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清同城的条件及形成.doc_第1页
广清同城的条件及形成.doc_第2页
广清同城的条件及形成.doc_第3页
广清同城的条件及形成.doc_第4页
广清同城的条件及形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清同城的条件及形成一、广州与清远有割不断的历史渊源清远与广州一衣带水,唇齿相依,曾经就是个共同体。清远自古以来就是连接内陆腹地和南粤的重要交通要道,既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汇融合地。而广州是广府文化的中心区,清远与广州地域相连且位于广府文化地域的北部,与广州自古以来就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渊源。据广州和清远两地的地方志书记载,早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清远建制之始(时名中宿县)就与广州(时名番禺县)同属一个行政区域(南海郡)。“广州”之名肇始于三国时期,吴国孙权黄武五年(226年)在交州东部分设广州。“清远”之名肇始于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天监六年(507年)设置清远郡。唐代天宝元年(742年),广州由州改郡(南海郡)下辖13县,其中浈阳(地域包括英德东部地区及佛冈一部分)、含洭(今英德西部地区)、清远(地域包括清城、清新全部及佛冈一部分)三县的地域范围涵盖今清远市整个南部地区。此后,历经宋、元、明、清,一直到民国初年,1200多年间,清远都属广州下辖的行政区。新中国成立后,清远方归属韶关地区。1983年7月,原属韶关地区的清远、佛冈二县又划归广州市管辖,一直到1988年清远撤县建市。清远深受广府文化影响,与广州在语言、饮食、风俗等方面均有很多共性。清远与广州,自古以来就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如今,随着广清两地的交往更加密切,物流、商流、资金流、人流、信息流的更加频繁,联系更加紧密,广清两地的一体化也成为双方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赢共荣的自然选择。广州的发展离不开清远,清远的发展也离不开广州。清远作为珠三角的北门户,地城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厚重,但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广州作为广东的省会城市,经济发达,人才济济,辐射能力大,但发展空间有限。两地实现一体化,可以使广州的发展空间得以扩大,也可使清远融入珠三角,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清远作为南融北拓的桥头堡,是南来北往的商品的必经之地,清远与广州已经发展成互为依存的关系。广州要向纵深的发展,需要有广阔的空间,而清远作为广东省内毗邻广州的最大的地区,还有广大的地方有待开发,广清一体化将为两地的互利共赢提供坚实的基础。二、两地概况 (一)清远概况清远市区(清城区)及清新区、佛冈县、阳山县、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并代管英德市、连州市两个县级市,共2区2市4县,根据2010年完成的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2009年末清远市土地总面积1.9万平方公里,是广东省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0%。其中农用地约2500万亩,约占国土面积的87.5%;已开发的建设用地140万亩,约占国土面积的7.55%;未利用地210万亩,约占国土面积的4.91%。2012年末户籍总人口405.67万人。全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2.5%,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27.5%。全市常住人口373.19万人,清城区常住人口62.61万人,清新区69.37万人英德市96.82万人,佛冈县30.06万人,连山县11.17万人,连南县14.53万人,连州市44.33万人,阳山县44.30万人。全市人口密度为212人/平方公里。,清远资源丰富,特产众多。全市有耕地面积28.9万公顷,林地面积118.8万公顷,园地面积3.0万公顷,水域面积6.4万公顷,未利用土地26.6万公顷;是广东省的主要矿产市之一,已发现有60种矿产,已探明储量的有44种,工业储量10亿吨以上。其中金、铜、铁、铭、锌、猛、煤和硫铁矿储量较大,稀土、瓷土、石墨、滑石、莹石、大理石、花岗岩、汉白玉、水泥灰岩、石英石、重晶石等十分丰富,优质瓷土储量6500万吨,优质石灰岩储量6.37亿吨。 清远鸡、乌鬃鹅、骆坑笋、蒲坑茶、鸡心黄皮、砂糖桔、连州白茶、蜜枣、黄精、沙田柚、梅洞肉姜、英德红茶等特产享誉海内外。清远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清远先后被评为广东省文明城市、广东省卫生城市,并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漂流之乡、中国龙舟之乡、中国温泉之乡、中国奇洞之乡、中国英石之乡。在2007年11月上旬,广东省清远市被中国城市国际协会正式授予“宜居城市清远” 牌匾,成为中国城市国际协会所授予的第一个中国宜居城市 清远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清远处于粤、湘、桂三省(区)交界处,素有“三省通衢、北江要塞”之称,位于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内,市距广州约50公里,距新白云机场约30公里,距香港、澳门约200公里。京广铁路、武广客运快线,京珠及广清、清连高速公路,国道106、107、323线贯穿境内,并与大、小北江航道组成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网络。正在规划和建设中的广乐高速、二广高速和城市轻轨将使清远成为连接珠三角和内地广大市场的重要经济走廊清远经济发展迅猛,后发优势显著。自2005年以来,清远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取得“七连冠”。2012年,清远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突出“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扎实推进“南融北拓桥头堡,山青水秀后花园”发展战略,把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转型升级,努力建设幸福美丽新清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迈出新步伐。,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029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1.8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420.6亿元,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456.6亿元,增长6.9%。人均GDP27426元,增长4.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7:40.9:44.4。(二)广州概况广州,地处广东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是中国的南大门,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大都市,国家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之一,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国家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会展中心,中国南方的政治、军事、文化、科教中心,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社会经济文化辐射力直指东南亚广州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有“千年商都”之称。