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ppt_第1页
穴位贴敷.ppt_第2页
穴位贴敷.ppt_第3页
穴位贴敷.ppt_第4页
穴位贴敷.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穴位贴敷疗法 一、穴位贴敷概念 v穴位贴敷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中医经络 学说为理论依据,选用某些特定药物,用介质(如 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 、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 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 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撒于膏药上 ,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 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 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 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 展过程,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 二、穴位贴敷概述 v从针灸学角度看穴位贴敷疗法属于灸法的延 伸,多选用具有刺激性及芳香走窜特性的药 物,具有一定的“发泡疗法”特征。常用于久 咳久喘、腹泻、痹证、喉瘖病、口疮、小儿 遗尿等方面的病证。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外 治法的典型代表,具有方便、效佳、价廉、 副作用小等特点。 三、发展历史 v穴位贴敷疗法不但国内影响广泛, 在国外也逐渐兴起,如德国慕尼黑 大学医学部发明的避孕膏,贴敷在 腋下可收到避孕良好效果;日本大 正株式会社研制的中药贴膏深受人 们的欢迎,如温经活血止痛的辣椒 膏等。 穴位贴敷 四、基本操作方法 辨证选穴用药 1.腧穴选择及配伍: (1)辨证选穴: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证 论治选取贴敷的腧穴组方,组穴宜少而精,一般不 超过2-4穴。如风寒咳嗽选肺俞、风门等。 (2)辨病选穴、神经节段选穴:根据疾病诊断,选 取患病脏腑相应经络的腧穴;或根据病症所属相应 的神经节段选取腧穴进行贴敷。 四、基本操作方法 (3)局部选穴:选择离病变组织器官最近、最直接 的相应穴位敷贴;或在病灶局部选择适当的阿是穴 ;也可在患病脏腑相应的体表选择腧穴或选用相应 的背俞穴。如胃脘痛选中脘、胃俞等。 (4)远端取穴: 根据上下相引的原则,上病下取, 下病取上,如鼻衄、口疮取涌泉,脱肛取百会穴等 。 四、基本操作方法 2.敷贴法选药规律(药物组方): (1)气味俱厚的选药特点 药物多选气味俱厚之品,有时甚至选用力猛有毒的 药物。补法可用血肉有情之品。在此基础上适当配 伍通经走窜、芳香开窍、活血通络之品,以促进药 物吸收,如冰片、麝香、沉香、丁香、檀香、菖蒲 、花椒、白芥子、姜、肉桂等。一则易透入皮肤起 到由外达内之效;二则气味俱厚之品经皮透入,对 穴位局部起到针灸样刺激作用;三是所含芳香性物 质,能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也即起到皮肤渗透促 进剂的作用。 四、基本操作方法 有人做过研究,用离体皮实验表明,芳香性药 物敷于局部,可使皮质类固醇透皮能力提高8 -10倍。理瀹骈文中的膏药处方,几乎每 方都用姜、葱、韭、蒜、槐枝、柳枝、桑枝 、桃枝、风仙、菖蒲、木鳖、山甲、蓖麻、 皂角等气味俱厚之品,含上述药物的处方约 占97%以上。 四、基本操作方法 (2)多效联合的组方特点 敷贴药常以药不止走一经治一症,用多味药物汇而 集之,以一膏统治多种病,疾病虽有多种,而其病 机则不外气滞血凝及阴有寒湿,阳有燥热而已,关 键在于把握其要害,而把握要害的方法,可用一个“ 通”字概括,“理通则治自通”。 四、基本操作方法 (3)辨证加药的组方配药特点 外治穴位贴敷疗法是以单验方外治形式而问世的, 但后来辨证施治治疗原则逐渐渗透于这一治法中, 给这一治法赋以辨证施治的选药思想,使其疗效更 加肯定。在临床应用时,常需辨证论治、三因制宜 ,而在临证灵活加入糁药,一般要求加药与膏药相 应,膏统治而加药专治,重症还可加入劫药如巴豆 等,所加糁药原则上选用治疗这一病症的主要药或 选效验方和单方为主以提高疗效。如治热秘除用膏 敷贴外,常在膏上糁以芒硝、大黄等,再贴于脐腹 部。 四、基本操作方法 贴敷方法 1.贴法:将已制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然后外敷 胶布粘贴;或先将药物置于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 腧穴进行粘贴。巴布剂、硬膏剂可直接将巴布剂或 是硬膏中心对准穴位贴牢即可。适用于膏药、巴布 剂、丸剂、饼剂、磁片的腧穴贴敷。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敷在穴位上,外复 塑料薄膜,并以纱布,医用胶布固定即可。适用于 散剂、糊剂、泥剂、浸膏剂的腧穴贴敷。 注意: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带或用绷 带固定贴敷药物。 四、基本操作方法 贴敷时间 根据疾病种类、药物特性以及身体 状况而确定贴敷时间。一般情况下老年、儿 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出现 皮肤过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 1.刺激性小的药物每次贴敷4-8小时,可每隔1 -3天贴治一次。 四、基本操作方法 2.刺激性大的药物,如蒜泥、白芥子等,应视 患者的反应和发泡程度确定贴敷时间,约数 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多在1-3小时);如需再 贴敷,应待局部皮肤基本恢复正常后再敷药 ,或改用其他有效腧穴交替贴敷。 