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基础知识.doc_第1页
安全评价基础知识.doc_第2页
安全评价基础知识.doc_第3页
安全评价基础知识.doc_第4页
安全评价基础知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评价基础知识王 瑜二零零九年目 录目 录1. 安全评价概述11.1. 安全评价的定义11.2. 安全评价的目的11.3. 安全评价的意义11.4. 安全评价的程序及依据11.4.1. 安全评价的依据11.4.2. 安全评价的程序21.5. 安全评价原理及原则21.5.1. 原理21.5.2. 原则21.6. 安全评价的限制因素21.7. 安全评价的程序31.8. 安全评价规范31.9. 安全评价内容31.10. 风险判别指标31.11. 安全评价分类31.11.1. 安全预评价31.11.2. 安全验收评价41.11.3. 安全现状综合评价41.11.4. 专项安全评价41.11.5. 联系与区别41.12. 故障率、可靠度、故障密度函数41.13. 事故致因理论41.13.1. 事故因果论41.13.2. 管理失误论51.13.3. 扰动起源论51.13.4. 能量转移论51.13.5. 轨迹交叉论51.13.6. 人因素的系统理论51.13.7. 综合原因论52. 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62.1. 事故案例在安全评价中的作用62.2. 事故案例的分析方法62.2.1. 事故分析步骤62.2.2. 事故原因分析的内容62.2.3. 事故分析的技术方法73.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73.1. 定义73.2. 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83.3. 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的主要体现83.3.1. 人的不安全行为(13类):83.3.2. 物的不安全状态83.3.3. 管理缺陷83.4. 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六类83.5.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93.5.1. 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93.5.2. 按职业危害分类103.6. 重大危险源辨识103.6.1. 定义103.6.2. 重大危险源辨识103.6.3. 重大危险源分为七类103.6.4. 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类型与范围103.7. 例子:124.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124.1. 危险化学品概念124.2. 危险化学品危险性类别划分124.3. 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险特性134.4. 危险化学品中毒、污染采取的主要预防措施134.5. 危险化学品的运输134.6. 危险化学品的储存134.7. 经营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要求144.8. 剧毒品经营144.9. 能引起尘肺病的物质有哪些145. 特种设备145.1. 特种设备分类145.2. 锅炉155.2.1. 锅炉的安全附件155.2.2. 发生锅炉缺水事故的常见原因及如何防止该类事故发生155.3. 压力容器155.3.1. 压力容器内的介质按对人类的毒害程度分类155.3.2. 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155.4. 电梯165.4.1. 电梯可能发生的危险165.4.2. 针对电梯发生的危险,应设置哪些安全装置165.4.3. 电梯管理措施165.5. 起重机械165.5.1. 起重机械安全装置(安全附件)165.5.2. 起重机械的伤害事故形式175.5.3. 锅炉压力容器的使用安全管理要点175.5.4. 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措施176.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176.1. 建筑施工的特点176.2. 建筑伤亡事故类别176.3.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即事故类别发生的主要部位)176.4. 建筑企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主要内容186.5.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186.5.1. 常用的起重工具和起重机械186.5.2. 拆迁工程186.5.3. 高处作业的类型及安全防护措施187.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187.1. 火灾的分类187.2. 灭火的基本原理187.3. 灭火的基本措施197.4. 点火源分类及控制方法197.5. 粉尘爆炸及控制措施197.5.1. 常见的可以引起爆炸性粉尘197.5.2. 控制粉尘爆炸的主要措施198.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198.1.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及分类198.1.1. 来源198.1.2. 分类208.2. 生产性粉尘的控制措施208.3.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治理措施209. 如何寻找危险源及怎样辨识危险源?209.1. 总平面布置及建构筑物危险性辨识209.2. 独立的生产单元、辅助单元工艺危险性辨识209.2.1. 