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歌德和《浮士德》ppt.ppt_第1页
外国文学歌德和《浮士德》ppt.ppt_第2页
外国文学歌德和《浮士德》ppt.ppt_第3页
外国文学歌德和《浮士德》ppt.ppt_第4页
外国文学歌德和《浮士德》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 学号: 专业: 歌德和浮士德 一、文学地位 德国文学史上最重要 的诗人和戏剧家,被 恩格斯誉为“最伟大 的德国人”; 世界文学史上的文学 大师之一,与荷马、 但丁、莎士比亚齐名 的“世界诗人”。 二、生平与创作道路 (1749-1832) 歌德生活的时代,从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 初期。他的一生跨两 个世纪,正是欧洲处 于历史大变动的时代 。他是这一时代的产 儿和见证 封建制度日趋崩溃 ,革命力量的不断高 涨,促使歌德不断接 受先进思潮的影响, 从而加深了他对社会 的认识。 早期生活:生于法兰 克福中产阶级家庭 ;(莱比锡大学回 家养病斯特拉斯堡 大学) 早期生活:生于法 兰克福中产阶级家 庭 ;(莱比锡大 学回家养病斯 特拉斯堡大学) 1、早期创作: 狂飙突进时期(1771.8 1775.5) 历史剧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 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抒情诗五月之歌等。 特征:反对古典主义,崇尚感情,要求 自由和个性解放。 少年维特之烦恼 体裁: 书信体小说 主人公: 维特 绿蒂 维特的烦恼: 1 .爱情的烦恼 2. 事业的烦恼 3. 社交的烦恼 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 是一部充满狂飙激情的书信体小说。 具有反封建的意义。揭露和批判了当时 德国社会许多不合理的现象,表达了觉 醒的德意志青年一代的反叛情绪。 成为第一部产生重大国际影响的德国文 学作品。 少年维特之烦恼 其中最杰出的作品是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 恼(1774)。这是个感伤、纵情、失意的爱情故 事,它深深感动了欧洲人,使整整一代青年人追 慕维特的衣着及其为绝望的爱情而忍受的痛苦, 而且其中一些人(数量多得令人惊讶)甚至以自杀 作为最后的出路。 欧洲文学背景 女主人公:绿蒂 术语链接:维特热 维特热 指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发表后,在德国乃至欧洲兴起的一 股效仿维特的热潮。小说主人公维特作为世纪德国进步青年的形 象。他虽然没有改造现实社会的雄心壮志,却怀抱美好生活的理想, 要求个性解放,追求纯洁的爱情。他有才华,有能力,希望能够有所 作为,但死气沉沉的现实却不容许他越雷池一步。在令人窒息的环境 中,处处受到压抑和侮辱,绝望中以自杀了结了自己的一生。维特是 觉醒了的一代青年的代表人物,他的性格具有典型意义。那些不满现 实、渴望美好、试图寻求人生价值的青年从维特身上找到了共鸣,所 以小说一出版就受到了狂热的欢迎,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而风靡整个 欧洲,掀起一股“维特热”。他们甚至效仿维特穿着蓝色燕尾服、黄背 心,脚登皮靴,更有甚者也轻生自杀。歌德为此心痛不已,再版时写 了一首诗印在卷头:“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郎哪个不善怀 春?这是人性中的至洁至纯,为什么从此中有惨痛飞迸?请看, 他出穴的精灵在向你目语,做个堂堂男子,不要步我后尘。” 维特热 表明歌德的创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使德国文学第一次在欧洲及世 界范围内产生影响。 2、魏玛时期(17751794 1805) 魏玛意大利魏玛 魏玛古典主义:又称德国古 典文学。 是指18世纪末席 勒与歌德在魏玛携手进行文 学创作,使德国文学达到了 前所未有的高峰。 诗剧浮士德第一部( 1808出版) 3、晚期创作(1805 1832) 自传诗与真和意 大利游记 诗集西东合集 长篇小说亲和力和 小说威廉迈斯特的漫 游时代 诗剧浮士德第二部 (1832) 三、长篇诗剧浮士德 1、浮士德的创作 过程 第一部:1806年完成 ,1808年出版 第二部:1831年完成 ,1832年出版 浮士德简介 歌德的代表作,是他一生思想探索与艺 术追求的总结,在某种意义上也可看作 是启蒙运动的艺术总结。 创作延续了将近60年之久。 