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湖广商贸中心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湖南省永州市湖广商贸中心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湖南省永州市湖广商贸中心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湖南省永州市湖广商贸中心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湖南省永州市湖广商贸中心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永州市湖广商贸中心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湖广商贸批发中心;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址: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火车站新区;主办单位: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人民政府承办单位:永州市商贸中心实业有限公司(待定)(建设单位由投资方待定);项目负责:湖广商贸中心项目部联 系 人:蒋海军联系电话:018759300999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在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建设湖广商贸批发中心。是一个集商贸、研发、物流、旅游、商住、办公、会所、仓储、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现代智能模式的市场,配套写字楼、住宅楼、假日酒店。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200亩;建筑占地面积24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00000平方米;主要包括市场主体建筑物、区内道路及停车场,给排水、电力、消防、卫生、绿化等设施。项目市场辐射范围:中国境内南部八省(湖南、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湖北、贵州、云南)总投资:10.5亿元人民币;建设期限:分三期建设,时间为5年;直接经济效益:1)本市场建成运营后,可形成较好社会经济效益。每年可创交易额20亿元以上,创税利超亿元;可增加本项目直接为社会提供50000多个就业机会。2)本地区的工业园建设、种植业、养殖业、制造业、商品流通、带动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等;潜在经济效益:把当地封建的盈利思想改变为现代经济的经商思想;从而使道州转变成为湘南的一颗明珠;可行性研究结论:湖广商贸中心在永州市道县建设:以小商品批发中心、农副产品批发中心、数码家电批发中心、建材批发中心、服装批发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高档住宅小区(大型连锁商场)、商贸办公中心区(星级酒店)为主,集商业和贸易的大型批发市场项目是可行的。在永州市道县作此长线投资,在永州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也是可行的。建议: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促成项目早日上马。1.2项目提出的背景一、背景及理由:道县地处湘南,是永州南六县的中心,随着经济发展,急需兴建一个集商贸、研发、物流、旅游、商住、办公、会所、仓储、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现代智能模式的市场,配套写字楼、住宅楼、假日酒店。二、地理位置:道县地处 湘粤桂边界,207国道 , S323 省道和在建的洛湛铁路、福贵铁路及即将动工建设的厦蓉、二广、永贺高速等穿境而过 , 北上长沙、武汉,南下广州、湛江,西出南宁、昆明、东到福州、厦门,均可半天抵达 , 距桂林国际机场、长沙、永州机场均为两小时车程1.2.1项目所在市区域湖南经济国内生产总值(GDP)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9000亿元,达到9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4.4%,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最高增幅。2003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按常住人口计算,全省人均生产总值14405元,比2000年增长109%,翻了一番。第一产业产值和增长率200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611.45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产值和增长率2007年,第二产业增加值3901.16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产值和增长率200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3632.39亿元,增长14.4%。外贸状况2007年,全省进出口总额96.9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8%。其中,出口65.23亿美元,增长28.1%;进口31.67亿美元,增长40.2%。外资利用状况2007年,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2.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1%。世界500强已有40家在湘投资设立企业。财政收入2007年,财政总收入跨过千亿元大关。据快报统计,全省财政总收入1119.31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03.18亿元,增长26.2%。企业效益明显提高。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459.56亿元,比上年增长70.1%,加快26个百分点。农业2007年,全省农业总产值2603.87亿元,比2006年增长4.6%。工业2007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3360.59亿元,比上年增长2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55.97亿元,增长24.3%。其中,轻工业增加值862.88亿元,增长20.5%;重工业增加值1793.09亿元,增长26.4%,增幅继续高于轻工业。优势产业增长加快,实现增加值2004.60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加快4.