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考纲对于这一考点的明确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 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和实词相比,虚词的数量 要少得多,但掌握起来更困难。因为虚词的用法更灵 活,使用频率更高,与现代汉语相比,变化也更大。 但虚词的作用又极大,实词常要靠虚词的帮助(组合 、连接、修饰、辅助等)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从而显 示不同的语气。所以,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 是读懂文言文不可或缺的条件。 正因为掌握文言虚词的难度太大,考试说明 对应掌握的文言虚词数量仅规定了18个(而、何、乃 、者、乎、于、若、所、为、因、之、则、与、且、 也、以、焉、其);从题型来说,形式比较稳定,一 般每个选项由两个句子组成,每个选项的前一句来自 试题选文,后一句则来自高中课文。对文言虚词的考 查内容也比较固定,只是要求比较判断不同句子中相 同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异同,并不要求指明其 意义和用法。所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还是强调句意 的理解,结合句意的理解来判断句中虚词的用法与意 义。此外,对教材中的文言文更应重视。 浙江省近几年高考试卷中所考查的文言虚词如下: 年份文言虚词 2011所、因、以、于 2010其、而、焉、于 2009以、而、为、之 高考中经常涉及的文言虚词词类包括介词、副词 、代词、连词、助词等。 一、介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介词是用来介绍名词、代词给动词、形容词以表 示时间、处所、原因、方式、对象等意义的词。常见 的介词有“以、为、因、于、与”等。介词的考查,多 注重意义的区别。 二、副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副词是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程度 、范围、时间、情态、否定等意义的词,常见的副词 有“乃、其、且、则”等。 三、代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代词是代替别的词或词组、句子,以表示人或事 物以及动作、状态、数量等的词,常见的代词有“而 、何、其、若、焉、之”等。文言文中很多虚词的用 法和意义都是多样的,甚至有的还具有实词意义。关 于代词的考查,在语境中辨析该词是代词还是非代词 ,是一个常见设题点。 四、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连词是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的 词。常用的连词有“且、而、以、则、与”等。 五、助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助词是依附在别的词、词组或句子上,表示某种 语法意义以及表达某种语气或音节的虚词。常见的助 词有“之、乎、者、也”。 文言虚词的复习,首先强调重视课文,特别是高 考命题取句的热点课文:初中教材有岳阳楼记、 陈涉世家、醉翁亭记;高中教材有鸿门宴 、廉颇蔺相如列传、师说等。重要课文, 应在课本中分门别类作出记号,再利用晨读时间,反 复阅读体会,逐步掌握重点虚词的基本用法。 其次,要注重积累归纳,比较异同。积累文言虚 词应当是通过阅读实践,结合典型句子日积月累。如 若能将18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归纳整理出来集 中比较识记,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见本书附录) 。此外还有一些固定结构,表示特定的意义。如“如( 奈、若)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对你怎么 办呢?)“若之何毁之?”(为什么毁掉乡校?)常见的还 有“何为”“何以为”“何之有”“不亦乎”“ 无乃乎”“得无乎”“何其也”等。 下面介绍几种推断虚词的意义、用法的方法。 1词性界定法 因为要求重点掌握的18个虚词中有很多“身兼虚 实二类”,根据该虚词的搭配或者在句中的位置,只 要能确定两个要求判断的词的词性不同,其用法也就 肯定不同了。比如“以”,作介词时,往往后面跟名词 或代词,合在一起构成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的状语。 如“至丹以荆卿为计”“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 璧”“以勇气闻于诸侯”“间以诗记所遭”“以赂秦之地封天 下之谋臣”“以父母之遗体行殆”“以其无礼于晋”“树之以 桑”“乃入见。问:何以哉?”等。 这几句中的“以”字后面都跟名词或代词,均为介词。“ 以”作连词的时候,后面多跟动词或形容词。如“夫夷 以近,则游者众”“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 之”“属予作文以记之”“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焚百家 之言,以愚黔首”“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中丞 匿于溷藩以免”“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将 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等。这几句里的虚词“以”后跟 动词或形容词,均为连词,表目的或原因等。 2位置推断法 有些虚词,在句中位置不同,其意义和用法也不 同。例如“夫”字,在句首用作发语词;在句中用作指 示代词,或表示停顿;在句末用作语气词。例句分别 为“夫秦有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故为之说,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论语)。再如“其”字,在句首一般作代 词,如“其制稍异于前”(指示代词,那)“其融于物也”( 代词,它)“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代词,他们)“其可怪 也欤”(指示代词,这); 在句中一般作语气副词(表肯定,猜测,祈使等),如“ 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表示祈 使,希望)。又如“也”字,在句中多表停顿,不译,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3语境推断法 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紧密相关的,用法(常常表 现为词性)不同,其意义必不相同。所谓“用法”,通常 就是指虚词在某一语境中所处的语法地位和表达作用 ,用法不同,常常决定其意义不同。如“而”,在“而翁 长铨”中,用在“翁”前,起限定修饰作用,作代词用, 可译为“你的”;在“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中, 起关联作用,根据文意推断,表假设,可译为“如果” ; 在“吾恂恂而起”中,连接状语和谓语中心词,表修饰 ,可译为“地”,或不译;在“如是而已”中,与“已”构成 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定的语气助词, 相当于“罢了”。这也就是所谓“随句定义”。 4标志识别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标志性词语, 记住一些有代表性的句子或词,可以提高答题速度, 不出错误。如表示被动的“见”、“为”、“为所”、“ 于”等,表示宾语前置的“之”(如“句读之不知”)、“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历界温州市中考数学试卷
- 七年级青岛数学试卷
- 南京盐城二模的数学试卷
- 喷涂线效率提升分析报告
- 闵行九年级期末数学试卷
- 凉州区中考数学试卷
- 南宁七下期末数学试卷
- 连江2024小升初数学试卷
- 园艺陶瓷包装绿色创新设计案例分析报告
- 生态种植模式在坚果园应用分析报告
- DB11T 1478-2024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管控
- 铁路电力线路工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4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参考答案(100分)
- 电动车电池维修与更换合同
- 中医类新技术新项目申报书
-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健康教育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英语词汇表
- 无线网络运维和安全管理制度
- 社区生殖健康知识培训方案
- DB37-T 4687-2023 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站、室)建设运行规范
- 激光打印机维修培训资料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