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本质.ppt_第1页
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本质.ppt_第2页
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本质.ppt_第3页
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本质.ppt_第4页
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本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概论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 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 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 基 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 态 教学目 的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 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 义制度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 意识形态的实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 有制 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 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自 学) 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 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其途 径有两个: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 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来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自学) “绵羊本来是很驯服的,所欲无多, 现在它们却变得很贪婪和凶狠,甚至要把 人吃掉,它们要踏平我们的田野、住宅和 城市”。 托马斯莫尔 乌托邦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自 学) 二、以私有制为基 础的 商品经济的矛 盾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1、自然经济 (1)定义:自然经济指的是为了直接 满足生产者自己或本经济单位的需 要、不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的经 济形态。 (2)特点:自给自足的经济 与分工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 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 2、商 品经济 (1)定义: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 进 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2)产生的历史条件: 社会分工的出现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 产 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商品的二因素 (1)商品的定义 交换 满足人的某种需要 劳动产品 (2)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use-value, or value in use) 价值(value) 使用价值 价 值 商 品 二 因 素 充饥 拍照 阅览 使用价值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自然属性,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 使用价值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商 品 二 因 素 使用价值 价 值 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 物质承担者 交换价值(exchange value, or value in exchange) 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 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价 值 共同的质 劳动产品 凝结着劳动 交 换 商 品 二 因 素 使用价值 价 值 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 表现形式 物质承担者 基础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使用价值和价 值二者缺一不可。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 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 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使用价值 价 值 商 品 二 因 素 商品的 自然属性 商品的 社会属性 判断对错 1、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2、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使用价 值 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4、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 值 1、商品是( ) A、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 B、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 C、一切物品; D、一切有用的物品; 2、价值的本质是( ) A、一般人类劳动; B、抽象劳动; C、具体劳动; D、社会生产关系; 3、 价值或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 A、商品; B、货币; C、价格;D、使用价值; 4、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 )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 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使用价值; C、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D、产品中只要有劳动就一定有使用价值; 1、商品的二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2、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 A.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B. 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C.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价值的表现形式; 3、商品的价值是( ) 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B.商品的社会属性; C.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D.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体现; 4、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 ) A.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 B.是为了满足他人的需要; C. 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是由不同具体劳动创造的; 抽象劳动 (abstract labor) 具体劳动 (concrete labor) 劳 动 二 重 性 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duality of labor) 商 品 二 因 素 使用价值 价 值 劳 动 二 重 性 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 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1商品的价值量(quantity of value) (1)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如:在某一社会里,皮靴生产者按 条生产件和劳动熟练程度,分为人数相 等的三组。生产同一类的1双皮靴。 