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的航海者的读书报告.pptx_第1页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的读书报告.pptx_第2页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的读书报告.pptx_第3页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的读书报告.pptx_第4页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的读书报告.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太平洋航海者西太平洋航海者 AROGONAUTS OF THE WESTEN PACIFIC 英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 著 汇报人:余丽君 专业:民族教育 学号:2015010307 2016年4月12日 书目简介 一部“人类学”研究领域里程碑式的作品。 作者创造性地提出并运用人类学田野工作的方法。 特洛布里恩群岛为中心的库拉贸易,揭示出当地土著社会 的巫术神话、宗教、风俗信仰、贸易、日常生活之间的关 系。 这部书也奠定了人类学科学研究的基础,它在理论建构、 田野工作方法、文本组织方式等方面,都成为后来追随者 普遍奉行的具体操作规则的来源。 作者简介 马林诺夫斯基1884-1942 Malinowski Bronislaw Kaspar 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功能学 派创始人之一。 生于波兰,卒于美国 受英国人类学家J.G.弗雷泽金枝这部著作影响, 开始对人类学发生兴趣。 有野蛮社会的犯罪和习俗、西北美拉尼西亚的 野蛮人性生活、自由和文明等著作。 1902年他18岁时进 入大学 读物理学和数学,1908年他 以全奥最优成绩获得物理学 和数学博士。 1910年,马林诺夫斯基进入 英国的伦敦经济学院,加入 了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行列。 1915年5月至1916年5月和 1917年10月到1918年10月, 马林诺夫斯基到特罗布里恩 岛进行考察,开始了漫长的 人类学之旅途。 1934年,他又领一大批同时代优秀的人类学家到非洲 大陆对非洲的部落社会进行田野工作。 三次调查花去了他两年半的时间。在这段经历和所 获得的资料的基础上,他完成了一系列著作,同时, 他确立现代人类学的田野工作规范的依据。 马林诺夫斯基处于人类学文 化理论演进历程的实证结 构论时期(1890-1970年), 他建构以客观民族志记载田野 调查成果的方式,并开创最早 的社会人类学课程,故有人称 他为“民族志之父”。他不但是 第一位来自在当地长期研究并 以客观的民族志材料取代过往 充满研究者主观论述的人类学 家,也是首先提出完整的文化 理论以取代以往演化论传播论 的观点,进而开启新研究方向 的理论大师。 他与克罗德列维斯特劳斯并称为结构功能主义 之父。 内容简介 导论 本次调查的主题、方法和范围 第一章 库拉地区的风土于居民 第二章 特罗布里恩群岛的土著们 第二章 特罗布里恩群岛的土著们 第三章 库拉的本质 第四章 独木舟及其航行 第五章 瓦加的礼仪性建造 第六章 独木舟的下水及礼仪性的访问特罗布里恩的部落 经济 第七章 一个库拉远航船队的启程 第八章 船队在穆哇的第一次停泊 第九章 在皮洛路海湾航行 内容简介 第十章 船只失事的故事 第十一章 在安菲列特库拉的社会学 第十二章 在特瓦拉和萨纳罗亚 第十三章 在萨如沃纳海滩 第十四章 在多布的库拉 第十五章 回家的路程 第十六章 多布人回访西纳科塔 第十七章 巫术与库拉 第十八章 巫术词语的魔力 第十九章 内陆库拉 第二十章 基里维纳和基塔哇之间的远航 第二十一章 其余库拉分支及旁支 第二十二章 库拉的意义 结构划分 第一部分 导论 第二部分(第1-22章)库拉 第三部分 库拉的意义 第一部分 导论 马林诺夫斯基宏观上把握自己所写内容, 总结概括他所运用的方法论,在实际操作 中所使用的方法。