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杂难选白银炉铜冶炼渣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工作报告选矿公司二一年十一月1.1、项目来源及完成情况1.1.1项目来源白银炉铜冶炼渣投入了工业生产后,生产指标一直不佳,虽然2005年以后,选矿公司协同西北矿冶研究院针对白银炉渣进行了多次技术攻关,并对现场工艺流程进行了多次技术改造,通过多次技术攻关,不断对选矿工艺流程进行改进和完善,使得白银炉渣综合回收指标得到了大幅提高,铜回收率由2003年的65%提高到目前的76%。根据多次小型试验研究结果与目前工业生产指标对比,工业生产指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为了提高白银炉渣工业生产指标,提高这种二次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为此,2009年,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再次要求选矿公司协同西北矿冶研究院对白银炉铜冶炼渣资源进行综合回收技术攻关,为提高生产指标以及下一步140万吨/年炉渣选矿系统的顺利投产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立项项目名称:复杂难选白银炉铜冶炼渣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专项编号:1.1.2项目合同主要内容2009年4月30日集团公司与选矿公司签订了项目合同书,合同要求,白银炉铜冶炼渣品位:Cu为0.80-0.90%;Au为0.20-0.25克/吨;Ag为10-15克/吨条件下,要求达到如下指标:铜精矿:Cu品位18%;精矿含Au1.0g/t精矿含Ag50g/t;Cu回收率78%;尾矿:含铜0.25%。1.1.3资金来源该项目总投资预算77.8万元,其中白银有色集团股份公司划拨技术改造费62.80万元,选矿公司共自筹资金15万元。 1.2、试验研究的目的意义白银炉,顾名思义,它是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有的熔炼炉,是我国唯一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富氧熔池熔炼炉,其熔炼工艺先进,在世界铜冶炼工艺中独树一帜,占有重要的地位。经过几十年的大规模生产,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铜金属的同时,其铜冶炼生产也排出了大量的铜冶炼渣。目前,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铜业公司渣场堆存有大约700多万吨的白银炉渣,这些铜冶炼渣实际上就是一种“人造铜矿”。白银炉铜冶炼渣以品位低,有用矿物中人造次生铜矿物含量高,有用矿物嵌布粒度细,且分散程度高而著称,属于典型的复杂难选铜冶炼渣。近年来,随着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做大做强发展规划的提出,以及其麾下的铜业公司扩建步伐的加快,铜冶炼生产所排出的后续渣量将进一步增加。解决铜冶炼渣资源综合利用生产指标徘徊不前的问题,提高二次资源综合利用率,减少冶炼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等制约发展的问题,长期以来受到白银公司各部门的高度关注。因此,如何提高这种典型的复杂难选白银炉铜冶炼渣资源综合回收技术指标,解决白银炉铜冶炼渣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的技术瓶颈,无论对于促进当地环境保护还是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3、项目研究起止时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选矿公司院多次组织技术人员对白银炉铜冶炼渣进行综合回收研究工作,为白银炉渣资源综合回收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从2005年开始,白银公司选矿公司加大了对白银炉铜冶炼渣的技术开发力度,以期突破长期以来制约白银炉渣生产指标的技术瓶颈,专题组先后进行了多次技术攻关,对落后的原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多次局部改造,使得选矿工艺技术指标逐步提高。本次技术攻关是以前攻关工作的延续,在总结以往的成果的基础上,并根据目前白银炉渣的性质特点、现场的生产条件及存在的问题,首先对于现场的生产工艺流程再次进行了局部改进和完善,并通过新型高效选矿药剂的研发,代替了传统落后的药剂制度,使得工艺流程和药剂制度更加完善合理。本项目分阶段研究工作情况如下。2009年05月至2009年08月主要进行现场考查及白银炉渣性质研究。通过现场考查,查明了现场生产现状;通过白银炉渣性质研究为综合利用试验研究提供了基础依据。2009年09月至2009年12月主要进行了实验室小型试验研究,主要进行了选矿工艺流程研究及新型高效环保选矿药剂的研发,并进行了相应的产品检查。2010年01月至2010年04月主要进行现场渣选工艺流程局部技术改造工作及工业试验的前期准备工作。2010年04月至2010年8月主要进行白银炉铜冶炼渣工业试验,通过现场工艺调试,流程考察,使各项技术指标达到项目合同,顺利进图工业生产。1.4项目实施的主要研究内容1.4.1、白银炉铜冶炼渣性质研究(1) 炉渣性质研究:对代表性白银炉铜冶炼渣样进行原矿物质组成研究,查明原矿中主要金属矿物的组成、嵌布特性和矿石结构构造等,为综合回收技术攻关提供必要的技术依据。(2) 炉渣浮选尾矿性质研究:对炉渣浮选尾矿进行必要的理化性质检测,查明造成其中有价金属损失的主要原因,为综合回收技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必要依据。(3) 进行现场工艺流程跟踪考查,对相关中间产品进行检测,为现场技术改造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依据。