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辨识209.2.2. 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时,可针对行业、专业特点安全标准、规程辨识219.3. 设备设施装置辨识219.3.1. 工艺设备、装置219.3.2. 专业设备219.3.3. 电气设备219.3.4. 特种设备229.3.5. 企业内特种机械229.3.6. 登高装置(梯子、活梯、活动架、脚手架、吊笼、吊椅、升降工作台、动力工作平台)229.4. 作业场所229.4.1. 物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229.4.2. 生产性粉尘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229.4.3. 工业噪声与振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229.4.4. 温度、湿度危险、有害因素辨识2210. 评价单元划分2210.1. 划分评价单元的方法2210.1.1. 划分评价单元的方法很多,最基本的方法:2210.1.2. 安全预评价的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2310.1.3. 安全验收评价的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2311. 评价方法分类2311.1. 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2411.1.1. DOW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的评价目的2411.1.2. DOW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的评价流程2511.1.3. 案例分析2811.2. ICI蒙德法3111.2.1. 火灾、爆炸、毒性指标计算3111.2.2. 补偿3211.3.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3211.3.1. PHA的主要工作内容3211.3.2. PHA在分析系统危险性时,可将各类危险性划分为4个等级3211.4. 故障树分析3211.4.1. FTA方法步骤及程序3211.4.2. 事故树定性分析3311.4.3. 事故树定量分析3412. 风险控制3512.1. 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要求3512.2. 制定安全对策措施应遵循的原则3612.2.1. 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3612.2.2. 据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的要求应遵循的具体原则3612.3. 安全对策措施分为两大类3612.4. 安全设施的种类3612.4.1. 预防事故设施3612.4.2. 控制事故设施3712.4.3. 减少事故影响设施3712.5. 安全对策措施的具体内容3712.5.1. 厂址及厂区布局的对策措施3712.5.2. 防火、防爆对策措施3812.5.3. 电气安全对策措施3912.5.4. 机械伤害对策措施3912.5.5. 锅炉、压力容器及特种设备安全对策措施4012.5.6. 其它安全对策措施4012.5.7. 有害因素控制对策措施4112.5.8. 其他对策措施41iv安全评价基础知识541. 安全评价概述1.1. 安全评价的定义(又称风险评价)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2. 安全评价的目的是查找、分析和预测工程、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危险、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能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安全评价可以达到以下目的:(1)提高系统本质安全化程度;(2)实现全过程安全控制;(3)建立系统的最优方案,为决策提供依据;(4)为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1.3. 安全评价的意义在于可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主要表现在:(1)安全评价是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有助于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实行宏观控制;(3)有助于安全投资的合理选择;(4)有膈于提高安全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三个转变:变事后处理为事先预测预防;变纵向单一管理为全面系统管理;变经验管理为目标管理。);(5)有助于生产经营单位提高经济效益。1.4. 安全评价的程序及依据1.4.1. 安全评价的依据法律、法规;标准;风险判别指标。(1)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2)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及技术规范;(3)可接受的风险标准;(4)前人的经验教训。注:常用的风险判别指标有:安全系数可接受指标安全指标或失效概率:包括事故频率,财产损失率,死亡概率1.4.2. 安全评价的程序1.5. 安全评价原理及原则1.5.1. 原理(1)相关性原理,是系统因果评价方法的基础;(2)类推(类比)原理常用方法有:平衡推算法海因里关于死亡、重伤:轻伤:无伤害=1:29:300;直接经济损失:间接损失=1:4对于采煤工作面发生的顶板事故,其事故法则:死亡:重伤:轻伤:无伤=1:12:200:400对于全部煤矿事故,其事故法则:死亡:重伤:轻伤=1:10:300代替推算法、因素推算法(rps)、抽样推算法、比例推算法、概率推算法;(3)惯性原理(4)量变到质变原理1.5.2. 