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23.数码相机介绍.ppt_第1页
A423.数码相机介绍.ppt_第2页
A423.数码相机介绍.ppt_第3页
A423.数码相机介绍.ppt_第4页
A423.数码相机介绍.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5 3.5 数码相机的选购知识数码相机的选购知识 第三讲 照相机和附件 3.5.1 CCD3.5.1 CCD的尺寸和结构的尺寸和结构 n n 1.CCD1.CCD或或CMOSCMOS的尺寸的尺寸 ( (即芯片尺寸即芯片尺寸) ) n n C Charge harge C Coupled oupled D Deviceevice。就是感光器件的面积大就是感光器件的面积大 小,面积越大,捕获的光子越多,感光性能越好,信小,面积越大,捕获的光子越多,感光性能越好,信 噪比越低。噪比越低。 n n CCDCCD上感光组件的表面具有储存电荷的能力,并以上感光组件的表面具有储存电荷的能力,并以 矩阵的方式呈面状排列。当其表面感受到光线照射时矩阵的方式呈面状排列。当其表面感受到光线照射时 ,会将电荷反应在组件上,整个,会将电荷反应在组件上,整个CCDCCD上的所有感光组上的所有感光组 件所产生的信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画面。件所产生的信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画面。 n n 135135型胶卷为型胶卷为36x24mm36x24mm,换算到数码相机,对角长度,换算到数码相机,对角长度 约接近约接近35mm35mm。在单反数码相机中,很多都拥有接近。在单反数码相机中,很多都拥有接近 35mm35mm的的CCD/CMOSCCD/CMOS尺寸,例如尺寸,例如尼康尼康D100D100,尺寸达到,尺寸达到 23.7x15.623.7x15.6,比起消费级数码相机要大很多;而,比起消费级数码相机要大很多;而佳能佳能 EOS-1DsEOS-1Ds的的CMOSCMOS尺寸为尺寸为36x24mm36x24mm,达到了,达到了135135的面积,的面积, 所以成像相对较好。所以成像相对较好。 现在市面上的消费级数码相机主要有 2/3英寸、 1/1.8英寸、1/2.7英寸、1/3.2英寸四种。CCD/CMOS尺 寸越大,感光面积越大,成像效果越好。1/1.81/1.8英寸的英寸的 300300万像素相机效果通常好于万像素相机效果通常好于1/2.71/2.7英寸的英寸的400400万像素相万像素相 机机(后者的感光面积只有前者的55%)。相同尺寸的 CCD/CMOS,像素增加固然是件好事,但这也会导致单 个像素的感光面积缩小,有曝光不足的可能。如果在 增加CCD/CMOS像素的同时想维持现有的图像质量,就 必须在至少维持单个像素面积不减小的基础上增大 CCD/CMOS的总面积。 目前更大尺寸CCD/CMOS加工制造比较困难,成本 也非常高。因此,CCD/CMOS尺寸较大的数码相机,价 格也较高。感光器件的大小直接影响数码相机的体积 重量。超薄、超轻的数码相机一般CCD/CMOS尺寸也小 ,而越专业的数码相机,CCD/CMOS尺寸也越大。 2.CCD2.CCD的结构的结构 n n CCDCCD的结构为三层,第一层是的结构为三层,第一层是“微型镜头微型镜头”,第二层是,第二层是 “分色滤色片分色滤色片”以及第三层以及第三层“感光层感光层”。 n n 第一层第一层“微型镜头微型镜头” n n 我们知道,数码相机成像的关键在于其感光层,为了扩展我们知道,数码相机成像的关键在于其感光层,为了扩展 CCDCCD的采光率,必须扩展单一像素的受光面积,但易使画的采光率,必须扩展单一像素的受光面积,但易使画 质下降。这一层质下降。这一层“微型镜头微型镜头”就等于在感光层前面加上一就等于在感光层前面加上一 副眼镜。因此感光面积不再因为传感器的开口面积而决定副眼镜。因此感光面积不再因为传感器的开口面积而决定 ,而改由微型镜片的表面积来决定。,而改由微型镜片的表面积来决定。 