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心灵作文导写.ppt_第1页
自然与心灵作文导写.ppt_第2页
自然与心灵作文导写.ppt_第3页
自然与心灵作文导写.ppt_第4页
自然与心灵作文导写.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话题作文写作“自然与心灵” 在你感到寂寞无助的时候,你可以去大自然 中,你可以从每一棵树,每一朵花上面,感觉生 命无处不在,感觉上帝就在我们身边。 -电影 话题作文写作“自然与心灵” 【话题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 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中找到了静谧 空灵;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朦胧之美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与欢 愉;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 建构了自己的精神家园;陈毅在“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 意象里表达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特有情怀;毛泽东在“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烂漫画卷里表现出革命家 的睿智与豪放 大自然不但是我们的生存空间,而且是我 们精神寄托的伊甸园。 请以“自然与心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字。 【写作导引】 一.审题 要写好话题作文,必须先审视话题及材料, 明确写作重心,准确立意。从所给的话题“自然 与心灵”来看,这是一个关系型的话题作文。从 所给的话题材料来看,题中的“心灵”指的是人在 “自然”中的感受。所以,本话题应阐述“自然”与 “人的感受”之间的关系。写这个话题,如果在“ 保护自然”方面立意是不妥当的,应当注意它与“ 人与自然”的话题的差异。 【写作导引】 二.构思 这则话题材料,较适合写成抒情或叙事散文, 可选取历代文人崇尚自然、陶冶性情的事例构思 行文,表达自然给予人的心灵启悟;也可通过事 件的叙述如写一次海边日出,一场大雪,林间的 一次散步所带给你的心灵的感受。如果借王维、 陶渊明等人的事例故事新编,或借自己与古人如 谢灵运等对话的方式写作,则是较新颖一些的写 法。但无论怎样构思行文,文章都要侧重写出“心 灵对自然的感受”。材料说的是“自然”对“心灵”的 影响,如果运用逆向思维的写作方式,写“心灵” 反过来影响“自然”,那又是一种创新了。 【写作导引】 三.具体要求 第一, 在立意上要写出二者之间的联系,如 “自然塑造心灵”、“心灵寄托于自然”、“自然心灵 要和谐统一”等等; 第二, 在表现手法上,要以 描写和抒情为主,如果有记叙和议论,也要服从 和服务于前者; 第三, 体裁上最适宜写成“借景 (物)抒情”类的散文; 第四,内容充实, 要注意 避免“有情无景”的无病呻吟和“有景无情”的技巧 卖弄,景物特点与人的情思要能对应,要做到“情 景交融”; 第五,要从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景物; 第六, 学会使用分论点,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第七, 切忌大段抄材料或者对材料进行扩写. 【立意解说 精彩语段 】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 这句诗广为流传。关心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是 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共同的“爱好”,也是今天人类的生活 追求。千里翰海、万顷荒原、巍巍高山、莽莽苍穹,大 自然以它的青春、活力总是在熏染着、启迪着、暗示着 人们,给人以旺盛的、健朗的生命活力,给人以生生不 息的奋斗精神,给人以冬春相继的乐观信念 自然是人类的精神依托,人类在自然之中或寻求心 灵的慰藉,或寻求生命的启迪。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在山水间,大自然与那一个个易感的心灵共同构成 了洞穿历史长河的审美生命、艺术生命。大自然,是人 们的生命之根、力量之源、艺术之泉。 