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2007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4294.52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国内贸易2007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6.49亿元,比上年增长18.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3.5%。永州,位于湖南南部,五岭北麓,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永州古称零陵,因舜帝南巡崩于宁远九疑山而得名。隋初设置永州总管府,永州、零陵从此一地二名。又因潇水与湘江在城区汇合,永州自古雅称“潇湘”。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零陵地区,设立地级永州市。永州现辖九县两区。总面积2.24万平方公里,人口566.5万人。 永州自古便是华中、华东地区通往广东、广西、海南及西南地区的交通要塞,也是湖南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素有“南山通衢”之称。“距水陆之冲,当楚粤之要,遥控百蛮,横连五岭,梅庚绵亘于其前,衡岳镇临于其后”,镇东北可入中原腹地,控制西南扼广西边陲之咽喉,据东南握广东海滨之通道,故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湖南唯一与两广接壤的地区,市区到广州仅500多公里,南六县距广州仅400多公里,是“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 永州是一本书,其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据权威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永州是世界稻作农业之源、中国陶瓷工业之源、中华文明道德之源。舜的开明治国、任人唯贤,柳宗元深刻的惜民爱民思想,周敦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女书”的神秘莫测和瑶文化的千姿百态,以及道县玉蟾岩文物的出土,永州远古文化的出现,无一不丰富中华文化的宝库。永州山水,融“奇、绝、险、秀”与美丽传说于一体,汇自然情趣与历史文化于一身。九嶷山舜帝陵、柳子庙、阳明山、舜皇山、浯溪碑林、江华瑶城、湘源温泉等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永州是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是湖南直达两广、两南(海南、大西南)和港澳的主要通道。湘桂铁路横贯东西,322国道、207国道及九条省道在境内纵横交错。永州机场已开通长沙、海口航线。衡昆高速公路、洛湛铁路与湘桂铁路在市区形成新的铁路枢纽。正在规划中的贵(阳)福(州)铁路将横贯永州中部。 永州市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一年四季比较分明。全市年均气温为17.618.6,无霜期286311天,日最低气温0以下的天数只有815天。多年平均降雪日数为37天,极端最低气温在4.98.4之间。日平均气温0的积温达64506800,10的积温为55305860。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3001740小时,太阳总辐射量达101.5113千卡平方厘米。多年平均降水量12001900毫米,一般是山区多于平岗区,南部多于北部。 气候特征 由于受复杂地形和不同季风环流的交替影响,永州气候类型多样。其主要特征是: 气候资源丰富,温光水基本同季从热量看,年均气温比湘北高1.52.0,年均积温比湘北多200400,日均10的作物持续生长期有286311天,比湘北长1020天,无霜期比湘北长2530天。从光照看,除江华等山区外,为全省日照次多的地区。从降水量看,总的也比较丰富。同时区内温光水基本同季,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气候类型多样,立体层次明显全市复杂的地形地貌,促进了温光水的重新分配。即使在一个县内,气候的地域差异也十分明显。全市从海拔300米以下的丘岗平原地带,到1000米以上的中山地带,其气候变化大体相当于向北推进了710个纬度。这种因高度不同的多层次气候,形成了植被类型、种植制度、农业布局的明显差异。同时,由于地形影响,市内还有相当大的“暖区”和“暖带”存在。“暖区”主要分布在道县宁远河谷盆地、新田河谷盆地、江华涛圩河谷走廊、江永桃川盆地等。“暖带”主要出现在群山连绵、下有溪谷的山腰地带。土地资源全市有土地面积3364.25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10.5%,位居全省第二。土地类型多样、质量较好。有宜农耕地500万亩,宜林地2100万亩,连片宜牧地158万亩。土地后备资源充足。全市待开发土地563万亩,宜农荒地是全省数量多、质量好的地区之一。动物资源全市已查明的野生动物有1000余种,其中有大量的珍稀动物。现列为国家保护的有31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华南虎、黄腹角雉;二级保护的有猕猴、穿山甲、金钱豹、麝、红腹角雉、毛冠鹿、水鹿、大鲵(娃娃鱼)、红石猴、灰腹角雉等10种;三级保护的有獐、青羊、苏州羚、白鹇、金鸡等19种。全市已知水产动物有186种,其中鱼类有153种。主要经济鱼类有草、青、鲢、鳙、鲤等20余种;稀有珍贵鱼类有中华鲟、竹鱼等;水产两栖动物有大鲵(娃娃鱼)等16种;水产爬行动物主要有鳖、团鱼、乌龟等;珍贵水产兽类有华东水獭(俗名水貂)。植物资源永州市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系本省植物资源富集地区。全境共有维管束植物232科、1003属、2712种,占全省的68%,为全国的10%;有乔木树种127科、429属、1542种。其中有栽培价值的58科、253种,有实用推广价值的180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6种:银杉、水杉、珙桐、香杉、种萼木(伯乐树)、苏铁;属国家二级保护的13种:楠木、银杏、冷杉、中华珈、长柄双花木、香树、红豆树、白豆松等;属国家三级保护的有杜仲、鹅掌楸、福建柏、华南栲、青钱柳、檫木、黄杉等27种;属省级保护的有斑竹、方竹、罗汉竹、绒毛皂荚、山羊角树、黄连、党参、天麻等29种。矿藏资源全市地处我国著名“南岭多金属成矿带”,已探明的矿藏有55种,占全省矿种一半。已知矿床点632处,达到工业矿床80处,其中大型5处,中型15处,小型60处。锰、锡、稀土等矿藏储量大,品位高。其中锰保有储量约6800万吨,占全省的34.7%,居全省第二位,产量居全省第一位。江华姑婆岭稀土矿为大型矿藏,储量全省第一。水力资源永州是个河流密布、水系发达的地区,共有大小河流700余条,总长1万多公里,河床谷深流急,水能资源蕴藏丰裕,总量达238万千瓦,位居湖南第三,其中可开发量达101万千瓦,待开发利用的达60余万千瓦。 经济概况永州市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社会经济获得了高速健康的发展,形成了以食品、机械、轻纺、建材、冶金为骨干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地方工业体系。