n n 第二层是第二层是“分色滤色片分色滤色片” n n CCDCCD的第二层是的第二层是“分色滤色片分色滤色片”,目前有两种分色方式,目前有两种分色方式 ,一是,一是RGBRGB原色分色法,另一个则是原色分色法,另一个则是CMYKCMYK补色分色法。补色分色法。RGBRGB 即三原色分色法,可以通过红即三原色分色法,可以通过红RedRed、绿、绿GreenGreen和蓝和蓝BlueBlue来组来组 成。成。CMYKCMYK是由四个通道的颜色配合而成,他们分别是青(是由四个通道的颜色配合而成,他们分别是青( C C)、品红)、品红(M)(M)、黄、黄(Y)(Y)、黑、黑(K)(K)。 2.CCD2.CCD的结构的结构 n n 原色原色CCDCCD的优势在于画质锐利,色彩真实,但的优势在于画质锐利,色彩真实,但 缺点则是噪声问题。采用原色缺点则是噪声问题。采用原色CCDCCD的数码相机,感的数码相机,感 光度不会超过光度不会超过400400。而补色。而补色CCDCCD多了一个多了一个Y Y黄色滤色黄色滤色 器,在色彩的分辨上比较仔细,但却牺牲了部分影像器,在色彩的分辨上比较仔细,但却牺牲了部分影像 的分辨率,但补色的分辨率,但补色CCDCCD感光度,一般都可设定在感光度,一般都可设定在800800 以上。以上。 n n 第三层:感光层第三层:感光层 n n CCDCCD的第三层是的第三层是“ “感光片感光片” ”,这层主要是负责将穿,这层主要是负责将穿 过滤色层的光源转换成电子信号,并将信号传送到影过滤色层的光源转换成电子信号,并将信号传送到影 像处理芯片,将影像还原。像处理芯片,将影像还原。 3.5.2 3.5.2 最大像素数最大像素数 Maximum PixelsMaximum Pixels n n 所谓的最大像素是经过插值运算后获得的。插值运算通 过设在数码相机内部的DSP芯片,在需要放大图像时用最临 近法插值、线性插值等运算方法,在图像内添加图像放大后 所需要增加的像素。插值运算后获得的图像质量不能够与真 正感光成像的图像相比。 n 在市面上,有一些商家会标明“经硬件插值可达XXX像 素”,这也是相同的原理,只不过在图像的质量和感光度上 ,以最大像素拍摄的图片清晰度比不上以有效像素拍摄的。 n 最大像素,也直接指CCD/CMOS感光器件的像素。一些商 家为了增大销量,只标榜数码相机的最大像素,在数码相机 设置图片分辨率的时候,的确也有拍摄最高像素的分辨率图 片。但是,用户要清楚,这是通过数码相机内部运算而得出 的值,再打印图片的时候,其画质的减损会十分明显。所以 在购买数码相机的时候,看有效像素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像素也直接和数码照片的输出有关系,下面的 列表,为用户提供了数码照片输出和图片像素的关系。 3.5.3 3.5.3 有效像素数有效像素数 Effective Pixels Effective Pixels n n 与最大像素不同,有效像素数:是指真正参与感光 成像的像素值。最高像素的数值是感光器件的真实像素 ,这个数据通常包含了感光器件的非成像部分,以美能 达的DiMAGE7为例,其CCD像素为524万(5.24Mega pixel),因为CCD有一部分并不参与成像,有效像素只 为490万。 n 数码图片的储存方式以像素为单位,它是组成图片 的最小单位。像素越大,图片的面积就越大。要增加一 个图片的面积大小,如果没有更多的光进入感光器件, 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像素的面积增大,这样可能会影响图 片的锐力度和清晰度。所以,在像素面积不变的情况下 ,数码相机能获得最大的图片像素,即为有效像素。 n 用户在购买数码相机的时候,通常会看到商家标榜 “最大像素达到XXX”和“有效像素达到XXX”,那用户 应该怎样选择呢?在选择数码相机的时候,应该注重看 数码相机的有效像素是多少,这才是决定图片质量的关是多少,这才是决定图片质量的关 键。键。 3.5.4 3.5.4 最高分辨率最高分辨率 n 数码相机能够拍摄最大图片的面积, 就是最高分辨率,通常以像素为单位。分 辨率越高,图片的面积越大,文件(容量 )也越大。 