花已眠, 人未眠 聆听花开的声音 于无声处听惊雷 一山一水总关情 靠近你,温暖我心 我和自然有个约会 山水有约,心情不老 在我们无路可走时 诗意的栖居 自然,心灵的画笔 自然,精神的后花园 自然,心灵的港湾 自然, 心灵的鸡汤 【精彩标题】 一山一水总关情 泰山巍峨,燃起久仰的豪迈;赤壁多娇,卷起失落的 心潮;鹊桥 星云,承载了人生多少离合悲欢;渭城朝雨,诠释着人间无数相依 和不舍.山高水长,山清水秀,怎不让人情满于山,心溢四海. 在碧绿的草地,你会不由自主地躺下,偎依在大地的怀里,万 愁勾销;在清晨的阡陌, 心情伴着阳光鸟鸣平静,思绪随着朝雾 小路曼延 心流,流入妩媚的阿诺河,流入可人的伊甸园.这里有芳草萋 萋,这里有落英缤纷.可以描绘心旷神怡,可以勾画柔情似水. 无 须挂画,这里就是一幅人间巨画,名叫-自然.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独立寒秋,毛泽东临眺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感“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之慷慨。他从万类霜天中汲取革命 力量,奋斗激情。 秋风萧瑟,魏武挥鞭,“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得“日月 之行,若出其中”之壮观.他于雄浑天地之间,寄托一统天下 的胸怀。 秋菊遍长安,黄巢长驱而入,意气风发,提笔便是“满 城尽带黄金甲”的豪迈。他于烂漫花海中,尽显草莽英雄本色 。 天地有大美而无言,无言之间,又孕育了多少美丽人生. “乌台”之案,苏轼冤情满怀,仕途失意,谪居黄州,寄 情山水。赤壁的风,拂江而过,赤壁的月,徘徊于斗牛之间 。昔日的古战场沉淀了胸中的闷,心中的恨,他在古赤壁 打了一场胜仗,战胜了政敌,也战胜了自我。“江上之清 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正是 这“造物者之无尽藏”,荡涤了尘世污浊,洗刷了心中积怨。 江天永恒,风月无边,大自然博大宽广的胸怀,让诗人拥有了 沉静,平和,豁达.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苏子一游,情留 赤壁,又有多少迁客骚人,思接万物,心寄自然。 一山一水总关情 .陶渊明的东篱之菊给人 闲适恬淡,王右军之松间明月给人静谧空灵,朱 自清的月下荷塘给人宁静欢愉。自然给了我 们生存的空间,也给了我们情感的天地,心灵的 归宿. 一山一水总关情。壮丽如大漠孤烟、长河 落日,燃起心中熊熊烈火;凄怨如满地黄花、梧 桐细雨,勾起心中缠绵忧郁;柔美如康河柔波、 康桥榆阴,装饰心中美妙遐想。情与景的交融, 心与自然交汇,便是山水关情的至美。 一山一水总关情。 【范文示例】 不 一 样 的 桃 红 柳 绿 披一身轻衣,凌波渡月般漫步青苗,沾一身玉露,飞过秋千 去。 是谁展开一匹黄沙万丈的布,绘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的苍凉?是谁拔剑起舞,在茫茫戈壁滩上刻下“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空灵?是谁在长烟落日的孤城上,用一管 羌笛吹出了将军的白发、征夫男儿不肯轻易下弹的泪? 不知名的人儿,能不能告诉我沙洲冷、孤雁鸣中你是怎样的 心情?为何你要背过身,只给我一个沧桑的背影,让漫天的风沙 遮住我的眼睛? 是谁在那西楼之上,面对着“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是谁在 那风又飘飘、雨又潇潇中长叹“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 了芭蕉”?是谁在西风中埋怨“人比黄花瘦”?是谁在痴痴的问着“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是谁在“暮霭沉沉楚 天阔”下的兰舟之上,喃喃自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缥缥渺渺地传来,不知何人所奏的凄婉琵琶声:烟花三月是 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唱不完的酒,待到孤帆远影碧空尽,才 知道思念终比西湖瘦。 不知名的人儿,能不能告诉我,繁华如梦的江南中的你,该 是什么心情?为何你要转过身,用一管鹅黄的竹笛在杏花竹影里 直吹到天明? 你们都应是忧愁的,对么?你们的心都在疼,在流泪,对么 ?可不可以暂时放一下你们的忧和愁,跟我来一下? 看:那梅花已有飘零意,杨柳将垂袅娜枝,桃杏仿佛露胭脂 。你们为什么不笑,这里可是“别有天地非人间”呀?你终于开口 了:几番风雨,无限心情! 无限心情?我微微的点头。离开吧!