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教育之道》PPT课件.ppt_第1页
《国学与教育之道》PPT课件.ppt_第2页
《国学与教育之道》PPT课件.ppt_第3页
《国学与教育之道》PPT课件.ppt_第4页
《国学与教育之道》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学与教育之道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王洪军 国学的概念 v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一般来说,国 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v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 、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 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 v 国学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和儒道释三 教九流。 v 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 、集四部 国学与西学的区别 v思维模式:综合与分析 v处事原则:和合与竞争 v宗教信仰:天命与上帝 v价值观念:集体与个人 v对待生死:重死与庆生 v性格特点:含蓄与张扬 v 中国与欧洲 (日本与美国) 一、国学教育是现代教育处的有益补充 v 现代教育:源于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 ,“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 出:“生活即教育”。 现代教育脱离了生活,功利化趋势明 显:教育变成了经济发展工具,学生也被培 养成了赚钱工具。 现代教育培养的是人的“能力”,现代人 能赚到很多钱但赚不到“幸福”。 v国学教育的三重境界: v 1. 国学教育:教孩子行孝,做善事; v 2.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v 3.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圣贤。 v 传统教育培养的是人的“道德”,道德是幸 福的基础。 _人的幸福源于发自内心的“善”。 二、国学热的冷思考 中国人到了认祖归宗的时候 了 (一)外国对中国国学刮目相看 v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v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 成为生态环保的理论基础。 v孔子成为世界文化名人: 海外已办孔子学院369所,孔子课堂300多 个。 (二)“十七大”报告高度重视民族国学 v “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 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 ,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 求和行为准则。” v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 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 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三)国学中体现的人类理想 1.民主公有制 v孔子的大同理想: v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v _礼记礼运 2.义利并重观 v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 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義者也。 ” 孟子告子 v 这不就是“义利并重”的价值观吗 ? 3.大公无私、先人后己 v 孔子: “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 v (论语卫灵公); v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v 这不就是“大公无私,先人后 己”之美德吗? 4.仁爱、助人为乐 v礼记礼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 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 者,皆有所养”; v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梁惠王上); v 这不就是人道博爱、助人为乐之义吗 ? 5.敬业诚实守信 v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 ( 论语.为政 ) v诸葛亮出师表崇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不就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吗 ? 6.爱国主义精神 v岳飞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v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v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v v 这不就是爱国主义的传统吗 ? 7.以民为本思想 v管子:夫王霸之道,以人为本 v孔子对鲁哀公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 舟,水则覆舟”; v孟子尽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v v 这不就是“以民为本”之源吗 ? 8.和谐互助 论语:“礼之用,和为贵”; v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v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v 这不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 源头吗? 三、国学中的教育之道 (一)国学论教育作用 1.治国:教育比政令刑法更为有效 v论语为政: v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v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v孟子尽心: v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v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2.经济是教育的基础:先富后教化育天下 v论语子路:“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已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 :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v管子牧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 辱。” 3.施教是治国首务,育才是长远之计 v礼记学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v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二)国学论教育对象 v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v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v 孔子认为人的天赋禀性相近,生来大体平等 。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天赋平等的人性论。也是 他推动平民教育,实行有教无类的理论根据。 v孟子认为人性本善: 人人生来就有恻隐心,羞恶 心,辞让心,是非心,孟子称 为“仁义礼智四端”,只要扩充 这四端,人人皆可成为尧舜。 这就是人性、教育的平等论。 荀子主张人本性恶 v荀子,战国末期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现实主义的代表。 v荀子虽然主张“性恶”论,但同样主张后天的 教育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提出“化性起伪”。 (三)国学论教育目的 v 教”字从孝从文,也就是说“孝文化”才是 教育的根本; v “育”字说文解字解释为:养子使作善也 。 v 教育的本意是:教孩子行孝,做善事。 v孝 善 爱 幸福 v教育目的是为天下培养圣贤: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 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论语子张子夏说:“仕而优则学, 学而优则仕。” 孟子离娄上:“天下之本在国,国 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v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 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以修身为本。” v 人成功的过程必须循序渐进,即“八条目”:格 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 。 (四)国学论教育内容 v四书五经六艺: v三纲五常: 1. 四书五经六艺: v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v v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v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礼包含政治、道 德、爱国主义、行为习惯等内容;乐包含音乐、舞蹈 、诗歌等内容;射是射箭技术的训;御是驾驭战车的 技术的培养;书是识字教育;数包含数学等自然科学 技术及宗教技术的传授。 2.“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仁: 论语学而:“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悌是 仁的根本。 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仁者爱人。” 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人。” 颜渊:“克己复礼为仁。” v义: v礼记.礼运说:“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友 ,弟恭;夫和,妇顺;朋信,友义;君礼,臣忠。 十者谓之人义。”合称“十义”。 v中庸说:“义者,宜也。” v孟子.公孙丑上:“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v董仲舒仁义法中“仁者爱人,不在爱我”;“义在 正我,不在正人”。 礼: 制度、仪式、礼节的总称。 儒家经典有“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 v周礼:是周朝的职官制度。 v仪礼:是战国以前的各种礼节仪式,分为冠昏 、丧祭、朝聘、乡射四类礼仪,宋王应麟又分为吉 、凶、宾、嘉四礼。 v礼记:解释、说明仪礼的论集,分吉礼、 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类,故称为“五礼”。 v智: v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 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v论语.颜渊:樊迟“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 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v礼记.中庸:孔子说“好学近乎知,博学之 、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智慧来自 学、问、思、辩、行。 v信: v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v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 v史记.游侠列传赞扬游侠“其言必信,其行必果 ,已诺必诚” -就是诚实不欺,言必信,行必果。 (五)国学论教育原则 v1.立志乐道: v卫灵公:“君子谋道不谋食” “君子忧道不忧贫。” v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 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v孟子滕文公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 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v2.意志锻炼: v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v3.自省自克: v论语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也。 ” v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v颜渊:“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v4.知行统一、言行一致: v论语子路:“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 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v论语学而: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 v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v公冶长:“听其言而观其行。” 古今都重视教育应当理论联系实践。“读万卷书 ,走万里路。”都重视言行一致。 5.勤学问思: 论语述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也。 ” 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也,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v6.后生可畏(乐观主义): v论语子罕:“子曰:后生可畏,焉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