四、基本操作方法 3.敷脐疗法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 时,隔日1次,所选药物不应为刺激性 大及发泡之品。 4.冬病夏治贴敷从每年夏日的初伏到末伏 ,一般每7-10天贴1次,每次贴3-6小时 ,连续三年为一疗程。 v1、作用直接,适应症广 v 穴位贴敷疗法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并通过透皮吸 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作用较为直接 ,其适应证遍及临床各科,“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 治之不及”,对许多沉疴痼疾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显著 功效。 v2、用药安全,诛伐无过 v 穴位贴敷疗法不经胃肠给药,无损伤脾胃之弊,治上 不犯下,治下不犯上,治中不犯上下。即使在临床应用 时出现皮肤过敏或水泡,亦可及时中止治疗,给予对症 处理,症状很快就可消失,并可继续使用。 五、穴位贴敷的作用特点 五、穴位贴敷的作用特点 v3、简单易学,便于推广 v穴位贴敷有许多较简单的药物配伍及制作,易学易 用,不需特殊的医疗设备和仪器。无论是医生还是 患者或家属,多可兼学并用,随学随用。 v4、取材广泛,价廉药俭 v穴位贴敷法所用药物除极少数是名贵药材外(如麝 香),绝大多数为常见中草药,价格低廉,甚至有 一部分来自于生活用品,如葱、姜、蒜、花椒等。 且本法用药量很少,既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又 可节约大量药材。 五、穴位贴敷的作用特点 v5、疗效确切,无创无痛 v 贴敷疗法集针灸和药物治疗之所长,所 用药方配伍组成多来自于临床经验,经过了 漫长岁月和历史的验证,疗效显著,且无创 伤无痛苦,对惧针者,老幼虚弱之体,补泻 难施之时,或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 ,尤为适宜。 六、穴位贴敷药物剂型 v【药物剂型】 v泥剂 这种剂型多用单味药,是将鲜生药捣碎如泥状 ,直接贴敷穴位上。 v散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进行穴位贴敷。 v糊剂 是把散剂用生姜汁、白酒、米醋、鸡蛋清、白 水等调成糊状,进行穴位贴敷。 v丸剂 是将药末用水或乳汁等调和制成小丸,把丸药 用普通膏药或胶布固定在穴位上。 v膏剂 是在常温下为固体、半固体或半流体的制品。 七、禁忌症 1.颜面部慎用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严防有强烈刺激 性的药物及有毒药物误入口、鼻、眼内。 2.对于可引起皮肤发泡、溃疡的药物需注意: (1)糖尿病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2)孕妇及瘢痕体质者禁用; (3)眼、口唇、会阴部、小儿脐部等部位禁用。 七、禁忌症 3.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 敏者慎用。 4.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 八、注意事项 中医特别讲究治养结合,要在饮食、生活上有所节制,不要贪 凉,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如空调适度、少吃冷饮、睡眠充 足和情绪乐观。治疗期间,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治疗前清洁皮肤,以防感染; 2.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贴敷腧穴不宜过多,贴 敷面积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刺激过 大或发生药物中毒。 八、注意事项 3.对于幼儿、久病、体弱者一般不贴刺激性强、毒性 大的药物。同时注意使用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 过久,并在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 4.治疗不宜空腹进行,贴药时注意休息,饮食不宜吃 生冷、海鲜、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5.敷药治疗后尽量减少出汗、注意局部防水。 八、注意事项 v6.本疗法会出现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潮红、微痒、 烧灼感、疼痛、轻微红肿、轻度处水疱等反应,可 自然吸收,无需特殊处理。如贴敷处有烧灼或针刺 样剧痛,发红、起疱,无法忍受,可提前揭去药物 。 7.外敷药物须妥善保管,不宜内 服,谨防儿童误食中 毒。 8.小儿皮肤娇嫩,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2-4小时 。 八、注意事项 9.贴敷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 皮肤红斑、水疱、瘙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 症处理、极少数过敏体质者,对某种药物出现全身 性皮肤过敏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v10.贴敷部位出现水疱或溃疡者,待皮肤愈后再行治 疗。小的水疱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 大的水疱应以消毒针具刺破,排尽疱内液体,涂以 碘伏等消毒,覆盖消毒敷料,防止感染。 九、常见病症的穴位贴敷疗法 1.发作日久的虚寒型咳嗽、喘证、哮病、肺胀 等肺系疾病: 治法:温经散寒 药物:白芥子21g,元胡21g,细辛12g,甘遂12g 取穴:主穴:肺俞、心俞、膈俞;加减:喘息严 重者加定喘;冬季反复感冒者加大椎;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