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年高考诗诗歌鉴赏鉴赏 表 达技巧专题专题 考情透析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 04030201 点击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标题 年份 卷别题目作者朝代体裁题材考点 2017 全国卷I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宋律诗即事抒怀诗 鉴赏表达技巧; 评价情感; 鉴赏诗歌语言 全国卷II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宋律诗怀人送别诗 全国卷III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 唐律诗即事抒情诗 2016 全国卷I金陵望汉江 李白 唐古诗写景抒怀诗 鉴赏表达技巧; 评价情感; 鉴赏语言形象 全国卷II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节选)杜甫 唐古诗状物赠友诗 全国卷III内宴奉诏作 曹翰 宋律诗言志抒怀诗 2015 全国卷I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 岑参 唐律诗边塞征战诗 鉴赏表达技巧; 评价情感 全国卷II残春旅社 韩 唐律诗写景抒怀诗 2014 全国卷I阮郎归(春风吹雨) 无名氏 宋词爱情闺怨诗 鉴赏表达技巧; 评价情感 全国卷II韩山店梦觉作韦庄 /宿渔家郭震 唐绝句 宋绝句 羁旅思乡诗 2013 全国卷I鹊桥仙(华灯纵博学 ) 陆游 宋词写景抒情诗 鉴赏表达技巧; 评价情感 全国卷II慈云雪后书事二首 (其一)朱熹 宋律诗托物言志诗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 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试题再现】 2017全国卷I诗歌鉴赏 真题热身 答案 诗句使用了比喻和衬托的手法,用 “下笔春蚕食叶声”来比喻考生下笔写字的 声音,写出了考生们奋笔疾书,生动形象 ;也侧面衬托出考场的安静。表达了作者 内心的喜悦之情。 考点分析 表达技巧是一个含义很宽泛的概念,而 古典诗歌的表达技巧十分丰富,它主要包括 四方面的内容:一是修辞手法,如比喻、对 偶、拟人、夸张、对比、借代等;二是表达 方式,如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其中 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而抒情方式又包 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三是表现手法 ,如象征、衬托、用典、想象、联想、渲 染、动静、虚实等;四是篇章结构,如照 应、过渡等。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 古诗词表达技巧 3.抒情方式 4.结构技法 1.描写手法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比喻 比拟(拟人拟物)对比对比 夸张 借代 设问 用典 顶真等 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照应等 虚实,动静,象征, 对比,衬托(正、 反衬),渲染等 描写类 间接抒情 2.修辞方法 正、侧面描写,细节描 写,白描,细描等 其他类 提 醒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 “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 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 、手法 ”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 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 惑。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 【技法解密】 1.明辨修辞手法 对修辞手法的正确鉴赏和评价,其前提是明确各种修辞手 法的构成、特点,要区分一些易混淆的修辞手法。如:对比 与衬托,借代与借喻,设问与反问。 2.洞悉表达效果 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 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 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如通感可以使色彩有温度,使 声音有形象,冷暖有重量,气味有锋芒,从而创造出更加鲜 明的形象,开拓出新颖的意境,抒发出独特的感受增强艺术 表现力和感染力。 修辞类 修辞 方法 表达作用 夸张 增加表达效果,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和强烈的共鸣。 拟人 把物人格化,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 更加丰富。 对比 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 同的思想情感区分得更加鲜明。 比喻 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 鲜明、生动、深刻的印象。 修辞 方法 表达作用 比喻 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 鲜明、生动、深刻的印象。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 物,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对偶 从形式上使作品对称;从内容上使作 品意义集中含蓄。语言简练,整齐 设问 用问题引入,牵动全篇,承上启下, 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反问 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加强语 气,表达强烈感情。 考查形式: 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诗中的某句抒发情感时使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 3请从修辞的角度谈某一句的妙处。 【答题步骤】 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步骤。 第二步: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 第三步: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 中是如何运用的。 第四步: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 果。 【答题范式】点明修辞手法结合诗歌分析 其具体运用使用效果 知识方法 类题指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官仓鼠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选择其中两种修辞说出其表达效果。 思维轨迹:由题干可知,答题范围是整首诗, 哪些修辞 手法”“选择其中两种”说明修辞 手法最少有三种。题干还要 求指出两种修辞的表 达效果,说明在指出修辞的同时还要指 出诗句哪 里体现出了这种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 (步驟1)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夸张、对比、拟人 的修辞手法。 (步骤2)比喻作用:将那些只知道吮吸百姓血汗 的贪官污吏的丑恶本盾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出来。 夸张作用:将那些吞食 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的丑 恶形象生动地勾画了出来。对比作用:“健儿无粮 百姓饥”与官仓鼠朝朝入口进行对照,将一个触目 惊心的矛盾鲜明地摆在了读者面前。