原则(1)科学性;(2)公平性;(3)合法性;(4)针对性。1.6. 安全评价的限制因素(1)评价方法;(2)评价人员的素质和经验。1.7. 安全评价的程序(1)准备阶段;(2)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3)定性、定量评价;(4)提出安全对策措施;(5)形成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6)编制安全评价报告。1.8. 安全评价规范(1)安全评价通则;(2)各类安全评价导则及行业评价导则;(3)各类安全评价实施细则。1.9. 安全评价内容(1)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目的是识别危险来源。(2)危险和危害程度评价-目的在于确定和衡量来自危险源的危险性、危险程度和应采取的控制措施,以及采取控制措施后仍然存在的危险性是否可以被接受。安全评价的基本内容1.10. 风险判别指标(1)安全系数;(2)安全指标,如事故频率、财产损失率、死亡概率;(3)失效概率等。1.11. 安全评价分类安全评价按照实施阶段的不同分为三类: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1.11.1. 安全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是一种预测性评价;以拟建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其核心为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用有关标准对系统进行衡量、分析,说明系统的安全性;最终目的是确定采取哪些优化的技术、管理措施,使各子系统及建设项目整体达到安全标准的要求。1.11.2. 安全验收评价是在建设项目竣工、试运行正常后,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的安全评价,查找该建设项目投产后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是一种检查性安全评价;是为安全验收进行的技术准备;主要判断系统在安全上的符合性和配套安全设施的有效性。1.11.3. 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是针对系统工程(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现状进行的安全评价。通过安全现状评价查找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其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1.11.4. 专项安全评价是针对某一项活动或场所,如一个特定的行业、产品、生产方式、生产工艺或生产装置等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的安全评价,目的是查找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通常是根据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的。1.11.5. 联系与区别安全评价包括: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安全预评价在系统设计之前进行,对其后诞生的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性、有害性进行预测和评价,并提出安全对策措施,指导系统设计,使诞生的系统达到安全要求;安全验收评价与安全现状评价同在系统诞生之后有效寿命期内进行,前者是系统诞生并经过早期故障阶段(试生产)刚进入“系统有效寿命期”时进行,以达标为目标。后者是在“系统寿命期”的中、后期进行,以持续改进为目的。从本质上看,安全验收评价是先特殊的安全现状评价。专项安全评价是在系统寿命期内(不一定是系统有效期)进行的安全评价。其目标是多样性的,可以是针对某一项活动或场所,也可以是针对一个特定的行业、产品、生产方式、生产工艺或生产装置等。1.12. 故障率、可靠度、故障密度函数(1)故障率函数(t)曲线反映系统的故障强度,分三个阶段:早期故障阶段、偶然故障阶段、耗损故障阶段;(2)故障密度函数f(t)曲线反映系统故障概率密度;(3)系统可靠度函数r(t)曲线随时间推移而下降,但经整改或维修后可回升;(4)函数关系:r(t)=e(t),r(t)+f(t)=11.13. 事故致因理论1.13.1. 事故因果论(1)事故因果类型:集中型、连锁型、复合型。(2)多米诺骨牌原理:五因素:社会环境和管理、人为失误(88)、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10)、意外事件(2)、伤亡(后果)。1.13.2. 管理失误论认为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但是造成“人失误”和“物故障”的这一直接原因的原因却常常是管理上的缺陷,后者虽是间接原因,但它却是背景因素,而又常是发生事故的本质原因。1.13.3. 扰动起源论1.13.4. 能量转移论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伤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取决于:能量的大小;接触能量的时间和频率;力的集中程度。1.13.5. 轨迹交叉论该理论的侧重点是说明人为失误难以控制,但可以控制设备、物流不发生故障。(1)人的事件链生理、先天身心缺陷社会环境、企业管理上的缺陷后天的心理缺陷视、听、嗅、味、触五感能量分配上的差异行为失误。(2)物的事件链设计上的缺陷制造工艺流程上的缺陷维修保养上的缺陷使用上的缺陷作业场所环境上的缺陷。轨迹交叉理论强度的是砍断物的事件链,提倡彩可靠性高、结构完整性强的系统和设备,大力推广保险系统、防护系统和信号系统及高度自动化和遥控装置。1.13.6. 人因素的系统理论(1)sor的人因素模型包括两组问题:危险出现;危险释放。每组包含三类心理和生理成分:对事件的感觉(刺激s),对事件的认识(内部响应、认识活动o),生理行为响应(输出r)。