包括:建立科学目标、 足够的理论储备;与所研究对象零距离接 触(实地采风)、核实各种材料等。跟据 这些创立了科学民族志。(P5) 一、民族志的方法原则 确立科学的目标 创建一个条件:亲身与所研究对象的接触 使用特殊的方法搜集、处理核实证据。 二、民族志工作条件参与观察 保持与研究对象的密切接触,最好与当地 人一起生活,无论何时,发生特殊事件, 都便于观察,并抓捕细节。在参与观察中 ,人类学家需要观察一个特定的风俗得以 施行的习惯方式,在遵从那些被民族志者 如此拟定的原则时的行为,在社会学现象 中总是经常发生的例外。 三、理论准备 民族志者需要更积极的民族志证据收集方 法,需要受到最新科研成果、原则和目标 的启迪,应该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预拟问 题。 四、全面调查 田野工作首要理想是清晰而明确的勾画社 会构造,并从纠缠不清的事物中把所有文 化现象的法则和规律梳理出来,民族志工 作者的任务不是猎奇,而是描述部落文化 每一个方面,对平常、乏味、普通的事一 视同仁的记录,才能对整个部落文化所有 方面都给予研究。 五、达到民族志田野工作目标的 三条必由之路 部落组织以及文化构成以翔实的大纲记录下来 ,这一大纲必须要以具体的、统计性资料的方 式提供。 这一框架应以实际生活的不可测度方面以及行 为类型来充实。这方面资料必须通过精细的观 察,以某种民族志日记的形式来收集,这只有 密切接触土著人的生活才有可能。 应当提供对民族志陈述、特殊叙事、典型说 法、风俗项目和巫术程式的汇集,作为语言材 料集成和土著人精神的资料。 六、一个民族志者如何唤起土著 人的真正精神,展示部落生活的 真实图景? 必须须怀有科学的目标,明了现代民族志 的价值与准则; 应该具备良好的工作条件,主要指完全生 活在土著人当中而无须白人介入; 使用一些特殊方法来搜集、处理和核实他 的证据。 第二部分:库拉 什么是库拉? 一种交换方式,是在特罗布里恩群岛内一个封 闭循环的众多团体“物物交换”。同时在库拉 中还伴随着多种复杂巫术仪式和公开礼仪等, 交换的物品臂镯(逆时针)和项链(顺时针) 它把众多的部落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 整体,简单说就是有组织的社会构造。 库拉分为远航库拉和内陆库拉。 一、远航库拉 这是一个繁琐的过程 建造独木舟 独木舟下水仪式 库拉船 队的启航 集结 交易前的停留 到达 ,进行交易 返航 内陆库拉范围较小,是每个库拉社区 中的内部交易,它不会有大型的,整批的 交易,通常是个人的vaygua(宝物)交 易。 二、二、内陆库拉内陆库拉 三、臂镯和项链的内在意义 两种手工品的核心价值在于是库拉交换的对象, 其在社区中几乎没有其他用处。 其在库拉中交换的次数越多,经手交换伙伴越多 ,越具有收藏价值。 臂镯和项链的价值都与其同类相比较而决定,特 有的价值往往会被赋予一种名称,并伴随有一个 相关的故事,这些故事会被保存并在交易中被津 津乐道,被人景仰是因为环绕着它们的历史情 绪。 在库拉中项链只能交换臂镯,而臂镯也只能交换 项链,绝无例外。 四、库拉交换主体 交换发生在个人之间,但作为一个库拉社区成 群结队的从一个岛或社区到另外一个岛或社区 库拉伙伴是终身制的,它只发生在固定伙伴之 间,而非任意人都可以交换。 一个成年男子至少要有两个库拉伙伴,一个是 库拉圈的上手伙伴,一个是下手伙伴。有的最 多可以达到一百人,如酋长或头人。 五、库拉交易规则 交易者条件:过了少年期,有指定的社会地位和等级,懂得库拉 巫术,拥有一个vaygua(宝物)。 项链和臂镯是库拉圈内所有人的共同财富,虽然是落在个人手中 ,但不属于私人物品,个人不应该长期占有某件宝物,社会观念 驱使他们不得不把宝物传递出去。 交易者是不会与他的伙伴争论交换物品的价值的,相应的交换物 品由对方决定,收方不能要求添加或取消交易。如收方没有同等 物品时,可以暂时付一小礼品(表示信用)下次补上等价物品, 归还小礼品。 两个主要的原则:第一,库拉不是物物交换,而是礼物之间的延时 交换。第二,等价与否由回赠者决定,对方不能强迫,不能争辩 ,也不能取消交易。 六、库拉的特点 库拉的交易是半商业、半礼仪性的,是为 了交易而交易,以满足内心深处的占有 欲。 