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方标准《红根草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_第1页
广西地方标准《红根草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_第2页
广西地方标准《红根草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_第3页
广西地方标准《红根草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_第4页
广西地方标准《红根草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20B 47DB45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 45/ T XXXXXXXX红根草生产技术规程Technological regulations for Salvia priontis Hance production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XXXX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45/ T XXXXXXXX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提出。本标准的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孔德鑫、唐辉、王满莲、李雁群、邹蓉、陈宗游、柴胜丰。7红根草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无公害中药材红根草的栽培品种、主要经济指标、产地条件、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药材质量、包装贮藏、档案记录和管理。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中药材红根草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WM/T 2-2004 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广西壮药材质量标准汇编(第一卷)(2008年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2002年)第32号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3 栽培物种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黄埔鼠尾(Salvia prionitis Hance)。4 主要经济指标一年生红根草每666.7 m2 平均产(鲜重)637.7 kg(亩栽1000011000株),二年生每666.7 m2 平均产(鲜重)1803.6 kg。丹参酮含量0.49 mg/g,丹参酮A1.17 mg/g。5 产地条件5.1 环境条件5.1.1 空气应符合GB 3095 中环境空气质量的二级指标要求。5.1.2 土壤红根草适应性强,可在黄壤、红壤、沙壤、紫色土等多种类型的土壤上生长,但人工种植主要以通气性较好,微酸性的砂壤土为最佳,而且应符合GB 15618 中土壤环境质量的二级指标要求。5.1.3 灌溉水应符合GB 5084 的要求。5.2 气候条件5.2.1 温度红根草适宜生长在年平均温度为17.219.8 的地区。5.2.2 光照红根草为喜光植物、年需日照时数在1 580 h 1 820 h之间。5.2.3 水分和湿度红根草种植区域以年降雨量在15201930 mm,相对湿度在78%以上为最佳。5.3 种植地条件宜选择阳光充足、水源保证、排灌方便、地势平缓,土层较厚,pH 5.0pH6.0的偏酸性沙壤土环境。6 生产技术6.1 肥料使用原则符合NY/T 394的规定。6.2 种苗繁殖6.2.1 种子采收选择2年生,株形优良、生长旺盛、花枝多、无病虫害的健壮红根草植株为采种母株,6月上旬6月下旬,(不同年份由于雨季带来差异,可能采种相差1周时间),当果荚大部分由青转为淡黄褐色,种子变坚硬,颜色变为淡棕色,果荚尚未开裂时进行采收。采种时,去除果穗基部和顶部两端的果荚,保留果穗中部果荚。 6.2.2 种子处理及质量要求采回的带有果穗及种荚的种子带回后置于阴凉通风处摊开晾干,待果荚爆裂种子弹出后对种子进行净选。红根草由于种子较小,常用筛选的方法进行,即选择筛孔大小适宜的筛子,将杂质和不合格的种子筛除,再用簸箕将种子阵阵抛起去除杂物、瘪粒等。净选后的种子可立即进行播种,也可装入洁净布袋置于温度为36 的冰箱内贮藏。种子质量要求:千粒重0.26g、净度95、发芽率65、含水量12。可采用TTC法测定种子生活力,为播种育苗计算播种量提供依据。