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助自助者,你要你就能。清 华 大 学本科生毕业论文题 目:*学生姓名: * 指导老师: * 学 院: * 专业班级: * 完成时间: * 清 华 大 学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主观方面探析题目类型 理论研究 题目来源 生产实际题网址: 毕业论文(设计)时间从2007年3月1日至2007年6月8日一、毕业论文(设计)内容要求1、写作本文应当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我国刑法理论中的罪过及其类型;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犯罪构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现状及司法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刑法学界关于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主观方面的主流观点及主要分歧 2、本论文应当结合我国司法实践中在认定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主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故意实施污染环境的行为、能否适用严格责任的问题、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等等对目前刑法学界关于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主观方面的各种观点如过失论、混合罪过论、故意论等进行分析论证并提出对司法实践中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主观方面认定有指导、参考价值的观点 3、本文的写作应当对我国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主观方面的立法沿革进行考察对外国有关该罪主观方面的立法例进行分析比较收集刑法学界关于该罪主观方面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全面充分的分析研究围绕该罪的主观方面组织论文内容合理安排论文结构做到重点突出、观点鲜明、论证充分、语言通顺 4、论文应当符合中南大学法学院2006届毕业论文工作手册关于论文格式的要求不少于10000字1题目类型:(1)理论研究(2)实验研究(3)工程设计(4)工程技术研究(5)软件开发2题目来源:(1)教师科研题(2)生产实际题(3)模拟或虚构题(4)学生自选题二、主要参考资料1付立忠环境刑法学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2杨春洗等危害环境罪的理论与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蒋兰香环境刑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4陈仁朴光诛环境执法基础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5孟庆华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主观要件问题探讨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6覃志军徐立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构成特征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4(2)7杜澎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研究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8李景城李居全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能否采纳严格责任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4) 9邓文莉我国环境刑法中不宜适用严格责任原则J法商研究2003(2)10曹子丹颜九红关于环境犯罪若干问题的探讨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4)11陈君论我国环境刑法中严格责任的适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1)三、毕业论文(设计)进度安排阶段阶 段 内 容起止时间1选 题2007.3.1-2007.4.12确定大纲、开题报告3.21-4.13毕业实习4.1-5.134初稿5.13-5.225二稿5.22-5.316论文定稿6.1-6.87论文答辩6.9-6.10指导教师(签名) _ 时间:_系(所)主任(签名)_ 时间:_主管院长(签名)_ 时间:_中 南 大 学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一)指导教师评语 建议成绩 指导教师 _年_月_日中 南 大 学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二)论文(设计)评阅人评语 论文(设计) 建议成绩:_ 评阅人_ _年_月_日 中 南 大 学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三)答辩记录及意见 答辩成绩:_ 答辩委员会(小组)负责人_ _年_月_日 学院领导小组审查意见: 成绩评定:_ 负责人:_ _年_月_日目 录摘要引言.1一、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主观方面观点述评.2(一)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主观方面观点概述.2(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主观方面诸观点评析.2二、本罪主观方面:排除故意.3(一)本罪主观方面案例.3(二)本罪主观方面案例评析.3三、本罪主观方面:过失和推定过失.4(一)过失:本罪的主观方面.5(二)推定过失.5四、严格责任于本罪之适用.6(一)严格责任和绝对责任之辨析.6(二)本罪适用严格责任之争议.6五、严格责任适用本罪之限制.9(一)辩护理由对严格责任的限制.9(二)证明标准对严格责任的限制.9(三)刑罚适用对严格责任的限制.9(四)罪刑法定对严格责任的限制.10结语.10参考文献.11附录.12附件一.12附件二.17致谢.21摘要: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主观方面应排除故意而包括过失和推定过失英美法系的严格责任和我国民法的过错推定实质是一致的它没有违背主客观相统一原则没有否认罪过作为犯罪构成的必要构成要素它仍是过错责任的一部分环境污染具有众多特殊性为了应对这种特殊性更好地打击环境犯罪维护公共利益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主观方面的认定中应引进严格责任故本罪的主观方面应当以过错责任为原则、以严格责任为辅助作为客观归罪的绝对责任应排除在本罪主观方面之外完善现行刑法对本罪之规定应就适用严格责任作出明文规定并对严格责任作出一定的限制如允许辩护理由的存在司法实践中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行为和严重后果持故意的行为不构成本罪而应根据其行为的主客观要件等犯罪事实依据刑法的其他规定如投放危险物质罪定罪处罚关键词: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主观方面 