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及施工工艺#多图.ppt_第1页
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及施工工艺#多图.ppt_第2页
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及施工工艺#多图.ppt_第3页
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及施工工艺#多图.ppt_第4页
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及施工工艺#多图.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 第三节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第十五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15-1 概述,优点:强度高;稳定性好 ;耐久性好;养护费用少; 有利 于夜间行车(白色路面) 缺点:对水泥和水需求量大,有接缝,影响行车舒适性;开放交通迟(需28天养生);一旦破坏修复困难,一 类型:,二 特点:,普通混凝土路面 钢筋混凝土路面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 预应力混凝土路面 装配式混凝土路面 钢纤维混凝土路面,15-2 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1、土基: 干燥或中湿 ;支承均匀 平整 (1)不均匀支承产生原因: 不均匀沉陷 不均匀冻胀 膨胀土 (2)处理措施: 选择低膨胀性土或冰冻不敏感土作路基填料 控制压实度与含水量 保证填土最小高度和干湿程度 路基上层土采用低剂量石灰或水泥等结合料作稳定处理 设置垫层,加强路基排水设施,一 、土基、基层、垫层,2、基层与垫层 (1)设置基层目的 1)防唧泥和错台 2)防冰冻 3)减小路基顶面的压应力,缓和路基的变形对面层的影响 4)防水 5)为面层施工提供方便 6)提高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15-2 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一 、土基、基层、垫层,(2 )材料: 1)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强度高,整体性好,支承均匀, 变形小,宜采用 2) 粒料类:强度与整体性均差,形变累积大,不宜采用 若采用必须严格控制细料含量,粒径,保证压实度,15-2 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一 、土基、基层、垫层,(3) 厚度与宽度:基层厚度20cm为宜,不满足防冻最小 厚度时用垫层补足(最小15cm) 一般仅设基层即可 基层宽度面层宽度,15-2 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一 、土基、基层、垫层,二 、混凝土面板:平整,耐磨,抗滑,三 、排水要求:参见排水设计(第七章),四、接缝的构造与布置:,设计原则,接缝的种类,(一)横缝的构造与布置: 1 、胀缝:保证板在温度升高时能部分伸张,避免产生路面板 在热天的拱胀和折断破坏,同时能起到缩缝的作用。,四、接缝的构造与布置:,传力杆: 长4060cm, 直径:2038mm, 光圆钢筋, 间距:30cm, 交错布置, 一杆端涂沥青并套铁皮套筒 筒底缝隙34cm, 弹性材料填充,2 、缩缝:保证板在温度和湿度降低而收缩时沿薄弱断面缩裂,从而避免产生不规则裂缝。,等间距或变间距布置 一般采用假缝形式 特重或重交通公路,收费场,邻近胀缝处或自由端部的缩缝,采用传力杆假缝, 传力杆长30-40cm,锯切 槽口深 (1/41/5)h; 间距3060cm; 两端均固定在混凝土中, 或同胀缝的处理。,四、接缝的构造与布置:,3、 施工缝:每日施工结束或因临时原因中断施工时,必须设置位置应尽可能选在缩缝或胀缝处。,设在缩缝处的施工缝采用 传力杆平缝形式 设在胀缝处的施工缝采用与胀缝相同的形式 设在缩缝之间的施工缝采用拉杆企口缝形式,四、接缝的构造与布置:,1 、纵向施工缝: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设置。,平缝+拉杆 锯切槽口,四、接缝的构造与布置:,2、纵向缩缝: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设置,假缝+拉杆(锯切 槽口 ) 平缝 企口缝 拉杆长5070cm 直径1820mm 间距:1.01.5m 螺纹钢筋 板厚中央,四、接缝的构造与布置:,补充:1、传力杆应采用光面钢筋,尺寸与间距按下表 选用最外侧传力杆距纵向接缝或自由边的距离为120150mm传力杆尺寸和间距(mm),四、接缝的构造与布置:,2 、拉杆应采用螺纹钢筋,设在板厚中央,并对中部100mm 范围进行防锈处理,直径、长度和间距按下表选用 最外侧的拉杆间距横向接缝的间距不得小于100mm,拉杆直径、长度和间距(mm),四、接缝的构造与布置:,(三)纵横缝的布置:垂直正交 1、纵缝间距(即板宽)通常采用车道宽度3.0-3.75m,尽量避免设在轮迹带上 2、横缝可等间距(即板长)布置,垂直于纵缝,两侧横缝对齐。亦可按4m,4.5m,5m,5.5m和6m顺序设置, 以免行车出现有规律跳动 横缝也可同纵缝斜交,交角为80,而传力杆仍然平行于路中线,这样汽车车轮不会同时通过横缝,减轻行车的跳动和板边应力,四、接缝的构造与布置:,3、胀缝不仅给施工带来不便,也易出现碎裂,唧泥和错 台,因此尽少设或不设,夏季施工或板厚大于等于20cm时可不设;其他季节施工或采用膨胀性大的集料时宜设置胀缝,间距一般100-200m;另外,混凝土路面板与桥梁柔性路面相交处,板厚变化处,隧道口,小半径弯道和纵坡变换处均应设置,四、接缝的构造与布置:,4、在交叉口处: a 、正交时,各条道路的直道部分均保持本身纵缝的 连贯,相交路段内各路横缝位置作相应变动,保证 垂直相交,互不错位。 b 、斜交时,主要道路直道部分保持纵缝连贯,相交路 段内横缝位置应按次要道路的纵缝间距作相应变动, 保证与次要道路的纵缝相连接 c、 布置要方便施工,易于排水,整齐美观,板角不宜 小于90, 尽量不出现或少出现错缝和锐角板,并 注意对锐角板的板角与板边补强。,四、接缝的构造与布置:,四、接缝的构造与布置:,1、 边缘钢筋混凝土自由边缘下基础薄弱或接缝为未设传力杆的平缝时,可在面 层边缘的下部配置钢筋。,五、特殊部位配筋:,2、角隅钢筋: 承受特重交通的胀缝,施工缝和自由边的面层角隅,宜配置角隅钢筋。,3、混凝土面层下有箱形构件物横向穿越或有圆 形管状构造物横向穿越,应根据顶面至面层 底面的距离,设置单层或双层钢筋网,详见 规范,1、与固定构造物衔接时,无法设置传力杆时(胀缝)可在毗邻构造物的板端部内配置双层钢筋网,或在长约为68倍板厚范围内逐渐将板厚增加20%。 2 、与桥梁相接,桥头设搭板时,在搭板与混凝土面板之间设置长610m的钢筋混凝土面层过渡板。 过渡板与搭板间横缝采用拉杆+平缝 过渡板与混凝土面层板间横缝用传力杆胀缝 3、与沥青路面相接时,应设置至少3m长的过渡段,六、特殊部位混凝土路面的处理:,七、接缝材料及技术要求: 1、 接缝板:适应胀缩变形,耐久性好 2、 填缝料:粘结力强,变形回弹好,不渗水, 温度稳定性好。,15-3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1、 水泥:满足细度,标准稠度需水量,凝结时间, 体积安定性, 强度指标 一般 特重交通 52.5级 优先选用早强型, 避免长期存放 重,中等交通 42.5级 一般用量300350kg/ 2 、粗集料:碎石或砾石,最大粒径不超过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