库拉代表着土著人对财富的心态,代表财 富的东西并不被视为或用作金钱或通货。 它处于商业和仪典之间,并反映一种复杂 的思想态度 。 第三部分:库拉的意义 库拉代表了土著人的财富心态,用实践证 明了西方人理解的错误,(往往理解这种 交易是一种奇怪的行为)。在这里库拉宝 物不被是作为金钱或流通货币,也不做交 易媒介或价值量服务,库拉作为一种全新 的交换类型能给予人们社会声誉而引起钦 慕。 我读到我读到 一、本书与功能主义 本书是功能派代表马林诺夫斯基的重要 著作。马林诺夫斯基详细地向我们描述了西 太平洋特罗布里恩岛上土著居民的生产生 活。他们远离西方文明世界,他们的生活以 一种奇特的贸易形式库拉为中心展开。 作为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林诺夫斯基不 仅在其著作中显示出了他独特的田野作业方 法,同时还对当地的民俗文化作了一番功能 性阐述。 (一)巫术的功能 马林诺夫斯基对巫术进行了定义:“巫术是一种由传 统遗留下来的控制力量,它使人类能够控制他的创造物 ,它引起的事物,或者大自然对他活动的回应。”土著 人认为,巫术支配着人类的命运,为人类提供主宰大自 然的力量,它是人类抵御各种危险的武器和盔甲。土著 人认为巫术还能提高个人魅力、获取重大利益等。巫术 满足了人们心理上的需求,增加人们的自信,调节人格 ,宣泄不良情绪。其次,巫术又有组织和规范作用,有 利于巩固社区和文化组织。巫术还把神话世界和现实世 界联系起来,它是人们与祖先保持传承关系的本质。 (二)神话的功能 首先神话可以控制部落生活以及人们的行 为,它建立了风俗、制度以及各种行为规 范。神话也透露出一些美德,如诚信、慷 慨、礼节的重要性,并引起人们的重视。另 外神话为巫术的施行建立了基础,提醒人们 懂得巫术,就会有某些好运,神话通过相关 巫术对社会制度发生作用。这里再次提到神 话和巫术是联系在一起的。 (三)库拉贸易的功能 库拉贸易中交换的项圈与臂镯不断转手,从不停息。这 些臂镯与项圈曾在他们氏族中伟大的人物手上保存过,他 们得到这些礼品会感到光荣、自豪。库拉贸易给予了人们 心理上、精神上的力量,当他们面对挫折与不幸时,坚信 能够获得祖先的力量去战胜困难。另外,这种贸易圈中的 礼物必须转手,每个人对于礼物来说只是一个暂居的“客 栈”,该习俗使土著人形成了一种美德:得到并不是为了 占有而是为了给予。库拉也有凝聚组织的社会功能,将氏 族团聚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关系网,其它贸易活动也得以 在这个网络中进行,从而满足人们的需要。从上面的举例 我们可以看出,巫术、神话、库拉贸易紧密相连,他们成 为一个整体反映出土著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四)总结:功能主义 功能主义是近代文化人类学的重要流派, 它强烈主张应 通过有机整体地把握文化功能 主义在现代工业中的设计 功能主义在现代工 业中的设计诸 要素的功能,把文化作为一个 合成体来理解。其创始人是英国的马林诺斯 基、拉德克里夫布朗两位从功能主义立场出 发的社会人类学家。功能主义强调的是文化 如何“发挥功能”来满足特殊的需要。 1、起源 英国的文化社会学起源于功能学派的社会人类学,主要代表人 物是B.K.马林诺夫斯基、A.R.拉德克利夫布朗。马林诺夫斯基 在文化论中说:“科学的人类学应当知道它的首要任务是建 立一个审慎严谨的文化论。这个文化论应当包括比较社会学,统 一所有的社会科学”。他还认为,科学的人类学是对各种文化作 功能的分析,要“根据经验的定律”或遵守“功能关系的定律” 进行。拉德克利夫布朗在现代社会的人类学研究 (1935) 一文中认为,任何文化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因而主张用社会学 的方法研究各种文化现象。他把自己的功能人类学称作“比较社 会学”,认为比较社会学与社会人类学是功能的理论化。他着重 研究文化的功能,因此,他的比较社会学也是“功能的文化社会 学”。 2、发展历程 1922年,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K.和 A.R.