我也有我的心情,我也 要找我心灵的安身之所。是谁在纷纷扬扬的落花中,把词语中的 月亮举的更弯?那重重叠叠的莺声燕语挤进了谁的耳廓?这是春 天的村庄,没有凋落的心事,没有受过伤的纸鸢,没有诗人的忧 伤,只有一溪桃花红似火,半江烟水碧罗明。我把双足浸在落花 流水中,轻轻的唱,慢慢的哼: 春花开了秋月清,冬阳落了夏虫鸣,谁在歌唱谁在听?谁喊 着自然谁在应? 简评:文章紧紧扣合话题的写作要求,采用步步追问的方式 ,较深刻地表现了主题,情感充沛,立意深刻。作者阅读面广, 知识面宽,在文中尽情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使得文章内容丰富, 品味高,够分量。语言凝练畅达,富有韵味,给人美感,体现出 作者超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感悟自然 你可曾在一个闷热的夏日午后看蜻蜓的飞翔?你可曾于某个 寒冷的冬季清晨眺望巍峨的远山?那你又是否曾恍惚间感到飞翔 的蜻蜓突然变得非常沉静,而冷静的群山却在一瞬间放射无限的 活力?于是,我们得到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前的风景,这就是只 有用心灵才观察得到的大自然,它可以轻易地超越现实。其实, 只要用心感悟,我们就定会相信夹竹桃也能跳舞,凤尾蝶也会歌 唱。 初春去郊外踏青,满目稚嫩的新绿“遥看近却无”。想起孩提 时,我们乐于与每一株植物交谈,看见一株嫩嫩的小草就仿佛觉 得一个婴儿在成长。我想,那就是因为孩提时的我们有着无比纯 净的心灵,可以不含任何杂念地感受每一个生命,闭上眼就能感 受到春天的大地在萌动,无数绿色的草芽簌簌的破土而出。世界 上还能有哪一路声音比这更令人心醉呢? 秋日的校园落叶铺满了小径,在上面一路走去,沙沙的摩擦 声在脚下响起。我听着,一如听到了“叶落归根”的欣慰的欢呼。 不由想起曾听老农说起,庄稼成熟的时候,他们能在田里听到谷 穗压弯秆子时轻微却满溢着喜悦的“啪啪”声。 有一年盛夏,我跟爸爸到嘉峪关。在那里,真正震撼了我们 的,不是号称“天下第一雄关”的城楼,而是那仿佛漫延了整个世 界的漫漫黄沙。天高土厚,眼前的沙海翻滚着,仿佛经历着千万 年沧海桑田的变换。站在无边的沙海边缘,我仿佛看到了沙们神 奇的幻舞,听到沙们厚重的低吟。他们有广袤之地的粗犷与不修 边幅,他们有大西北所特有的万种风情,每一张面孔都无比奇异 又无比自然,我感到目眩,不知道哪一个才是真实的。现在想来 ,用眼看到的固然实实在在,但用心感悟到的奇景岂非更多了些 真诚? 于是我开始明白,无论我们生活在哪里,无论我们拥有过怎 样的人生历程,我们都一样懂得感悟自然并热爱欣赏自然。这是 人类的一种与生俱来的神奇本领,虽然有些人至今还不曾意识到 它的存在,但在我们的生命中,正是因为有了善于感受自然的心 灵,才使得我们了解了“美妙”、“奇迹”、“珍惜”的含义。 简评:文章一开始就连用几个问句提示出了“自然与心灵”之 间的关系,只有用心灵才观察得到的大自然,它可以轻易地超越 现实。文章中心内容以初春去郊外踏青、秋日在校园的落叶上行 走、盛夏在嘉峪关看黄沙三方面来具体阐述用“善于感受的心灵” 感受到的别样的风景。文章最后又加以总结,再次强调“在我们 生命中,正是因为有善于感受自然的心灵,才使得我们了解了 美妙、奇迹、珍惜的含义”。本文综合多种修辞,描物摹形, 语言生动形象。 春江花月夜 一江春水,一地菊花,一弯明月,是自然,对人的馈赠,美 了人的眼,更美了人的心。 江上吟唱 赤壁之边,江水之上,苏轼乘一叶扁舟,飘游于江水之上, 没有世俗的繁杂,没有闹市的喧哗,唯有江水汨汨流动,流在江 中,流在苏子的心中,滋润了苏轼那颗烦燥已久的心。看江水之 平静,觉自身之渺小,不再慨叹仕途坎坷,人生短暂,即使一生 碌碌无为,那有什么关系?只要生命曾经存在过,自己曾经生活 过。任时光流逝,岁月变迁,山间明月长伴左右,又何必在意人 生的得失呢?在江上,苏轼获得了宁静的心灵,乐观与积极向上 的心态永伴他左右,终开一代豪放先河。 菊中放歌 满园的菊花,恰如金丝绣球,有如白兰吐蕊,虽美丽而不妖 冶,虽婀娜而不自矜,明净质朴的美得以真实的展现,恰如这采 菊之人一样,陶渊明,从菊花美丽神韵之中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既然误落尘网中,那就守拙归园,让菊常伴左右。一切功名利 禄,世俗纷争都如过眼云烟,只有菊花最真实。长于南山之下, 开于东篱之侧,淡淡的美中释放出无穷的人生哲学,闻着菊香, 陶渊明学会了悠远,看着菊放,他懂得了闲适。 月下举杯 月,清清冷冷,泛着淡淡的光晕,挂在天际,朦胧迷离, 令人难以揣测。此时的月,在李白的眼中,不再遥远,举杯邀明 月,对影成三人。李白赐金放还的寂寞情怀在迷离的月色中得到 了充分的安慰。虽没有友人相伴,虽惆怅失意那也不要紧,邀得 月儿来做伴,拉到影儿来陪酒,在无尽的幻想之中,与月畅饮, 同影碰杯,悠哉无比!