广州是广佛都市圈核心城市,粤港澳都市圈核心城市,珠三角都市圈核心城市。201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市级排名方面,包括港澳台,广州位列第五,仅次于香港、深圳、台北、上海。2013年前一季度中国各省市GDP排名及增量广州第三。广州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综合得分76.01排名第四位,列总部经济发展第一能级,与北上深领跑全国。2013年广州在中国除台湾城市外的287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排名第四(次于香港、北京、上海)。2012年金融资本竞争力前5名(次于香港、北京、上海和深圳),2011年广州成为继上海、北京后,第三个加入“GDP万亿元俱乐部”的内地城市。全国最具影响力、中国第一展广交会(即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举办地5,2010年成功举办了第16届亚洲运动会。2012年广州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 13551.21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08574元(17274美元),同比增长10.5%。2013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港深沪综合竞争力最高,2012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次于香港、深圳、上海、台北、位列第5位。2012年宜商城市竞争力次于香港、北京、上海。三、广清一体化的条件广清一体化是广清两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清远对广州的回归。随着两地交往的不断扩大与深入,广州与清远已经从经济、社会、人民生活诸方面互相融合在一起了,迫切需要双方之间突破行政区划的蕃篱,克服因行政区划造成的人、财、物、信息、金融等流动障碍,相互协同、相互合作,以更好的实现广清两地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更好的发挥双方的比较优势,增加两地人民的福祉。广清一体化已经成为双方之间共同的期盼。广州和清远山水相连,历史渊源深厚,各领域交流合作密切、成果丰硕,尤其是去年两市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广清合作迈入新阶段。为大力推进两市在城市功能、基础设施、市场要素、产业布局、生态环境和民生社会事业等方面一体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东进西联,南拓北优”是广州城市规划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北优范畴中的腹地,清远近年的发展有目共睹。武广高铁清远站建成通车,广清高速八车道扩建工程、广清轻轨、北二环,以交通配套工程为缩影的区域发展在日新月异。清远近年来的交通立体网络的发展,拉近了广州与清远的空间距离,密切了广清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广清城际轨道交通的建设,预计于2016年通车,开通后清远至广州北25分钟可达。清远将融入了广州半小时经济圈,将大大缩短了两地人流、物流的时间。从居民生活的视角看,清远作为国家级的宜居城市,昔日曾定位为广州的后花园,很多广州人到清远购房置业,据统计,清远开发的商品房有40%是被在广州工作、经商的人士所置。清远与广州从人缘上已具备一体化的条件。广州生活成本高,环境恶劣,交通拥堵。许多广州人从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方面看,有移居清远的需求。而清远人也有许多在广州工作、经商,许多人员将逐渐演采取在广州工作,在清远安居的生活方式。这就需要广州与清远打破传统行政区划下造成的障碍,降低两地居民的两广清两地之间的成本。使广州人能更好地享用清远优秀的生态环境,而清远人也能享受到广州的现代发展的文明成果。从产业布局的角度看,清远曾作为广州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广州的产业与清远的产业已具有很大的在互补性和关联性。很多广州企业到清远落户,据统计,广州有 家规模以上企业进住清远,这客观上要求人才、资金、生产资料、能源等各种要素在两地间要能方便的进行流动。广州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在空间上拓展,而清远作为紧邻广州的广东最大地级市,可为广州的拓展提供广阔的空间,这为广清一体化的产业布局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从政府推动的层面看,在去年3月签署的广州市清远市合作框架协议中,明确提出了“广清一体化”的战略。今年以来,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市长陈建华等分别带队来清远研究合作事宜。今年4月3日召开的广清合作第一次市长联席会议确定了12个重点推进项目和9个计划推进项目,主要是围绕“三个对接”,即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对接,产业对接,以及城市功能对接。两市相关人员近期频繁走动,推进广清一体化有关合作项目。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成型,实现城市功能、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市场要素、生态环境、市民生活等“六个一体化”,两市将共同推进28个重大项目。此方案正在征求意见阶段,待征求意见完后两市马上正式签署。四、广清一体化的形成 “一体化”不是劫富济贫,也不是广州对清远的扶贫,而是双方从共同发展的角度的一种优势互补。清远丰富的资源和优良的环境是广州赖以发展的不可缺或的条件,广州发达的市场、先进的技术、众多的成熟产业、丰富的人才是清远迅速崛起的支撑。广清一体化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在一体化的进程中,通过市场要素一体化,市民生活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城市功能一体化,最终达到两地的全面一体化。(一)体制机制创新。“广清一体化”首先要在体制机制上保障顺利实施,两地高层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能协调各部门的一个常设机构,下设专门的职能小组,以提高工作效率。(二)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为降低两地的资金流通成本,金融机构在广清两地的资金流通中,实现同城化,建立区域性结算平台,骊个人、企业的汇兑业务,取消在两地之间的异地手续费。(三)两地通讯一体化。广清两地建立同一区号,取消两地之间的通讯漫游费,降低两地的通讯成本。(四)两地交通公交化。当前在广清两地之间的在人员流动中,公路交通方面主要是“站到站”的直达运输,一般不能在沿线中途候车,这给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在广清两地开通城际公交班车,将能较好的方便人们出行。(五)社会保险一体化。尽快推进两地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改革,实现两地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并轨。(六)住房公积金联网并轨。广清两地实现公积金互存互贷,政策统一,以方便两地居民置业。(七)城市规划的协调。着眼于城市功能的的协调发展。清远作为一个国家级的生态旅游城市,在城市发展规划上,要着力打造宜居的环境,注意保护好生态环境,利用广州强大的经济实力,共同治理污染,为清远生态保护提供支持。(八)产业布局的协调。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使广清两地的产业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实现合理布局。1、发挥清远南北通衢的地域优势和土地的低成本优势,在清远建立一个能覆盖华南地区的物流中心。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