严格责任 绝对责任 推定过失Abstract: The subjective aspects of the crime of grea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ccident should remove intent but including fault and constructive fault. The strict liability in the common law is consistent with the essence of fault deduce in our civil law which does not go against the principle of subjective aspect according to objective aspect does not deny subjective fault as a necessary element composing a crime is still a part of the fault liabilit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a lot of particularity for dealing with this kind of particularity better striking environment crime safeguarding the public interests and protecting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itizens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introduce the strict responsibility to the crime of grea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ccident. So referring to the subject aspect of this crime fault liability should be applied firstly auxiliary the strict liability. Absolute liability should be excluded from the criminal law for its nature of objective culpability.e should make it clear in the criminal Law that this crime can apply to strict liability and the limit to it such as allowing the presence of defense. In judicial practice for the case that the defendant holds intent not only to the behavior violating country regulation but also to the serious consequences it does not compose this crimewe should convict the right crime as what it should be according to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aspectssuch as the crime of putting hazardous substances.Key words: crime of grea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ccident/ subjective aspect/ strict liability/ absolute liability/ constructive fault引 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生产水平也得到极大提高人们在享受工业生产给社会聚集的巨大财富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和舒适的同时人们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却在遭受着空前的污染和破坏为了打击环境犯罪保护广大公民的生命健康、公私财产的安全97年刑法在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的第六节专设了破坏环境资源罪规定了一系列污染环境和破坏自然资源的犯罪其中第338条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就是非常重要的一条但是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都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关于它的主观方面的认定就存在很多争议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主张主要观点有本罪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本罪主观方面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本罪主观方面只能是过失;本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过失和无过失笔者对这些观点均不敢苟同本文的相应部分将对其进行研究和评析其次关于不仅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行为且对严重后果都持故意心态的行为有学者主张仍应该按照本罪来定罪处罚而另有学者主张应根据其行为的主客观要件依据刑法的其他规定定罪处罚对此本篇也予以探析再次由于环境污染有其特殊性即其具有专业性、技术性、长期性、隐蔽性、后果严重性和难恢复性的特点如果无视这种特殊性仍按照传统的过错责任原则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势必让一部分重大环境污染者逃脱刑责为应对这种特殊性有学者提出在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中引进严格责任而另有学者因为严格责任有违于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不利于经济建设且有失公平等原因从而反对本罪适用严格责任本文认为严格责任适用于本罪但应当进行限制 