通常,分辨率表示成每一个 方向上的像素数量,比如640480等。 n 图像包含的数据越多,图形文件的长 度就越大,也能表现更丰富的细节。但会 耗用更多的内存、更大的硬盘空间。在另 一方面,假如图像包含的数据不够充分( 图形分辨率较低),就会显得相当粗糙, 特别是把图像放大为一个较大尺寸观看的 时候。 n 分辨率和图象的像素有直接的关系,我们来 算一算,一张分辨率为640480像素的图片,那 它的分辨率就达到了307200像素,也就是我们常 说的30万像素,而一张分辨率为16001200的图 片,它的像素就是200万。这样,我们就知道,分 辨率的两个数字表示的是图片在长和宽上占的点 数的单位。一张数码图片的长宽比通常是4:3。 n 附:分辨率是用于度量图像内数据量多少的一 个参数。通常表示成ppi(每英寸像素Pixel per inch)和dpi(每英寸点)。 ppi和dpi经常都会 出现混用现象。从技术角度说,“像素”(P)只 存在于计算机显示领域,而“点”(d)只出现于 打印或印刷领域,请读者注意分辨。 3.5.5 3.5.5 随机存储卡容量随机存储卡容量 n 购买数码相机一般会随机附送记忆体,这些记 忆体的容量通常不大,对于3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 ,随机记忆体一般为8-16MB,对于像素较大的数码 相机,因为图片的体积大,所以随机记忆体的容量 达到32MB。用户通常要另外买记忆体,否则仅凭随 机记忆体可记录的图片和文件非常有限。 n 存储卡的种类也分为很多种,例如CF卡、SD卡 、索尼的记忆棒还有SM卡。就从储存的容量来说, 看好的应该是SD卡和记忆棒,两者在储存量上的发 展速度惊人,其中SD卡已经发展到4G的空间,适用 于拍摄大分辨率图像的专业数码相机;而记忆棒的 容量也达到了1G,也可以装载不少的图片。 n 另外一种IBM公司开发的Micro DRIVE小硬盘, 拥有2.2G的容量,也是专业相机很好的选择。 (1)下图以不同容量的SD卡为例,列出不同分辨率 、不同压缩率条件下可以拍摄静态图片的张数。 n。 (2)下图以不同容量的SD卡为例,列出不同分辨率 、不同帧率条件下可以拍摄动态短片的时间。 (3)存贮介质 存储介质可以记载图像文件和其他类型的文件,通过USB 和电脑相连,就成了一个移动硬盘。用于存储图像的介质越 来越多,选择存储设备时要考虑到: 设备与可转移介质的价格;可存储的信息量; 存储介质的使用寿命; 从磁盘上读写信息的速度,即由驱动器决定的数据转移速度。 市面上常见的存储介质有CF卡、SD卡、MMC卡、SM卡、记忆 棒(Memory Stick)、xD卡和小硬盘MICRoDRIVE) 相关术语: 1、CF卡 2、SD卡 3、MMC卡 4、SM卡 5、记忆棒 6、小硬盘 7、xD卡 8、SDHC卡 3.5.6 3.5.6 显示屏尺寸显示屏尺寸 n 显示屏为液晶结构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 显示屏尺寸一般用英寸来表示,如:2.0英寸、2.5英寸等 ,目前最大的显示屏在3.5英寸。显示屏越大,使相机更 加美观,但耗电量相应也越大。所以在选择数码相机时, 显示屏的大小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指标。 3.5.7 3.5.7 显示屏类型显示屏类型 n(1)LCD n 常用的LCD都是TFT型的,什么是TFT呢?首先它包括有偏光 板、玻璃基板、薄模式晶体管、配向膜、液晶材料、导向板 、色滤光板、萤光管等。 n 对于液晶显示屏,背光源是来自荧光灯管射出 的光,这些光源会先经过一个偏光板然后再经过液 晶,这时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进而改变穿透液晶的 光线角度。 n 在使用LCD的时候,会发现从不同的角度,会看 见不同的颜色和反差度。这是因为大多数从屏幕射 出的光是垂直方向的。假如从一个非常斜的角度观 看一个全白的画面,我们可能会看到黑色或是色彩 失真。 n LCD是非常昂贵而脆弱的,所以用户在使用的时 候一定要小心,而且平时需要做保养工作。 