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专题之三 品味语言品味语言 两个能力层面:两个能力层面: 理解理解 正确理解诗句的含义正确理解诗句的含义 领会诗歌的言外之意领会诗歌的言外之意 赏析赏析 长沙过贾谊宅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1. 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后 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2. 谪 宦:贬官。 3. 栖迟:淹留。4. 楚客: 指贾谊。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 高考真题回放高考真题回放 1、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 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 (2003全国卷) 2、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 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004全国卷) 3、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 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2005福建) 4、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 ,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2005辽 宁) 品味语言的角度 一、遣词用语 1、动词 2、形容词 3、叠词 4、副词 三、名句赏析(综合) 二、语言风格 例例1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答:答:“怨怨”字用了移情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字用了移情手法,既是曲中之情 ,又是吹笛人之心。,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例2 2:对词中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的“闹闹” 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004(2004全全 国卷国卷) ) “闹闹”字用了拟人和通感手法:诗人化视觉字用了拟人和通感手法:诗人化视觉 为听觉,为听觉,“闹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 ,不仅形容出枝头盛开的杏花的繁多和鲜艳不仅形容出枝头盛开的杏花的繁多和鲜艳 ,而且点染出大好春光中的勃勃生机。,而且点染出大好春光中的勃勃生机。 1、动词是我们鉴赏诗歌用语的重点,要善 于通过动词的使用来揣摩诗人的用词之妙 。 2、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 注的重点对象。 例3: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 兴王勃),有人说,“湿”字用得极为 确切,你同意吗? 这句诗,以“湿”形容“花光”,的确极 为精妙:雨后日出,被雨洗过的花朵,犹 自带着雨滴,在阳光照耀下,更见滋润, 更见清新,更见精神。 3、副词也是赏析中不可忽视的。 例4: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 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王昌龄) 作者用了一个作者用了一个“忽忽”字,貌似漫不经心,实字,貌似漫不经心,实 则恰到好处,耐人寻味。则恰到好处,耐人寻味。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 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而闯入眼帘的柳色,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而闯入眼帘的柳色, 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 起了远在边疆征战的丈夫,不禁有些伤感。起了远在边疆征战的丈夫,不禁有些伤感。 一个一个“忽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 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4、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 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例: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 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5、色彩词:颜色一般和心情有关,表色 彩的形容词能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 ,渲染气氛。 欣赏时,有时可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 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情感 。 例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 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 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感节奏感。 例2、“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 了芭蕉。” 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 逝的这份“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 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 例3、“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 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 ”中 赏析示例赏析示例 一、炼字类 送裴侍御归上都送裴侍御归上都 张谓张谓 楚地劳行役,秦城罢鼓鼙。楚地劳行役,秦城罢鼓鼙。 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 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 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 【注注】上都:古代通称京都为上都:古代通称京都为“ “上都上都” ”,指长,指长 安。安。劳行役:因公务而在外跋涉。劳行役:因公务而在外跋涉。秦城:秦城: 指都城长安。鼓鼙:大鼓和小鼓,借以指军事指都城长安。鼓鼙:大鼓和小鼓,借以指军事 。 问: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问: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 全出,称为全出,称为“炼字炼字”。你认为这首诗第的颈联。你认为这首诗第的颈联 中哪两个字用得最为精当?为什么?请结合全中哪两个字用得最为精当?为什么?请结合全 诗作简要分析。诗作简要分析。 答:颈联中“随”“趁”二字最精练传神, 堪称“炼字”。(1分) “随”为“追随”之意;“趁”为“追逐, 追赶”之意。(1分) 诗人移情于景,分别将“江月”和“山花” 拟人化了,月在江中的倒影时时追随着离人 的身影,山花紧紧追逐着马蹄,江月山花皆 有情,只可惜友人就要人离去了。(2分) 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之 情。