一、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主观方面观点述评(一)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主观方面观点概述在刑法学界关于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主观方面的争议很大但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1、本罪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其行为是违反国家环境保护法规规定的行为仍然实施过失不构成本罪2、本罪主观方面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但是这种主张又可以分为两种观点:第一种认为主要是过失但也不排除故意(即一般或多数情况下表现为过失个别或少数情况下表现为故意且多是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非法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害废物行为会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而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第二种认为主要是故意(多是间接故意)但也不排除过失3、本罪主观方面只能是过失即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会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本应预见但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虽已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状态至于行为人对违反国家的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害废物这一行为本身则通常是有意的4、本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过失和无过失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其行为是违反国家环境保护法规规定的行为仍然实施但也不排除过失和无过失(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主观方面诸观点评析上述这些观点中第一种认为只能由故意构成第二、第四种均认为包括故意(主要是间接故意)对此笔者均不敢苟同针对第一种观点笔者认为首先它没有区分对行为的主观心态和对结果的主观心态从刑法第338条对本罪的描述来看本罪属于依法定结果为构成要件的结果犯那么要看对结果的主观心态至于对行为本身是故意还是过失并不影响本罪的性质实际上现实生活中以明知行为违反国家规定而为之是常态其次直接故意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希望其发生的心理状态其认识因素有两种情况:一是明知其行为必然会发生某种后果;二是明知其行为可能会发生某种后果其意志因素是希望即犯罪人对于危害结果抱着积极追求的态度换言之这个结果的发生就是犯罪人通过一系列犯罪活动所需达到的目的5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可想而知环境和人类息息相关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无法回避环境污染给自身所造成的危害所以行为主体不可能追求或希望污染环境危害后果的发生所以排除了直接故意的可能针对第二种、第四种观点认为包括间接故意笔者认为如果本罪的主观方面不包括直接故意那么就不应包括间接故意因为同属故意仅因为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就要将它们区别开来分别定罪量刑如间接故意得定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直接故意得定投放危险物质罪实在不能让人信服另外笔者不完全赞同第三种观点即认为本罪的主观方面只能由过失构成二、本罪主观方面:排除故意上面笔者已经论述过了本罪的主观方面排除故意但现实生活中不乏不仅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行为且对严重后果都持故意(主要是间接故意)心态的例子如下面这一案例(一)本罪主观方面案例江苏省张家港市港口乡泗安村向阳化工厂系一家村办小厂连厂长共5名职工该厂只有一间平房、两只铁锅和几口大缸濒临倒闭1988年曹保章承包了向阳化工厂在明知本厂无能力处理含氰化钠、氰化钾的有毒工业废渣的情况下于1989年1月4日与上海锯条总厂签订了处理钢锯热处理产生的含氰废渣的协议协议规定:自1989年1月起上海锯条总厂将每月约10吨的含氰废渣委托向阳化工厂处理;向阳化工厂必须按当地环保部门规定处理含氰废渣坚决杜绝二次污染不能存放在露天场所等等签约后的当月曹保章即派职工两人雇本村李正华的一条渡船到宝山区刘行乡上海锯条厂热处理车间装运含氰废渣临行前曹保章对3人说:下脚料有毒不要带回来偷偷扔到河里千万不要被人看见于是三人遵嘱行事含氰废渣全部被抛入沿途河中事后曹将此妙法告诉陆垣福陆称赞说这办法好!此后每月都有10吨含氰废渣被抛入宝山区、嘉定县及江苏太仓县的水域中自1989年1月至1991年8月曹保章指使陆垣福、陈祥兴等人先后25次将294吨含氰废渣抛入水中折合成纯氰化物20多吨致使大面积水域遭到严重污染大量鱼及水生生物死亡当地自来水厂停止供水部分企业停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0多万元并给环境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巨大潜在危害也在群众心理上投下了恐惧的阴影与此相对的是曹保章等人从处理费、运输费等方面牟利7.3万多元(二)本罪主观方面案例评析大家知道过失犯罪或者是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的疏忽大意的过失或者是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既不希望也不放任从根本上说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完全是违背行为人的主观愿望的而本案例中曹保章为牟取暴利明知本厂无处理含氰废渣的能力却签订协议而故意向水域投放含氰废渣造成水生生物死亡自来水厂停止供水部分企业停产等重大公私财产损失这种主观心理状态已超出了过失的范畴至少属于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间接故意的内容7那么针对这样的案例司法实践中我们该怎样适用法律怎样定罪量刑呢?