n LCD很脆弱,千万不要用坚硬的物体碰撞,以免 摔坏了LCD屏。液晶屏表面容易脏,清洁的时侯最 好用镜头布或者眼睛布,不可使用有机溶剂清洗。 液晶显示屏的表现会随着温度变化,在低温的时候 ,如果亮度有所下降,这属于正常现象。 n(2)OLED n 构造:每个OLED单元好比一块汉堡包,发光材料就是夹在 中间的蔬菜。其每个显示单元都能受控制地产生三种不同颜 色的光。与LCD一样,也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之分。 n 被动方式下由行列地址选中的单元被点亮。主动方式下, OLED单元后有一个薄膜晶体管TFT,发光单元在TFT驱动下点 亮。主动式OLED比较省电,但被动式的OLED显示性能更佳。 优点:OLED可以自身发光,而LCD则不发光,故比LCD 亮得多、对比度大、色彩效果好。OLED视角大,可达到160 度,这样从侧面看也不会失真。LCD需背景灯光点亮,而 OLED只需要点亮的单元才加电,且电压较低、省电。重量 比LCD轻得多,所需材料很少,制造工艺简单,量产时的成本 要比LCD少20%。 n 最主要的缺点:寿命比LCD短,目前只能达到5000小时,而 LCD可达10000小时。(注:OLED技术早先还只在一些手机上 使用,由于像素以及寿命问题并没有在数码相机上使用,最 终并没有普及起来) n(3)旋转液晶屏 n 旋转液晶屏即数码相机的液晶显示屏(LCD) 在一个平面内能够旋转一定的角度,以适应各种环 境下的拍摄角度,抢拍到角度最佳的照片,特别适 合于自拍照片。数码相机的液晶屏可以分为左右旋 转和上下旋转。如下图: 3.5.8 3.5.8 光学变焦光学变焦 Optical ZoomOptical Zoom n 数码相机依靠光学镜头结构来实现变焦。光学 变焦方式与传统相机差不多,就是通过镜片移动来 放大与缩小需要拍摄的景物。光学变焦倍数越大, 能拍摄的景物就越远。 焦距与视角的关系1 焦距与视角的关系 2 3.5.8 3.5.8 光学变焦光学变焦 Optical ZoomOptical Zoom n 在买数码相机的时候,很多用户都会问,什么是数码变 焦,什么是光学变焦,下面,我们就用图示来解释一下。 n 光学变焦是通过镜头、物体和焦点三方的位置发生变化 而产生的。当成像面在水平方向运动的时候,如下图,视觉 和焦距就会发生变化,更远的景物变得更清晰,让人感觉像 物体递进的感觉。 3.5.8 3.5.8 光学变焦光学变焦 Optical ZoomOptical Zoom n 显而易见,要改变视角必然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改变 镜头的焦距,这就是光学变焦;另一种就是改变成像面的 大小,即成像面的对角线长短在目前的数码摄影中,这就 叫做数码变焦。实际上数码变焦并没有改变镜头的焦距, 只是通过改变成像面对角线的角度来改变视角,从而产生 了“相当于”镜头焦距变化的效果。 光学变焦不会损失图片的质 量 3.5.8 3.5.8 光学变焦光学变焦 Optical ZoomOptical Zoom n 所以,一些镜头越长的数码相机,内部的镜片和感光器 移动空间更大,所以变焦倍数也更大。我们看到的一些超 薄型数码相机,一般没有光学变焦功能,因为其机身内根 部不允许感光器件的移动,而像索尼F828、富士S7000这些 “长镜头”的数码相机,光学变焦功能达到5、6倍。 n 如今的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倍数大多在2倍5倍之间, 也有一些数码相机有10倍的光学变焦效果。家用摄录机的 光学变焦倍数在10倍-22倍,能比较清楚的拍到70米外的东 西。使用增倍镜能够增大摄录机的光学变焦倍数。如果光 学变焦倍数不够,我们可以在镜头前加一增倍镜,其计算 方法是这样的,一个2倍的增距镜,套在一个原来有4倍光 学变焦的数码相机上,那么这台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倍数 由原来的1倍、2倍、3倍、4倍变为2倍、4倍、6倍和8倍, 即以增距镜的倍数和光学变焦倍数相乘所得。 