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一组 8小时 二组 10小时 10小时 三组 12小时 (2)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的生产效率,通常用 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 来表示,也可用生产单位产品的劳动时间来 表示。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 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1、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 A、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B、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 A、两种劳动; B、两次劳动; C、两个过程的劳动;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 3、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 ) A、必要劳动时间; B、剩余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价值 规律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3)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的基本 内容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动时间决定,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 的原则进行交换。的原则进行交换。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 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价值规律的表现 形式 价 格 以 价 值 为 中 心 上 下 波 动 。 价值 价格 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供过于求 价格下跌 价 值 (3)价值规律 的作用 自发地 调节社 会资源 在不同 生产部 门之间 的配置 自发刺 激社会 生产力 的发展 。 自发调 节社会 收入的 分配 表 现 (4)价值规律的消极后果 第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第二、可能引起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第三、可能导致比例失调,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 案例 2002年 3月初,成都华西 乳业公司牛奶加工车间里, 工人拧开巨大奶罐的阀门, 白花花的牛奶喷涌而出,散 发着香气的牛奶在车间里四 处流动,上面白晰细腻的泡 沫像是一层质地考究的地毯 。但牛奶的去处竟是下水道 。 华西乳业倒牛奶事件华西乳业倒牛奶事件 案例 分析 倒奶事件不是全社会性的生产过剩的表 现,而是市场经济背景下经常存在的比例 失调的表现,确切讲是价值规律决定的供 求关系自发作用的结果。 价值规律除了具有三大作用外,还具 有盲目性、自发性和能造成极大的社会资 源浪费等缺陷。 倒奶事件恰是价值规律的这一负面效 应作用的结果,即在价值规律的自发性和 盲目性的作用下,造成了牛奶生产与消费 的脱节。 (四)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 产生 (1)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第一阶段 简单价值 形式 在这种价值形式中,等式两端的商 品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 等式左端的商品“绵羊”处于主动地 位,它的价值在斧子这一商品上相对地 表现了出来,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处 在相对价值形式上。 等式右端的商品“斧子”则处于被动 地位,用它自己的商品体表现出“绵羊“ 的价值,起着等价物的作用,处于等价 形式上。 第二阶段 扩大价值 形式 第三阶段 一般价值 形式 第四阶段 货币价值 形式 货币的 本质 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表明货币也 是一种商品,作为商品,它与普通商品 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是, 货币又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固定地充 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的这种 一般等价物作用使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 会生产关系必须通过货币才能表现出来 。因此,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 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的职能 价 值 尺 度 流 通 手 段 贮 藏 手 段 支 付 手 段 世 界 货 币 流 通 手 段 价 值 尺 度 价 值 尺 度 (2)货币的 职能 第一 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指用货币来充当衡量商品价 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因 为货币自身也具有价值。 商店里出售的各种商品,都有价格标签,这 些价格标签表明货币是在执行(价值尺度)的 职能 商品的价格就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价格与其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 第二 流通 手段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 介。 顾客用十元钱购买了三斤苹果, 表明货币是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使商 品流通过程分为卖和买两个阶段,这 两者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离,包含 了商品相对过剩危机的可能性。 货币发行量取决于三个 因素: 1、待销售的商品量 2、价格水平 3、货币流通速度 前两个因素构成商品价格总额。商品 价格总额除以货币流通速度就是商品流通 所需要的货币量。它的公式是: 流通中 所需的 货币量 = 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次数 = 400亿元 10次 =40亿元 纸币只是价值符号,是代表金属货 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如果纸币发行 量相当于金属货币的需要量,它就可以 完全代表金属货币,具有金属货币同等 的购买力。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 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则全部纸币仍 然只能代表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因而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量就相应减 少,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会上涨。这 种情况叫做通货膨胀。 流通所必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 格水平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 度成反比例。 第三 贮藏手 段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 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 代表而保存起来。 货币之所以有贮藏手段的职能,是 因为它是一般等价物。执行贮藏手段职 能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也不 能是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只能是金属 货币或金属条块。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作为 贮藏手段具有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的 作用。 第四 支付 手段 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赊购赊销 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或 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职能。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一方面暂时缓 解了因缺乏现金而不能购买商品的矛盾 ,使商品在缺乏现金的情况下得以流通 ,减少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它 也进一步扩大了商品经济的矛盾,使爆 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 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的产生和发展, 大大减少了流通中货币的需要量。