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集成电路基本单元与版.ppt_第1页
数字集成电路基本单元与版.ppt_第2页
数字集成电路基本单元与版.ppt_第3页
数字集成电路基本单元与版.ppt_第4页
数字集成电路基本单元与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 数字集成电路基本单元与版图 7.1 TTL基本电路 7.2 CMOS基本门电路及版图实现 7.3 CMOS触发器设计 7.4 数字电路标准单元库设计 7.5 焊盘输入输出单元 7.6 了解CMOS存储器 1 7.1 TTL基本电路 图7.1 TTL反相器的基本电路 2 图7.3 具有多发射极晶体管的3输入端与非门电路: (a)电路图,(b)符号 3 图7.4 TTL或非门 (a) 电路图 (b) 符号 4 7.2 CMOS反相器 1. 电路图 标准的CMOS反相器 电路如图所示。 注意1: n NMOS和PMOS的衬底是分开的, n NMOS的衬底接最低电位地, n PMOS的衬底接最高电位Vdd。 5 另外一种符号表示 6 注意2: n NMOS的源极接地, 漏极接高电位; n PMOS的源极接Vdd, 漏极接低电位。 注意3: 输入信号Vi对两管来说, 都是加在g和s之间, 但是由于NMOS的s接地, PMOS的s接 Vdd,所 以Vi对两管来说参考电位是不同的。 7 2. 转移特性 在分析CMOS反相器的特性时,注意如下事实: l 在电路中,PMOS和NMOS地位对等,功能互补 l 它们都是驱动管,都是有源开关,部分的互为负载 : l 它们都是增强型 MOSFET l 对于NMOS有 l 对于PMOS有 l 对输入和输出信号而言,PMOS和NMOS是并联的 Vi Vtn 导通 Vi Vdd - |Vtp| 截止 Vi 0, Pdc 0 。 21 3. CMOS反相器的瞬态特性 研究瞬态特性与研究静态 特性不同的地方在于必须考 虑负载电容(下一级门的输 入电容)的影响。 脉冲电路上升,下降和延迟 时间的定义,即如图所示。 tr : (Vo=10%VomaxVo=90%Vomax) tf : (Vo=90%VomaxVo=10%Vomax) td : (Vi=50%VimaxVo=50%Vomax) 22 i) Vi从1到0, CL充电。 在此过程中,NMOS和PMOS源、漏极间电压的变化过程为 :Vdsn:0Vdd |Vdsp|:Vdd0 ,即 123原点 CMOS反相器的瞬态特性 23 考虑到上拉管导通时先为饱和状态而后为非饱和 状态,故输出脉冲上升时间可分为两段来计算。 CMOS反相器的瞬态特性 24 a、饱和状态时 假定VC(0)=0, 恒流充电时间段有 积分得 , CMOS反相器的瞬态特性 25 b、 非饱和状态时 线性充电时间段有, 积分得, 经变量代换,部分分式展开,可得, 总的充电时间为, tr=tr1+tr2 如果Vtp = -0.2 Vdd,则 CMOS反相器的瞬态特性 26 ii) Vi从0到1, CL放电 NMOS的导通电流开始为饱和状态而后转为非饱和状 态,故与上面类似,输出脉冲的下降时间也可分为两 段来计算。如图所示。 CMOS反相器的瞬态特性 27 a、饱和状态 假定VC(0)=Vdd,恒流放电时间段有, 积分得, CMOS反相器的瞬态特性 28 b、非饱和状态 线性放电时间段有, CMOS反相器的瞬态特性 29 总的放电时间为 tf = tf1 + tf2 如果Vtn = 0.2 Vdd,则 如果Vtn = |Vtp|,n=p,则 tr = tf CMOS的输出波形将是对称的。 CMOS反相器的瞬态特性 30 反相器电路图到符号电路版图的转换 (a)电路图,(b)漏极连线,(c)电源与 地线连线,(d)栅极与输入输出连线 31 图7.20 各种形式的反相器版图 (a)垂直走向MOS管结构, (b)水平走向MOS管结构, (c)金属线从管子中间穿过的水平走向MOS管结构, (d)金属线从管子上下穿过的水平走向MOS管结构 (e)有多晶硅线穿过的垂直走向MOS管结构 (a) (b)(c)(d)(e) 32 NWELL(N阱) Poly(多晶硅) P+(P扩散) N+(N扩散) Contact(接触孔) Metal(金属) 反相器版图CMOS层次 MASK1# MASK2# MASK3# MASK4# MASK5# MASK6# 掩模版层次 33 并联反相器版图 (a)直接并联,(b)共用漏区,(c)星状连接 34 4 CMOS与非门和或非门 n 与非门和或非门电路:(a)二输入与非门, n