长丰集团引进日本技术,生产三菱猎豹汽车,拥有年产三万辆整车和五万辆车身的能力,是湖南最大的汽车工业基地。具有年产五十万大箱香烟的零陵卷烟厂,是全国工业企业五百强之一。潇湘集团是一个集机械、冶金、建材、制药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拥有年产两百万吨水泥的生产能力。工业企业主要产品有猎豹汽车、红豆系列、芝城系列香烟、浯溪牌水泥、九疑牌水泥,水电设备、盘式电机、硅锰合金、喉咽清口服液以及湘君面粉、男儿王酒多种类型的纺织品、纸品等。永州农业正由传统型向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科学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化农业和开放型农业转变,拥有优质米、香柚、脐橙、蜜桔、烤烟、油茶、水稻制种、瘦肉型牲猪、蔬菜和特种养殖等大型生产基地,江永三香(香米、香柚、香芋)、永州异蛇、江华珍珠椒、新田三味辣椒、道州红瓜子以及香菇、木耳、竹笋等土特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永州市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前来投资办企业的客商,其征地、拆迁、基建项目尽量提供优惠,在全省率先设立了“无费区”,禁止向三资企业乱集资、乱收费、乱摊派,坚持依法办事,维护企业的正当权益,对外经贸工作有了长足发展,已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正常对外经贸关系,共审批三资企业233家,总投资5.1亿美元,其中到位外资2.16亿美元。引进外资建设的凤凰园经济开发区,长丰汽车配套招商工业园、宋家洲水电站和萍洲高科技工业园,均在永州市区,具有良好的综合开发效应。 行政区划永州市位于湖南省南端,五岭北麓,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 截至2007年12月31日,永州市辖2个市辖区、8个县、1个自治县。共计人口总数:600余万 冷水滩区 面积1218平方千米,人口49万。邮政编码425000。区人民政府驻清桥路。 零陵区 面积1959平方千米,人口58万。邮政编码425007。区人民政府驻南津中路。 东安县 面积2211平方千米,人口59万。邮政编码425900。县人民政府驻白牙市镇。 道县面积2441平方千米,人口67万。邮政编码425300。县人民政府驻道江镇。 宁远县 面积2508平方千米,人口74万。邮政编码425600。县人民政府驻舜陵镇。 江永县 面积1633平方千米,人口25万。邮政编码425400。县人民政府驻潇浦镇。 蓝山县 面积1807平方千米,人口35万。邮政编码425800。县人民政府驻塔峰镇。 新田县 面积1004平方千米,人口37万。邮政编码425700。县人民政府驻龙泉镇。 双牌县面积1739平方千米,人口17万。邮政编码425200。县人民政府驻泷泊镇。 祁阳县面积2519平方千米,人口98万。邮政编码426100。县人民政府驻浯溪镇。 江华瑶族自治县面积3216平方千米,人口46万。邮政编码425500。自治县人民政府驻沱江镇。1.2.2建设地点所处地理位置道县地处湘南,毗邻两广,素有“襟带两广,屏蔽三湘”之称。是湖南通往广东、广西、海南及西南地区的交通要塞,是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承接基地。全县辖9个镇、14个乡、3个国有农场,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总人口66万人。础、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为根本出发点,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以调整经济结构为重点,突出招商引资,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全面提升经济运行质量,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推动全县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道县古称道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立县制,历为郡、州治所在地,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及近代革命家何宝珍等历史名人都诞生在这片热土上。境内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天下谷源、人间陶祖”的玉蟾岩遗址;有都庞岭国家自然保护区、湘源温泉生态景区、天下一绝月岩景区,还有享誉千年的“四奇”、“八景”等丰富的旅游资源。道州历来为湘南桂北物质集散地和兵家必争之地。东距郴州170公里,与京广线,京珠高速公路相接;西距桂林180公里,与湘桂线,衡昆高速公路相接;北上长沙、武汉,南下深圳、珠海,西出南宁、海口,均可朝发夕至。207国道贯穿南北,1863、1806省道横贯东西,潇水河入湘江过洞庭可直达上海。县城北郊还有一个56万平方米的机场,是湘南及两广北部地区十余县市,飞机播种、杀虫、物探、航测的作业基地。洛湛铁路预计今年道县段全面开工,福贵线也将争取从道县经过,届时道县将成为南方新崛起的重要交通枢纽。道县的山水和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川秀丽奇绝,国家级风景区千家垌早已蜚声中外,风景区湘源温泉度假村、濂溪故里、月岩、两河口水上乐园,或为山奇,或为水秀,可谓各擅胜场。令游客流连忘返。道县特产丰富,柑桔有“金桔出营道者,为天下冠”之美称;“道州红瓜子”畅销东南亚;“道州灰鹅”是湖南省十七个地方名优品种之一,荣获外贸部“优质出口产品”称号;“道州厚朴”等享誉全国市场。通过多年的发展,道县已成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厚朴生活基地县、秸秆养牛基地县、天然草原恢复建设基地示范县、国家湘南脐橙优势产业带和湖南省蔬菜生产重点基地县、油茶生产基地县。道县矿产资源丰富,是湖南省有色金属之乡。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达20多种,其中锡、钨矿的储量和品位均居全省第二位,金属锂、铷矿为湖南省独有,蚣坝镇后江桥和祥霖铺镇的大型金属矿床在全国榜上有名。据勘探,全县锡钨矿的保有储量达160万吨、铅锌矿220万吨、锰矿3400万吨、铁矿1500万吨、锂矿40万吨、铷矿16万吨、高岭土2000万吨。境内水系发达,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小水电开发潜力大,全县水能蕴藏总量达36.18万千瓦,2002年被列为国家以电代燃料生态工程试点县。道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道县人民立足深厚的传统文明与文化,并正以自己的智慧与勤奋创造崭新的历史。 1.3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1.3.1可行性研究的依据本可行性研究的所有分析、预测、测算、统计都是以现行物价水平展开,其原始数据均以2008年12月底截止为准,测算币种均为人民币。