流 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公式就需要补 充: 流通中所需 要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 价格总额 - 赊售商品 价格总额+ 互相抵 销的支 付总额 货币流通次数 支付所需 货币量 - 第五 世界 货币 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内流通 领域,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 作用的职能。这是货币职能在世界范 围内的延伸。 作为世界货币的货币,一般只限 于贵金属(金或银),各国发行的纸 币中少数信誉较好的如美元、日元、 英磅等可以在较大范围里流通,在一 定程度上也执行了世界货币的职能, 但从根本上说是以其黄金储备为基础 的。 世界货币职能 支付国际 收支差额 购买 外国商品 作为财富 转移到别国 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表明,货币是商 品交换过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 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货币的出现,整个商品世界分成了 两极: 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商品,它们都作 为特殊的使用价值存在,要求转化为价值 ; 另一极是货币,它直接作为价值的化身而 存在,随时可以转化为任何一种有特殊使 用价值的商品。 这样就使原来商品内部的使用价值 和价值的矛盾,表现为外部的对立,即表 现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了。货币出现以来 ,所有的商品都必须换成货币,才能实现 自己的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 得到解决,具体劳动才能转化为抽象劳动 ,私人劳动才能取得社会的承认而表现为 社会劳动。 但是,货币的出现并没有也不可能 解决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 社会劳动的矛盾,反而使矛盾更加扩大和 加深了。所以,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 ,称为“商品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 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 品所有者”。 私有制 私人 劳动 具体 劳动 使用 价值 社会分工 社会 劳动 抽象 劳动 价值 商品(W)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 济的基本矛盾。 (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 的基本矛盾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 义 第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 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 立奠定了基础。 第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 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 认识 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 产 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 会 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第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 要 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 识。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 本质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 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 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能够把自己 的 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第二、劳动者丧失一切生产资料和基本生 活 来源,除了自身的劳动力以外一无 所 有,只有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二)劳动力商品的 特点与 货币转化为资本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 产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决定的。 而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实际上是生产维持劳动力生存所需要 的生活资料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 括: 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 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 劳动者繁殖后代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 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 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需要的劳动 力。 劳动者必要的生活资料,不仅仅指人 的生理上的最低需要,而是指在一定社会 历史条件下维持劳动者正常生活上的需要 。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必要生活 资料的种类和数量也会增加,质量和结构 会发生变化。但是,在一定国家的一定时 期,必要生活资料是一个可以确定的量, 它是决定劳动力价值的标准。 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包含着一个历 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 价值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指劳动力的 使用,即劳动。 而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则形成价值。 因此,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 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 价值的价值的源泉。劳动力的使用能够 为它的购买者创造剩余价值,这对剩余 价值的生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是商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是商品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力具有双重身份: 1、劳动者作为公有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是 公有企业和社会的主人,并通过社会保障和公用 事业的受益来体现; 2、由于公有资产不能量化到个人,劳动者只能 通过劳动合同的形式与企业发生劳动交易关系, 劳动者在一定的期限内就自己的劳动力的支配权 转让给企业。 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的,劳动力成为 商品是市场机制配置生产资源的关键因素 3、货币转化为 资本 货币可以是资本,但货币本身并不一 定就是资本。 资本可以表现为货币,但并不一定都 是用货币来表现。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就是剩余价值的生 产 剩余价值只能发生在流通的第一阶 段,即所购买的商品上。 货币的所有者必须购买到某种特殊 的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通过对它的使用不仅能够创造自身的 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 的价值。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 pm P 由此可见,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 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二、资本主义所 有制 (一)所有制和所有权 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是指事实上生产 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这种的所有 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产品 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使所有制关系上 升到法的关系的高度,所有制的现实经济形态 就具有了法律形态,即所有权范畴。