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准确地从文言文 中筛选并提取信息 复习指导 任何文章都会有一定的信息量,文言文亦然。我们在阅读 文言文的同时,也会有意无意在获取信息。当然,如果要 有目的地获取某一方面的信息,就应有一个筛选和提取的 过程。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的筛选,是就内容选定的判断而 言的,让考生从所给答案中选择最恰当的一组。这种题型 ,从94年以来,已频繁出现。例如: 1994年,选出“全都说明何子平孝心”的一组; 1995年,选出“全都与郑母教子为官清正有关”的一组; 1996年,选出“全都表现郭永刚正抗上举动”的一组; 2000年,选出“(胡质胡威)父子清慎如此”的一组; 2001年,选出全是表现田单“兵不厌诈”,施行反间计的 一组。 “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是我们阅读文言文的一个很主 要的目的,这一题型在高考中固定下来,对指导学生学习 文言文应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要准确地“筛选”和“提取” 信息,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要看清题干。这一点,关乎到“筛选”的方向,是做题时 首先要注意的,如上面几例,说明何子平“孝心”而不是其 他方面;是选出“父子清慎”而不是“父”或“子”。题干弄错 ,答案自然也弄错。 要注意比较。因为筛选信息的题目中,出题者故意掺杂 一些错误的信息,以增加迷惑度,所以,必须把几项互相 比较,才能把握住最准确的方向。 要仔细分析。一般的选项都有一定的难度,光看语句肯 定不容易判断,所以,必须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之中比较分 析,才能判断其正误。 在历年的高考中,文言文阅读所选择的文段,又都已成定势, 所选的一般都是传记文章,文中的主角,又一般都是民族英雄、清 官、廉吏、良母、孝子等,所以,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其实就 应该同时进行着初步的筛选。我们认为,应该一边阅读,一边理清 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人物。既是传记文章,必有人物,所记谁人?哪一个朝代?还 涉及多少人? 二是职官。史书中的人物,多是官员,所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 官?几度升黜? 三是事件。传记文章,肯定是记载传中人的若干事迹,或孝义,或 勤学,或清廉,或爱民,或抗上等,边看边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 么事,写了多少件事。 四是品格。刚才讲过,高考所选的纪传文,传主都是正派人物,而 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 因此,阅读时,这方面应特别注意。 例一: 商于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 大豕不肯就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 生过而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 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于子 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曰“”诗不云乎,乃选其曹, 执豕于牢。言将以为肴。公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 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于子 曰:“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 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 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 以尤我者尤牧民者邪?”宁毋先生顾谓其弟子曰:“是 盖有激者也。” (宋文宗公全集) 商于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大豕不肯 就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生过而尤之曰 :“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 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于子怒而弗应。宁毋先 生曰:“诗不云乎,乃选其曹,执豕于牢。言将以为 肴。公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 反怒而弗答,何也?”商于子曰:“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 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 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 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邪?”宁毋先生顾谓其 弟子曰:“是盖有激者也。” (宋文宗公全集) 这个故事,提及到有那些人? 驾车或耕田时驾在牲口颈上的曲木。牲畜圈 从事。这里指耕。 情绪激烈。 