3.5.9 3.5.9 数字变焦数字变焦 Digital Zoom Digital Zoom n 数码变焦是通过数码相机内的处理器,把图片内的每 个像素面积增大,从而达到放大目的。这种手法如同用图 像处理软件把图片的面积改大,程序把原来CCD影像感应器 上的一部份像素使用“插值”处理手段做放大,将画面放 大到整个画面。与光学变焦不同,数码变焦是在感光器件 垂直方向向上的变化,而给人以变焦效果的。在感光器件 上的面积越小,那么视觉上就会让用户只看见景物的局部 。但是由于焦距没有变化,所以,图像质量是相对于正常 情况下较差。 n 通过数码变焦,拍摄的景物放大了,但它的清晰度会 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所以数码变焦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不过索尼独创 “智能数码变焦”,据说该先进技术,可 以使图像在数码变焦之后仍然保持一定的清晰度。 。 3.5.9 3.5.9 数字变焦数字变焦 Digital Zoom Digital Zoom n 数码相机的总变焦数计算如下:光学变焦为5倍,而数 码变焦为2倍,则最大变焦数为10倍。 n 全新独有的Sony智能变焦功能,可放大变焦拍摄,不会 将微粒放大,令放大的影像保持原有的细腻。智能变焦根 据不同影像尺寸的选择,提供不同程度的强化变焦功能。 与数码变焦不同,智能变焦能保持画质与原本影像相同。 3.5.9 3.5.9 数字变焦数字变焦 Digital Zoom Digital Zoom n 目前数码相机的数码变焦一般在6倍左右,摄 像机的数码变焦在44倍-600倍左右,实际使用中有 40倍就足够了。因为太大的数码变焦会使图像严重 受损,有时候甚至因为放大倍数太高,而分不清所 拍摄的画面。 n 如果变焦倍数不够,我们可以在镜头前加一增 倍镜,其计算方法是这样的:一个2倍的增距镜, 套在一个原来有4倍光学变焦的数码相机上,那么 这台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倍数由原来的1倍、2倍、 3倍、4倍变为2倍、4倍、6倍和8倍,即以增距镜的 倍数和光学变焦倍数相乘所得。 3.5.10 3.5.10 测光方式测光方式 n 数码相机的测光系统一般是测定被摄对象反射回 来的光亮度,也称之为反射式测光。 n 测光方式按测光元件的安放位置不同一般可分为外 测光和内测光两种方式。 n(l)外测光:在外测光方式中,测光元件与镜头的光 路是各自独立的。这种测光方式广泛应用于平视取景镜 头快门照相机中,它具有足够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单镜 头反光照相机一般不使用这种测光方式。 蜂窝型的多区测光感应模块 3.5.10 3.5.10 测光方式测光方式 n (2)内测光:这种测光方式是 通过镜头来进行测光,即所谓TTL 测光,与摄影条件一致,在更换 相镜头或摄影距离变化、加滤色 镜时均能进行自动校正。目前几 乎所有的单镜头反光相机都采用 这种测光方式。 n 在DF相机中,测光元件的放置 主要有两种方案:一是放置在取 景光路中目镜附近,如图中A、B 、C所示,这种测光方式称为TTL 一般测光;二是放置在摄影光路 中,光线从辅助反光镜或由焦平 面快门的叶片表面反射到测光元 件上进行测光,如图中D、E所示 ,这种测光方式称为TTL直接测光 。 n 目前采取的测光方式根据测光元件对摄影范围内所测量 的区域范围不同主要包括:点测光、中央部分测光、中央重点 平均测光、平均测光模式、多区测光等。 n 点测光模式:测光元件仅测量画面中心很小的范围。摄影 时把镜头多次对准被摄主体的各部分,逐个测光,最后由摄影 者根据测得的数据决定曝光参数。 n 中央部分测光模式:这种模式是对画面中心处约占画面 12%的范围进行测光。 n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模式:测光重点放在画面中央(约占画 面的60%),同时兼顾画面边缘。它可大大减少画面曝光不佳的 现象,是目前DF照相机主要的测光模式。 n 平均测光模式:它测量整个画面的平均光亮度,适合于画 面光强差别不大的情况。 