是一种排 他性权利,强制地规定了人们在经济生活中对 占有物行使权利的界限,直接影响到现实生活 中生产资料的实际利用及其与劳动者的关系。 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所有 制的性质和特点只能从现实的生产 关系的实际运动中去把握和理解, 而不能从所在权出发去认识。 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 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反映着经 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这种意志关系 或者法的关系的性质在根本上是由 这种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 其本质 与以往的剥削制度不同,资本家与工 人的关系不是完全占有,也不是人身依附 ,而是基于劳动者的完全的人身自由。资 本家只能通过购买劳动力的方式,将出卖 了劳动力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在一起 进行生产并取得剩余价值。在这里,生产 资料和货币采取了资本的形式,生产资料 的所有者成为资本家,资本家与劳动者之 间的关系是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 本质: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 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 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 义生 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 同 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1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劳动过 程 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工人在 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属于 资本家;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 (1)资本主义的劳 动过程 购买10斤棉花, 价值的货币表现为10 元 购买纱锭等其它劳动资料, 货币表现为2 元 雇佣纺纱工人一天劳动力的价值,货币表现为3 元 _ _ 在生产开始之前资本家共垫支了 15 元 假定工人在6个小时内将10棉花纺成棉纱结果是 : 棉纱的价值(就由棉花和纱锭等其它劳动资料转 移来的旧价值) 12元 工人在6个小时内又创造出了一个价值 3元 _ 棉纱的价值就是 15元 (2)价值增殖 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 价值形成过程。 资本家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 值 所需要的时间以上,就能够生产出剩余价值。资本 家剥的秘密就在这里。假定劳动时间延长一倍由 小时增加到12小时,而资本家雇佣纺纱工人一 天劳动力的价值是 购买20斤棉花, 价值的货币表现为20 购买纱锭等其它劳动资料, 货币表现为4 初垫支27 工人12小时创造的新价值,货币表现为6元 =30元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 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2资本的本质、不 变资本 与可变资本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总是表现为一 定的物,如货币、机器、厂房、原料、商 品等。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抓住经济生活中 的表面现象,断言资本仅仅是物,是“手 段与工具”,其目的在于否定资本的历史 性和社会性。对此,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 出:“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 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 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 。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 ” 可见,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 物上的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 的关系。 依据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剩余价值 生产中的不同作用,生产资本划分为不 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c)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 的那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不 发生价值量的变化。 可变资本(v)是以劳动力的形式存 在的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劳动创 造的新价值大于劳动力的价值,价值量 发生了变化,价值增殖了,产生了剩余 价值。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为揭露 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剥削程度提供了 依据。 剩余价 值率 剩余价值率(m )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间的比率 剩余价值(m) 剩余价值率(m)= 它反映资本家对工人 的 可变资本(V) 剥削程度 雇佣工人的工作日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 分,剩余价值率因而也可以用另一种形式来表示,即: 剩余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 无酬劳动 剩余价值率= = = 必要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 有酬劳动 (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 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必要劳动时间已定(或不变)的情况下 ,依靠绝对延长工作日进行剩余价值生产的 方法,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劳动日8小时 4小时 4小时 劳动日9小时 4小时 4小时 + 1小时 2、相对剩余价 值生产 在劳动日长度已定(或不变)的前提下,通 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使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 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叫做相对剩余价 值生产。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劳动日8小时 4小时 4小时 3小时 1小时 + 4小时 = 5小 时 3、超额剩余价 值生产 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是通过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实 现的。 超额剩余价值是:由于某些或个别资本 主义企业首先采用了较好的技术和生产方 法进行生产,使自己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 社会价值,而多得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就是 超额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的获得,对个别企业来说 ,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当它所采用的新技 术被普遍采用后,这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普遍提高,这种商品的社会价值也会随之 下降,大多数资本家只能获得相对剩余价 值。 4、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 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作为各个资本家 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而实现的。 正是在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刺激下, 各个资本家竞相改进本企业的技术,提高 劳动生产率。结果使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 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之后,生活 资料的价值就会下降,劳动力的价值就会 降低,从而必要劳动时间就会缩短,剩余 劳动时间就会相应地延长,资本家就能获 得相对剩余价值。 