拟人作用: 作者用一个“君”字是把“官仓鼠”当作人来称呼, 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答出两种即可) (步骤3)表现了对最高统治者的讽刺 真题再现 2016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元曲, 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边,灯火青荧对荧对 客船,朔风风 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满天。 诗诗豪与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风鏖战战,诗诗和雪 缴缠缴缠 。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 ,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真题热身 答案 拟人、排比。把风雪人格化,赋予 它们人物的特征。我诗兴大发迫不及待要同 风雪争先。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我的诗句 又同飞雪互相纠缠。写风与雪斗争,又写诗 人与风雪斗争,充满动感,这正是作者自身 胸怀之昭示;排比,增强语言气势,使得整 个画面饱含着生命的律动。一来它表现出了 风雪的劲猛,二来也说明了湖上风雪翻飞的 景象,充满豪迈之情,别具一种雄豪的阳刚 之美。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 死亦足。 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 之士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两句直接抒发了作者蔑视权贵之 情。 表现手法之抒情方式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凉意境,这意 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 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直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功业难就的悲 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表现手法之抒情方式 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该诗通过描写蝉来表达自己高洁的情怀。 2、间接抒情(1)托物言志 指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 用象征、寄情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 融于自然界中的具有某种特征的具体事物中。诗 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 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 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2、间接抒情(1)托物言志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 ,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 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抒发感情 ,这种抒情方式叫作借景或借物抒情。“一 切景语皆情语”,景物与感情的关系通常有 四种: 2、间接抒情(2)借景抒情 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正衬) 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反衬)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诗人用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初春 美景图,抒发了自己经过战乱的奔波流 徙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适、 欢悦之情。 借景抒情 a.乐景写乐情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全诗通过对登髙所见秋江景色(哀景)的描 写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 情(哀情)。 借景抒情 b.哀景写哀情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 身世的有力反衬,更让人觉出无限悲 凉。 借景抒情 c.乐景写哀情 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一句以“雨雪霏霏”的哀景,反衬久戍 边疆、此时就要到家的战士的欢喜之 情。 借景抒情 d.哀景写乐情 一、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与“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是指诗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场景,在其笔下 ,这这一景物或场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 “触景生情”是指诗诗人见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 某种情感的抒发发。 “寓情于景”是指诗诗人带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处境而产产生的强烈感情 (如欢乐欢乐 、悲哀、苦闷闷、彷徨等),去观观察和描写客观观的自然景物, 并自觉觉或不自觉觉地把这这种主观观感情熔铸铸到客观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 观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别: “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颜色。“ 触景生情”是先见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变化触发发了作者的联联想,引起和触动动 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较直接,读读完诗诗歌后的感受是见见“情”不见见“景 ”;“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时正面不着一字,读读完诗诗歌后的感受是见见“景” 不见见“情”,但是仔细细分析后却发现诗发现诗 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 色之中,一切景语语皆情语语。 区别几种景情手法的区别抒情方式 二、托物言志、借物咏怀怀、借景抒情的区别别 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 ”,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风景,而不 是某种物品。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爱好、 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专指热爱热爱 、憎恶恶、赞赞 美、快乐乐、悲伤伤等感情。 3、借物抒怀怀的“物”是一个或一处处景物或意象,此物并 不能象征诗诗人自己,“怀怀”是一种情感,而非一种志向。 三、注意情与景之间间的正衬衬和反衬衬的关系。正衬衬就是 情景交融,反衬衬就是乐乐景写哀情或哀景写乐乐情。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端居:闲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问:这这首诗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艺术 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请 简简要分析。 