商于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大豕 不肯就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生过 而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 ,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于子怒而 弗应。宁毋先生曰“”诗不云乎,乃选其曹,执豕 于牢。言将以为肴。公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 ?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于子曰: “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 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 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 我者尤牧民者邪?”宁毋先生顾谓其弟子曰:“是盖有 激者也。” (宋文宗公全集) 这个故事,最主要的抨击对象是谁? 最主要的议论抨击的人物,那就是“牧民者”,也就是统治 者。如果我们认真阅读分析文章,就会发现,此文并非讽刺商 于子用大猪耕田的可笑行为,而是通过商于子之口,讽刺批评 当时的统治者不会任用“贤人”,商于子以此作比较:“不以牛 ,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可见 ,“牧民者”,才是文中的主角,不应忽视的。 韦景骏,司农少卿弘机孙。中明经,神龙中,历肥乡令。 县北濒漳,连年泛滥,人苦之。旧防迫漕渠,虽峭岸,随即怀 决。景骏相地势,益南千步,因高筑障,水至堤趾辄去,其北 燥为腴田。又维艚以梁其上,而废长桥,功少费约,后遂为法 。方河北饥,身巡闾里,劝人通有无,教导抚循,县民独免流 散。及去,人立石著其功。后为贵乡令,有母子相讼者,景骏 曰:“令少不天,常自痛。尔幸有亲,而忘孝耶?教之不孚,令 之罪也。”因呜咽流涕,付授孝经,使习大义。于是母子感 悟,请自新,遂为孝子。 景骏后数年为赵州长史,道出肥乡,民喜,争奏酒食迎犒 。有小儿亦在中,景骏曰:“方儿曹未生,而吾去邑,非有旧恩 ,何故来?”对曰:“耆老为我言,学坊庐、馆舍、桥障皆公所 治,意公为古人,今幸亲见,所以来。”景骏为留终日。后迁房 州刺史,州穷险,有蛮夷风,无学校,好祀淫鬼。景骏为诸生 贡举,通隘道,作传舍,罢祠房无名者。景骏之治民,求所以 便之,类如此。(新唐书循吏传) 韦景骏是一位官员。他当过什么官? 上文中,“肥乡令”“贵乡令”“赵州长史”“房州刺 史”都是韦景骏先后担任过的职务。 弄清楚人物所担任的职务有什么用?太有用了。因为 他担任什么职务,才会相应做出什么行为,所以,我们 就可以按照他四度任职作为线索,寻求及筛选他分别干 了一些什么事情。 我们说过,高考中文言文的选文,文中的主角大多是 清官、廉吏,即使如此,但是各人又有各人的特点,他 们的行为所反映的精神品格又不尽相同。又或者,出题 者只要求筛选人物某一方面的品格。因此,阅读的时候 ,这方面更应作为一个重点来对待。 韦景骏,司农少卿弘机孙。中明经,神龙中,历肥乡令。 县北濒漳,连年泛滥,人苦之。旧防迫漕渠,虽峭岸,随即怀 决。景骏相地势,益南千步,因高筑障,水至堤趾辄去,其北 燥为腴田。又维艚以梁其上,而废长桥,(1)功少费约,后 遂为法。方河北饥,身巡闾里,劝人通有无,教导抚循,县民 独免流散。(2)及去,人立石著其功。后为贵乡令,有母子 相讼者,景骏曰:“令少不天,常自痛。尔幸有亲,而忘孝耶? 教之不孚,令之罪也。”因呜咽流涕,付授孝经,使习大义 。(3)于是母子感悟,请自新,遂为孝子。 景骏后数年为赵州长史,道出肥乡,(4)民喜,争奏酒 食迎犒。有小儿亦在中,景骏曰:“方儿曹未生,而吾去邑,非 有旧恩,何故来?”对曰:“耆老为我言,学坊庐、馆舍、桥障 皆公所治,(5)意公为古人,今幸亲见,所以来。”(6)景 骏为留终日。后迁房州刺史,州穷险,有蛮夷风,无学校,好 祀淫鬼。景骏为诸生贡举,通隘道,作传舍,罢祠房无名者。 景骏之治民,求所以便之,类如此。(新唐书循吏传) 上面六句话,全都表现百姓对韦景骏爱戴的一组是 A B C D 这是韦景骏 自身的行为 这是写的百姓的行 为,但并非体现“对韦 景骏爱戴”,只是受教 育而悔改 这是韦景骏 自身的行为 韦景骏,司农少卿弘机孙。中明经,神龙中,历肥乡令。 县北濒漳,连年泛滥,人苦之。旧防迫漕渠,虽峭岸,随即怀 决。景骏相地势,益南千步,因高筑障,水至堤趾辄去,其北 燥为腴田。又维艚以梁其上,而废长桥,功少费约,后遂为法 。方河北饥,身巡闾里,劝人通有无,教导抚循,县民独免流 散。及去,人立石著其功。后为贵乡令,有母子相讼者,景骏 曰:“令少不天,常自痛。尔幸有亲,而忘孝耶?教之不孚,令 之罪也。”因呜咽流涕,付授孝经,使习大义。于是母子感 悟,请自新,遂为孝子。 景骏后数年为赵州长史,道出肥乡,民喜,争奏酒食迎犒 。有小儿亦在中,景骏曰:“方儿曹未生,而吾去邑,非有旧恩 ,何故来?”对曰:“耆老为我言,学坊庐、馆舍、桥障皆公所 治,意公为古人,今幸亲见,所以来。” 景骏为留终日。后迁 房州刺史,州穷险,有蛮夷风,无学校,好祀淫鬼。景骏为诸 生贡举,通隘道,作传舍,罢祠房无名者。景骏之治民,求所 以便之,类如此。(新唐书循吏传) 下面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韦景骏在担任肥乡县令时,亲自调查研究, 解决了漳河水患的问题,受到百姓的拥护,自 动为他立碑记功。 A似乎没有什么不对,韦景骏的确担任过肥乡县令,也的确解决了 漳河水患,也有百姓给他立碑记功的事。但是,如果选择这一项 ,就出问题了。原文提供的信息,百姓立碑一事,是“及去”之 时,他在任内还有解决饥荒一事,所以,A项“自动为他立碑记功 ”就不够准确了。 韦景骏,司农少卿弘机孙。中明经,神龙中,历肥乡令。 县北濒漳,连年泛滥,人苦之。旧防迫漕渠,虽峭岸,随即怀 决。景骏相地势,益南千步,因高筑障,水至堤趾辄去,其北 燥为腴田。又维艚以梁其上,而废长桥,功少费约,后遂为法 。方河北饥,身巡闾里,劝人通有无,教导抚循,县民独免流 散。及去,人立石著其功。后为贵乡令,有母子相讼者,景骏 曰:“令少不天,常自痛。尔幸有亲,而忘孝耶?教之不孚,令 之罪也。”因呜咽流涕,付授孝经,使习大义。于是母子感 悟,请自新,遂为孝子。 景骏后数年为赵州长史,道出肥乡,民喜,争奏酒食迎犒 。有小儿亦在中,景骏曰:“方儿曹未生,而吾去邑,非有旧恩 ,何故来?”