(2)海尔模型四方面相互关系:察觉情况,接受信息;处理信息;用行动改变形势;新的察觉、处理、响应。1.13.7. 综合原因论(1)三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础原因。(2)三因素社会因素、管理因素、生产中的危险因素(被偶然事件触发所造成的结果)。(3)事故产生的过程由基础原因的“社会因素”产生“管理因素”(间接原因),进一步产生“生产中的危险因素”,通过人与物的偶然因素触发而发生伤亡和损失。2. 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2.1. 事故案例在安全评价中的作用2.2. 事故案例的分析方法2.2.1. 事故分析步骤2.2.1.1. 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2.2.1.2. 按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附录A的七项内容分析1、受伤部位2、受伤性质3、起因物4、致害物5、伤害方式6、不安全状态7、不安全行为2.2.1.3. 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2.2.1.4. 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2.2.1.5. 确定事故的责任者2.2.2. 事故原因分析的内容2.2.2.1. 直接原因物的不安全状态:根据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的6条人的不安全行为:根据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的7条2.2.2.2. 间接原因主要是从技术、设计、管理上分析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及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的问题。2、教育培训不足:味精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3、劳动组织不合理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7、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8、其他2.2.2.3. 事故案例分析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从而掌握事故的全部原因。1、属于“物质”的直接原因物质的直接原因是指机械、物质或环境方面不安全状态的原因: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无防护、无防护罩、无安全保险装置、无报警装置、无安全标志、无护栏或护栏损坏、电气未接地、绝缘不良、危房内作业、未安装防止“跑车”的挡车器或拦车栏。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体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2、属于“人为”的直接原因13类 “人为”法人直接原因指人的不安全行为方面的原因,主要指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违章指挥等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手工替代工具操作物体存放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位置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清扫有分散注意力行为忽视使用必须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或用具不安全装束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3、属于“管理”的间接原因“管理”的间接原因是指由于管理不善而导致直接原因的原因没有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或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劳动组织不合理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教育培训不足,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知识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生产环境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影响员工的生产活动2.2.2.4. 提出安全对策措施1、以事故案例的直接原因为前车之鉴,提出增加安全设施的建议;2、以事故案例的间接原因为前车之鉴,提出加强安全管理的建议。2.2.3. 事故分析的技术方法3.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3.1. 定义(1)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2)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3.2. 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1)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2)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3.3. 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的主要体现(1)人的不安全行为;(2)物的不安全状态;(3)管理缺陷。