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吸 痰 技 术,吸痰法,是指经口、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维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吸痰适用征,1.适用于危重、老年、昏迷及麻醉后病人因咳嗽无力、咳嗽反射迟钝或会厌功能不全,不能自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2.在病人窒息的紧急情况下,如溺水,误吸呕吐物造成呼吸困难,吸入羊水等情况的急救。,吸痰并发症,1.组织缺氧/低氧血症 2.肺不张 3.气管组织或支气管粘膜损伤 4.支气管收缩/支气管痉挛 5.增加下呼吸道微生物(细菌)的聚居 6.改变脑血流量/增加颅内压 7.高血压或低血压 8.心率失调 咽部分部有迷走神经和舌咽神经,气管隆突处有丰富的迷走神经,如吸痰不当,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引起心率、血压下降。,知识链接,深吸痰:是指吸痰管的深度以碰到阻力停止,然后抽出吸痰管1cm后开始提供负压。 浅吸痰:是指吸痰管的插入深度以预设深度为准,通常是以人工气道的长度加上与人工气道相连接的连接管的长度为准。 与浅吸痰相比,深吸痰所致的spo2下降,收缩压升高、脉搏加快、黏膜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浅吸引,因此临床上尽量采取浅吸引方式。,常规使用生理盐水滴注的危害,1.过度的咳嗽。 2.降低血氧饱和度。 3.支气管痉挛。 4.将已在气管插管内聚居的细菌生物膜移动到下呼吸道。 5.疼痛、焦虑、呼吸困难。 6.心跳过快。 7.增加颅内压。,密闭式吸痰,密闭式吸痰是指将一个无菌,封闭的吸痰装置与呼吸机相连接,吸痰时,吸痰管可直接进入人工气道而不需要将病人和呼吸机断开。 1.吸痰时病人可持续得到机械通气和氧合的支持。 2.封闭式吸痰考虑了病人对高氧浓度和peep的需要 。 3.可以防止具有降低血氧含量高风险的病人,出现在使用 开放式吸痰产生肺泡重新塌陷的情况发生。,口咽通气道,顺插法:在压舌板的协助下,将口咽通气道放入口腔。 反转法:口咽通气道的咽弯曲部朝上插入口腔,当其前端接近口咽部后壁时,将其翻转180度成正位,并用双手拇指向下推至合适位置。 根据患者门齿到耳垂或下颌角的距离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道型号,定时检查口咽通气道是否通畅,牙齿有无松动、脱落。,吸痰管选择,吸痰管外径要小于患者使用的气管插管内径的1/2, 质地柔韧,长度一般40-50cm。 f10 3.33mm id 7mm、7.5mm f12 4.0mm id 8mm,吸痰时间,成人和儿童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 婴幼儿不超过10s,吸痰负压,成人0.02-0.04mpa (150-300mmhg) 小儿0.02mpa以下,吸痰管插入深度,无人工气道 经口插管深度为14-16cm 经鼻插管深度为20-25cm 有人工气道 经气管切开套管深度为10-20cm 经气管插管深度为30-35cm,原则上略超过气管插管深度,遇阻力向外退出1cm后吸引,开放式气管插管/切开吸痰,操作前用物准备 : 生理盐水2瓶(试通畅用/冲洗用) 手消毒液 吸痰管2根以上 负压吸引器 听诊器、手电筒、垃圾桶,操作前评估,1.评估病人病情、意识、生命体征及配合程度,口、鼻腔有无损伤。 2.评估肺部痰鸣音情况。 3.评估吸氧流量,负压吸引器是否处于备用状态,操作环境。 4.评估气管插管刻度、型号,气囊压力,固定情况。,操作过程,1.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向清醒病人做好解释,取得配合。 3.提高氧流量6-10l/min,调节负压(成人0.02-0.04mpa,小儿0.02mpa)。 4.打开生理盐水瓶,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右手戴无菌手套将吸痰管取出,与吸引器相连。 5.试吸生理盐水,检查吸力大小。 6.左手将吸痰管末端反折,另一手持吸痰管插入气道至理想深度,松开反折的吸痰管,迅速边旋转边吸提,痰液较多的部位稍作停留,每次吸痰不超过15s,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痰液性质、颜色、量,注意病人反应、心电、血氧饱和度变化,逐渐退出的过程中提供负压。,7.吸痰后高流量吸氧2分钟,冲洗吸引管,将手套翻转包裹吸痰管置于医用垃圾袋内。 8.听诊双肺呼吸音,观察spo2及呼吸情况,如需再吸痰应更换吸痰管,调回原来的吸氧流量。 9.整理床单元及用物,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消毒手,记录。