此剧通过主人公努力追求的一生,概括 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欧洲先进知识分子 不满现实,极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理想社 会的过程。 浮士德书影 浮士德主要内容: 浮士德 一幕序曲 两个赌赛 终生追求 五场悲剧 知识悲剧 爱情悲剧 政治悲剧 艺术悲剧 事业悲剧 2、情节和结构 天上序幕 第一部,25场,不分幕 第二部,25场,分为5幕 知识的悲剧:批判了 中世纪的经院哲学, 反映了陈腐的书本知 识和丰富的自然人生 之间的矛盾 爱情的悲剧:反映 了资产阶级个性解 放的要求和封建制 度、宗教势力的矛 盾 政治的悲剧 :批判了封建王朝的腐朽堕 落,反映了资产阶级政治上的妥协性和 思想上的软弱性 美的追求(艺术的悲剧):古典美的追 求不能满足新兴资产阶级渴求进步的人 生理想 ,否定了用艺术美来改造时代的 幻想 事业的悲剧 :肯定了改造自然的意义, 实质是欧洲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思 想的反映 3、思想意义 最重要的思想价值在于运用艺术象征的 方式表现了他所理解的人类社会特别是 精神世界的矛盾运用形式及其发展演进 过程。 反映了当时德国及其欧洲资产阶级先进 思想家的历史追求和局限性 浮士德思想内容的核心,是具有启 蒙时代特征的人道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 。 对文艺复兴至19世纪初300年来欧洲新兴 资产阶级的精神发展历程作了深刻的回 顾与总结。 通过浮士德不断否定过去、不断追求的 经历,反映了资产阶级先进人物努力克 服内在外在矛盾,挣脱中世纪的精神枷 锁,创建理想的资产阶级王国的艰苦历 程,充分肯定了勇于实践、积极进取、 自强不息的精神。 4、人物形象分析 浮士德 靡非斯特 浮士德的形象 浮士德既是人类积极精神的象征,也是 当时欧洲先进知识分子的艺术象征。 从哲学层面来看,浮士德是“肯定”精神 的具体形态;从道德和理论层面来讲, 他又是“善”的代表。 从社会学的层面来看,浮士德又体现出 当时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家的某些思想 与行为特征:他不满现状,渴望追求美 好的理想,并不断赋之于行动。 同时,浮士德的性格也是充满矛盾的, 是一种灵与肉的矛盾,实际上是理智与 情欲、进步与停滞,上升与沉沦的矛盾 。 例: 在我的心中啊, 盘踞着两种精神, 这一个想和那一离分! 一个沉溺在强烈的爱欲中, 以固执的官能贴紧红尘, 飞向崇高的仙人的灵境。 哦,如果空中真有精灵, 上天入地纵横飞行, 就请从祥云端霭中降临, 引我向那新鲜而绚烂的生命! - 浮士德 靡菲斯特的形象 “作恶造善的力之 一体”-靡菲斯特 ,他是抽象与具体 相统一的消极、否 定精神的象征。 墨菲斯托作为浮士德里的反面主角 ,玩世不恭,诱人堕落,却又不失冷静 、深沉、恢谐和机智,是个典型的虚无 主义者的形象。墨菲斯托在自我介绍时 说:“我是永在否定的精灵!一切事物只 要它生成,理所当然就都要毁灭,所以 还不如无所发生。你们叫这做破坏、罪 行,简单扼要说就叫做恶,这就是我本 质的属性。” 我是否定的精神恶便 是我的本质。 你对于善人 恶人都是必须,对于善人是 甲胄,节欲精进; 对于恶 人是伴侣,任意胡行而两者 都使宙斯神王高兴。 浮士德 浮士德与靡菲斯特定约浮士德与靡菲斯特定约 浮士德精神 德国作家歌德在诗剧浮士德中以艺术手段对时代特征 和时代精神做出的一种提炼和概括。浮士德一生,历经知识追 求、爱情追求、政治追求、美的追求和事业的追求五个阶段。 根据赌约,浮士德输了,肉体毁灭,灵魂应该归魔鬼所有,然 而他一息尚存,苦求人生,努力进取,永不满足,释放生命最 大限值,升腾为一种不死的“浮士德精神”。所以结局是一群天 使们护卫着浮士德的灵魂,升入天界,伴随合唱:“凡是自强不 息者,到头我辈均能救”,体现了歌德对浮士德追求过程本身的 肯定。歌德借此暗示了人没有追求的终极目标,人类所能达到 的最高成就,正在于一种自强不息的创造性的生活本身;人类 社会的进步,正在于人自身孜孜以求、代代传承的“浮士德精神 ”。“浮士德精神”为西方思想家对西方文明从宏观上进行思考和 探索提供了某种途径。但歌德把社会发展的原因归于人类自强 不息的精神,则带有历史唯心主义色彩。 5、艺术特点 在创作方法上,实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 主义巧妙结合。 作品主要是采用象征的创作手法写成的 。正是由于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浮 士德在艺术上达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