对曰:“耆老为我言,学坊庐、馆舍、桥障皆公所 治,意公为古人,今幸亲见,所以来。” 景骏为留终日。后迁 房州刺史,州穷险,有蛮夷风,无学校,好祀淫鬼。景骏为诸 生贡举,通隘道,作传舍,罢祠房无名者。景骏之治民,求所 以便之,类如此。(新唐书循吏传) 下面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B韦景骏在担任贵乡县令时,以身作则,孝顺父母 ,使百姓受到感动,不孝之子也变孝顺了。 B项,如果对“令少不天,常自痛。”一句不理解,也难以判 断,到底韦景骏是否以身作则,孝顺父母。原来,这一句 的解释是:我年少就失去父亲,常常自己感到悲痛。因而 ,文中并没有提到他孝顺父母的事,此项亦错。 所依存、所依靠的。 韦景骏,司农少卿弘机孙。中明经,神龙中,历肥乡令。 县北濒漳,连年泛滥,人苦之。旧防迫漕渠,虽峭岸,随即怀 决。景骏相地势,益南千步,因高筑障,水至堤趾辄去,其北 燥为腴田。又维艚以梁其上,而废长桥,功少费约,后遂为法 。方河北饥,身巡闾里,劝人通有无,教导抚循,县民独免流 散。及去,人立石著其功。后为贵乡令,有母子相讼者,景骏 曰:“令少不天,常自痛。尔幸有亲,而忘孝耶?教之不孚,令 之罪也。”因呜咽流涕,付授孝经,使习大义。于是母子感 悟,请自新,遂为孝子。 景骏后数年为赵州长史,道出肥乡,民喜,争奏酒食迎犒 。有小儿亦在中,景骏曰:“方儿曹未生,而吾去邑,非有旧恩 ,何故来?”对曰:“耆老为我言,学坊庐、馆舍、桥障皆公所 治,意公为古人,今幸亲见,所以来。” 景骏为留终日。后迁 房州刺史,州穷险,有蛮夷风,无学校,好祀淫鬼。景骏为诸 生贡举,通隘道,作传舍,罢祠房无名者。景骏之治民,求所 以便之,类如此。(新唐书循吏传) 下面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C韦景骏在担任房州刺史时,大力兴办教育, 破除迷信,开通道路,修造旅舍,处处方便百姓 。 C项,粗看也对,因为他当房州刺史时,的确做过这些事 ,而这些,也都是便民之举。但如果选择此项,也是错 误。关键是“处处方便百姓”一句,不够准确。原文结束 句是:“景骏之治民,求所以便之,类如此。”意思是, 韦景骏治民,采取各种方法以求方便百姓,大多像这样 。这一句是对韦景骏管治百姓方法手段的总结,以例子 说明,也不能说“处处方便”,所以不准确。 韦景骏,司农少卿弘机孙。中明经,神龙中,历肥乡令。 县北濒漳,连年泛滥,人苦之。旧防迫漕渠,虽峭岸,随即怀 决。景骏相地势,益南千步,因高筑障,水至堤趾辄去,其北 燥为腴田。又维艚以梁其上,而废长桥,功少费约,后遂为法 。方河北饥,身巡闾里,劝人通有无,教导抚循,县民独免流 散。及去,人立石著其功。后为贵乡令,有母子相讼者,景骏 曰:“令少不天,常自痛。尔幸有亲,而忘孝耶?教之不孚,令 之罪也。”因呜咽流涕,付授孝经,使习大义。于是母子感 悟,请自新,遂为孝子。 景骏后数年为赵州长史,道出肥乡,民喜,争奏酒食迎犒 。有小儿亦在中,景骏曰:“方儿曹未生,而吾去邑,非有旧恩 ,何故来?”对曰:“耆老为我言,学坊庐、馆舍、桥障皆公所 治,意公为古人,今幸亲见,所以来。” 景骏为留终日。后迁 房州刺史,州穷险,有蛮夷风,无学校,好祀淫鬼。景骏为诸 生贡举,通隘道,作传舍,罢祠房无名者。景骏之治民,求所 以便之,类如此。(新唐书循吏传) 下面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D韦景骏在到赵州做长史时,路过肥乡,肥乡 的百姓都争着欢迎他犒劳他,连他离开肥乡之后 出生的小孩都来了,使他非常感动。 和原文提供的信息一样,是正确的。 韦景骏,司农少卿弘机孙。中明经,神龙中,历肥乡令。 县北濒漳,连年泛滥,人苦之。旧防迫漕渠,虽峭岸,随即怀 决。景骏相地势,益南千步,因高筑障,水至堤趾辄去,其北 燥为腴田。又维艚以梁其上,而废长桥,功少费约,后遂为法 。方河北饥,身巡闾里,劝人通有无,教导抚循,县民独免流 散。及去,人立石著其功。后为贵乡令,有母子相讼者,景骏 曰:“令少不天,常自痛。尔幸有亲,而忘孝耶?教之不孚,令 之罪也。”因呜咽流涕,付授孝经,使习大义。于是母子感 悟,请自新,遂为孝子。 景骏后数年为赵州长史,道出肥乡,民喜,争奏酒食迎犒 。有小儿亦在中,景骏曰:“方儿曹未生,而吾去邑,非有旧恩 ,何故来?”对曰:“耆老为我言,学坊庐、馆舍、桥障皆公所 治,意公为古人,今幸亲见,所以来。” 景骏为留终日。后迁 房州刺史,州穷险,有蛮夷风,无学校,好祀淫鬼。景骏为诸 生贡举,通隘道,作传舍,罢祠房无名者。景骏之治民,求所 以便之,类如此。(新唐书循吏传) 通晓经术。担任靠近逼近运粮的水渠高而直的堤坝 决口、决堤 察看 增加 长度单位。 脚 干燥 系船 本意是桥梁,这里指象桥一样连接 亲自 民间 抚恤 我 取道进献 孩子们 营造、兴建。 祭祀 沉迷 大抵,大都。 常见实词 一、留。就是说对文言文里的有些词语,可以照录,不必翻译。 1、保留国号、帝号、年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等专有名 词。如: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公输) 其中“公输盘”、“楚”、 “云梯”等词就可以保留。 2、保留文言文中一部分沿用至今的实词。如: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游褒禅山记) 其中“山”、“五”、“六”、“里”、“有”等词可以保留。 二、换。就是替换,可以替换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 把 文言文的某些词,换成与它相当的现代汉语的某些词。如 : 吾闻而愈悲。(捕蛇者说) 其中“吾”换成“我”;“闻”换成“听到”;“愈”换成“更加”;“悲” 换成“悲痛”。 2、用本字换通假字。如: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 用本字“早” 换通假字“蚤”。 3、用适当词语换古文中的虚数。如: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十二”是个虚数,“十二卷”可译成“很多卷”。 三、补。是指增补省略的成分等。 1、把文言文中为行文简洁而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出来。