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仍应该按照本罪来定罪处罚这也主要是主张本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至少是间接故意的学者所持的观点另外一种认为如果明知而故意为之则不构成本罪而应根据其行为的主客观要件等犯罪事实是什么最就按什么罪论处8笔者认为本罪的主观方面排除括故意所以不赞同第一种观点且如果一定要按本罪定罪处罚则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法定刑相同也有悖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当然也不能不处罚否则将导致过失犯罪受处罚而主观恶性更大的故意犯罪反而不受处罚的更不合理的局面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认为应该根据行为人的主客观要件事实按相关的故意犯罪论处它是解决本罪适用法律尴尬局面的正确做法实践中如行为人明知自己非法处置危险物质的行为会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公私财产的安全而仍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则应以投放危险物质论处进一步说实际上很多情况下刑法中关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规定都可以解决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危险犯和故意犯的处罚问题刑法第114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第115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114条规定了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危险犯情况第115条规定了它的故意犯和过失犯首先从条文可以看出投放危险物质罪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行为对象有相似性前者为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后者为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行为对象的相似性让它们有了竞合的可能性其次笔者是认可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客体持广义客体说的观点的即认为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所侵犯的客体不仅是国家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管理制度而且包括生态环境利益和公民的人身权、公私财产权既然本罪的侵犯客体包括公民的人身权、公私财产权且由于环境污染的广泛性和普遍性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也是对公共安全的侵犯因为所谓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多数人生命、健康的安全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所以笔者认为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和投放危险物质罪的侵犯客体也有相同之处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利用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完善规定即它关于处罚危险犯的规定和它明确惩罚故意犯罪的规定来弥补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不足当然这是在符合投放危险物质罪构成要件的前提下进行的具体说来是当主体、客体、客观方面都相同的情况下仅因主观方面的不同可分别定罪量刑即当主观方面是过失时定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当主观方面超出过失的范畴如是间接故意时定投放危险物质罪两个法条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根据具体情况具体适用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司法实践中法律适用时遇到的尴尬问题即本罪的主观方面不包括故意但现实生活中又不乏主观为故意的案例这时我们该怎样定罪量刑的问题如此适用也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可以有效惩治环境犯罪遏制环境污染的强劲势头 三、本罪主观方面:过失和推定过失笔者认为本罪的主观方面理应包括过失和推定过失这里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对于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而致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应当预见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已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这里的推定过失是指当行为人违反国家规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出现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控诉方不能证明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即行为人主观方面是出于故意还是过失而行为人又不能证明自己主观上不存在过错或者虽有过失但已尽能力避免或者有其他合理的辩护理由时就推定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错(至少是过失)而要其承担刑事责任的情况 (一)过失:本罪的主观方面笔者认为本罪的主观方面包括过失的理由如下:1、本罪的处罚条件本罪的处罚以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造成公私财产的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为条件否则不作为犯罪处罚这是过失犯罪的基本特征根据过失结果无价值理论我国刑法中过失犯罪都以发生某种严重后果为前提2、本罪的量刑幅度本罪有两个量刑幅度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由此看出本罪的法定刑与其他过失犯罪的法定刑完全一致如刑法第134条重大责任事故罪第233条过失致人死亡罪本罪如包括故意犯罪显然法定刑偏轻有违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因此从法定刑方面也可以推论本罪属于过失犯罪3、本罪的原始依据事故一词是本罪被定为过失犯罪的原始依据事故意味着突发的意外的变故或灾祸这与过失犯罪的心理特征相吻合也符合立法者惩罚环境犯罪的立法原意(二)推定过失笔者认为本罪的主观方面还包括推定过失的理由是笔者赞同本罪适用严格责任因为其实当我们把严格责任的内涵和外延搞清楚之后我们会发现就其实质内容而言严格责任和我国民法的过错推定相一致如民法通则第126条规定的建筑物致人损害而绝对责任则对应于我国民法的无过错责任(通常我们也叫做严格责任)如民法通则第124条规定的环境污染致人损害概括说来严格责任的实质内涵就是推定过失适用严格责任就意味着该罪的主观方面可以是推定过失但是关于本罪能否适用严格责任的纷争历来不断其症结点在于对严格责任的涵义不明、不统一且与无过失责任、绝对责任等相近概念在使用上存在混乱严格责任和绝对责任的概念本来自英美法系当被引进我国时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它们的涵义产生了曲解博登海默说过:概念是解决法律问题所必需的和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限定严格的专门概念我们便不能清楚和理性地思考法律问题我们也知道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它决定着事物的属性、功能、地位和作用同时也是我们逻辑思维的起点如果概念不明不统一肯定与否定并非指向同一对象那么争议再多也是枉然也不会有什么有意义的结果所以接下来我们将在把严格责任和绝对责任的概念界定清楚地情况下详细论证笔者认为本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推定过失即本罪能适用严格责任的理由 四、严格责任于本罪之适用(一)严格责任和绝对责任之辨析严格责任经历了一个渐进的和缓慢的演变过程但我们现在讨论的严格责任是这样一种情况:对于某些特殊的犯罪法官并不把犯意作为决定刑事责任的先决条件要求检察官加以证明只要被告实施了一定的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而被告又不能证明自己主观上不存在过错包括已尽自己的能力去注意和避免则被告可能被判有罪而绝对责任是指对于某些特殊的案件犯意并不是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犯意的存在与否不仅检察官无需证明而且被告也不能据此作为辩护的理由;即使被告不存在值得谴责的过错即使被告的行为是基于合理的错误认识即使被告认为自己具有犯罪定义所规定的某个特殊的辩护理由只要检察官证明被告实施了某种犯罪行为被告就能被定罪11在这里我们尤其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严格责任并没有违背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它并没有否认罪过作为犯罪构成的必要构成要素它只是将证明自己没有故意或者过失罪过表现的证明责任适当转移给被告承担在被告的行为经控方证明是存在的情况下如果被告能提出合理的抗辩事由以证明自己在实施该行为时不存在过错或者在过失的情形下证明自己已尽注意的责任则会被判无罪反之则会被定罪但在绝对责任的情形下被告有没有犯意并不需要检察官证明被告也不能以此作为辩护的理由只要被告实施了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即被定罪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绝对责任由于其不问主观过错有客观归罪之嫌所以绝对责任的适用受到了及其严格的限制而严格责任由于现实社会的需要还会有比较大的适用空间 (二)本罪适用严格责任之争议1、否定说一些学者反对在本罪中适用严格责任主要基于以下理由:(1)严格责任违背了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有悖于我国刑法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按照传统刑法理论司法机关在追究犯罪时不仅要证明行为人有犯罪行为而且要证明这种犯罪行为是在其故意或者过失的心理状态支配下进行的而严格责任的出现使得司法机关无需证明行为人的罪过这不符合犯罪构成理论主观方面要件的要求有客观归罪之嫌(2)经济上的消极影响它使企业将工作重心从革新与发展经济转移到采取更多的预防措施以免受犯罪指控这样使企业谨小慎微瞻前顾后不敢放开手脚丧失应有的开拓进取精神抑制经济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3)严格责任导致刑法打击面过宽适用严格责任的犯罪12本质上不需要通过刑罚手段来调整这样不仅有刑法滥用的嫌疑而且打乱了以行政制裁和民事制裁为主的体系(4)严格责任过分追求效率而有失公平 效率和公平是刑事诉讼法的两大价值目标和效率相比公平永远都是第一位的追求效率应当在保证公平的基础上进行否则这种效率没有任何意义可言以牺牲公平为代价的效率本身就是一种非平义16换句话说就是诉讼的根本价值在于追求公平如果以强调诉讼效率为名实行严格责任原则实际上是一种本末倒置(5)严格责任违反人性并不会产生预期的效果选择理论认为人是自由人和理性人支配犯罪行为的犯罪意志的产生是人理性选择的结果那么我们通过对其施加大于其犯罪所得利益的痛苦和惩罚就可以改变或抑制其犯罪意志改变与社会对立的态度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而在适用严格责任的情况下由于犯罪人主观上不存在罪过那么无论对其施加多大的刑罚都不可能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132、肯定说另有许多学者赞同在本罪中引进严格责任针对否定说提出了有力的批驳笔者也持肯定说针对上述的否定观点提出辩解理由如下:(1)正如我们前面所述严格责任并没有违背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它没有否认罪过作为犯罪构成的必要要素在适用严格责任时仍然要求行为必须符合犯罪构成的四大要件即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只不过免去了起诉时控诉方对被告主观方面的证明责任而将该证明自己没有故意或者过失罪过表现的责任适当转移给被告承担如果被告能提出合理的抗辩事由以证明自己在实施该行为时不存在过错或者在过失的情形下证明自己已尽