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方标准《马铃薯脱毒苗液体间歇浸没培养快繁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_第1页
广西地方标准《马铃薯脱毒苗液体间歇浸没培养快繁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_第2页
广西地方标准《马铃薯脱毒苗液体间歇浸没培养快繁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_第3页
广西地方标准《马铃薯脱毒苗液体间歇浸没培养快繁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_第4页
广西地方标准《马铃薯脱毒苗液体间歇浸没培养快繁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地方标准马铃薯脱毒苗液体间歇浸没培养快繁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文件(桂质监函2014381号)“关于下达2014年第四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精神,我单位申报的马铃薯脱毒苗液体间歇浸没培养快繁技术规程列入2014年广西地方标准制订计划,编号2014-0451。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负责组织调研、试验,并起草制定标准。二、标准编制目的、意义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作物,在连年的栽培过程中,受环境气候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发病,病毒或类病毒不断的侵染和积累,引起马铃薯种薯的退化,马铃薯退化后一般减产 20%30,严重者减产 80以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化学药剂像防治病虫害一样能有效防治植物病毒病,因此生产健康脱毒种苗就成了马铃薯病毒病防治的主要手段。该技术为马铃薯生产脱毒试管苗,较传统固体培养生长周期缩短20-25%,繁殖系数大大提高,茎粗、株高、叶面积、干重等指标均有显著提高,并且成本降低,减少劳动力耗费,实现自动化培养,为马铃薯组培商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在马铃薯快繁及育种方面具有巨大应用潜力。 三、编制过程本单位在接到标准编制任务后,成立了由马铃薯育种及栽培专家组成的标准起草小组,经过充分讨论,制定了工作方案,确保标准的起草工作按计划完成。第一阶段 标准资料的查询及收集工作。在广西农科院情报研究所、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情报研究所和食品伙伴等互联网,检索查询到马铃薯、组培快繁有关的标准六项:NY/T 1212-2006 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规程(马铃薯脱毒技术规程、脱毒马铃薯基础种薯生产技术规程)、DB33/T 752-2009 植物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规程、DB52/T 854-2013 甘薯脱毒原原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DB52/T 803-2013 马铃薯脱毒原种、一级、二级种薯生产技术规程、NY/T 401-2000脱毒马铃薯种薯(苗)病毒检测技术规程、GB18133-2012 马铃薯种薯,这些标准对本标准的制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第二阶段 通过试验验证,探明马铃薯脱毒苗液体间歇浸没培养快繁技术。自2011年,我们研究室就进行马铃薯脱毒苗快繁试验,从外植体灭菌处理到茎尖剥离,诱导培养基、壮苗培养基、生根培养基的优化等关键流程已成功掌握,并成功将脱毒苗移栽至大棚,获得微型薯。本标准利用一种新型培养装置更快速、方便地繁殖脱毒苗,经过多次试验,设计不同浸没频率、接种密度、营养液用量,最后得出最佳浸没频率为每天67次(间隔3或4小时),浸没时间46分钟,接种密度为每瓶接种120160个茎段,营养液用量200220ml。试验得出液体间歇浸没培养更利于马铃薯脱毒苗的繁育,尤其是继代多代的组培苗出现的玻璃化,弱化苗等问题迎刃而解;较为显著的是液体间歇培养,较传统固体培养生长周期缩短3-5天,繁殖系数也大大提高,茎粗、株高、叶面积、干重等指标均有显著提高。第三阶段 撰写标准,邀请专家审查,并进行修改完善。对收集到的有关材料和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并根据广西地方标准的书写要求,起草标准征求意见稿。标准起草小组对征求意见稿进行讨论修改,邀请马铃薯栽培技术专家、组织培养等生物技术专家召开专家咨询会,通过集中讨论,对拟定标准可行性、内容的各项技术参数等条件进行了修改、完善和论证。邀请标准专家对拟定的标准格式进行了审查,对审查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分析、评价,并根椐修改意见对标准再次进行了修定,制定出标准送审稿。 四、编制说明 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要求,依据DB33/T 752-2009植物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规程、NY/T 401-2000脱毒马铃薯种薯(苗)病毒检测技术规程、NY/T 1212-2006 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规程(马铃薯脱毒技术规程、脱毒马铃薯基础种薯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编制。马铃薯脱毒苗液体间歇浸没培养快繁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有关术语和定义、间歇浸没培养的优点、脱毒苗的获得和培养、病毒检测、脱毒苗继代培养、脱毒苗液体间歇浸没培养等技术要求。该标准的制定得到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薯类创新团队功能专家的专项经费和早熟优质鲜食型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引进、筛选和创新科研经费支持,也是在这2个项目的前期研究基础上编制的,才使该标准的制定有项目和经费的保障,并于2015年还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编号061002,标准技术制定,经费主要用于标准技术专家咨询费用及标准技术验证试验等。标准主要起草人员:许娟、郑虚、韦民政、唐秀桦、闫海锋、熊军、李韦柳、覃维治、曾文丹、廖克祖。 五、标准征求意见的分析与处理我们向有关单位专家发出征求意见稿,覆盖范围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技术推广等,广泛征求意见。根据收集到的意见,进行修改、补充,对标准的结构和内容顺序做了适当调整,使本标准更加先进、科学、适用、合理。本标准共收到修改意见或建议19条,经我单位组织有关人员讨论后采纳修改意见或建议17条,并已在文本中进行了修改,不采纳的意见或建议有2条。采纳与不采纳理由说明如下:(一)采纳的意见及理由1、广西大学农学院罗兴录教授:对1 培养材料建议选用几个有代表性的品种,特别是生产上的主栽品种,予以采纳。对4 建议增加间歇浸没培养的主要优点,予以采纳,补充总结了4.1和4.2的内容。对5.6建议予以采纳,全部修改增加5.6.1和5.6.2两个内容。对7.1、7.2、7.3的建议,表述更准确,予以采纳。2、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陈明才高级农艺师:对相关条目格式的建议,予以采纳。对规范引用文件建议使用最新标准,予以采纳。3、广西大学农学院韦鹏霄研究员:对5.1建议不能使用特定品种,改为已审定品种,予以采纳。对5.2、5.3、5.4、5.5、6.2、7.4、7.5的建议,表述更准确,予以采纳。(二)不采纳的意见及理由广西大学农学院罗兴录教授对6.1和6.2条目的建议,将脱毒组培苗来源改成选取,培养基改成培养基制备,由于原来的条目包括的内容更加广泛。因此不予以采纳。 六、预期的经济效果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为马铃薯组培快繁提供技术规程,同时降低成本,减少劳动力耗费,为马铃薯组培商业化生产提供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