b)二输入或非门 (a)二输入与非门b)二输入或非门 35 与非门的版图 n (a)按电路图转换,(b)MOS管水平走向设计 (a) (b) 36 NWELL(N阱) Poly(多晶硅) P+(P扩散) N+(N扩散) Contact(接触孔) Metal(金属) CMOS层次 MASK1# MASK2# MASK3# MASK4# MASK5# MASK6# 掩模版层次 与非门和或非门的版图 37 或非门版图 (a)输入向右引线,(b)输入向上引线 (a) (b) 38 多输入与非门 多输入或非门 39 5 CMOS复杂逻辑门 1、Z=A(B+C) 40 该类电路的优点:在实现同样逻辑运算的基础上 大大节约器件的数量。 41 6 动态逻辑门电路(钟控逻辑门电路) *类似于前面看 到过的高阻的 三态倒相器. *当 f1 为高电平 时,门工作就 象一个倒相器. OUT=/IN *当 f1 为低电平 时, 输出变成高 阻态, OUT=Z 42 预充求值逻辑 PE (Pre-charge-Evaluate) Logic 该电路正常工作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I)当 f1 为低电平时,预充晶体管导通(ON),求值晶体管截至(OFF), 对输出结点进行充电. II)当 f1 为高电平时,预充晶体管截至(OFF),求值晶体管导通 (ON), 根据输入信号对输出结点进行求值. 43 7 CMOS传输门和开关逻辑 n工作原理 n传输门:(a)电路(b)符号; n (c) 开关逻辑与或门 (a)(b) (c) 44 工作原理 (续) (a)“异或”和(b)“异或非”门电路 (a)(b) 45 工作原理 (续) 不同功能的线或电路:(a)电路图,(b)逻辑图 (a)(b) 46 CMOS传输门版图实现 47 三态门:(a)常规逻辑门结构,(b)带传输门结构 三态门 48 三态门版图 49 驱动电路 n 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50 驱动电路版图 51 1. RS触发器 The Set-Reset Flip-Flop Based on NAND Gates 7.3 CMOS触发器设计 52 The Set-Reset Flip-Flop Based on NOR Gates n注意当两个输入同时为高时,输出是有病的 (invalid),此时两个输出均为低电平. 53 2. 锁存器(电平敏感) A ) 当E=1时,T1导通,T2截止 Q=D B ) 当E=0时,T1截止,T2导通 Qn+1=Qn 54 E D Q 该锁存器的波形图 55 3. D触发器(边沿触发) n一种实现边沿D触发器的方法是用反馈倒相器 和传输门. n边沿触发操作由主-从结构保证. 56 (边沿触发D触发器) CLK D Q B 波形图 CLK:时钟信号 CLR: 清零信号 SET: 置位信号 57 7.4 数字电路标准单元库设计 n 基本原理 n 标准单元设计流程图 58 库单元设计 标准单元库中的单元电路是多样化的,通常包 含上百种单元电路,每种单元的描述内容都包括: (1)逻辑功能; (2)电路结构与电学参数; (3)版图与对外连接端口的位置; 对于标准单元设计EDA系统而言,标准单元库 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逻辑单元符号库与功能单元库; (2)拓扑单元库; (3)版图单元库。 59 库单元设计 (续) 下图给出了一个简单反相器的逻辑符号、单元拓扑和单元版图 (a)逻辑符号(b)单元拓扑 (c)单元版图 60 7.4 焊盘输入输出单元 7.4.1 输入单元 输入单元主要承担对内部电路的保护,一般认为 外部信号的驱动能力足够大,输入单元不必具备再驱 动功能。因此,输入单元的结构主要是输入保护电路 。 为防止器件被击穿,必须为这些电荷提供“泄放 通路”,这就是输入保护电路。输入保护分为单二极管 、电阻结构和双二极管、电阻结构。 61 输入单元(续) n 单二极管、电阻保护电路 双二极管、电阻保护电 路 62 7.4.2 输出单元 n 反相输出I/O PAD 顾名思义,反相输出就是内部信号经反相后输出 。这个反相器除了完成反相的功能外,另一个主要作 用是提供一定的驱动能力。图9.37是一种p阱硅栅 CMOS结构的反相输出单元,由版图可见构造反相器 的 NMOS管和PMOS管的尺寸比较大,因此具有较大的 驱动能力。 