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 御之者。(捕蛇者说) 句中主语多处省略,翻译时都要补出来:永州之野产异蛇, (蛇)黑质而白章; (蛇)触草木,(草木)尽死;以(蛇) 啮人,(人)无御之者。 2、补出判断句中的判断词“是”。如: 秦,虎狼之国。(屈原列传) 译为: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 3、补出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直接修饰名词;数词直接用 在动词前面。翻译时要把量词补出来。如: 陈涉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两尉”译成“两个军官”。 4、增补语句。文言文中,有的句与句之间跳跃很大,翻译时要根 据上下文增补一定的语句,使意思通畅、完美。如: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曹刿论战) 可译成: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派大军来攻打鲁国。庄公将 要出兵抗战,曹刿听到这消息,要求面见庄公。 四、删。文言文有些词,删去后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可以删略 。 1、删除无意义的虚词。如: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其中“夫”是个句首助词,可以删掉。 再如: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其中助词“之”,只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翻译时可以删去。 2、有的表敬副词可以删去。 如:张良曰:“谨诺。” (鸿门宴) 译成:张良说:“遵命。”删去了“谨” 。 3、删去偏义复词中作为陪衬的词,如: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孔雀东南飞) 文中只有“母”“兄”的意思,“父”“弟”只做陪衬,翻译时可以 删去。 4、删去同义连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词。如: 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 其中“既”“已”都是“已经”的意思,翻译时删去一个。 五、调。指调整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序,使符合现代汉语的 习惯。 1、调整前置宾语、后置宾语、后置介宾短语的语序等。如: 沛公安在?(鸿门宴) 译作:沛公在哪里?把前置的宾语“安”调整到动词“在”之 后。 2、调整使动、意动、为动等动宾关系的语序。如: 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 译作: 项伯杀了人,我让他活下来。 再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齐策) 译作:我的妻子认为我美丽,是偏爱我啊。 3、调整互文见义的语序。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 译作: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隘,出征万里的人还未归来。 韵文讲究精练,这是互文修辞的特点。 六、并。在文言文的一些单句或对偶、排比的复句中有“变文”(“互 文同义”)的用法 ,几个同义词配合使用。翻译时可以合并。如: 追亡逐北。(过秦论) 其中“追”“逐”都是“追逐”义;“亡”“北”都指“败逃的军队”,翻译 时就可以合并译为“追逐败逃的军队”。 上面介绍的基本上是直译的方法,无法直译的,也不能逐字逐 句地硬译,那就要在传达原作精神的前提下采用意译的方法。 七、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 应用意译。如: 秋毫不敢有所近。 (鸿门宴) 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听起来很别扭,不如 意译为: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这样听起来容易让人理解、接 受。 文言文翻译实译实 例评评点 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以易乱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左传僖公三十年 译文一:晋文公说:“不可以这样做。没有大家的大力相助不 行。依仗过人家的力量反而去伤害他,不符合仁的标准; 抛弃友好邻邦,不符合智的标准;用战乱来代替安定局面 ,不符合武的标准。我们还是回去吧。 ”也撤离了。 译文二:晋文公说:“不可以这样做。没有那个人的大力相 助,我不可能达到今天的地位。依仗过人家的力量反而去伤 害他,不符合仁的标准;抛弃友好邻邦,不符合智的标准 ;用战乱来代替安定局面,不符合武的标准。我们还是回 去吧。 ”也撤离了郑国国境。 :晋文公说:“不可以这样做。没有大家的大力相助不行。 依仗过人家的力量反而去伤害他,不符合仁的标准;抛弃 友好邻邦,不符合智的标准;用战乱来代替安定局面,不 符合武的标准。我们还是回去吧。 ”也撤离了。 分析:上面译文一对于文意的表达大致准确,但是没有做 到字词 的一一落实。如“夫人”的“夫”为指示代词“那”,漏译; “ 不及此”译为“不行”,未做到对译;“亦去之”的宾语“之”(指代郑 国国境)漏译, 等等。译文二能做到字词 的一一落实。 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 资治通鉴 译文一:孙权祖孙三代都在江东地区割据。 译文二:孙权割据江东地区,已经三代了。 分析:原句旨在强调孙权家族割据江东已历年久,根基稳 固,陈述的重点是“已历三世”。译文一把“三世”移到前面同“ 孙权”一起做主语,这样改动原句语序和句法结构的译文,其 实已改动了原句的意味。