答:在艺术艺术 手法上,这这首诗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 抒情。(叙) 诗诗人借助对对“青苔”、“红树红树 ”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 赋赋予客观观景物以浓浓厚的主现现色彩 ,(析) 营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亲的 情感。(评评) 返回 滁洲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问问:这这首诗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试略作分析。 答:诗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叙) 诗诗人独爱爱自甘寂寞安贫贫守节节的涧边涧边 幽草,无意居高媚时时的 黄鹂鹂。郊野渡口一副水急舟横的悠闲闲景象。(析) 表露出诗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 忧伤忧伤 的情怀怀。(评评) 返回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青帝:司春之神。 问问:这这首诗诗在情与景的表现现上有何特色? 答:这这首诗诗运用了触景生情和虚实结实结 合的手法,(叙) 因见见到菊花在秋天开放时时冷寂,蝴蝶也难难得飞飞来采掇菊花 的幽芳。发挥发挥 想像自己若做了青帝就要改变变菊花处处境,让让 它在春天同桃花一齐齐开放。(析) 抒发发了对对菊花开不逢时时的惋惜和不平之情。(评评)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诗表现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诗中能领领悟 到诗诗人怎样样的思想感情? 答:借物咏怀怀。 林中鸟鸟与笼笼中鸟鸟不同境遇的对对比手法表达了对对自由 的热热情赞赞美,对对束缚缚个性、禁锢锢思想、窒息性灵的 憎恶恶和否定。 返回 闽中秋思 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杜荀鹤鹤,晚唐诗诗人。此诗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所作,后人评评价 极高。 (1)后人评说评说 本诗诗工于炼炼字,请请以“雨匀紫菊丛丛丛丛 色,风风弄红红蕉叶叶 声”一联为联为 例试试作简简析。(4分) 答:(1)上联联当中“匀”“弄”两字,运用拟拟人的手法,使“雨”与“风风”情 态毕现态毕现 ,极富情趣;“丛丛丛丛 ”与“叶叶”二词词用叠字,增添了音乐乐性,琅 琅上口,余味无穷穷。(4分) (2)“不着一字,尽得风风流”是诗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诗的抒情 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试结 合全诗诗,加以分析。(4分) 答:(2)本诗诗以乐乐景写哀情。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丽欢 愉,与气象 开阔阔之能事,全无北国秋天之萧萧瑟。末一句两个“堪”字,则则构成心绪绪 的对对比。作者客居福建,他乡虽乡虽 美,但只堪图图画,不能慰解思乡乡之苦 ,诗诗歌无一句明言思乡乡、思乡乡之情却表现现的淋漓尽致。 谢亭送别 谢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返回 诗诗中两处处描写自然景物,其表现现手法和作 用有何不同? “红红叶青山急水流”写江上所见见景色,色彩鲜艳鲜艳 、美丽丽, 以乐乐景写哀情的手法,用“红红叶青山”反面衬衬托对对朋友的 留恋之情, “满满天风风雨下西楼”写酒醒后独自从风风雨笼笼罩的西楼走下 来,景物凄黯迷茫,寓情于景,用悲凉之景来衬衬托作者 黯然神伤伤的离别别之情; 以景结结情,含蕴蕴蕴蕴 藉,富有感染力,使结结尾有一种不言 而神伤伤的情韵。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这这首诗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 触景生情 听到笛声而想到故园情 返回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借诸葛亮故事,抒发了作者怀才不 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2、间接抒情(3)借古讽今 即借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现实,表面回忆历史, 叙述古代的人和事,实则抒发自己对人或事物的 认识。 表现手法之抒情类 辛弃疾“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 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的主和派屈辱 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 恢复中原的决心。 2、间接抒情(4)用典抒情 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历史故 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的 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 ,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者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 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 外。 1、直接描写与间间接描写(正面描写与侧侧面描写,实实写与虚 写) 2、白描、细节细节 描写 3、衬衬托(正衬衬与反衬衬)、烘托 、对对比 4、虚实实(虚实结实结 合 、虚实实相生),动动静(动动静结结合、以 动衬动衬 静、以声衬衬寂),明暗、冷暖 5、侧侧面虚写 / 曲写:如以对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 6、描写景物的方法: 一、物象的组组合方式(远远近、高低、俯仰、上下); 二、画面色彩(明暗、冷暖); 三、动态动态 和静态态(动动静、声寂); 四、点面、时时空。 五、对对比、衬衬托,修辞,联联想、想象 描写类 1、白描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它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 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 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 彩。 表现手法之描写类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 ,却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在这幅图 中,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黄昏中的。 它们给人的情绪是萧索的是暗淡的。此时再 看到小桥流水人家,那种思乡思家的情绪很 自然就会从心底弥漫开来。抬头望望远处的 漫漫古道,听听耳边的呼啸的秋风,看看胯 下的瘦马,是什么感觉?只能断肠!这就是 白描。 2、细节描写 细节指细微的动作或细小的情节,这 些动作或情节人们一般不在意,但 对表现人物性格或抒发情感能起到 重要的作用。细节描写有很强的表 现力,可以管中窥豹,一叶落而知 秋。 表现手法之描写类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 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 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 他什么样的情感? 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 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 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3、正面描写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 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分析正面 描写时,要考虑感观角度、观察角度。 