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01一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全国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纲要商务部(商建发2004267号;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1993;国家发改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永州市总体规划;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关于永州市进一步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决定;其它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和规范。1.3.2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本可行性研究的主要范围包括:对永州市、道县市场建设情况的考察,对建设单位基本情况的考察,对项目建设必要性、可行性的分析以及项目内容及规模、市场分析、开发方案、建设方案、建设条件、环境保护、投资估算、经济分析等方面。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意义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商品市场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商品市场(指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是整个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影响其它市场发展的基础地位。商品市场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商品市场的发展对生产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流通是联结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化大生产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流通规模和速度直接影响着生产的规模和速度,商品经济越发达,流通越重要。实践证明,市场功能健全,导向正确,货畅其流,生产就能得到发展。反之,势必受阻。商品市场的发展对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带动作用。市场的繁荣,不仅能推动生产的发展,而且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兴起与发展,进而活跃整个地方经济,“建一处市场,活一片经济,兴一批产业,富一方百姓”,这是实践的总结。商品市场的发展对方便人民生活、稳定社会具有保障作用。流通顺畅,市场繁荣,物价稳定,特别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供应充足,人民群众就会安居乐业,整个社会就能安定团结。商品市场的发展对政府实现宏观调控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的管理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即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市场是传导政府宏观调控信号和传递企业对政府宏观调控成效和中介。因此如果市场发育程度低,功能不健全,就难以实现有效的调控 。2.2项目建设的意义打造“永州市湖广商贸中心”这一战略构想,是基于永州市道县的区位优势和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和各项事业繁荣进步的显著成就而提出来的。永州市道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要求:坚持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加强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激活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加速规模扩张和质量提高,促进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与技术密集型行业、为生产服务的行业与为生活服务的行业协调发展,构建服务业发展的良好运行机制,全面提升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有力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到“十一五”期末,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51亿元,年均递增17.0%;占GDP比重明显上升,达30%。同时指出:对于商贸物流业,要切实采取各种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运用信息化手段,整合传统流通、运输资源,加快形成以连锁经营、多式联运、网上购销为代表的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电信、咨询、法律服务、会计等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餐饮住宿、文化娱乐、修理装配、商业等传统服务业,推动行业内部的兼并与联合,积极创建“大、强、优”服务企业。 打造“永州市湖广商贸中心”更为重要的,在于把农业产业化与特色工业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闯出一条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齐头并进、同步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子。由于发展食品工业必须以农产品为基础原料,这对农业而言,就必然要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繁荣;而对食品工业而言,由于食品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工业也将日益成为一个永不衰竭的“朝阳产业”。可以说,伴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和国际化已经在道县大地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永州打造“湖广商贸批发中心”的独特优势和坚强的基础保障。该项目的建设可以进一步加快道县乃至永州市的市场及市场载体建设步伐,加速市场体系的建立,解决流通制约问题;进一步拓展就业渠道,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解决因城市重点工程和城市建设征地造成的大量劳动力过剩问题,促进社会的安定稳定和谐;进一步实施菜篮子工程,调整农业产品结构,培育生产要素市场,有效聚集、推销当地农副产品,服务“三农”,促进农村经济和商贸经济的发展;繁荣永州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该项目的建设将在一定程度上对永州市的工业、农业产品结构调整起导向作用;对发育要素市场起推动作用;对推销当地产品起聚散作用;对吸引内外客商起聚合作用。