所以,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整个过程 ,在现实生活中就表现为各个资本家狂热 地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 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 价值 联系:超额剩余价值属于相对剩余价值的范畴,因 为它也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 劳动时间而产生的。 区别:(1)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获得的, 而相对剩余价值是整个资产阶级都能获得。(2 )个别资本家所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是暂时的 ,而一旦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整个资产阶 级将长期稳定地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3)超 额剩余价值的获得不需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和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相对剩余价值则是 以降低劳动力价值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 条件的。 (三)资本 积累 从生产规模上来看,再生产分为简单再 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所谓的简单再生产就是 :生产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所谓的扩大再 生产就是:生产在扩大了的规模上进行。 马克思分析再生产是从简单再生产开始的 ,因为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 发点,是扩大再生产的组成部分,要分析资 本主义再生产,必须从分析简单再生产开始 。 1、资本主义的简单 再生产 它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 ,使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 例如:有一个资本家有资本1万元,假定不 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是8:2(他用其中的 8000元购买生产资料,2000元购买劳动力) ,剩余价值率为100%。生产结束后全部产品 的价值是: 8000C + 2000V + 2000M = 12000 这其中有2000元的剩余价值,而简单的再 生产是资本家把这2000元的剩余价值全都用于 个人消费,使下一次生产仍然原来的1万的基础 进行。 2、资本主义的扩大再 生产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 ,即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作为追 加资本,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 行。 假定有一个资本家有资本1万元,不 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是8:2(他用 其中的8000元购买生产资料,2000元 购买劳动力),剩余价值率为100%。 第一年生产结束后全部产品的价值是: 8000C + 2000V + 2000M = 12000 假定他从2000元的剩余价值中拿出 1000元转化为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 产资料和劳动力进行扩大再生产。假定 追加的资本的比例(1000元)不变,还 是8:2,剩余价值率也不变是100%。重 新组合后第二年的生产结果是: (8000c+800c)+( 2000v+200c) + 2200m = 13200 通过对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分析, 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剥削的 实质。 3、资本积累 (1)资本积累的定义 就是把剩余价值不断转化为资本。 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2)资本积累的实质 资本家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 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从而进一 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3资本有机 构成 (1)资本的技术构成:反映生产技术水 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2 2)资本价值构成:)资本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 本的比例本的比例 如:如:一台机器的价值是一台机器的价值是10001000元,由一元,由一 个工人操作,一个工人的工资是个工人操作,一个工人的工资是500500元元 , 资本价值构成就是资本价值构成就是2 2:1 1 (3)资本有机构 成 资本有机构成是由资本的技术构成 决定而又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 构成。 公式:c : v 资本的价值构成是以资本的技术构 成为基础并由技术构成决定的。一般说 来,资本的技术构成发生变化,会引起 资本的价值构成的变化;而资本价值构 成的变化,通常会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 变化。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 高 对工人阶级的影响 ( 1)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情况下,随 着资本积累的增加,资本对劳动力的需 求相对减少,劳动力对资本的供应绝对 增加,形成相对的过剩人口,这是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 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表明在 资本总额中不变资本部分日益增多,而 可变资本部分则相对减少。 可变资本的这种相对减少,在劳动 力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家对劳动力 的需求,也会相对减少。 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劳动力的供应 不但没有减少,而且在增多。这是因为 : 第一,机器的广泛应用和技术的进步 ,使劳动的操作变得简单了,妇女儿童 大量的进入工厂工作,于是增加了劳动 力的供给量; 第二,资本主义的竞争,资本的积聚 和集中,使城乡大批小生产者和中小资 本家破产,他们也变成了雇佣劳动者, 劳动力的供给也会随之增加; 第三,大批新成长起来的劳动力(青年 工人)源源不断地涌入劳动力市场。 总之,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出现了两种完全对立的趋势:一方面, 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另一方 面,劳动力的供应却在迅速增加。其结 果,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形 成资本主义的相对过剩人口。 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 主义 国家的产业后备军 相对人口过剩既是资本主义制度的 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 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为: 第一,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保证了资 本对劳动力的需求。资本主义生产是在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中进行的,资本对劳 动力的需求也是周期性的摆动。 第二,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使整 个工人阶级被强制束缚在绝对适合 资产阶级剥削欲和统治欲的限度内 。因为,大量的失业人员的存在, 对在业人员和劳动力市场又是一种 威胁,资本家经常以此强迫工人提 高劳动强度和接受各种苛刻的剥削 条件。 5、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 制度的必然胜利 (三)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 产 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 式 产业资本是指投入物质生产领域的职能资 本。 产业资本的循环,就是指产业资本依次 经过购、产、销三个阶段,相应采取货币 资 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形态,实现 价 值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过 程。 (1)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 阶段 购买阶段,资本采取了货币资本的职能形式。 所谓的货币资本,就是货币形式表现的资本。