(1分) 7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 王湾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题目:此诗第二联题目: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潮平两岸阔”,有,有 的版本作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潮平两岸失”,你觉得,你觉得“阔阔 ” ” 与与“失失” ” ,哪个字更好,为什么?,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 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 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接地表达了 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 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 ”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 【注】这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 作。题目“端居”,即闲居之意。 问:有人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 字用得很险。可否把它换成“对”或其 它看似更稳的词?请简述理由。 答:这句中的“敌”不能换成“对”或其它 词。敌”有“抵挡”“抵抗”之意,且采用 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空床”与“素秋” 默默相对,渲染出寂寥清冷的氛围,抒发了 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思乡怀亲之情。用 “对”或其它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修改:“敌”写出了诗人面对这份寂寥冷清 ,难以承受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份无奈和沉 重,从而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思乡怀亲之 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定风波 苏 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 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这首词是作者元丰五年谪居黄州时 作。 题目:前人评这首词,有“简朴中见深意, 于寻常处生奇警”的说法,请以“何妨”、“谁 怕”两个词为例,分析这一特点。 “何妨”写出作者在风雨面前还要吟 咏着诗句悠然信步,隐含了作者对 自然风雨和生活厄运的挑战的豪情 。 而“谁怕”二字,更把作者倔强、豁 达的性格表现无遗,这两个词写出 苏轼内心的坦荡与气度的从容。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长相思山驿 宋万俟咏 短长亭,古今情。楼外凉蟾一晕生, 雨余秋更清。 暮云平,暮山横。几叶秋声和雁声,行 人不要听。 【注】蟾,蟾蜍,代指月亮。 题目:第三句中“凉”字用得极妙,请作 简要赏析。 “凉”字不仅写出了词人当时感 受到的雨后环境的清冷,更写 出了词人心境的悲凉。 眼儿媚 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 。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1)(1)首句中首句中“弄弄”字精练而传神,请结合字精练而传神,请结合 词句进行赏析。词句进行赏析。 (2)“(2)“何处唤春愁何处唤春愁”的的“唤唤”字,在词中字,在词中 起了什么作用?起了什么作用? (1)“弄”字堪称该句中的“词眼” 。 诗人用拟人手法,写春日长,春光 暖,照在轻柔的柳枝上,就像是在 轻轻抚弄柳枝一般。 一个“弄”字,既突出了春日的和 煦、温暖,又表现了细长柔嫩的柳 枝在春风中轻轻摇曳的姿态,富有 动感,真是妙不可言。 1)“唤”字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承“莺声”,下启“绿杨”等三 句,让人仿佛看到莺啼从一处 流往另一处,无处不有。 2)一个“唤”字,写无处不有的 莺啼声,唤起诗人无处不在、 缠绕心头、难以排遣的愁思。 南乡子 四川道中作 曹伯启 蜀道古来难,数日驱驰兴已阑。石栈天 梯三百尺,危栏。应被旁人画里看。 两握不曾乾,俯瞰飞流过石滩。到晚才 知身是我,平安。孤馆青灯夜更寒。 【注】选自元明词三百首(岳麓书社,1994 年,黄天骥选注)。作者曹伯启(元)12551333 ,字士开,号汉泉,砀山(今属江苏)人。元文宗 天历年召为淮东盐访使,官至行中书左丞上护车 。卒谥文贞。著有汉泉漫稿。词风疏放,足 迹遍川黔,山水感受写得最为真切自然。 词中词中“两握不曾乾两握不曾乾”句,语句平易却句,语句平易却 最为传神。请作简要分析。最为传神。请作简要分析。 细节传神。“两握不曾乾”,诗人身悬 绝岭时心惊魂悸的情态毕显,危处之怯, 险境之悸,描写得准确、具体和生动。 这样写,从侧面烘托出了蜀道之艰险, 蜀山之高峻。 为下文“到晚才知身是我”作铺垫,写 出诗人心情由紧张惊惧到放松的跌宕变化 的过程。 (2008年天津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诗 ,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 果。 “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 ”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比 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007年广东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宋诗, 然后回答问题。 溪 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 象来表现其情感? (2)(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穿” 、“数数”二字的艺术效果。二字的艺术效果。 (2)(2)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 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 。 穿穿”字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纷纷落叶字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纷纷落叶 中踽踽独行的孤独的身影。中踽踽独行的孤独的身影。 “数数”字写出了诗人坐在树林中百无字写出了诗人坐在树林中百无 聊赖的情形,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聊赖的情形,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 无聊的心境。无聊的心境。 题金陵图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 有人说,诗人明知柳树是无情之物 ,为什么还说柳树“无情”?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 此诗第一句描写了烟雨 朦朦、荒草丛生的自然 景物,营造一种凄迷的 氛围,衬托诗人吊古伤 今的无限感伤。 1 1、诗人为什么埋怨台城柳无情呢?只因每、诗人为什么埋怨台城柳无情呢?只因每 到春来,柳树依旧枝叶新发,到春来,柳树依旧枝叶新发,“依旧依旧”烟笼烟笼 长堤,依旧生机勃勃,长堤,依旧生机勃勃,自然的亘古不变反衬自然的亘古不变反衬 朝代更替无常、人世的沧桑变幻朝代更替无常、人世的沧桑变幻,徒增一份,徒增一份 伤感。这正是无理而妙。伤感。这正是无理而妙。 2 2、以柳之、以柳之“无情无情” ” 更能反衬人之有情,突更能反衬人之有情,突 出人之伤感。出人之伤感。 二、关键词二、关键词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问:有人说,诗的第三句中“同”字是全诗 的关键,你同意吗?