前两者是造成事故的表面的、直接原因;后者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也是本质的原因。3.3.1. 人的不安全行为(13类):(1)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设备;(4)手代替工具操作;(5)物体存放不当;(6)冒险进入作业场所;(7)攀坐不安全位置;(8)在塌吊物下作业、停留;(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12)不安全装束;(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3.3.2. 物的不安全状态(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等缺少或缺陷;(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3.3.3. 管理缺陷(1)对物(含作业环境)性能控制的缺陷;(2)对人失误控制的缺陷;(3)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的缺陷;(4)用人单位的缺陷;(5)对来自相关方(供应商、承包商等)的风险管理缺陷;(6)违反安全人机工程原理。3.4. 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六类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1、易燃易爆性物质1、致病微生物1、负荷超限1、指挥错误2、防护缺陷2、自然醒物质2、传染病媒介物2、健康状况异常2、操作错误3、电危害3、有毒物质3、致害动物3、从事禁忌作业3、监护失误4、噪声危害4、腐蚀性物质4、致害植物4、心理异常4、其他5、震动危害5、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5、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5、辨识功能缺陷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6、电磁辐射危害6、其他7、运动物危害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体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体11、粉尘与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13、信号缺陷14、标志缺陷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3.5.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3.5.1. 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1物体打击不包括爆炸引起的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各种起重引起的伤害5触电包括雷击6淹溺非矿山透水引起的溺水伤害7灼伤不包括电烧伤和火灾事故引起的烧伤8火灾9高处坠落不包括触电坠落10坍塌不适合于矿山冒顶、片帮及爆炸、爆破引起的坍塌事故11冒顶、片帮12透水13爆破包括爆破中引起的中毒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压力容器爆炸包括物理和化学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冻伤、扭伤、摔伤、野兽咬伤3.5.2. 按职业危害分类将有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其他有害因素七类。3.6. 重大危险源辨识3.6.1. 定义(1)危险物质-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他的化学、物理、有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的危险。(2)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于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3)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4)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3.6.2. 重大危险源辨识(1)辨识依据物质的危险特性+数量(2)重大危险源分类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贮存区重大危险源(3)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位重大危险源。3.6.3. 重大危险源分为七类易燃、易爆、有害物质的储罐(区);易燃、易爆物质的库(区);具有火灾、爆炸、中毒危险的生产场所;企业危险建筑物;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重大危险源储罐、储罐区可燃液体储罐(区)气体储罐(区)毒性物质储罐或库区库或库区火药、炸药、弹药库(区)毒性物质库(区)易燃、易爆物品库(区)生产场所具有爆炸危险的生产场所具有中毒危险的生产场所具有燃烧危险的生产场所企业危险建(构)筑物压力管道工业管道公用管道长输管道锅炉蒸汽锅炉热水锅炉压力容器3.6.4. 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类型与范围1、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类型为:储罐(区)库(区)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煤矿(井工开采)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2、重大危险源申报等级范围(1)储罐(区)易燃液体闪点28C20t28C闪点60C100t可燃气体爆炸下限10%10t爆炸下限10%20t毒性物质剧毒品1kg有毒品100kg有害品20t(2)库(区)易燃液体闪点28C20t28C闪点60C100t可燃气体爆炸下限2.5Mpa,且额定蒸发量10t/h。