而 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要素,为剩余价值生 产准备条件。 A A GG WW PP WW GG P mP m (2)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二 阶段 生产阶段,资本采取了生产资本的职能形 式。 所谓生产资本,就是以各种生产要素的形式 存在的资本。生产资本的职能是生产出包含 剩余价值的商品。 A A GG W W PP W W G G Pm Pm (3)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三阶 段 即售卖阶段,资本采取了商品资本的职能形 式。 商品资本,就是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商 品资本的职能是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A A GG W W PP WW G G Pm Pm GWPWGGWPWGGWP 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 商品资本 2、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条件 空间上并存 时间上继起 互为前提互为条件 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的学说,进一 步揭示了资本的本质和特点,丰富了资 本的概念,资本不仅是带来剩余价值的 价值,体现着一种特定的生产关系,而 且资本还必须在不断地运动中才能实现 价值增殖。 因此,马克思说:“资本只能理解 为运动,而不能理解为静止物。”只有 在不停顿地运动中才能把握资本的本质 。 3、资本周转 (周而复始不断进行的资本循环 过程) (1)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 联系:它们都是资本运动的形式。 区别:资本循环是从资本运动的连续性方 面揭示价值增殖是怎样在产业资本的循 环运动中发生和实现的。 资本周转则是从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 揭示资本周转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 响。 (2)资本周转 时间 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两个关键因素 :资本周转时间; 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构成 资本周转时间,是指产业资本处在生产 领域中的时间和流通领域中的时间的总 和。 资本周转时间的具体构成是: 资本的生产时间,是指资本周转通过 生产领域所费的时间。它包括劳动时间 和非劳动时间 资本的流通时间是指资本周转通过流 通领域的时间。它是由两部分构成的: 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资本周转时间越长 资本周转速度越慢 资本周转时间越短 资本周转速度越快 (3)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 流动资本构成及对资本周转 速度的影响 固定资本 流动资本 价值逐次转移的以厂房、机器设备 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价值一次转移和通过一次生产过程 价值全部收回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生 产 资 本 生产 资料 劳动 力 厂房、机器等 价值逐 次转移 固定 资本 原料、燃料等 价值一 次转移 流动 资本 工资 一次 收回 影响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因 素: 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均成正比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中所占的比 重 与固定资本所占比重成反比 与流动资本所占比重成正比 案例:石头怎样在水中漂起来?案例:石头怎样在水中漂起来? 在一次关于“业务流程再造”的高级经理人培 训会议上,海尔集团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 )张瑞敏目光炯炯地看着讲台下的中层干部们,提 出了一个象脑筋急转弯的问题。 “ 石头怎样才能 在水上漂起来?” “把石头掏空”,有人喊了一句,张瑞敏摇了摇头 。 “把石头放在木板上”,又有人答道,张 瑞敏又摇了摇头。 “做一块假石头”,这个回答引来了一片笑声 ,张瑞敏还是摇了摇头:“石头是真的”。 “速度”海尔集团见习副总裁喻子达回答道 。 “正确”张瑞敏脸上露出了笑容:“孙子 兵法: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速度决定了石头能否漂起来。网络时代 ,速度同样决定了企业能否越上新的高峰 !” 案例点评案例点评 这一细节形象地表明了海尔“业务流程再 造”是解决企业的循环与周转的速度问题。 企业资本周转的中心问题是速度问题, 企业 资本周转越快,增值的价值也就越多.加快企业资 本周转的速度,其实质在于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 在现代社会,企业可以把经过购、产、销等 过程(这可以看作是一种流程),改革的目标 则是要缩短资本的停留时间,以加快资本循环 速度。海尔的“业务流程再造”就是这类的改 革。 海尔CEO张瑞敏评海尔 (2004):“海尔以市 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 再造始于1998年9月8日 ,到现在将近6年了,虽 然离我们的目标差距还 非常大, 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幸亏流程再造,否则海尔 没有今天”。 年间,海尔从一个当初亏损万 元的集体小厂,神速地发展为年全球 营业额高达亿元的跨国集团。 思考 题: 试述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和 资本周转理论及其对社会主 义企业生产经营的指导意义 。 4社会总资本 再生产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 社会再生产的的核心问题 剩余价值( m ) 可变资本( v ) 不变资本( c ) 指社会各物质生产部 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 一年)内生产的全部物 质资料的总和 社社 会会 总总 产产 品品 生产资料生产资料 生活资料生活资料 价值形态 物质形态 社会总产品构成及其实现 社会 总资 本再 生产 的核 心问 题 价值补偿 价值补偿 社会 总产 品的 实现 问题 实物补偿 价值补偿 指社会总产品各 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 何通过商品出售以货 币形式回流,用于补 偿在生产中预付的不 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并要取得剩余价值 实物补偿 指社会总 产品各个组成 部分转化为货 币以后,如何 再进一步转化 为再生产所需 要的物质产品 社会 总资 本再 生产 的核 心问 题 社会 总产 品的 实现 问题 价值补偿 该卖的 卖掉了 实物补偿 该买的 买到了 社 会 总 产 品 不变资本( c ) 价值 形态 可变资本( v ) 剩余价值( m ) 生产 资料 生活 资料 物质 形态 社 会 生 产 生产生产 资料的第 一部类 生产生活 资料的第 二部类 社会总产品:C+V+m (C+V+m) (C+V+m) 简单再生产实现条件:(V+m)=C (C+V+m)=C+ C (C+V+m)=(V+m)+(V+m) 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V+m) C (c+v+m)=(c+c)+(c+ c) (c+v+m)=(v+v+ m _ x m _ x )+(v+v+) 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 构成以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 的原理,是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 两个基本理论前提。 (五)工资与剩余价值的 分配 1、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 劳动力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它存在于活的人体中。因此只有劳 动力才是商品,因为在出卖之前它就 存在,而且它有价值。 由此可见,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 或价格,而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 化形式,体现着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 的经济关系。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 或价格,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2、剩余价值的 分配 (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 , m p 关系关系: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 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产物, 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产物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