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加快永州的市场建设、菜篮子工程建设、新城区的建设步伐。 第三章 建设条件3.1区位条件道县地处湘南,毗邻两广,素有“襟带两广,屏蔽三湘”之称。是湖南通往广东、广西、海南及西南地区的交通要塞,是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承接基地。全县辖9个镇、14个乡、3个国有农场,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总人口66万人。础、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为根本出发点,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以调整经济结构为重点,突出招商引资,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全面提升经济运行质量,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推动全县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道县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境内水面辽阔,山青水秀,美丽富饶。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为17.7;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00小时左右;无霜期年平均为276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为1600毫米,且集中在46月份,北部滨湖乡镇易受洪涝灾害;干旱经常发生在79月份。县域土壤划分为4个土种、7个亚类、99个土种,由水稻土、红壤土、潮土和草甸土组成。水稻土主要分布在抚河沿岸冲积平原,为高产稻作区;红壤土主要分布在沿军山湖乡镇及泉岭、架桥、张公、温圳、文港等乡镇,为旱作物主产区;潮土和草甸土主要分布在滨湖地区,大多为草洲,潮土和草洲资源,蕴藏着巨大的农业综合开发潜力,是一块不可多得的有待于开发的“处女地”。3.2交通条件道州历来为湘南桂北物质集散地和兵家必争之地。东距郴州170公里,与京广线,京珠高速公路相接;西距桂林180公里,与湘桂线,衡昆高速公路相接;北上长沙、武汉,南下深圳、珠海,西出南宁、海口,均可朝发夕至。207国道贯穿南北,1863、1806省道横贯东西,潇水河入湘江过洞庭可直达上海。县城北郊还有一个56万平方米的机场,是湘南及两广北部地区十余县市,飞机播种、杀虫、物探、航测的作业基地。洛湛铁路预计2008年道县段全面贯通,福贵线也将争取从道县经过,届时道县将成为南方新崛起的重要交通枢纽。道县的山水和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川秀丽奇绝,国家级风景区千家垌早已蜚声中外,风景区湘源温泉度假村、濂溪故里、月岩、两河口水上乐园,或为山奇,或为水秀,可谓各擅胜场。令游客流连忘返。3.3资源条件3.3.1道县古称道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立县制,历为郡、州治所在地,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及近代革命家何宝珍等历史名人都诞生在这片热土上。境内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天下谷源、人间陶祖”的玉蟾岩遗址;有都庞岭国家自然保护区、湘源温泉生态景区、天下一绝月岩景区,还有享誉千年的“四奇”、“八景”等丰富的旅游资源。3.32道县特产丰富,柑桔有“金桔出营道者,为天下冠”之美称;“道州红瓜子”畅销东南亚;“道州灰鹅”是湖南省十七个地方名优品种之一,荣获外贸部“优质出口产品”称号;“道州厚朴”等享誉全国市场。通过多年的发展,道县已成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厚朴生活基地县、秸秆养牛基地县、天然草原恢复建设基地示范县、国家湘南脐橙优势产业带和湖南省蔬菜生产重点基地县、油茶生产基地县。道县矿产资源丰富,是湖南省有色金属之乡。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达20多种,其中锡、钨矿的储量和品位均居全省第二位,金属锂、铷矿为湖南省独有,蚣坝镇后江桥和祥霖铺镇的大型金属矿床在全国榜上有名。据勘探,全县锡钨矿的保有储量达160万吨、铅锌矿220万吨、锰矿3400万吨、铁矿1500万吨、锂矿40万吨、铷矿16万吨、高岭土2000万吨。境内水系发达,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小水电开发潜力大,全县水能蕴藏总量达36.18万千瓦,2002年被列为国家以电代燃料生态工程试点县。道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道县人民立足深厚的传统文明与文化,并正以自己的智慧与勤奋创造崭新的历史。 3.4产业基础道县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初步测算,道县200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2013万元,比2003年增长11.0%,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075万元,增长8.8%;第二产业增加值88849万元,增长15.4%;第三产业增加值139089万元,增长10.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7184元;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35.325.239.5。价格总水平涨幅增高。道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5.4%,比2002上涨5.4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5.3%,上涨5.3个百分点。在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指数为113.3%,上涨13.3个百分点;衣着价格指数为103.4%,上涨3.4个百分点;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指数为99.3%,下降0.7个百分点;娱乐教育文体用品用服务指数为101.8%,上涨1.8个百分点。就业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据劳动部门统计,2004年末道县就业劳动力41394人,下岗职工再就业32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改善。