n 多区测光模式:对画面分区域由独立的测光元件进行测光 ,并由内部的微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求得合适的曝光量,曝 光正确率高。在逆光摄影或景物反差很大时都能得到合适的曝 光,而无需人工校正。 3.5.11 3.5.11 对焦方式对焦方式 FocusFocus n 通常数码相机有多种对焦方式,分别是自动对焦、手动对焦 和多重对焦方式。 n 自动对焦: n 传统相机,采取一种类似目测的方式实现自动对焦,相机发射 一种红外线,根据被摄体的反射确定被摄体的距离,然后根据测 得的结果调整镜头组合,实现自动对焦。这种自动对焦方式直接 、速度快、容易实现、成本低,但有时候会出错(如有如遮挡时 、或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就无法实现自动对焦)。此外,精度也 差,如今高档的相机一般已经不使用此种方式。 n 因为相机是主动发射射线,故称主动式,又因它实际只是测距 ,并不通过镜头的实际成像来判断是否正确聚焦,所以又称为非 TTL式。 n 3.5.11 3.5.11 对焦方式对焦方式 FocusFocus n 被动式自动对焦 n 相对于主动式自动对焦,后来发展了这种对焦方式,即根 据镜头的实际成像判断是否正确聚焦,判断的依据一般是反差 检测式,具体原理相当复杂。因为这种方式是通过镜头成像实 现的,故称为TTL自动对焦。也正是由于这种自动对焦方式基 于镜头成像实现,因此对焦精度高,出现差错的比率低,但技 术复杂,速度较慢(采用超声波马达的高级自动对焦镜头除外 ),成本也较高。 n 3.5.11 3.5.11 对焦方式对焦方式 FocusFocus n 手动对焦: n 它是通过手工转动对焦环来调节镜头,从而使构像清晰的 一种对焦方式,这种方式依赖人眼对焦屏上影像的判别,以 及拍摄熟练程度。早期的单镜反光相机与旁轴相机基本都是 使用手动对焦来完成调焦操作的。现在的准专业及专业数码 相机,还有单反数码相机都设有手动对焦的功能,以配合不 同的拍摄需要。 n 多重对焦: n 很多数码相机都有多点对焦功能,或者区域对焦功能。当 对焦中心不设置在图片中心的时候,可以使用多点对焦,或 者多重对焦。除了设置对焦点的位置,还可以设定对焦范围 ,这样,用户可拍摄不同效果的图片。常见的多点对焦为5点 ,7点和9点对焦。 3.5.11 3.5.11 对焦方式对焦方式 FocusFocus n 全息自动对焦 n 全息自动对焦功能 (Hologram AF),是索 尼数码相机独有的功 能,也是一种崭新自 动对焦光学系统,它 采用先进激光全息摄 影技术,利用激光点 检测拍摄主体的边缘 ,就算在黑暗的环境 亦能拍摄准确对焦的 照片,有效拍摄距离 达4.5米。 3.5.12 3.5.12 附件附件 n 购买数码相机的时候,随机附送一些必要的配件,常见的配 件有:USB数据线、AV数据线、附带软件、使用手册、保修卡、 电池和随机存储卡。 nUSB数据线,全称为Universal Serial Bus ,是用来连接PC和数 码相机的设备。现在的USB有两种型号,一种为USB1.1,另一种 是USB2.0,两者的传输速度不同。前者的速度为每秒12MB,而后 者高达480MB每秒。 nAV数据线,是用来和电视之间的连接,通过电视画面作为数码相 机浏览及观测图片的。 n附带软件,数码相机的驱动程序和图片相关的媒体软件。一般附 送的软件有Ulead Explore, Ulead Cool 360。如数码相机可以 当作摄像头使用,还会附送摄像头软件;比较高档的软件会附送 友立公司的PhotoImpact。 3.6 3.6 数码相机的选购数码相机的选购 n数码相机按其性能大致分为消费极和高档极。 n 3.6.1 主流数码相机(消费极) n 就是普通家用型的、相当于傻瓜机。目前,价格一般 在1500-2500元,分为低档、中档、高档。 n 由于数码相机的发展飞快,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数码相 机像素数在300万-500万之间。 