6.2.3 育苗地选择及苗床准备宜选择离水源较近,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疏松肥沃的微酸性砂壤土地块作为育苗地。育苗前半个月应整地深翻20 cm,平整细耙,除尽杂草杂物。床面撒施一定量的腐熟农家肥(每平方米23 kg)、磷肥(7080 g)和火烧土,浅锄与表土充分混合均匀。播前开沟起畦,畦宽120 cm,畦面高20 cm,畦长和方向视苗圃地方位而定。畦起好后,在播种前,每平方米用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 g撒施,耙入土中拌匀后用薄膜覆盖23 d 再揭去薄膜, 待药味挥发掉后使用。6.2.4 播种时间红根草可在采种的当年秋季播种,也可在次年春季播种,秋播时间为9月下旬10月中旬,春播时间为2月上旬3月中旬。但以秋播为好。6.2.5 播种方法红根草种子细小,宜采用撒播,且密度不宜过大,种子用量为34 g/m2,播前先与23倍的细土或河沙混匀,然后再均匀撒于苗床。播种后覆盖一层约5 mm厚用的过筛园土或火烧土,用稻草盖严至不露土为宜,再浇透水,以保持足够的湿度。春播宜在苗床上搭简易小拱棚,覆盖薄膜,以提高发芽率和提早出苗时间。具体方法如下:撒播后用长180 cm的竹片横跨畦面,两端紧靠畦边插入土中15 cm20 cm,弯成50 cm高的拱架,每隔100 cm弯一条,然后在拱架的顶部和两侧各用一条直条连接起来,构成拱棚。在拱棚上覆盖白色透明的薄膜,四周用泥土压紧密封。6.2.6 苗期管理6.2.6.1 揭膜红根草播种后,在1520 时, 经20d后即可出苗。出苗后,若气温超过25 ,应将薄膜揭开,傍晚气温下降时重新覆盖。在苗高2 cm后,逐步打开拱棚两端,3 d 后把薄膜全部打开。6.2.6.2 水分管理播种后及时浇足水一次。出苗后,要适时浇水,少量多次,保持苗床湿润。揭开薄膜后,要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时用带有喷头的水管进行浇淋,如遇高温强光天气,应喷淋23次,并进行适当的遮荫处理。6.2.6.3 松土除草与间苗及时松土除草,除草结合松土进行,作到除早、 除小、除了,减少杂草争夺水分和养分。间苗一般在长出2对片真叶后进行,在苗木过密处疏除小苗、弱苗、病苗,使长势良好的壮苗保持适当的距离。以每平方米留苗200300株为宜。6.2.6.4 施肥幼苗出土20 d后,若因缺肥瘦弱、黄化,可结合灌溉或雨天每亩施尿素5 kg,也可施用经充分腐熟和稀释的粪水或麸水。6.2.6.5 出圃6.2.6.5.1 出圃时间红根草幼苗出圃时期应与定植时期一致,随起随载为好,通常多在4月上旬4月中旬出圃。起苗前2天要淋足水,用牙镢采挖,要少伤根,保持根系基本完整。起苗后要立即在荫蔽无风处选苗,剔除不合格苗,保证根部湿润,不让风吹日晒。选好的种苗宜装入干净、透气性好的果筐或袋子中。6.2.6.5.2 苗木分级根据红根草苗木分级标准研究结果,红根草种子苗分级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苗木分级指标苗级根长(cm)根粗(mm)根数(cm)叶片数(张)一级5.51.566二级2.94.50.91.53-646三级2.90.87346.2.6.5.3 苗木检验按GB 1556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98号植物检疫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5号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的有关规定执行。6.2.6.5.4 运输根据运输距离和时间,将幼苗装在果筐或袋子中运输,在装载物外表面标上标注有品种名称,质量指标,生产日期,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编号,检疫证明编号,生产单位名称及地址的苗木标签。运输途中,需对苗木采取保湿、降温、通风、防日晒等措施。6.3 大田栽培6.3.1 整地按照红根草规范种植适生条件要求,选择符合要求的种植地后,全垦深翻2025 cm ,任其曝晒、风化,以降低病菌及害虫数量,加速土壤熟化。翻地时,应将树木、杂草、石块等杂物清除干净,坡地依地形沿等高线做成梯地,梯级内宜外高内低,成稍为倾斜状,内侧开设排水沟。种植前,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1000 kg,加磷、钾肥50 kg,然后再翻耕1次,将土块打碎耙平,做成11.2 m 宽的畦。6.3.2 种植时间以4月上旬4月中旬种植为宜。种植时选择雨后阴天或晴天无风的早、晚时候进行,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6.3.3 种植密度经充分的比较研究,种植密度以株行距0.20 m0.25 m为最佳,即每亩在除掉步道所占面积外,种植1000011000株。6.3.4 种植方法在畦面开穴,穴深以种苗根长能伸直为宜,苗根过长的,要剪掉下部,保留10 cm长即可。种植时保持幼苗的根系伸展,细土覆盖根部,用手轻压,种植后,立即浇足定根水。6.3.5 田间管理6.3.5.1 定植后至成活定植后,如遇干旱天气,在种植后,每隔2 d淋水一次。