月色的至美赋予了李白豁达的情怀,心中 恰如清波一般,只容下这柔柔的月色,他在月的浪漫与豁达中演 绎出绝美的诗圣乐章。 苏轼江上漫游领悟了旷达,陶渊明菊中放歌懂得了闲适,李 白月下举杯释放了浪漫,自然美景处处皆是,它是上帝赐给我们 最好的礼物,既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又美化了我们的心灵。要有 一双善于捕捉的眼睛,常怀一颗热爱生活的爱心,那自然就是心 灵的后花园,会让心灵得到最美的升华。 一江春水,一地菊花,一弯明月 范文 柔柔的风,甜甜的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当淡淡的春意开始在大 街小巷悄然流淌起来,随心所欲地信手涂抹着新绿的时候 ,春天的第一场雨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这可爱的人间。淅 淅沥沥,犹如断线的珍珠,牵动着我的心弦。 霏霏细雨,丝丝缕缕。独自漫步河边的小径,风儿拂 面而来,夹杂着调皮的雨点,吹散我愁乱的思绪。好像出 笼的鸟儿,我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爱抚母亲般的温柔 ,母亲般的呵护。我呼吸着大自然的气息,微微湿润的泥 土酝酿着花的味道,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感觉。 经过春雨 的洗礼,河畔不知名的野花竟也有了一种摄人心魄的诱惑 力,犹如含泪少女的娇羞,超凡脱俗,亭亭玉立,恐怕连 那花中之王牡丹也要逊色三分。 微风迎面,那河边的杨柳都吟出则则白茫茫、虚飘飘 、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明的絮,每丝飞絮都是柳的一株 分号;满天飞舞的柳絮,被调皮的雨点儿骑在脖子上,飘 落在水面上尽情嬉戏 鱼儿也耐不住寂寞,你追我赶 ,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自由自在地畅游。折下一枝柳条, 逗逗那快活的鱼儿,鱼儿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东西吓坏了 ,划起一道美丽的弧线,一条大鱼“扑通”一声跳起又迅速 落入水中,把一块明镜打得支离破碎。我忍不住笑了。 看看花,看看树,再看看那可爱的鱼儿、无拘无束的 流云,天地间的一切都那么令人心旷神怡。此时的我也犹 如天地间的一 个精灵,天地间的一切都属于我。 万类春天竞自由!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我也努力地展 示真实的自我。我想起李乐薇在我的空中楼阁中说的 一句话:“大自然是一 幅天然的巨画。”的确,大自然的 美是无穷无尽的,而每一 个人,只不过是这幅巨画上的 一 点色彩罢了。 既然世界这么美好,那么我们有何理由不去用心感受 它呢?繁忙的工作,紧张的节奏,在我们整日为事业拚搏 、为生活奔走的忙碌之后,是否也应该多走近大自然,去 领略大自然无穷无尽的美呢? 凉凉的雨丝拉回了我的思绪。感谢大自然,感谢它赐 予我们如此的美景,感谢它给予我们生命的启迪。 想到这,我不再抱怨世事的繁琐,我仿佛看到绚丽的 彩虹在向我招手。 站在风中,任凭那温柔的雨儿不断地落下,甜甜的 涉江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题记 屈原的眉头锁得很紧。 滔滔的江水不停地在他的脚下轰鸣,击得岩边的乱石摇摇欲 坠。阴霾的空中偶尔掠过一两只飞鸟,几声怪叫在黯淡的光线 里弥久不散。 屈原的心里,也是这般乌云密布。 渔父的脚步声渐行渐远,然而他临走时沉重的叹息声还兀自 在屈原耳边萦绕不绝。“难道真的是我错了吗?”屈原有些茫然 地望着江面,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张张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庞: 楚怀王,郑袖,宋玉或威严或阴沉或奸滑,都不住地对他 冷笑。“举世混浊,举世混浊”他喃喃地低语着,“难道我真 的该同流合污吗?” 屈原失神地踱着步子,目光无意间落在了一丛青翠的湘 妃竹上。他伸手轻抚着竹竿,陶醉在竹叶摩擦的“沙沙”声中 。那细碎而有节奏的声音让他的思绪不禁飞向了那久违了的 宫廷生活,那些演奏着山鬼、湘夫人、湘君 的绮丽场面仿佛历历在目。歌舞升平,那些优美的辞句 都是自己的心血所凝呵!难道,真的就这样放弃吗?!屈原 的眉头锁得更紧了。 突然,“啪嗒”一声,无情的江水终于冲下了一块碎石, 胜利地轰鸣前行。屈原愣住了,虽然只是这样的一小块,但 是终于还是冲下来了,不是吗?