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特殊刺法的临床应用.ppt_第1页
内经》特殊刺法的临床应用.ppt_第2页
内经》特殊刺法的临床应用.ppt_第3页
内经》特殊刺法的临床应用.ppt_第4页
内经》特殊刺法的临床应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经特殊刺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山东中医药大学 谭奇纹 刺法:又称针法、针刺法,古代称为“砭刺”。 刺法是利用各种不同的针具和方法作用于人体经络、腧穴或 其他部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针具部位 方法 毫针 巨针 芒针 皮肤针 梅花针 三棱针 火针 耳针 头针 舌针 眼针 腕踝针 夹脊针 腹针 补泻法 输刺法 报刺法 合谷刺 齐刺法 傍针刺法 缪刺法 偶刺法 毛刺法 内经论刺法 九刺法:是对九类不同性质的病 变采取相应的刺法。 十二刺法:是一种针对十二经病 变的多种刺法。 五刺法:是以五藏应合皮、脉、 筋、肉、骨等五体的五种刺法。 三刺法:是一种将皮内、皮下、分 肉间分为浅、中、深三个层次的刺法。 导气法:是一种缓慢进针,速度均 匀,得气后缓慢出针的方法。 名称刺法取刺部位 输刺 刺诸经荥输、藏输 取荥穴、输穴、背俞穴 远道刺 病在上取之下,刺府输 上病下取 经刺 刺大经之结络经分刺大经 络刺刺小络之血脉刺血络 分刺 刺分肉之间刺肌肉 大写刺 刺大脓以铍针外症引流、排脓、泻水 毛刺 刺浮痹于皮肤 浅刺于皮肤之上 巨刺 左取右,右取左 左右交叉,点对点取穴 焠刺 刺燔针则取痹 针烧红后刺入,随痛处取穴 灵枢官针九刺法 名称刺法主治 偶刺一刺前(胸腹),一刺后(背),直对病所心痹 报刺进针后不即出,以左手随痛处按之,再刺 游走性疼痛 恢刺刺筋傍,再作多向刺,并活动关节筋痹 齐刺三针同用,正入1针,傍入2针寒痹之小深者 扬刺五针同用,正入1针,傍入4针寒痹之广大者 直针刺提起皮肤沿皮刺寒痹之浅者 输刺直入直出,针入深而缓退之气盛而热者 短刺近骨刺,稍摇深入之骨痹 浮刺傍入针而浮之肌肤急而寒者 阴刺并刺人体左右两侧穴位寒痹 傍针刺正刺1针,傍刺1针留痹久居者 赞刺直入直出,多针而浅,出其血痈肿 灵枢官针九刺法 名称刺法针刺部位内应脏腑 半刺浅刺、疾出,以取皮气皮毛肺 豹文刺多针散刺出血血脉心 关刺刺在关节附近肌腱上筋腱肝 合谷刺一针多向,刺分肉间肌肉脾 输刺直入直出,深达于骨骨骼肾 灵枢官针五刺法 灵枢 官针所述之输刺法共有三种,一是九刺法中的输刺。二是十二刺法中 的输刺,三是五刺法中的输刺。这三种刺法字同而意异。 输刺法输刺法 九刺的输刺十二刺的输刺五刺的输刺 一、输刺法一、输刺法 刺法归类刺法适应症范围 九刺取病经的荥、输穴和相关背俞穴五脏病 属于配穴方法 十二刺直入直出,针入深而 缓退之热病针对疾病性质 五刺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 骨痹针对组织病变 灵枢官针三种“输刺”比较 一、输刺法一、输刺法 九刺之“输刺” 是刺诸经荥穴、输穴的一种针刺治疗方法。 灵枢 官针曰:“输刺者,刺诸经荥输藏输也。” 这里的“输”有转输的意思,”藏”指五脏,即脏腑有病,可取有 关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荥穴、输穴以及相关的五藏背俞穴, 进行治疗。 如:肺病取鱼际(荥)、太渊(输)、肺俞; 心病取少府(荥)、神门(输)、心俞等。 主要治疗脏腑疾病。 一、输刺法一、输刺法 是垂直刺入较深处侯气,得气后慢慢将针退出,从阴引阳, 疏泻热邪的一种针刺方法。 灵枢 官针曰:“输刺者,直入直出,稀发针而深之,以 治气盛而热者也。” 这里的“输”有疏泻之意,深刺而缓慢以从阴取阳,故能疏 泻邪热而通达于外。 主要适用于治疗气盛之实热证、外邪所致的各种发热、阳明 经证和腑证。如风火牙痛,便秘,咽喉肿痛,月经不调等。 一、输刺法一、输刺法 十二刺之“输刺” 是指直入直出,必须深刺到骨部,以治疗骨之病患为主的针 刺方法。 