苗种植后10 d进行查苗补苗,发现不成活的应及时补苗。6.3.5.2 中耕、除草红根草种植后要及时中耕松土和清除杂草,保持土壤疏松,防止杂草侵害。一般每年须中耕3次,第一次在5月上旬,第二次在6月下旬,第三次在8月上旬。6.3.5.3 水分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雨季及时排水,旱季要注意淋水。6.3.5.4 施肥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需合理施肥。定植2530 d后可施第一次肥,宜施经沤制并充分稀释后的农家肥水或麸水,切不可用过浓肥水,以免烧伤或烧死幼苗。第二次施肥结合5月上旬的中耕除草,采用沟施的方式,亩施尿素56 kg。第三次施肥则可结合6月下旬的中耕除草,亩施复合肥2025 kg。6.3.5.5 修剪红根草为草本,一年生幼苗可以适时摘除枯黄老叶,二年生种苗,在花茎伸长后,及时剪除花序,可防止开花结实对养分的大量消耗,促进根 、茎、叶营养器官的生长,提高产量。对留种母株,花果期除需加强水肥管理外,在盛果期后应摘掉果序的顶端部分,以利于中下部果实和种子的生长发育,提高种子质量。收种时可将地上部茎秆全部剪除,以利于营养集中,促进根部生长。7 病虫害防治7.1 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原则。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时,严格按照GB 4285、GB/T 8321的有关规定执行。尽量使用物理方法,在必须施用时,严格执行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农药使用原则,选用几种不同类农药品种进行交替使用,避免长期使用单一农药品种,以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严格掌握用药量和用药时期,尽量减少产品农药残留。基地管理人员必须对农药施用情况做好详细记录。7.2 农业防治选用无病虫害壮苗种植,科学施肥,施用腐熟农家肥,及时清理病虫株、枯枝落叶,保持园地清洁。7.3 化学防治7.3.1 根腐病7.3.1.1 症状植株发病初期,先由须根、支根变褐腐烂,逐渐向主根漫延,最后导致全根腐烂,外皮变为黑色,随着根部腐烂程度的加剧,地上茎叶自下而上枯萎,最终全株枯死。拔出病株,可见主根上部和茎地下部分变黑色,病部稍凹陷;纵剖病根,维管束呈褐色。7.3.1.2 传染途径病菌主要在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可存活10年以上;病菌生长最适温度27 29 ,但地温15 20 最易发病。因此,土壤病残体就成了初侵染源,病菌通过雨水、灌溉水等传播蔓延,从伤口侵入危害。该病是典型的高温高湿病害,土壤含水量大,土质粘重低洼地及连作地发病重。 7.3.1.3 防治方法种植前用50% 多菌灵或70% 甲基托布津800倍液蘸根处理,晾干后种植,以减少发病率。发病初期用50% 多菌灵800倍或70% 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灌根,710d再灌一次,连续3次。也可用以下药剂喷洒:70% 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 75% 百菌清600倍液,每隔10 d喷一次,连喷3次。7.3.2 灰象甲7.3.2.1 为害时间每年5 6月发生危害。7.3.2.2 为害症状常聚集为害叶片,主要啃食新叶,为害严重的将新叶全部吃光。 7.3.2.3 生活习性一年发生一代,成虫具假死性,触动树叶或树枝即静伏不动或即刻掉落地面假死。 7.3.2.4 防治方法利用该害虫成虫具有假死性的特点,于白天摇树振落成虫,然后将其收集后杀死;树上喷洒农药,用20%谷硫磷乳油 1200 倍液或 50%巴丹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均可消灭上树的成虫。7.3.3 斜纹夜蛾7.3.3.1 为害时间此虫每年发生5代,以第2代幼虫于6 7月开始危害红根草,7月下旬至8月中旬危害最为严重。7.3.3.2 为害症状以幼虫取食红根草叶片,咬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7.3.3.3 防治方法收获后及时清理田间残枝病叶并集中烧毁,消灭越冬虫源。或在种植地悬挂黑光灯诱杀成虫;斜纹夜蛾药剂防治适期为 2 龄幼虫期,掌握在幼虫2 3 龄盛发期于每日10:00 以前或16:00以后喷药效果最好。春、秋两季各防治 2 3 次。用25% 灭幼脲3号150 g/hm2 加水稀释成2000 2500倍液常规喷雾或者可用1.8% 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均匀喷雾。8 采收和加工8.1 采收一年生苗,在8-9月份采收能保证有较大的经济产量。二年生红根草除留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