注意的责任那么被告则无须承担刑事责任所以严格责任的适用并不违背我国刑法主客观相统一的犯罪构成理论它本身仍然是个主客观相统一的概念它本质上未脱离过错责任的轨道只不过是罪过原则的灵活变通体现了刑法的公正、公平和效率等价值(2)对经济建设产生负面影响对是否引进严格责任的探讨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我们也不能犯唯经济主义的错误经济效果特别是具有暂时性的经济效果不应该成为判断一切的标准事实上放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环恰恰会对经济发展构成巨大的威胁让整个社会包括企业为之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14良好的环境是经济良性发展的基础资本主义国家所走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的严重后果我们今天也看的清清楚楚我们不应再走这样的老路我们必须坚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方针经济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此我们应引进严格责任因为这样会迫使行为人自警督促行为人在活动中对自己的行为给予更多的注意尽可能的为大众利益着想加强行为人的责任心从而达到预防环境污染的发生遏制环境犯罪出现的目的(3)意大利刑法学家帕多瓦尼说过:人们为一个民事或行政规范规定刑事制裁并将其改造为刑法规范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某种违反该规范的行为不可能用民事或行政措施加以制裁或者采用民事或行政措施不足以制裁该行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人们就只能转而求助于刑事制裁以保障该规范的执行20可以说我国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即让我们不得不启动刑事制裁来制止环境犯罪了现实生活中民事法律和行政法律对人民大众的威信力和威慑力都不够这导致它们的效力有很大的局限性它们的处罚力度也不够且还存在难于执行的问题这样企业在比较效益(即预期受罚成本或预期事故成本小于预防成本)的驱使下可能对民事和行政制裁措施视而不见依旧我行我素为谋取巨大利润而置人民安危、公私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利益于不顾所以民事和行政法律对环境污染行为是不足以有效遏制的而环境刑法却可以依据刑罚的严厉性来协调和规范人们在环境资源利用中的利益冲突日本著名的刑法学家藤木英雄也曾指出:公害并非只是违章问题也不是无可奈何的灾难而是一种人祸即使说它不是那么直接也不是那么明显如果按照健全的社会共同观念来考虑就应该把公害看作同杀人和伤害一样重大的犯罪行为所以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在环境刑法中引进严格责任来有效制止环境犯罪以弥补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在保护环境利益方面的不足(4)严格责任在提高诉讼效率方面的意义已得到普遍认同但它的公平性却始终受到质疑笔者觉得这样的误解很大部分还是在于混淆了严格责任和绝对责任的含义现代的严格责任是以举证责任的重新分配和举证责任的倒置15为特征的正如我国台湾学者所主张的公害犯罪其行为的故意或过失甚难确定盖其行为和结果间尚存一段时间故待结果发生时若非其行为一直持续则其行为已无客观之存在则如何认定其先前行为具有故意或过失则应由法律或以推定方式或以举证反置的方式予以法律认定16故严格责任只惩罚推定有过错的行为和允许被告提出抗辩理由体现了它的公平性它的最大的价值在于免除了控方的证明责任但它并非不要求犯意其实它要求的至少是一种推定犯意从逻辑上说被告人证明自己没有主观过错则没有不能证明则推定有这是不严密的但这也恰好就是严格责任的严格之所在且我认为由于人们对周围客观世界的认知能力存在局限性所以在某些情况下迫于现实状况的需要而采取这种推定的方法也是合理且公平的(5)环境犯罪不同于杀人、抢劫、盗窃等普通犯罪一样主观罪过那么明显和直接环境犯罪主观方面一般排除直接故意更多的表现为间接故意、过失甚或是推定过错对主观罪过明显的犯罪刑罚惩罚的痛苦性可以迫使其抑制或改变主观犯意而对主观罪过不明显的犯罪刑罚惩罚的痛苦性也可以使其更加自警争取不触雷池一步所以不能说严格责任对没有犯意的犯罪一点预防作用都没有简而概之就是一句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我想这种误解的最根本原因还在于没搞明白严格责任它并不是惩罚无罪过的行为它是以过错推定为前提的它惩罚的至少是有推定过错的行为在绝对责任的场合当事人知道自己不论怎样履行自己的注意义务一旦出现结果他没有任何申辩理由和免责机会则很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湖南益阳市交通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公开招聘(第一批)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年4月广东深圳市光明区教育局招聘公办幼儿园人员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湖南湘潭市韶山学校招聘教师15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
- 2025湖南新宁县招聘教师30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春季中国太平校园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辽宁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拟聘人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临沂郯城县技工学校公开招聘教师(2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典优)
- 意向金协议书5篇
- 2025中电建宁夏工程有限公司设计管理部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父母外出互助协议8篇
- 2《归园田居》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银行文明礼仪课件
- 虚拟电厂运行关键课件
- 敏捷企业组织结构与设计的案例研究
- 光伏储能技术介绍
- 项目合同交付管理办法
- 国企贸易业务管理办法
- 3done入门基础知识课件
- 职业健康卫生培训课件
- 2025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三)答案
- 麻醉科设备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