译文二根据原句句型、语序,采用 一一对译的做法,比较忠实于原句的思想内容和语言特点。 例、之二虫,又何知? 庄子逍遥游 译文一:这两个小生物,又怎么知道? 译文二:这两个小生物,又知道什么? 分析:对比之下,译文一把前置宾语处理成了状语,译文 二则调整了宾语的位置,使句意的表达更为准确。 例、夫晋何厌之有? 左传僖公三十年 译文一:那晋国是贪得无厌的啊! 译文二:那晋国哪里有什么满足的时候! 分析:原句为反问句,其所表达的肯定语气比一般陈述句更 为强烈。译文一没有按照原来的反问句式对译,而是把原句用 陈述句的形式表达出来,肯定的语气较之原句大大削弱。译文 二注意把句式仍译成反问句,使句意和语气得到较好的落实。 得: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道:会天大雨,道不通.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伐无道. 策之不以其道. 益慕圣贤之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 发:发閭左谪戍渔阳 有时朝发白帝 野芳发而幽香 征于色,发于声 舜发于畎亩之中 苍颜白发 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汝心之固 子固非鱼也 吾义固不杀人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国:死国可乎 国险而民附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即:且壮士不死即已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即书诗四句 即公大兄无奕女 间: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 奉命于危难之间 又间令吴广 遂与外人间隔 时时而间进 又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将:王侯将相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晓雾将歇 上使外将兵 尽:公输盘之攻械尽 利尽南海,东连吴会 担中肉尽 林尽水源 一食或尽粟一石 造饮辄尽 居:佛印居右 面山而居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居庙堂之高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举:是以众议举宠为都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大计亦死 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佛印绝类弥勒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绝:往来而不绝者 虽杀臣,不能绝也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哀转久绝 绝谳多生怪柏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良: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表涕零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名: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名之者谁 故又名”鬼市”云 死即举大名耳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终寡 不能名其一处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故虽有名马 期:陈太丘与友期行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以失期 期年之后 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复前行,欲穷其林 求: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好读书,不求甚解 不求闻达于诸侯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于二者之为 善: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京中有善口计者 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胜: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射者中,弈者胜 予观夫巴陵胜状 跨洲连郡者不可胜数. 食:非练实不食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一箪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使: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视:撤屏试之,一人,一桌 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下视其辙 其人视端容寂 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由是先主遂诣亮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书:乃丹书帛曰 得鱼腹中书 上书谏寡人者 属:召令徒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引凄异 数: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豪杰并起,跨洲连郡者不可胜数 扶苏以数谏故 素:又留蚊于素帐中 