热水锅炉:额定出水温度120C,且额定功率14MW。(6)压力容器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的三类压力容器。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pv100Mpa.m3。(7)煤矿(井工开采)(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9)尾矿库全矿容100万m3或坝高130m的尾矿库注:重大危险源辨识参考GB18218-200;重大危险源申报是参考56号文,即以上内容。3.7. 例子:1、溶解乙炔气瓶洛阳龙泉天松碳素有限公司维修时使用的乙炔最大贮量按5瓶计算,溶解乙炔气瓶的容积40升,按充装标准,每只瓶中丙酮重14公斤,乙炔重7公斤。2、柴油(0#)储罐天松碳素厂的重油库内,有1座设计容量为500m3的柴油罐,贮存0#轻质柴油。柴油相对密度(水1)为0.870.90(取0.87算)、柴油的充装量按85%计算。一、危险物质种类分析1、乙炔、丙酮属于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中的易燃物质,他们在储存场所的临界量分别为10t和20t。2、柴油28闪点60的易燃液体,在储存罐中临界量为100t。二、危险物质数量的计算1、气瓶的中乙炔的量为:M乙炔=75=0.035(t)M丙酮=145=0.07(t)气瓶的PV计算如下:PV=50.04 m35(瓶)1.52MPa=0.304 MPa.m32、共储存#0轻柴油的量为:M柴油=5000.850.87=369.75(t)三、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及结论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的有关规定。对于乙炔、丙酮:q1/Q1+ q2/Q2=0.035/10+0.07/201;乙炔气瓶组PV=0.304 MPa.m3100 MPa.m3。因此,乙炔气和丙酮在储存区未构成重大危险源。柴油储量369.75t100t。厂区内柴油罐区属于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条件,应向有关部门进行重大危险源登记。4.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4.1. 危险化学品概念具有易燃、易爆、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物处置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化学品。4.2. 危险化学品危险性类别划分第一类:爆炸品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三类:易燃液体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六类:毒害品第七类:放射性物品第八类:腐蚀品4.3. 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险特性1、燃烧性2、爆炸性3、毒害性4、腐蚀性5、放射性4.4. 危险化学品中毒、污染采取的主要预防措施1、替代2、变更工艺3、隔离4、通风5、个体防护6、保持卫生4.5. 危险化学品的运输1、实行资质认定制度2、托运时必须出示有关证明3、装卸人员应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4、运输爆炸、剧毒、放射性物品,专人押运,不得少于2人5、车辆保持安全车速,保持车距,严禁超速、超车、强行会车,行车路线要经当地公安交通部门批准,在指定的路线、时间运输,不可在繁华街道行驶停留。6、易燃、易爆物品,悬挂“危险品”标志7、禁止内河以及密闭水域运输剧毒化学品8驾驶员、船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的相关培训4.6. 危险化学品的储存1、危险化学品储存方式:隔离储存、隔开储存、分离储存2、同一区域储存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级别的危险化学品时,应按最高等级危险化学品性能标志3、露天堆放时,应符合防火、防爆的安全要求;爆炸物品、一级易燃物品、遇湿燃烧物品、剧毒物品不得露天堆放4.7. 经营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要求1、经营销售实行许可制度程序:申请:经营剧毒,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经济贸易管理部门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提出申请。审查:发证:发证后,要通报同级的公安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登记注册:凭经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等级注册2、零售业务店面与繁华区或居住人口稠密区保持500m以上3、零售店面存放总质量不得超过1t4、零售店面与库房有实墙相隔,库房内单一品种存放两不超过500kg,总质量不能超过2t。4.8. 剧毒品经营1、企业要申领经营许可证,经营许可证要设专人2、剧毒化学品的销售应当:记录购买单位的名称、地址、购买人的姓名、身份证号及剧毒化学品的品名、数量、用途。记录至少保存1年。3、剧毒化学品的经营企业应每天核对剧毒化学品的销售情况,一旦被盗,丢失,误售,须立即报告当地公安部门。4、生产,科研、医疗等单位使用剧毒化学品的,要向市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申请领取购买凭证5、个人不得购买农药、灭鼠药、灭虫要以外的剧毒化学品6、剧毒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不得向个人、或者无购买凭证、准购证的单位销售剧毒化学品。