63 输出单元 (续) n p阱硅栅CMOS反相输出I/O PAD 64 输出单元 (续) n 去铝后的反相器版图 65 输出单元 (续) n 大尺寸NMOS管版图结构和剖面 66 输出单元 (续) n 反相器链驱动结构 n 假设反相器的输入电容等于Cg,则当它驱动一个输入 电容为fCg的反相器达到相同的电压值所需的时间为 f。如果负载电容CL和Cg的CL/Cg = Y时,则直接用内 部反相器驱动该负载电容所产生的总延迟时间为ttol = Y。 n 如果采用反相器链的驱动结构,器件的尺寸逐级放大f 倍,则每一级所需的时间都是f ,N级反相器需要的 总时间是Nf。由于每一级的驱动能力放大f倍,N级 反相器的驱动能力就放大了f N倍,所以f NY。对此 式两边取对数,得: n N=lnY/lnf n 反相器链的总延迟时间ttol =N*f*=(f/lnf)*lnY 67 输出单元 (续) n 直接驱动和反相器链驱动负载时的延迟时间曲线 68 输出单元 (续) B. 同相输出I/O PAD 同相输出实际上就是“反相反相”,或采 用类似于图9.40所示的偶数级的反相器链。为 什么不直接从内部电路直接输出呢?主要是驱 动能力问题。利用链式结构可以大大地减小内 部负荷。即内部电路驱动一个较小尺寸的反相 器,这个反相器再驱动大的反相器,在同样的 内部电路驱动能力下才能获得较大的外部驱动 。 69 输出单元 (续) n C. 三态输出I/O PAD n 所谓三态输出是指单元除了可以输出“0”,“1”逻辑外 ,还可高阻输出,即单元具有三种输出状态。同样, 三态输出的正常逻辑信号也可分为反相输出和同相输 出。图9.42是一个同相三态输出的电路单元的结构图 。 n 同相三态输出单元电路结构 70 输出单元 (续) n 同相三态输出单元版图 71 输出单元 (续) D. 漏极开路输出单元 n 漏极开路结构实现 的线逻辑 72 7.4.3 输入输出双向三态单元(I/O PAD) n 在许多应用场合,需要某些数据端同时具有输入、输 出的功能,或者还要求单元具有高阻状态。在总线结 构的电子系统中使用的集成电路常常要求这种I/O PAD。 n 输入、输出双向三态单元电路原理图 73 7.5 了解CMOS存储器 n 半导体存储器类型一览 74 存储单元的等效电路 n (a)DRAM;(b)SRAM;(c)掩膜型(熔丝)ROM; (d)EPROM(EEPROM);(e)FRAM 75 7.5.1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 n A. DRAM单元的历史演变过程 n (a)含两个存储节点的四晶体管DRAM单元;(b)含两条位线和两 条字线的三晶体管DRAM单元;(c)含两条位线和一条字线的双晶 体管DRAM单元;(d)含一条位线和一条字线的单晶体管DRAM 单元 76 三晶体管DRAM单元的工作原理 上拉和读写电路的三晶体管DRAM单元 77 工作原理(续) n 对三晶体管DRAM单元 进行四个连续操作:写 入“l”,读取“1”,写入 “0”和读取“0”时的典型 电压波形 n 在预充电周期电流通过 MPl和MP2开始对列电容 C2和C3进行充电 78 工作原理(续) n 在写“l”时序中电容 Cl和C2的电荷共享 n 在读取“l”过程中列 电容C3通过晶体管 M2和M3进行放电 79 工作原理(续) n 在写0”时序过程中C1 和C2通过M1和数据写 入晶体管放电 n 在读取“0”过程中列电 容C3不放电 80 单晶体管DRAM单元的工作过程 (a)带选取线路的典型 单晶体管(1- T)DRAM单元; (b)带控制电路的单晶 体管DRAM单元阵 列的存储结构 81 7.5.2 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 n 静态RAM单元的各种结构。 82 CMOS SRAM单元的电路拓扑结构 83 7.5.3 闪存 n 闪存单元由一个带浮栅的晶体管构成,该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可通 过在其栅极上施加电场而被反复改变(编程)。 n 闪存存储器的数据编程及擦除方法 (a)热电子注入法 (b) Fowler-Nordheim隧穿法 84 闪存单元的等效耦合电容电路 n 当给控制栅极和漏极加电压 (VCG和VD)时,浮栅的电压 (VFG)可以用耦合电容表示为 : nQFG为存储在浮栅中的电荷 ,Ctotal为总电容,CFC为浮栅 和控制栅之间的电容,CFS, CFB和CFD是浮栅和源极、浮 栅和本体、浮栅和漏极之间 的电容,V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