灵枢 官针曰:“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 骨痹,此肾之应也。” 这里的“输”有内外疏通之意,直入直出,以治疗骨之顽疾。 主要适用于治疗骨部疾患,如骨质增生(膝关节增生性关节 炎、腰椎退行性病变、颈椎病及因其引起的肢体麻木、疼 痛、萎缩),中风后遗症、痿症等。 一、输刺法一、输刺法 五刺之“输刺” 报刺法是根据患者所报疼痛之处(阿是穴)下针,然后用 左手循按上下处寻找其他痛处,拔针再刺新的痛处,如此 重复刺其痛处(阿是穴)的一种针刺方法。 灵枢 官针曰:“报刺者,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者, 直内无拔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出针复刺之也。” 意即针刺次数应根据痛点而定。 广雅释义:“报,复也。 二、报刺法二、报刺法 二、报刺法二、报刺法 操作时先于痛处直刺一针,不立即出针,而以左手随痛处 上下循按,找到新痛点后再出前针,又于痛点相应处刺入, 反复运用,直到痛点消除为止。 报刺法具有行气止痛作用。主要适用于多处有明显压痛或 疼痛不固定的疾患,如游走性的关节痛、坐骨神经痛、偏头 痛等。 二、报刺法二、报刺法 报刺法随痛处而针,频频报刺,不必拘于穴。 报刺法是阿是穴、天应穴刺法的渊源。 临床上常用的用循法以催气、导气,或处理滞针的 刺法等也属于报刺法的范畴。 二、报刺法二、报刺法 典型治疗 报刺法治疗坐骨神经痛:可根据坐骨神 经痛放射部位,对照经络循行路线进行 分型,选取相应部位腧穴。 1.膀胱经型:取腰部压痛点旁背俞穴、 秩边、环跳、殷门、委中、承山、昆 仑; 2.胆经型选取腰部压痛点旁背俞穴,秩 边、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足三 里、丘墟; 3.混合型选取腰部压痛点旁背俞穴、秩 边、环跳、承筋、阳陵泉、飞扬、解 溪。 三、齐刺法三、齐刺法 齐刺法是指先正中刺一针,并于两旁各刺一针,三针齐用 的一种针刺方法,又称三刺。 灵枢 官针曰:“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 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也”。 主要用于治疗寒气稽留范围较小而深的痹症,即寒痹症。 三、齐刺法三、齐刺法 齐刺法是指先正中刺一针,并于两旁各刺一针,三针 齐用的一种针刺方法,又称三刺。 灵枢 官针曰:“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 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也”。 主要用于治疗寒气稽留范围较小而深的痹症, 即寒痹症。 三、齐刺法三、齐刺法 先循按痹痛的最敏感点,然后在其敏感点 直刺一针,再从两旁各斜刺一针,两针尖 指向前一针,使三针并列。 以增强针感,其疗效比用单针治疗更佳。 三、齐刺法三、齐刺法 齐刺法用于治疗 肢体肌肉和肌腱之痹痛,如软组织损伤、腱鞘炎、肩 周炎、坐骨神经痛等; 还可用于失语、吞咽困难、三叉神经痛、及痛经等的 治疗。 三、齐刺法三、齐刺法 典型治疗 齐刺法治疗三叉神经痛: 1.主穴:颧髎穴、阿是穴(颧髎左右两 旁各1.5cm),配穴:阳陵泉、丰隆。. 2.操作:先深刺颧髎穴,得气后针右侧 阿是穴,再针左侧阿是穴,呈45度角斜 刺,三点一线,进针24cm。 后针阳陵泉、丰隆穴,得气后行平补 平泻手法。留针40分钟 1小时,每10 分钟行针一次,每日一次,15次一疗程 , 每疗程结束后休息一周。 四、扬刺法四、扬刺法 扬刺法是指正中直刺一针,四周各浅刺一针的一种针 刺方法。 灵枢 官针曰:“扬刺者,正中(纳)一,傍内( 纳)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 主要用于治疗寒气浅而面积较大的痹证,针之使病邪 随多刺之针扬而散之,故称为扬刺。 四、扬刺法四、扬刺法 先用左手循按出痹痛的最痛点或局部病患 处的中点,然后在正中直刺一针,再在上 下左右四周各浅刺一针,周围四针朝向中 心斜刺成“十”字形。 