4.9. 能引起尘肺病的物质有哪些1、石英晶体2、石棉3、滑石粉4、煤粉5、铍5. 特种设备5.1. 特种设备分类1、锅炉2、压力容器(含气瓶)3、压力管道4、电梯5、起重机械6、大型游乐设施7客运索道5.2. 锅炉5.2.1. 锅炉的安全附件1、安全阀:按规定配置,合理安装,结构完整,灵敏、可靠。2、压力表3、水位计:每台锅炉至少安装2只,额定蒸发量0.2t/h的可安装1只。4、温度测量装置5、保护装置超温报警和联锁保护装置高低水位警报和低水位联锁保护装置锅炉熄火保护装置排污阀或防水装置防爆门:防止炉膛和尾部烟道再次燃烧造成破坏。锅炉自动控制装置5.2.2. 发生锅炉缺水事故的常见原因及如何防止该类事故发生1、运行人员疏忽大意,对水位监视不严,或者操作人员擅离职守,放弃了对水位及其他仪表的监视;2、水位表故障造成假水位,而操作人员未及时发现;3、水位报警器或给水自动调节器失灵,而未及时发现;4、给水设备或给水管路故障,无法给水或水量不足;5、操作人员排污后忘记关排污阀,或者排污阀泄露;6、水冷壁、对流管束或省煤器管子爆破漏水;5.3. 压力容器5.3.1. 压力容器内的介质按对人类的毒害程度分类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毒危害轻度危害5.3.2. 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1、安全阀2、爆破片3、安全阀与爆破片装置的组合4、爆破帽5、易熔塞6、紧急切断阀7、减压阀8、压力表、液压计、温度计5.4. 电梯5.4.1. 电梯可能发生的危险人员被挤压、撞击和发生坠落、剪切人员被电击,轿厢超越极限行程发生撞击轿厢超速或因断绳造成坠落由于材料失效而造成结构破坏5.4.2. 针对电梯发生的危险,应设置哪些安全装置防超越行程的保护防电梯超速和断绳的保护防人员剪切和坠落的保护缓冲装置报警和救援装置停止开关和检修运行装置消防功能机械伤害的防护电气安全保护5.4.3. 电梯管理措施1、法定管理要求加强质量与安全管理,在全过程、从全方位入手,包括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维修、保养、改造等环节,都按照国家法规、标准要求。2、建立管理制度电梯司机和维修人员的培训制度电梯值班记录制度电梯检查、保养、维修制度岗位操作规程应急救援预案3、远程管理系统5.5. 起重机械额定起重量0.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1t且提升高度2m的起重机。5.5.1. 起重机械安全装置(安全附件)1、位置限制与调整装置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运行极限位置限制器偏斜调整和显示装置缓冲器2、防风防爬装置3、安全钩4、防后倾装置5、回转锁定装置6、起重量限制器7、力矩限制器8、防碰装置9、危险电压报警器5.5.2. 起重机械的伤害事故形式1、重物坠落2、起重机失稳倾翻3、挤压4、高处跌落5、触电6、其他伤害5.5.3. 锅炉压力容器的使用安全管理要点1、使用定点厂家的合格产品2、登记建档3、专责管理4、持证上岗5、照章运行6、定期检验7、监控水质8、报告事故5.5.4. 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措施1、安全管理制度2、安全技术档案3、定期检验制度:4、至少1次/1年的全面检查;5、停用一年以上、遇4级以上地震或发生重大设备事故、露天作业的经受9级以上风力后的在使用前都要做全面检查。6.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6.1. 建筑施工的特点1、产品固定,人员流动2、漏天高处作业,手工操作,属繁重体力劳动3、建筑施工变化大,规律性差,不安全因素随工程形象进度的变化而改变6.2. 建筑伤亡事故类别1、高处坠落2、触电3、物体打击4、机械伤害5、坍塌6.3.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即事故类别发生的主要部位)事故类型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危险源(发生部位)6.4. 建筑企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主要内容1、进入施工现场的安全规定2、地面及深坑作业的防护3、高处及立体交叉作业的防护4、施工用电安全5、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6、对于采用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结构,制定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专门安全技术措施7、预防因自然灾害促成事故的措施8、防火、防爆措施6.5.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6.5.1. 常用的起重工具和起重机械1、千斤顶:顶升高度100-400mm,500t2、倒链:最大2t3、卡环4、绳卡5、吊钩6、手搬葫芦7、绞磨:钢丝绳在磨心缠绕3圈,磨架不得倾斜或悬空8、滑车和滑车组6.5.2. 拆迁工程施工15日前,有关资料上报到所在地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部门备案6级强风、大雾、大雨恶劣天气,要暂停高处拆迁作业6.5.3. 高处作业的类型及安全防护措施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的作业成为高处作业。1、临边作业:主要设置防护栏杆;用绿色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装设安全防护门2、洞口作业:(常见的有预留洞口、通道口、上料口、楼梯口、电梯进口)设置牢固的盖板;防护栏杆;密目式安全网;其他防坠落的设施。3、悬空作业:建立牢靠的立足点4、交叉作业: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下同时操作;中间设置安全防护层7.