n 国际品牌为主,其中最为主流的品牌有如富士( FujiFilm)、佳能(Canon)、奥林巴斯(Olympus)、柯达( Kodak)、索尼(Sony)、卡西欧(Casio)、柯尼卡美能达( Konica-Minolta)、尼康(Nikon)等. n 国内的数码相机有如联想(Lenovo)、方正(Founder) 、中恒(DEC)、紫光(Thunis)等。 n(1)宾得A20:双重防抖 n A20是一款卡片机产品,拥有现在较为流行的双重 防抖功能,目前的参考价:2600元,性价比较高。 n1/2.5英寸CCD 有效像素1000万 ,38-114mm 3倍光学变焦 nF2.8-5.4, 快门速度:1/2000秒 - 4秒。 n2.5英寸23万像素液晶屏 n(2)佳能A640:畅销A系列的千万新作 n 最大优点就是1000万像素的CCD和DIGIC处理器,相当 完美的图像质量,可以做到完美输出30英寸的照片。另外它也 继承了佳能系列DC的翻转屏幕设计。参考价:2680元 n1/1.8英寸 CCD , 像素1000万 ,快门速度:15-1/2500秒 n使用焦距等效于传统35mm相机的35-140mm 4倍光学变焦镜头 n2.5英寸的液晶显示屏, 可拍摄640x480大小30 fps的短片 n(3)索尼N2:尖端潮流玩物!千万像素触摸快感 n 最大优点就是1000万像素的CCD和DIGIC处理器,相当 完美的图像质量,可以做到完美输出30英寸的照片。另外它也 继承了佳能系列DC的翻转屏幕设计。 n1/1.7英寸 CCD , 像素1010万 ,快门速度:30-1/1000秒 n焦距等效于35mm相机,38-114mm 3倍光学卡尔-蔡斯镜头 n3.0英寸的触摸显示屏, 可拍摄640x480大小30 fps的短片 n(4)索尼R1:高端数码相机与单反相机概念越来越混淆 n 这款机型属于旗舰数码相机,使用了21.5*14.4mm尺寸的 CMOS感光元件,这是全球第一款可以实现全时液晶屏幕取景以 及电子取景。有效像素达到了目前该级别数码相机的最高点 1030万,参考价格:5200元。 n 这款CMOS采用的是RGB滤镜,最大拍摄图像尺寸为3888 x 2592 。单张最精细JPEG图像大小为3.6MB。采用了卡尔.蔡司T 系列镜头,焦距为24-120mm5倍手动旋转光学变焦,光圈范围 F2.8-16。镜头的口径也达到了惊人的67mm。 n(5)Nikon 尼康 P5100消费数码相机 n参考价格:3380 元 感光元件:CCD ,4000*3000 n手动操作:全手动支持 总像素数:1243万 n光学变焦:3.5倍,焦距35-123mm 防红眼:支持 n液晶屏:2.5英寸23万像素TFT LCD 光圈范围F2.7-F5.3 n测光方式:点、中央重点、平均测光,256区矩阵测光 n快门速度:8-1/2000秒 连拍:支持,0.8fps 支持,0.8fps 3.6.2 高档数码相机 n 相对于中低端数码相机来说,高端数码相机一般都具 有以下几个特点: n 1.与消费级别即中低端数码相机那种不可更换镜 头结构相反,高端数码相机大多采用可更换镜头的结构 ,并且大多兼容传统相机的镜头。 n 2.单镜头反光结构,使用传统相机机身。 n 3.高像素、大规模感光体,强大的功能。 n 4.既然成为高端数码相机,价格自然也不会低, 目前还没有低于一万元人民币的产品(不包括镜头)。 n 所以,我们一般所指的高端数码相机也就是采用单 反结构的可更换镜头的数码相机,高端数码相机主要集 中在以下几个品牌:尼康、富士、佳能、宾得、柯达。 其中市面上主流的高端数码相机的价格在1万左右,更有 甚者4万多。 n(1)Nikon 尼康D40X n参考价格:5000元 感光元件:CCD,3872*2592 n手动操作:全手动支持 总像素数:1080万 n液晶屏:2.5英寸23万 传感器尺寸:23.7 x 15.6 mm n曝光模式:程序自动曝光、光圈优先、快门优先以及全手动等 ,具有手动调节ISO感光度以及自定义白平衡的功能 n快门速度:30-1/4000秒 n(2)Nikon 尼康D3 n参考价格:43500元 感光元件:CMOS,42562832 n手动操作:全手动支持 总像素数:1287万 n存储卡类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