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1).ppt_第1页
高一物理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1).ppt_第2页
高一物理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1).ppt_第3页
高一物理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1).ppt_第4页
高一物理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复习:万有引力定律 内容: 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 质量m1和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 离r的二次方成反比. 公式: F=G 式中: m1 和m2为两物体的质量 r为两物体间的距离 G引力常数为6.6710-11 N m2/kg2 重力、万有引力和向心力之间的关系 F G F向 F万 G F万 G F向 r 两极: F万=G 赤道: F万=G+F向 重力和向心力是万有引力的两个分力 (1)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若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 (2)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若 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 黄金代换式 (3)若物体是围绕地球运转,则有万有引力来提 供向心力 G r 2 mM ma 亨利卡文迪许 一、生平简介 卡文迪许(Henry Cavendish,1731.10.10. 1810.3.10.)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他的实验研究持 续达50年之久。 二、主要科学贡献 推算地球质量和密度:卡文迪许测量地球的密 度是从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中的常数着手,再推 算出地球密度。他的指导思想极其简单,用两个大 铅球使它们接近两个小球。从悬挂小球的金属丝的 扭转角度,测出这些球之间的相互引力。根据万有 引力定律,可求出常数G。根据卡文迪许的多次实 验,测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是水密度的5.481倍(现 在的数值为5.517,误差为14%左右),并确定了万 有引力常数,计算出了地球的质量。被誉为第 一个称量地球的人。卡文迪许验证万有引力 定律的实验采用自己设计的“扭秤”为工具,后人称 为著名的“卡文迪许实验”。 问题思考与讨论 亨利卡文迪许为什么 被誉为第一个称量地球质 量的人?为什么求引力常 量的实验被称为称地球重 量的实验? 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地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所 受的重力mg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即 式中M是地球的质量;R是地球的半径,即物体到地心的 距离。 由此解出 其中g、R在卡文迪许之前已经知道,而卡文迪许测出G 后,就意味着我们也测出了地球的质量。卡文迪许把他 自己的实验说成是“称量地球的重量”是不无道理的。 通过万有引力定律称量地球的质量,这不能 不说是一个奇迹。 就连一个外行人、著名文学家马克吐温满怀 激情地说: “科学真是迷人。根据零星的事实,增 添一点猜想,竟能赢得那么多收获!” 这话虽然出自一位外行人之口,却道出了科 学发现的精髓。 如果不知道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 度,而知道它的环绕物做圆周运动的 相关量,能计算天体的质量吗 创设情境 大胆猜想 1、若已知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V和轨道半径R 3、若已知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和轨道半径R 2、若已知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和线速度V 上面三式 中,因为 线速度与 角速度实 际操作中 不能直接 测量,周 期可以, 所以我们 用得最多 的公式将 会是第三 个公式 求地球质量M 解得 解得 一、计算天体的质量 地球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太阳的质量 需要条件:地球线速度v; 地球轨道半径r。 需要条件:地球角速度; 地球轨道半径r 需要条件:地球公转周期T; 地球轨道半径r 不同行星与太阳的距离 r 和绕太阳公转的周期 T 都是不同的,但是由不同行星的 r、T 计算出来的 太阳质量必须是一样的!上面这个公式能保证这 一点吗? 所以对于不同的行星太阳的质量是可 以保证是一样的。 注意:用测定环绕天体(如卫星)的轨道半径 和周期方法测量,不能测定其自身的质量 例1 宇航员站在一个星球表面上的某高 处h自由释放一小球,经过时间t落 地,该星球的半径为r,你能求解 出该星球的质量吗? 解 : 得 得 设围绕太阳运动的某个行星的质量为 m ,r 是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 T 是行 星公转的周期。求太阳的质量 M 。 解: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 例2 怎样计算天体的密度? 例:已知地球的一颗人 造卫星的运行周期为 T 、轨道半径为 r ,地球 的半径 R ,求地球密 度? 由万有引力等于 向心力得 解 : 由= m/v 知,需测出天体的体积 已知球体体积公式为V= R3 3 4 m = = v 3r3 GT2R3 当卫星在行星表面做近地运行时 ,可近似认为 R = r = 3 GT2 例题:某宇航员驾驶航天飞机到某一星球,他使航 天飞机贴近该星球附近飞行一周,测出飞行时间为 4.5103s,则该星球的平均密度是多少? 解析:航天飞机绕星球飞行,万有引力提 供向心力,所以 贴地飞行时, 该星球的平均密度为: 联立上面三式得 : 代入数值: 可得: 请阅读课本“发现未知天体”,回到如下问题: 问题1:笔尖下发现的行星是 哪一颗行星? 问题2:人们用类似的方法又 发现了哪颗星? 发现未知天体 发现未知天体 预见并发现未知行星,是万有引力理论威力和价值的最生动例证. 在1781年发现的第七个行星天王星 的运动轨道,总是同根据万有引力定律 计算出来的有一定偏离.当时有人预测, 肯定在其轨道外还有一颗未发现的新星, 这就是后来发现的第八大行星海王星. 海王星 海王星的实际轨道由英国剑桥大学 的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年轻的天文爱好者 勒维耶根据天王星的观测资料各自独立 地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来的. 海王星发现之后, 人们发现它的轨道也 与理论计算的不一致 。于是几位学者用亚 当斯和勒维耶的方法 预言另一颗新行星的 存在 在预言提出之后 ,1930年,汤博发现 了太阳系的后来曾被 称为第九大行星的冥 王星 冥王星和它的卫星 美国宇航局(NASA)提供的冥王星 (上者)与它的卫星的画面 冥王星与彗星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24日投票决定,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 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许多人感到不解,为什么从儿时起就一直熟知 的太阳系“九大行星”概念如今要被重新定义,而冥王星又因何被“降级”? “行星”这个说法起源于希腊语,原意指太阳系中的“漫游者”。近千年来,人们 一直认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和土星是太阳系中的标准行星。19世纪 后,天文学家陆续发现了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使太阳系的“行星”变成了9 颗。此后,“九大行星”成为家喻户晓的说法。 不过,新的天文发现不断使“九大行星”的传统观念受到质疑。天文学家先后发 现冥王星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一些不同之处。冥王星所处的轨道在海王星之外, 属于太阳系外围的柯伊伯带,这个区域一直是太阳系小行星和彗星诞生的地方。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天文学家发现柯伊伯带有更多围绕太阳运行的大天体。比如 ,美国天文学家布朗发现的“2003UB313”,就是一个直径和质量都超过冥王星 的天体。 布朗等人的发现使传统行星定义遭遇巨大挑战。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的 新行星定义,意在弥合传统的行星概念与新发现的差距。 大会通过的决议规定,“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 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在太阳系传统的“ 九大行星”中,只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符 合这些要求。冥王星由于其轨道与海王星的轨道相交,不符合新的行星定义,因 此被自动降级为“矮行星”。 冥王星为什么会被“降级”? 发现未知天体 海王星的发现和1705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根据万有引力定 律正确预言了哈雷彗星的回归最终确立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地位 ,也成为科学史上的美谈。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物理学家冯劳厄说: “没有任何东西向牛顿引力理论对行星 轨道的计算那样,如此有力地树起人们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