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方标准《贵州绿茶DB52T442.1~4总灰分限量水溶性灰分限量》编制说明.doc_第1页
贵州地方标准《贵州绿茶DB52T442.1~4总灰分限量水溶性灰分限量》编制说明.doc_第2页
贵州地方标准《贵州绿茶DB52T442.1~4总灰分限量水溶性灰分限量》编制说明.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地方标准贵州绿茶DB52/T 442.14总灰分限量水溶性灰分限量(征求意见稿)编 制 说 明1 修定本标准的意义及必要性茶叶总灰分主要由是K、Na、Ca、Mg、Fe等矿质元素的氧化物、磷酸盐、硫酸盐、硅酸盐等组成,用于衡量茶叶矿质元素化合物的多少,是茶叶产品品质一项重要的指标。总灰分由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组成,其中水溶性灰分为K、Na、Ca、Mg等营养元素的氧化物和可溶性盐类组成,用于衡量茶叶营养元素的多少,与茶叶品质呈正相关。我省绿茶总灰分含量高,主要是水溶性灰分含量高的原因。在国家标准绿茶中,要求茶叶总灰分7.5%,水溶性灰分45.0%(占总灰分)。而在贵州绿茶DB52/T 442.14-2010中,要求绿茶总灰分特级5.0%,一级5.5%,二级6.0%;水溶性灰分要求45.0%(占总灰分)。在实际情况下,我省绿茶芽和一芽一叶原料的名优茶总灰分大多在5.0%5.5%,一芽二、三、四叶原料的名优茶总灰分大多在5.5%6.0之间(如颗粒形绿茶)。水溶性灰分普遍较高,在检测过的样品中,全部55.0%。我省名优绿茶产品标准中总灰分限量值定得太低,欠科学、合理,产品检测合格率低。通过修订标准中茶叶总灰分、水溶性灰分限值,达到检测结果客观反映我省名优绿茶(特别是颗粒形绿茶)灰分系列指标含量现状的目的。修订名优绿茶总灰分含量、水溶性灰分含量限值不仅可以客观展示我省名优绿茶产品灰分含量情况,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贸易发展,还提升了我省绿茶标准水平,突出我省茶产业特色,该标准的修订非常必要。2 任务来源及起草单位2.1 任务来源:本次修订标准是根据贵州省茶叶质量监督检验站和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近20年来的检测数据以及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黔质技监标函201260号”关于下达贵州省2012年第一批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根据贵州茶叶标准技术规程中贵州省地方标准制定任务和要求,由贵州省供销社归口,贵州省茶叶研究所修订了本技术规程。DB52/T 442.14-2010标准主要起草人有汪桓武、朱志业、蒋茂祥、王亚兰、朱福建、郑文佳、易勇、赖飞、莫荣桂等人,此次修订人有刘晓霞、周国兰、赵华富、周顺珍、郭灿、郑文丽等长期从事茶叶理化检测的科研人员。2.2 修订单位修订单位:贵州省茶叶研究所3、修订本标准的主要依据贵州省茶叶研究所中心实验室一直检测省内多数企业、科研项目、试验的茶叶产品或试验茶样品包括总灰分、水溶性灰分在内的茶叶理化成分,积累了省内各种级别原料加工的茶叶产品理化物质含量的数据。自DB52/T 442.14-2010标准颁布实施以来,多家企业致电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询问产品检测总灰分超标的原因,多家茶企老总到贵州省茶叶研究所中心实验室要求检测超标产品的总灰分含量。贵州省茶叶研究所根据具体情况,搜集了自1996年以来检测的所有茶叶总灰分、水溶性灰分等数据撰写了茶叶灰分含量与品质的关系研究论文发表于农技服务2011年第8期。16年来大量的检测数据为该项标准的修订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标准的修订基础工作扎实,数据详实可靠,依据充分,修订的标准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比较科学、合理。4 标准编制的主要过程4.1 工作过程 本标准的起草是根据贵州省茶叶研究所和贵州省茶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16年来积累的技术、数据资料提炼而成。(1)1995年2011年,贵州省茶叶研究所中心实验室检测了数千省内茶叶样品,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灰分资料;(2)1996年2006年,贵州省茶叶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了数千省内外茶叶样品,积累了较大量的灰分检测数据;(3)2012年1月-2012年3月,进行本标准项目的申请工作;(4)2012年4月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了标准制定任务;(5)2012年5月,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处领导到贵州省农科院作“加快农业标准化”的专题报告,就标准化基本概念、标准制修订程序、农业标准化工作重点等标准相关知识作了详细讲解。根据相关要求,修订小组完成了本标准的修订工作,并对初稿进行反复讨论、补充和修改;(5)2011年5月6月,按照标准征求意见要求,起草贵州绿茶DB52/T 442.14-2010总灰分限量水溶性灰分限量,并将本修订标准分别送贵州省茶叶研究所梁远发研究员、贵州省原茶叶公司朱志业先生函审,征求有关茶叶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对修订标准进行了修改和完善;(6)2012年6月7月,撰写编制说明,提交贵州省技术监督局,请贵州省技术监督局组织专家对贵州绿茶DB52/T 442.14-2010总灰分限量水溶性灰分限量进行审查,项目组将根据专家审查意见进行修订和完善,提交贵州省技术监督局发布。4.2 标准编制原则根据我省茶叶主产区名优茶产品灰分含量和水溶性灰分含量的数值范围,针对近年来出现的利用较成熟原料一芽三、四叶原料加工而成的珠形茶或颗粒形茶,此次修订标准努力涵盖了这一类量大、质优的茶叶产品,力求使本次修订的标准在实施过程中能让绝大多数名茶、优质茶包括在内。在标准编制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立足高起点、严要求,使本标准技术内容符合我国茶叶产品发展的要求和产业发展趋势,总体上注重标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5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5.1 本标准规定的内容及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贵州省卷曲形茶、针形茶、扁形茶、颗粒形茶的总灰分含量范围、水溶性灰分含量范围。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卷曲形茶、针形茶、扁形茶、颗粒形茶中总灰分、水溶性灰分含量限量值的规定,也可以作为其它名优茶总灰分、水溶性灰分含量的参考。5.2 本标准中主要内容的资料来源本标准中主要内容是根据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贵州省茶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16年来检测的结果制定的。1、刘晓霞,茶叶灰分含量与品质的关系J,农技服务,2011(8): 1215-1216;6 本标准的社会经济效益6.1 本标准技术内容先进实用,实施本标准,有利于促进贵州省名优茶产业的发展。6.2 实施本标准,可丰富名优茶概念的理论和内容,引导人们从单芽名优茶的理解扩大到优良品质的名优茶,有利于优化茶叶加工产品结构,对提高茶叶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具有重要作用。7 贯彻实施本标准的建议和意见贵州绿茶DB52/T 442.14总灰分限量水溶性灰分限量是针对目前我省DB52/T 442.14-2010中茶叶总灰分限量值定得过低致使很大一部分本来品质优良的茶叶产品检测不合格等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