通过积极开展“三整治一调处”和创建平安道州”活动,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了社会稳定。食品药品质量监督和安全生产等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农村税费改革成效显著,农民负担明显减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不够稳固,发展速度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缺乏长效机制,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快,生活质量不高。农业2004年道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4682万元,比上年增长8.0%。主要农产品中,粮食总产量273796吨,比上年增加26932吨,增长10.9%,扭转了粮食产量连续4年下滑的局面;大豆12200吨,减少10.8%;烟叶2240吨,增长56.2%;蔬菜489700吨,增长3.5%;水果70510吨,增长0.3%。全年出栏肉猪86.5万头,增长8.9%;出栏牛7.24万头,增长10.0%,家禽出笼927万羽,增长4.1%。水产品产量17191吨,增长4.5%。围绕培植壮大“六优”,建基地、创特色,树品牌、上规模,一批优质烤烟基地、蔬菜基地、水果基地、按树基地、养殖基地等建设取得新的成绩。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2004年,道县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比例为46.94.941.16.50.6。养殖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2.2%,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7.69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47千公顷,增长4.5%。经济作物中,烤烟种植面积1.36千公顷,增长56.3%;油料种植面积3.72千公顷,下降3.9%;棉花种植面积0.05千公顷,增长25.0%;蔬菜种植面积19.7千公顷,增长0.5%。工业和建筑业道县工业基础完善。特别是近几年,通过深化企业改革,整顿经济发展环境,大胆引进民营资本,放手发展民营工业,道县工业实现了二次创业。基本形成了冶金、皮革、纺织、建材、化工、食品等六大工业支柱,“道州牌”皮鞋荣获湖南省“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称号。工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2004年,道县全部工业增加值65343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941万元,增长25.3%。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6367万元,增长1.6%;集体工业增加值1466万元,减少3.1%;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313万元,增长474.2%;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2651万元,增长11.8%。工业结构持续调整。2004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中,水泥10.74万吨,增长9.5%;皮鞋72.2万双,增长52.6%;化肥2.31万吨,增长27.9%;饮料酒3560吨,增长53.8%;家具5929件,减少12.6%;生铁16650吨,增长19.6%;日用陶瓷1873万件,减少8.7%,锰矿石成品矿40010吨,增长0.3%;十种有色金属23629吨,增长147.8%。建筑业发展较快。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2004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3506万元,比上年增长30.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55万平方米,增长31.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3.83万平方米,增长34.3%。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04年,道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342万元,比上年增长44.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519万元,增长86.6%。投资总额中,基本建设投资23651万元,增长140.0%;更新改造投资7014万元,增长121.3%;房地产投资932万元,增长84.6%;其他投资32931万元,增长57.9%。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2004年,道县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5亿元。工业园区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拉通工业大道1600米,硬化800米,已平地1100亩,初步形成1平方公里规模;潇水二桥已完成全部基础及下部构造,正加紧桥面施工;长征路建材一条街已形成土路基,完成400米水泥硬化;滨河路景观带已完成规划设计,进入拆迁阶段;文化路改造全面完工;改造通乡通村公路160.67公里;小水电开发稳步推进,破土动工电站容量11.6万千瓦;农村水利设施条件不断加强,大力实施人畜饮水解困工作;电力建设力度加大,城市电网和农网改造稳步实施。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2004年,道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616万元,比上年增长13.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6461万元,增长14.2%;餐饮业10771万元,增长9.6%;其他行业384万元,增长6.4%。招商引资来势较好。2004年,按照“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的指导思想,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位的工作来抓,全县共引进项目109个,其中,引进境外项目14个,实际利用外资1031.3万美元,增长243.8%;引进内资项目94个,实际利用内资5.06亿元,增长61.3%。邮电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道县全年邮电业务总量9450万元,增长43.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2万户,减少21.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7万户,增长19.4%。