四、扬刺法四、扬刺法 扬刺用于治疗 扬刺法适用于治疗表浅且面积较大的病症,如肢体麻 木不仁,面部麻木、腰背肌筋膜炎、股外侧皮神经炎 、腱鞘炎、腱鞘囊肿。 因针刺的部位较分散,又五针并列于一穴周围,故又 称局部五针法。 现代临床运用的梅花针、七星针,就是扬刺演变和发 展而来的。 四、扬刺法四、扬刺法 典型治疗 扬刺法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 操作:取感觉异常区的中部直刺1针, 再在上、下、左、右分别向正中呈25度 角各斜刺1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 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一次,每 日一次,10次一疗程。 配合拔罐或走罐效更佳。 五、傍针刺法五、傍针刺法 傍针刺法是指正中刺一针,旁边又加一针的两针同用 的一种针刺方法。 灵枢 官针云:“傍针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 治留痹久居者也。” 五、傍针刺法五、傍针刺法 其一,是先直刺一针,再在近旁斜向加刺一针,这种 刺法与齐刺法相似,都为加强局部压痛处通经活络作 用而设,用于压痛比较明显,而且固定不移、久久不 愈之痹证。 对傍针刺法古人有两种认识 五、傍针刺法五、傍针刺法 其二,是尊张介宾类经所注。 类经云:“正者刺其经,傍者刺其络。”可引申为 一针刺其本经原穴为主,一针刺其表里经之络穴为辅 ,其典型代表为“原络配穴法”。因原穴是脏腑原气输 注于经络之穴,而络穴主要是加强表里两经之间的联 系,故原络配刺既可加强局部的治疗作用,祛除顽固 不愈的痹证,又可调理表里脏腑经络的功能,用于治 疗脏腑病。 五、傍针刺法五、傍针刺法 常用傍针刺法:先在痛处或病患处直刺一针,针刺 较深,然后再在近旁(左右上下皆可)斜向加刺一针 ,针尖偏向第1针,使两针并列,加强针感。也可将针 尖集中在一处。 类经傍针刺法:先针刺病经的原穴,然后再针 其相表里经的络穴。 五、傍针刺法五、傍针刺法 傍针刺用于治疗 常用傍针刺法主要治疗痛痹,如肩周炎、关节炎、 软组织损伤、神经性头痛、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等 。类经傍针刺法用于内脏疾病的治疗。 五、傍针刺法五、傍针刺法 典型治疗 常用傍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取腰椎旁压痛点或椎间盘突出部位的相 应夹脊穴,先直刺一针,再在旁边1 cm, 处呈25度角斜刺1针,二点一线,得气 后行平补平泻手法。 留针30分钟,温针灸或用电针(连续波 ),每日一次,10次一疗程,每疗 程结束后休息三天。 六、合谷刺法六、合谷刺法 合谷刺法是进针后退至浅层,然后依次再向两旁斜刺 ,形如鸡爪分叉状的一种针刺方法。 灵枢 官针曰:“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 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因本法针刺在分肉之 间,而脾主肌肉,故能治肌痹症。 灵枢 卫气失常说:“重者,鸡足取之。”指出合谷 刺法是一种重刺法。 六、合谷刺法六、合谷刺法 毫针刺入穴位深部近骨处肌肉,然后提针至皮下, 再分别向左右两侧各斜刺一针,成“个”字形,如同鸡 足。每一刺以得气为度,可用提插、捻转等补泻手法 ,以获宣通壅滞和镇痛之效。 用三根毫针,先直刺一针,然后用另外两根交叉刺 入两端,使呈鸡爪形或“个”字形,同时留针,每刺以 得气为度,也可配提插、捻转等补泻手法。 合谷刺用于治疗 合谷刺法有宣痹通络、解痉镇痛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肌肉的疾患,如面瘫、肌肉拘紧痹痛、 肌肉痉挛、重症肌无力等。 六、合谷刺法六、合谷刺法 六、合谷刺法六、合谷刺法 典型治疗 合谷刺治疗面瘫: 主穴:阳白分别透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