可以调素琴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若士必怒天下缟素 吴广素爱人 徒: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召令徒属 亦免冠徒跣 徒以有先生也 亡:马无故亡而入胡 暮而果大亡其财 此诚危急存亡之丘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 闻:不能称前时之闻 渐闻水声潺潺而 操蛇之神闻之 闻寡人之耳者 不求闻达于诸侯 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文:常著文章自娱 文曰“天启壬戌秋日”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荆有长松文梓 舍其文轩 鲜: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芳草鲜美 陶后鲜有闻 兴: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是故谋闭而不兴 若无兴德之言 兴复汉室 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信义著于四海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谓为信然 愿陛下亲之信之 欲信大义于天下 许:安陵君其许寡人 杂然相许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高可二黍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一:一屠晚归 或凭或立,不一状 传一乡秀才观之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一鼓作气 已:然胡不已乎 吾既已言之王矣 且壮士不死既已 自董卓已来 易: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以五百里易安陵 意: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将军岂有意乎?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益:曾益其所不能 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诣:及郡下,诣太守 由是先主遂诣亮 阴: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引:丁壮者引弦而战 友人惭,下车引之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属引凄义 语:旦日,卒中往往语 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逾:逾时,楼渐低 不敢稍逾约 欲: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夕日欲颓,沉磷竞跃 置:且焉置土石 或置酒而招之 致:无从致书以观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听妇前致词 治:不效,则治臣之罪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坐: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起坐而喧哗者 王曰:“何坐?”曰:“坐盗。”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止:羽飞乃止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止增笑耳 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人不知而不愠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辆续保协议书
- 已离婚协议书在哪里改
- 电搭接协议书
- 被毁的协议书
- Welcome to Hainan 1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英语二年级(下)海南国际旅游岛少儿英语
- 高中信息协议书
- 比伯结婚协议书
- 转账协议书效力
- 贵阳就业协议书
- 第八节 国防科技说课稿初中地方、校本课程花山文艺版中小学国防教育读本
- 2025年小学诗词大会题库(含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反作用轮(RW)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曲阜师范大学毕业论文答辩课件模板课件
- 【行业分析】2025年中国智慧油气行业市场规模、产业链全景及市场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 第10课 公共场所言行文明 第2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 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申请
- (高清版)DBJ∕T 13-493-2025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深化设计标准》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河南省郑州外国语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道德与法治试卷
- 2025至2030中国氧化铝氧化锆磨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CJJT 134-2019)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