互联网用户1300户。财政、金融与保险财政收入运行平稳。2004年,努力培植财源,强化收入征管,道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1245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802万元,比上年增长10.6%。财政支出27036万元,比上年增长16.4%。财政收支结构不断优化。金融机构存贷款保持合理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4707万元,比年初净增29976万元,增长15.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5528万元,比年初净增25078万元;企业存款余额15455万元,比年初净增65万元。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7660万元,比年初净增12876万元,增长15.2%,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22043万元,比年初净增6981万元。保险事业稳步发展。2004年全县全年保费收入4178万元,比上年增长74.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90万元,增长5.9倍;健康人身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930万元,增长113.8%;寿险保费收入2358万元,增长28.9%。各项赔款与给付支出1273万元,增长25.5%。教育和卫生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4年末,道县共有各类学校420所,其中社会力量办学25所。各类学校中,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1246人;普通中学45所,在校学生42826人,增长1.1%;普通小学110所,在校学生54924人,减少7.3%,幼儿园16所,在园幼儿数3463人。医疗卫生保健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10个,卫生技术人员1968人,卫生机构床位数900张。其中,县级综合医院2所,卫生技术人员474人,床位数455张;卫生防治防疫机构2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比重为84%。 3.5政策条件永州市道县按照“经济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特色化”的原则,突出做好平台支撑文章,全力打造特色带动型、民营主导型、生态科技型3大类工业园区。做大特色制造业、培植经济增长极。同时牢牢抓住沿海及东部发达地区制造业梯度转移的历史机遇,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招商引资,引进人才、保护企业家成长的最优措施和奖励政策,为客商构筑了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3.6水电与电讯3.6.1用水:道县现有供水厂一个,其淡水质好,取之便捷,日供水能力 4万吨,可满足县城各业用水所需。供水管已接至项目建设地边,完全满足项目建设和经营用水需要。本项目自城市自来水管网供水,接入干管为DN200。3.6.2用电:境内水系发达,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小水电开发潜力大,全县水能蕴藏总量达36.18万千瓦,2002年被列为国家以电代燃料生态工程试点县。3.6.3邮电通讯:永州市道县通讯设施先进,万门程控电话可直拨世界各地。已实现了传输网络数字化,光缆通讯、移动通讯、邮政快递;信息港SDM 高速传输网工程已完工,为项目提供了良好的通讯服务。本项目通讯直接由道县市话通信网接入。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营销战略4.1宏观市场分析4.1.1我国商贸批发市场的现状及问题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商贸批发市场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形成了一批规模大、效益好、辐射面广的大中型批发市场。到2003年末,全国限额以上批发市场共有66145个,年销售额363648亿元,从业人员达1786669人,其中食品、饮料、烟酒类批发市场年销售额达69514亿元。商贸批发市场已成为工业品、建材、数码、家电、农副商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对联系产销、协调供需、平抑物价、引导生产起到重要作用。商贸批发市场的建设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商贸批发市场的建设发展速度很快。但在商贸批发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散”:很多批发市场盲目建设,缺少规划,以至于造成现在很多批发市场“有场无市”,资源浪费严重。在商贸批发业的鼎盛时期,大量批发市场相继建立;其中有些市场的建立缺乏有效的市场调查和分析,过高的估计了市场前景,缺少长远的战略规划,使批发市场呈现出饱和状态。加之,批发市场内的交易主体经营规模普遍偏小,引发了无序竞争和过度竞争,进一步压缩了食品批发市场的生存空间。“乱”:很多批发市场商业欺诈行为屡禁不止,缺乏商业信用、偷税漏税、欺行霸市:一些食品批发市场信息发布不规范,对内和对外发布信息还没有充分发挥Internet网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信息分布中存在的不对称性十分严重。“差”:表现在设施落后、管理粗放、功能原始、商品低档、结算初级。目前很多批发市场的经营设施相当简陋,和早期的集市差别不大;大多数主要采取摊位式经营,粗放式收费管理,市场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比较低;现有批发市场所发挥的主要功能是交易功能,而其他市场功能发挥不够,如商品展示功能发挥不够;批发市场主要是交易场所,而且简单、低档、初级的商品交易仍占主流;大多数批发市场主要采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金结算方式,而市场的集中结算吸引银行部门进场办公、代理结算也仅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先进的结算形式还没有采用,信用结算和银行卡结算等方式还不多。交易方式相当原始,基本停留在“一对一”交易的低水平;价格由买卖双方一对一的谈判而形成,这种个别协商形成的价格难以保证价格的公正性,不能完全反映供求关系。总之,中国目前的批发市场给人一种散、乱、差的印象,甚至成为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源头。4.1.2我国商贸批发中心面临的挑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商品流通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我国入世后分销业逐步将对外开放,我国商贸批发市场面临严峻的挑战,生存空间将不断受到挤压。