,操作过程,密闭式吸痰方法,用物准备:20ml生理盐水注射器1-2个(湿化用/ 冲洗用)负压吸引器、听诊器,密闭式吸痰管,手消毒液 评估:呼吸机参数设置情况,余同前。,操作过程,1.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向清醒病人做好解释,取得配合。 3.分别连接密闭式吸痰管与负压吸引管、呼吸机、气管插管处,做好标识,连接20ml生理盐水注射器于接口处。 4.提高纯氧2分钟,调节负压(成人0.02-0.04mpa,小儿0.02mpa)。 5.右手持吸痰管插入气道至理想深度,左手按圆形吸引按钮,边旋转边吸提,每次吸痰不超过15s,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痰液性质、颜色、量,注意病人反应、心电、血氧饱和度变化。 6.吸痰后纯氧吸入2分钟,边按吸引按钮边使用20ml生理盐水注射器冲洗吸引管。 7.听诊双肺呼吸音,观察spo2及呼吸情况。,经口/鼻腔吸痰法,1.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向清醒病人做好解释,取得配合。 3.提高氧流量6-10l/min,调节负压(成人0.02-0.04mpa)。 4.使病人面向操作者,昏迷患者使用开口器或口咽通气道,检查口鼻腔粘膜是否完整。 5.打开生理盐水,左手持吸痰管将末端反折,右手戴无菌手套将吸痰管前端轻轻插入口、鼻腔至咽喉部,然后放松导管末端将咽部的分泌物吸干净。,6.吸痰结束后,将手套翻转包裹吸痰管置于医疗垃圾袋中,冲洗吸引管,用纱布擦拭口鼻,整理用物。 7.听诊双肺呼吸音,观察口鼻粘膜有无损伤及病人的呼吸、氧合情况,2分钟后调回原来的氧流量。 8.记录吸出痰液量、性状、颜色。,经口/鼻腔吸痰法,注意事项,1.吸痰前检查吸引器功能是否良好,连接紧密。 2.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动作轻柔,不过分刺激气道,不宜在同一部位吸引时间过长,以免损伤气道粘膜。 3.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吸氧,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连续吸痰不超过3次。 4. 如痰液较多需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一根吸痰管只能使用一次。,注意事项,5.吸痰管插入气道远端时不能带负压,以免过度抽吸肺内气体,引起肺萎缩。 6.吸痰前将吸痰管放入无菌生理盐水中,检查是否通畅及压力是否适宜。较高的压力会加重肺不张、低氧血症和创伤的危险。负压过低只能吸出稀薄的分泌物,对较粘稠的痰液达不到吸引效果。 7.如患者痰液粘稠,可配合雾化吸入,翻身叩背,患者发生缺氧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应立即停止吸痰。 8.持续吸痰时,连接管24小时更换一次,储痰瓶2/3满时应及时倾倒。,吸痰过程中观察,1.病人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血压。 2.呼吸音、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及模式、面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入职安全培训模板下载课件
- 我和班有个约定+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 健康瑜伽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供热基础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琼山中学2025-2026学年物理高三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七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 涉税从业人员管理办法
- 电网基建现场管理办法
- 綦江人才引进管理办法
- 管理助学资金管理办法
- GB/T 10325-2012定形耐火制品验收抽样检验规则
- 平行平板的多光束干涉
-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第二版)》课件第二章 研究基础
- 萃智创新方法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生物材料检验-课件
- 小学生视力检测登记表
- 植物生物技术绪论
- 时空大数据课件
- 中医院医院感染知识考试题
- 机器视觉课件
- 客舱广播词的基本知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