也称直接描写 表现手法之描写类 4、侧面描写 也称间接描写。指对描写对象不 直接描写,而从其他人物的态 度、议论、评价等方面达到间接 表现事物的目的。 表现手法之描写类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 题。 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反 衬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 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 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 越大。 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 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 “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 5、细描(工笔 ) 孔雀东南飞中以工笔亮彩描绘了刘兰芝 的形象: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铛。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它也是绘画中的术语,又叫细描,是指对事 物进行精雕细刻式的描写。它的特点是详尽 而细腻。 表现手法之描写类 1、虚实结合 表现手法之其他类 诗词里的实: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 事、实境。 诗词里的虚: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2)、已逝之景之境。 (3)、设想的未来之景境。 (4)、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 虚实结合之已逝之景之境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感慨? 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 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象出当 年桥头车水马龙、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 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于是昔盛 今衰、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便油然而生。 表现手法之其他类 虚实结合之设想的未来之景之境 柳永雨霖铃中云: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 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 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表现手法之其他类 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 诗人自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 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 (委 婉、含蓄、深沉) 月 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虚实结合之从对方的角度写 表现手法之其他类 2、动静 动静景结合或动静景相互映衬 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 山、月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等。 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 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 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动景而以 写静景来衬托。 表现手法之其他类 以动衬静是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 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的一种 表现手法。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是典型的以动显静的手法,“蝉噪”“鸟 鸣”笼罩着若耶溪,山林的寂静显得更 为深沉。 入若耶溪 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 3、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物象, 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 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 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 它们联系起来 。 表现手法之其他类 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诗,诗人 运用了象征手法,表面上是写石灰,实际上 石灰只是个象征体,目的是写人的志趣情操 ,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石灰外形特 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 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 象征诗人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 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对比 对比是故意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 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 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的手 法。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 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 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 表现手法之其他类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 句写农民因春旱而祈雨的看似热闹的场面, 实则内心忧虑,唯恐天不下雨;后两句写朱 门歌舞的热闹情景,在荒嬉中“犹恐春阴”使 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的闲愁。大旱之日两 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对比鲜明, 反差强烈,具有震撼力。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 物,即使画面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 又通过动,更加植染了春涧的寂静。 5、渲染 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即对景物环境或人物 的行动、心理进行突出的多方面的形容、描绘或 烘托,以营造某种气氛,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增强艺术感染力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表现手法之其他类 这四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首句借雎 鸟一声声的相互和鸣起兴,引起男子无 限的情思,想到那位美丽贤淑的少女, 正是自己理想的佳偶。 