上游:随着商品流通渠道的畅通,原来众多的小型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规模逐步壮大,具有品牌优势和自身销售网络优势的大企业在产业组织中的地位提升,生产集中趋势加快,其所生产的商品不再主要依托于批发市场,而是逐渐被包括直销、连锁经营、总经销、总代理等更有效率的现代分销方式取代,食品批发市场存在的经济基础逐渐削弱。下游:我国原有的流通格局被逐步打破,而新的格局尚未形成,在这一时期,商贸批发业原来的主导地位已逐步让位给零售业,并且受到来自上游生产企业产销一体化和下游大型连锁超市的双重挤压,同时又受到新型商业业态的冲击。特别是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给批发市场的业务带来很大的压力,物流公司利用其低成本、高效率和优质服务的优势,正在迅速占领食品流通市场。如果批发市场不能不断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和战略远景规划,很可能被挤出历史舞台。技术: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凭借先进的网络技术,使得价格形成及其商品交易信息的传递具有了传统批发市场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传统意义上的批发市场原有的价格发现和信息传播这两大功能优势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外资:中国加入WTO后,外国资本被允许进入一直受到保护的批发业,而这些外国企业有着成熟的市场运作经验,强大的资金实力,必然会给国内食品批发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如何重建中国的批发体系。包括打造新经济背景下的批发市场、代理、经销、物流配送,都将成为理论与实践关注的重点。4.2微观市场分析永州市将着手规划建设三大“菜篮子”基地。规划这三个基地,是为了增强郊区对城市服务功能,丰富市民的“菜篮子”,以确保城市农副产品的有效供应。据了解,这三大基地分别是蔬菜基地、水产基地和畜牧业基地。道县特产丰富,柑桔有“金桔出营道者,为天下冠”之美称;“道州红瓜子”畅销东南亚;“道州灰鹅”是湖南省十七个地方名优品种之一,荣获外贸部“优质出口产品”称号;“道州厚朴”等享誉全国市场。通过多年的发展,道县已成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厚朴生活基地县、秸秆养牛基地县、天然草原恢复建设基地示范县、国家湘南脐橙优势产业带和湖南省蔬菜生产重点基地县、油茶生产基地县。道县地处湘南,毗邻两广,素有“襟带两广,屏蔽三湘”之称。是湖南通往广东、广西、海南及西南地区的交通要塞,是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承接基地。全县辖9个镇、14个乡、3个国有农场,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总人口66万人。础、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为根本出发点,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以调整经济结构为重点,突出招商引资,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全面提升经济运行质量,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推动全县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道县是个农业大县,粮食生产及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历年来,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32000公顷左右。20002003年,由于种粮效益较低,种植面积有所下降,部分田地出现抛荒现象,2004年国家采取除烟草税外免征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粮食直补、粮种补贴及粮食实行保护价格收购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粮食生产迅速得以恢复与发展,取得了“面积、单产、总产、效益”四超历史的好成绩。2005年粮食生产持续增长,全县粮食作物总产量达到376493万吨,比1986年增长28.32;水稻公顷单产由1986年的4252公斤,增加到5200公斤,增长22.3%。油料总产量34523吨,为1986年的2.86倍。棉花总产量513吨,比1986年减少71.4吨,与1993年历史最高时期相比减少1642吨。油茶、茶叶、药材、蔬菜、瓜果类等高效经济作物增长较快。主要优势农产品水稻、大豆、芝麻、油菜、花生等,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区域化布局。2005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意见20051号文件和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发20051号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意见及洪发20051号关于统筹城乡经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3个1号文件精神,全县取消农业税。从而,宣告结束了几千年来农民种田上交“皇粮国税”的历史,这是划时代的历史性进步。道县畜牧业生产发展较快。2005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到68002万元,为1986年的14.49倍。其中生猪饲养量82.2万头,牛饲养量8.25万头,家禽饲养量1027.89万羽,鲜蛋产量18034吨,肉类总产量44328吨。尤其是通过良种引进、品种改良与培育、混合饲料及添加剂的推广使用,畜牧业养殖不仅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了提高,而且在饲养技术、畜禽防治等方面也有明显进步。道县是全国淡水渔业生产重点县,也是全省水产养殖10强县之一。拥有水域面积60666.66公顷,其中可养水面30700公顷。湖内水质良好、水草及生物饵料丰富,拥有发展渔业和特种水产养殖的优越条件。此外,河蚌、珍珠、黄鳝、甲鱼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形成了区域特色水产养殖。2005年全县水产品总产量达89322吨,为1986年的13.72倍;水产品总产值达到97821万元,为1986年的61.21倍,年平均增长率为30.11。在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同时,道县特产丰富,柑桔有“金桔出营道者,为天下冠”之美称;“道州红瓜子”畅销东南亚;“道州灰鹅”是湖南省十七个地方名优品种之一,荣获外贸部“优质出口产品”称号;“道州厚朴”等享誉全国市场。通过多年的发展,道县已成为全国商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