拉德克利夫-布朗分 别发表实地调查专刊西太平洋的探险队(西太平洋航海者)和 安达曼岛人,最早把功能主义思想贯彻在民族学著作上,人们因而将 发表两篇专刊的这一年作为功能学派创立的年代。 其后,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又在其论文和著作中进一步发 展了功能主义理论。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帝国在全世界的殖民地受到了民族运动浪潮的剧 烈冲击,开始摇摇欲坠。因此,英国政府希望人类学家能提出适合各地 情况的办法以维持其殖民统治。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西方的实地调查研究开始流行,科学界和思想界 都开始重视比较的方法和事物的功能研究。这一切为马林诺夫斯基和拉 德克利夫布朗提出功能主义理论准备了社会的和思想的基础。 直至今日,英国社会人类学界还打着功能主义的旗号。由于马林诺夫斯 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曾到美国讲学,因此,功能学派在美国也有一定 的市场。 3、理论起源 功能论的文化社会学观点,主要有以迪尔凯姆为代表的法国社 会学年鉴派、英国马林诺夫斯基为代表的功能学派,以及40 50年代的结构主义者。认为文化的产生是社会功能的需要,文 化的本质在于维护社会规范,是一种价值工具。 世纪末和20世纪初,这一切为马利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 朗提出功能主义理论准备了社会的和思想的基础。 直至今日,英国社会人类学界还打着功能主义的旗号。由于马 利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曾到美国讲学,因此,功能学 派在美国也有一定的市场。 年代中期,邀请拉德克利夫布朗来中国讲学和辅导研究生, 派研究人员去英国,直接受教于马利诺夫斯基。 5、学派观点 功能学派认为,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不论是抽象的社会现 象,如社会制度、思想意识、风俗习惯等,还是具体的物 质现象,如手杖、工具、器皿等,都有满足人类实际生活 需要的作用,即都有一定的功能。 它们中的每一个与其他现象都互相关联、互相作用,都是 整体中不可分的一部分。 功能学派对进化学派、历史学派和传播学派都持反对态 度。 马林诺夫斯基偏重对人类生物需要的研究;拉德克利夫 布朗侧重“社会结构”的研究,因而后来人们习惯地把拉 德克利夫布朗的理论称为“结构功能论”。 马林诺夫斯基的需求理论是他文化功能主义理 论的核心内容,他把个体和社会联系起来。文 化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个体基本的生理、心理和 社会需求。 他认为文化的形式没有简单或者单一的功能。 他用两个公理总结了他的需求理论:一是每一 种文化都必须满足需求的生物系统;二是每一 种文化成就都是人体功用性的进步,它直接或 间接地满足了人体的需求,这些文化成就就包 括人工制品的使用和符号的应用。 总之,文化是实用的、适应性的、功能上整合 的,并且文化的解释包含了功能的描述。 6、代表著作 拉德克里夫-布朗安达曼岛人(1922) 马林诺夫斯基西太平洋航海者(1922 ) 马林诺夫斯基科学的文化理论(1944) 拉德克利夫布朗的原始社会的结构和 功能(1952) 他们的学生的一些重要著作。 二、田野作业法 进行民俗资料的搜集, 不仅需要书本理论 的支撑, 还要走出书斋身体力行地进行田野 作业。田野作业的方法可谓民俗研究中最重 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一)参与观察法 马林诺夫斯基认为,人类学应建立在人类 学家本人对某一地区的社会文化制度的参 与观察之上。 马林诺夫斯基在岛上的调查深入到土著人 生活中,参与他们的饮食起居,他打破了 传统的研究方法,民俗生活展现无疑,获 取的人类学资料也数量可观,价值菲薄, 可信程度大。 (二)文化整体论的研究方法 马林诺夫斯基主张全面地、科学地考察文化,他 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