为什么? 【答案】同意。 首先,“同”字贯穿全诗:首句“流水通波接 武冈”,通波相接,是指泛舟而行的是“同一 道流水”;第三、四句,“青山一道同云雨” ,既指同一座青山,也指一路上风雨相同 ,虽然我们即将分别,但是,我们共享的 是同一道流水,同一道青山,同一轮明月 ,何曾有两地之别呢? 更重要的是,“同”字更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的 深情厚谊。在人生路上,我们同风雨,共 患难,彼此心相通,情相同,何曾因分处 两地而心相离?所以,“同”是全诗的关键词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这是一首送别诗,一、二句所 描写的氛围有什么不同,诗人为什么 这样写? (1 1)诗的首句写饯别宴上的情形,正是)诗的首句写饯别宴上的情形,正是 橘柚飘香的时节,友人分别,酒浓情深,橘柚飘香的时节,友人分别,酒浓情深, 尽醉为欢,气氛热烈。尽醉为欢,气氛热烈。 次句写分手情形,秋风瑟瑟,寒雨连江,次句写分手情形,秋风瑟瑟,寒雨连江, 江风吹雨,雨入船中,不胜凉意,诗中的江风吹雨,雨入船中,不胜凉意,诗中的 “凉凉”字,既是身体的感觉,又是心理的字,既是身体的感觉,又是心理的 感受,气氛转为悲凉。感受,气氛转为悲凉。 这样写,前后二句形成了氛围上的对比,这样写,前后二句形成了氛围上的对比, 既写出了从饯别到分手时心情的变化,又既写出了从饯别到分手时心情的变化,又 以饯别时的欢饮衬托出离别时的感伤。以饯别时的欢饮衬托出离别时的感伤。 (2 2)有人说,王诗中的)有人说,王诗中的“忆忆”是全诗中是全诗中 的关键词,请你谈谈你的看法。的关键词,请你谈谈你的看法。 (2)“忆”在诗中的作用有二: (从结构上看)“忆”字承上启下,从眼前 的离别推想到别后的情形,由实入虚,拓展 了诗的意境。 其二,(从情感上看)“忆”字引出的两句 诗从对面写来,为远行人勾勒了这样的画面 :遥想将来友人夜泊于潇湘之上,孤月高悬 ,清猿长啼,一声声闯入梦境,定会让他愁 不忍听吧。诗人借助这样的画面,深切婉转 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殷殷牵挂、依依不舍 之情。 二、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 (一)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 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 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二)平淡 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 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 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 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 ,李煜的词。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三)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 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 锦瑟 (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四)明快 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 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梦微之 (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两诗都写梦,但写法截然相反。白诗用记梦以抒念旧之 情,元诗一反其意,以不曾入梦写凄苦心境。白诗用入梦 写苦思,是事所常有,写人之常情;元诗用不曾入梦写心 境,是事所罕有,写人之至情。 (五)含蓄 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 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 ,让读者去体味。如李清照后期的词。 如梦令(李清照)(1995年高考题)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分别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瘦”分 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 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 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六)自然 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 ,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 无穷。如李白诗歌的语言,被誉为“清水出芙 蓉,天然去雕饰”。例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 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 口的名句。 二、古代诗歌常见语言特色强化练习题 下列诗词中加彩的字各有其妙处,请任选三小题加 以鉴赏。(每小题不少于50字) (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四)、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五、六句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 ,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王国维称之“千古壮观”的名句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故用“大”;边塞荒凉,没有奇 观异景,烽火台的浓烟更醒目,一个“孤”写出了景物的 单调;一个“直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没有 山峦林木,黄河一览无余,所以“长”;一个“圆”却给人 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和“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典范英语教学课件
- 第五章换热器第四节传热过程的强化03课件
- Brand KPIs for milk:Molico in Brazil-英文培训课件2025
- 2025年社会工作者中级综合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 口腔正畸基础知识课件
- 202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全真模拟实战试题:考前冲刺试题含答案
- 小学生科技课件教学
- 小学生科学说课稿课件教学
- 2025年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在物流行业物流行业物流行业物流配送体系中的应用与优化报告
- 2025年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制造业大规模生产应用深度研究报告
- 湖北省两校2025年物理高一下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热射病病例查房汇报
- 酒店卫生管理自查报告和整改措施
- 养猪学培训课件
- 班主任常规工作培训课件
- 股份代持及员工持股计划协议书范本
- 燃气专项安全评估报告
- 信访培训资料
- 高效沉淀池技术规程 T-CECA 20040-2024知识培训
- 新质生产力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
- 人员入住登记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