6、比兴 关雎的开头部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表现手法之其他类 区别描写类手法 对对比、衬衬托和烘托的区别别: 1、“烘托”与“衬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过别 的事物把想要表 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 托。这这与“衬衬托”不同,因为为“衬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2、“对对比”和“衬衬托”的区别别在于:对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 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对比双方不 分主次;而衬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为陪衬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 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渲染和烘托的区别别: 很多时时候渲染烘托合说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 是说说明这这两种表现现手法往往紧紧密结结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 在借景抒情的诗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 物塑造意境,再通过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一般 我们说们说 ,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考查形式: 1、某诗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技巧),有 什么作用(妙处)? 2、诗歌中的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诗歌在情与景的关系上是怎样处理的? 4、本诗的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5、这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了什么手法来表 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知识方法: 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步骤。 第二步、指出什么地方用了什么技巧或什 么手法。 第三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怎样用的这种 手法。 第四步、用这个手法有什么好处、作用, 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题步骤】 类题指津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风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恨使心伤。 注商风:秋风。怆悢:悲伤。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 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思维轨迹:“这首诗整体上”是说整首诗的手法,题目是问全诗 的表现手法,而不是某一句的手法,不能用某一句的手法代替, 需要答出全部步骤。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答案 参考答案: (步骤一)这首诗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步骤二)通过对性情高洁、心系苍生、没 有同伴、没有共鸣的“凤凰”的意象的描写。 (步骤三)抒发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壮志 难酬的苦闷心情;也充分反映了他极度苦闷 的心情和忧愤深广的情怀,同时也反衬了当 时社会的黑暗与腐敗。 篇章结构 1.先景后情 以景结情 2.重章叠句 铺垫 照应 过渡 3.开篇点题 卒章显志 以小见大 技法解密: 1、认识诗歌结构特点 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 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度、 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 除此之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结构特点:开 门见山、欲扬先抑、伏笔照应、情景分写、情景合 写、小中见大、画龙点睛、起承转合。 2、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 如在以时空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表示时 空转换的词语、句子;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词 中要注意末尾卒章显志的抒情议论句。 1、开门见山 结构技法 开门见山是指诗开头就进人正题,不拐弯抹角。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开头一句,以问句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 数里之遥,远远望去,只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 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的所在 了。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 问一答,自开自合。 2、卒章显志 结构技法 卒章显志作为一种言志的结构方式,是指诗人往 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昏已商志或情怀。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表达了诗人自由自在,驰骋闲放的心志 ,以及不畏权贵、高洁傲岸的高尚情 操。 3、以景结情 结构技法 所谓 “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 达、折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转租与房东合同范本模板
- 转让幼儿园协议合同模板
- 过户合同协议书模板模板
- 注册电气工程师试题【轻巧夺冠】附答案详解
- 机械维修公司员工保密合同
- 2025年职业健康安全法规习题集及解析
- 2025年早教教师岗位能力测试题库
- 2025年环境主管面试高频题集
- 2025年网络工程师初级求职面试指南与模拟题集萃
- 2025年事业单位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模拟题
- 幕墙吊装方案计算书
- 绿豆芽成长记-A4打印版
- 3D打印技术教程
- 食材配送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佩戴腰围护理规范
-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考试: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真题模拟汇编(共906题)
- 中国地理(第二版)赵济王静爱
- 【课件】等差数列的概念2说课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 前交叉韧带损伤PPT
- 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管理工作报告
- 中药柴胡种植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