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木兰诗教学设计1冀教版.docx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木兰诗教学设计1冀教版.docx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木兰诗教学设计1冀教版.docx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木兰诗教学设计1冀教版.docx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木兰诗教学设计1冀教版.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木兰诗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分析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找出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过程与方法:小组内互助交流,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这一形象,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美德和爱国主义精神。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并且,七年级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3重点难点 体会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和修辞手法的表现作用。4教学过程 4.1 第二学时 4.1.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分析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找出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小组内互助交流,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这一形象,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美德和爱国主义精神。4.1.2学时重点 充分感知木兰这一人物形象。4.1.3学时难点 体会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和修辞手法的表现作用。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在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木兰诗的文意,了解了木兰从军的缘由,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穿透历史的烟云,一睹这位金戈铁马的女英雄。活动2【活动】感悟新知 分析人物的基本方法:在情节发展中分析;在人物描写中分析;在特定环境中分析;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主要是概括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有哪些优秀品质,有的需要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诗歌写法上的特点:修辞手法回忆我们以前学过的修辞有哪些?请你写下来。互文和对偶同为修辞手法,但是并不属于同一个类别。对偶指的是形式上的相对,互文是指一联中的两句词语意思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手法。(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应理解为:东西左右都种植了松柏和梧桐。顶真,所谓顶真,就是指前一句的句尾和后一句的句首相同。表达上前后意思紧相扣,气势连贯而下。如:遥望远方家何在?在家亲人呼唤召。详写和略写什么是详写和略写。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弄清楚详写和略写的关系在一篇文章中,详写和略写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没有“详”,就无所谓“略”;没有“略”就无所谓“详”。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详写;但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可见,详写和略写是两种互为补充的表达方法。活动3【讲授】探究新知 1.细读课文,感受木兰形象小组讨论:要求以“我从课文_读到木兰是一个_的人”句式来表述。例如:我从课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读到木兰是一个勤劳的人。明确:我从课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读到木兰是一个孝顺的人。我从课文“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读到木兰是一个勇敢坚毅,忠孝两全的人。我从课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读到木兰是一个勇敢坚强有英雄气概的人。我从课文“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读到木兰是一个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的人。我从课文“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慌。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读到木兰是一个机智、谨慎的人。总结木兰的形象: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2.再读课文,完成下题全诗恰当的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都用了哪些修辞?举例说明。夸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虚数)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顶针的修辞。“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这是用夸张、对偶的手法,写出打仗归来后,天子为木兰记了很多功,赏赐她很多财物,这是为后文木兰不图功名利禄坚决辞官还乡作的铺垫。排比:“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铺陈地写出木兰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心情和操办用具的井然有序。(这句话写出木兰出发前紧张有序地准备着。“东、南、西、北”都是虚指而非实指。)“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句中“开门、坐床、脱袍、著裳”内容前后相承,语气一致,结构相同。这几句运用了排比、互文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木兰一连串的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装,欣喜兴奋的感情。“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几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人带来了一片欢乐。对偶:“旦辞黄河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但,只。前后四句之间构成对偶并运用了间隔反复修辞方法。“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两组对偶句之间,间隔反复,层嬗递进,表现出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点明了宿营的荒凉地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之间,间隔反复,紧相呼应,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句对偶,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写出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表明了木兰身经长期激战,英勇善战,凯旋归来。“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这是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描写边塞夜景,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表现木兰守卫边塞的艰辛。在艰苦环境的烘托中,表现出木兰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从而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3.回忆诗中的每段的情节,请指出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替父从军详写准备出征略写思念亲人详写征战沙场略写拒赏还乡详写会见亲人详写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由于诗的重点不在于表现主人公驰骋沙场、克敌建功的英雄行为,而在于颂扬木兰勇于献身、不图荣华富贵的高尚情操。这样写使主题更加突出。在内容上,这样的安排突出了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活动4【活动】归纳整理 说说你本节课的收获,可从人物形象和写作手法上出发。活动5【活动】达标测评 木兰这个平凡普通的女子用自己不平凡的经历向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提出了挑战,谱写了一曲神话。那么,在我们这个男女平等的时代,我们又该如何成为生活中的英雄人物呢?那么在学习木兰诗后你想说些什么呢?活动6【活动】达标测评 木兰这个平凡普通的女子用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