1.4.2、综合回收攻关技术研究(1) 小型试验技术攻关研究:在炉渣原矿性质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白银炉铜冶炼渣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实验室小型试验技术研究,包括原则工艺流程、磨矿细度和药剂条件等等,掌握了实验室条件下白银炉渣综合回收的工艺特性,为现场工业生产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2) 白银炉渣综合回收工业试验研究:在实验室小型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为了突破白银炉铜冶炼渣现场工业化生产的技术瓶颈,使综合回收技术指标再上一个新台阶,课题组进行了提高白银炉渣综合回收指标的工业试验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现场生产工艺流程的改进,寻求一种不再增加设备且能提高白银炉渣磨矿细度,降低磨矿及浮选中间产品中连生体含量的新型磨浮工艺,提高白银炉铜冶炼渣中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技术指标,从而达到提高白银炉铜冶炼渣现场综合回收指标的目的。1.4.3 产品检查(1) 对原工艺流程的闭路试验产品和部分中间产品进行详细的理化性质检测,为评价该流程的优越性和存在的问题提供依据。(2) 对新工艺流程的闭路试验产品进行详细的理化性质检测。1.4.4工业应用技术攻关(1) 验证试验:在完成小型试验并且试验结果达到任务书技术指标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小型试验所研究的攻关技术工艺流程和新药剂制度现场验证试验,根据验证试验结果制定工业试验技改措施和工业试验技术攻关方案。(2)工业试验:根据验证试验结果制定的工业试验技改措施,和工业试验技术攻关方案,对现场工艺流程进行局部改造后,组织人员进行工业试验。1.5项目任务书规定的考核目标及经济技术指标要求本次技术攻关是在总结以往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目前白银炉渣的性质特点、现场的生产条件及存在的问题,首先对于现场的生产工艺流程再次进行了局部改进和完善,并通过新型高效选矿药剂的研发,代替了传统落后的药剂制度,使得工艺流程和药剂制度更加完善合理。本项目基本按计划进度进行,完成了项目任务书规定的所有研究任务和考核目标。1.5.1本项目完成的技术指标(1)小型试验指标白银炉铜冶炼渣品位:Cu为0.901.00%;Au为0.200.25克/吨;Ag为1015克/吨条件下,达到如下指标:B方案闭路试验指标:铜精矿铜品位23.99%,铜回收率82.23%;精矿含金1.20g/t,含银58.50g/t,尾矿中含铜0.17%。(2)工业生产技术攻关指标工业生产技术攻关炉渣原矿品位:Cu为0.97%;Au为0.2g/t;Ag为13g/t,攻关指标如下:铜精矿铜品位22.30%,精矿含金1.15g/t,含银52.00g/t,铜回收率79.9%;尾矿中含铜0.202%。进入21世纪后,白银炉渣投入了工业生产,但生产指标一直徘徊在较低的水平,2005年以后,选矿公司针对白银炉铜冶炼渣的生产现状进行了多次技术攻关,并对现场工艺流程进行了多次技术改造,不断的完善了现场选矿工艺流程,使得白银炉渣现场工业生产指标得到了大幅提高,铜回收率由2003年的65%提高到目前的76%。1.6本项目完成取得的技术成果及其他本项目研究成果应用生产后,取得了如下技术成果:1.6.1该项目中确定的技改方案(B方案)主要是针对矿石性质特点,对原有工艺流程进行局部改进,主要技术措施是将中矿(一次精尾与一次扫泡)返回旋流器进行分级后,将单体解离程度较差的粗粒级贫连生体,甚至未解离开的包裹体返回二段球磨机再磨,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有用矿物的单体解离度,改善了磨矿产品中有用矿物的可浮性,达到降低尾矿中金属损失的目的,这是该方案提高指标的核心。该工艺流程更加完善和合理,更好的适应矿石性质。 1.6.2该项目研究的B方案工艺流程针对矿石性质特点和生产现状,开发采用了捕收性较好的新型捕收起泡剂酯-22代替传统药剂。由于白银炉铜冶炼渣中人造次生铜矿物含量较其它炉渣高的具体情况,在浮选作业添加对次生铜矿物捕收性能好的新型高效环保捕收起泡剂酯-22,有效地强化了白银炉渣铜的捕收效果,大大提高了金属回收率,且无需再添加其它药剂,简化了药剂制度和操作难度。该工艺流程更加完善和合理,能够更好的适应矿石性质变化。1.6.3该项目中渣选精矿脱水新技术主要针对渣选精矿粒度细,泥化严重,滤饼水分高,过滤困难等生产现状,研究的通过添加适当比例原生铜精矿浆,改变渣选精矿粒级分布状态,改善过滤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设备台效,有效降低了精矿滤饼水份。1.7经费使用情况1.7.1经费来源该项目总投资预算77.8万元,其中白银有色集团股份公司划拨技术改造费62.80万元,选矿公司共自筹资金15万元。 1.7.2经费使用情况项目经费采用专款专用,使用合理规范。主要使用情况如下:小试采样及样品制备费用:2万元;工艺矿物学研究费用:5.00万元;小试化验费用15万元;小试产品检查:1.80万元;小试材料及水电费用:5万元;技术攻关工业生产现场局部改造费用:22万元;工业技术攻关化验检测费用:6万元;小试及工业技术攻关参试人员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林省松原市医院消防安全测试题九(含答案)
- 江苏省常州市医院洁净室消防安全测试题十九(含答案)
- 加盟生产合同(标准版)
- 人民银行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啤酒厂级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解析
- 幼儿园语言能力提升工作规划方案
- 市场营销管理及企业产品推广方案
- 肿瘤科常用化疗方案教案(2025-2026学年)
- 家装质量担保承诺书(3篇)
- 安全员实操技能培训试题及答案解析
- 人工智能技术与企业创新绩效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
- 装维员培训课件
- 眼耳鼻喉手术麻醉
- DB32T 4494-2023 房屋白蚁灭治技术规程
- 10千伏线路故障巡视培训
- 三年级语文上册 《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 (含答案)(5)(部编版)
- 12S4消防工程标准图集
- GB/T 18233.4-2024信息技术用户建筑群通用布缆第4部分:住宅
- DB12T 496-2013 保安从业单位信用资质等级评估规范
- 江姐-绣红旗-红梅赞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