 计板条模型并将模型试验结果与计算分析结果进行 对比 Part 1Part 2 Part 3 Part 4 14 Part 5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 内容 钢-混凝土结合段构造对比分析 *通过有限元模型分析对比钢梁与混凝土梁连接段以及组合梁与混凝 土梁连接段的异同 *分析前后承压板在承受荷载时各自的贡献 *结合施工便利性、受力合理性对比剪力钉、PBL开孔版布置间距、数 量 Part 4 工作计划与预期成果 Part 1Part 2Part 3 Part 4 16 工作进度安排 进度安排 假期 暑期实习 Part 4 Part 5 2016.10- 2016.11 进行模型试验 整理并分析试 验数据并与计 算分析结果进 行对比 2016.11- 2017.1 2017.2- 2017.7 已完成部分 完成论文初稿 论文修改 准备答辩 2017.8-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