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7.1. 火灾的分类1、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一般为有机物质)2、B类火灾:液体火灾和可溶化的固体物质火灾3、C类火灾:气体火灾4、D类火灾:金属火灾钾钠镁钛锆锂7.2. 灭火的基本原理1、冷却2、窒息3、隔离4、化学抑制7.3. 灭火的基本措施1、控制可燃物2、隔绝助燃物3、消除点火源4、阻止火势蔓延7.4. 点火源分类及控制方法点火源分类1、火焰2、火星3、高热物体4、电火花5、静电火花6、撞击7、摩擦8、化学反应热9、光线聚焦7.5. 粉尘爆炸及控制措施当可燃性固体呈粉体状态,粒度足够细,飞扬悬浮于空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遇到足够的点火能量,就能发生粉尘爆炸。7.5.1. 常见的可以引起爆炸性粉尘1、金属粉尘:镁粉、铝粉2、煤粉3、棉麻粉尘4、烟草粉尘5、纸粉6、木粉7、火炸药粉尘8、大多数含有C,H元素及与空气中氧反应能放热的有机合成材料粉尘。7.5.2. 控制粉尘爆炸的主要措施1、缩小粉尘扩散范围2、消除粉尘3、控制火源4、适当增湿8.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8.1.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及分类8.1.1. 来源1、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2、金属的研磨、切削3、矿石的粉碎、筛分、配料和岩石的钻孔、爆破和破碎4、耐火材料、玻璃、水泥和陶瓷等工业中原料的加工5、皮毛、纺织物等原料的处理6、化学工业中固体原料加工处理中7、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汽、有机物质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烟尘8.1.2. 分类根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分为: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混合性粉尘。8.2. 生产性粉尘的控制措施1、改革工艺流程2、湿式作业3、密闭、抽风、除尘4、个体防护和个人卫生8.3.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治理措施1、根本途径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2、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办法采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3、密闭-通风排毒系统4、局部排气罩5、排出气体的净化:有害气体的净化方法:洗涤法、吸附法、袋滤法、静电法、燃烧法、高空排放法6、个体防护7、属于作业场所的防护用品:防腐服装、防毒口罩、防毒面具9. 如何寻找危险源及怎样辨识危险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辨识。9.1. 总平面布置及建构筑物危险性辨识厂址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周围环境、交通运输条件、自然灾害、消防支持总平面布置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安全距离、风向、建筑物朝向、危险和有害物质设施、道路、储运设施道路及运输运输、装卸、消防、疏散、人流、物流、平面交叉运输建构筑物厂房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安全疏散、防火间距。9.2. 独立的生产单元、辅助单元工艺危险性辨识9.2.1. 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辨识(1)、在设计阶段,是否通过合理设计,消除了危险和有害因素(2)、消除有困难时,是否采取预防措施。(安全阀、防爆阀、防静电接地、防雷接地、保护接地、漏电保护)(3)、无法消除、预防危险有害因素时,是否采取减小危险有害因素。(防火提,防火涂料、防火间距、以低毒带高毒、减振、消声、降温)(4)、无法消除、预防、减弱时,是否采取隔离措施。(遥控、设隔离操作室、安全防护罩、防护屏、配备劳动保护用品)(5)、隔离仍不起作用时,是否采取连锁装置。(6)、连锁装置仍不起作用时,是否设置了安全色、安全标志、声光装置。9.2.2. 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时,可针对行业、专业特点安全标准、规程辨识(1)、化工、石油业,工艺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1、存在不稳定物质的工艺过程:中间产物、副产物品、添加剂、杂志;2、放热化学反应过程;3、含有易燃物料且在高温高压或冷冻状况下的工艺过程;4、形成尘、雾爆炸性混合物5、剧毒、高毒物料工艺过程6、储有压力能量较大的工艺过程。(2)、一般工艺过程,可按以下原则进行工艺过程的辨识(1、工艺过程参数难控制的,如温度、压力、浓度、流量等;2、工艺过程参数与环境参数具有很大差异的;3、如果脱离防护状态后的危险物引起大量积聚的工艺和环境,如危险气、液排放、尘、毒等车间内通风不良;4、产生电气火花、静电、炽热物、高温熔融物;5、能使设备可靠性降低的工艺过程,如低温,高温,振动,循环负荷疲劳影响;6、工艺不合理;7、在危险物生产过程中有强烈的机械作用影响,如摩擦、冲击、压缩;8、易产生混合危险的工艺);(3)、典型单元过程辨识(1、易燃物料,防止爆炸性混合物形成;易燃固体或可燃固体物料,防止爆炸性粉尘混合物;不稳定物质的物料,防止不稳定物质的积聚或浓缩。2、有些单元操作有使不稳定物质积聚或浓缩。整流分解爆炸,分筛静电,循环积聚,回流浓缩,搅拌温升等等。)9.3. 设备设施装置辨识9.3.1. 工艺设备、装置(1)、设备本身是否瞒住工艺要求;(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