他默然地看着江水翻滚,心 中抑制不住地波涛起伏,“是啊,我虽然只能击下一块小石头 ,可是还会有人击下第二块,第三块江水啊,江水,它 是从不会迁就什么的,它只是它,前行,前行,追逐自己的 目标而不会为其它事物左右。” 正思索着,随风飘来了一阵清淡的香气。屈原不禁露出 了会心的微笑,他俯下身去爱怜地抚摸着芳芷,自语道:“我 怎么会把你忘了呢?我说过我是喜爱你的。我立志高洁,追 求德行,我居然差一点就忘了” 屈原立起身来,剑眉星目间流露出的,不再是困惑,而 是几许坚毅。天边的乌云,已有一些消散了。苍穹下屈原再 一次露出温和的笑意。“这世间的万物自有其运行的轨道。” 屈原笑着这么想,“我就应该这样。”他的身影,终于消失在 苍茫的江波之上。 那不再彷徨不再犹豫的身影,找到了他精神的依托。天 地,是最美丽的永恒的归宿。 点评:本文通过自然的江水、岩石、芳芷、乌云等一系 列物象促发人物心灵的变化升华,将屈原的生平事迹和心路 历程用“自然与心灵”一线贯串,使二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充分展示了一代诗魂的浪漫情怀和高洁追求,给现代人以 深沉的启迪,很好地体现了“自然和心灵”的辩证关系,心灵 源于自然,自然净化、升华心灵。 千年之旅,千年一叹 我是一名旅者,从千年的历史一路走来,与千年名士 高歌畅饮,欣赏千年两岸不绝的如画风景。 我在“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中找寻到春的惊喜;我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 样红”中躲避夏的燥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 花”让我欣赏到秋的斑斓;“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使我惊 叹冬的壮阔。 自然带给我的不只是四季,自然的点点滴滴都让我 怦然心动。“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雨打窗台湿绫绡”是 雨的杰作;“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雪的惊 喜。那山风,呼啸而来,在心底掀起涟漪。我抬头,“两 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千年旅途的尘埃并未污浊我的心灵。我与陶翁携手, 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 我与竹林七贤共享放达忘我的林下之风;在“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我找到了精神归宿;在“烟雾 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我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我的心灵如同一面澄净的镜子,倒映着自然的如画风景 。 然而,当我迈入现代,我的心灵蒙上了一层灰。那高 耸的大楼代替了郁郁森林,那烦杂车鸣代替了声声鸟鸣。 早已不见“青草池塘处处蛙”,那东流的一江污水让我不忍 再看;早已不见“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那 肆虐的沙尘早已覆盖碧草。是谁将那烟囟直插入云霄,让 我看不见天空的蔚蓝?是谁将垃圾随处乱丢,让我迈不出 前进的步伐? 所谓的现代文明一点点吞噬了自然的安宁,我们的眼睛 看不见蓝天,双耳听不到鸟鸣,我们的心灵蒙上尘埃,发 出沉重的叹息。 日本的摄影家东山魁夷曾说:“一个国家的风景代表 了这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我多想再与李白共饮醉明月;我 多想与东坡倚仗听江声;我多想再与朱自清漫步月下荷塘; 我多想再与林徽因共赏“人间四月天” 千年的旅途只剩下一声叹息:谁能还我美丽的自然, 洁净的心灵? 我们的作品 没有一座山能永守青翠的恒久,没有一条河能 延续亘古不变的涓流。不曾没想过将来,至少应 珍惜拥有的现在。 -覃芮 小桥流水的江南滋养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 约,风沙飞扬的边塞孕育了“北风卷地百草折”的 豪放,大自然总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思想 ,浸润着我们的心灵。 -孔晓玲 去自然中去寻找心灵深处的寄托,寻找寄 托中的那份真实,寻找真实中的那份灿烂与辉 煌,再把这种灿烂与辉煌镌刻再自己的心灵之 上。 -孔晓玲 给心灵涂上大自然的绿-向快乐出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