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盛唐别业游赏风尚与别业诗歌的环境生态美摘要: 别业又叫别墅、别馆、庄宅、郊馆、山庄、山池、山亭、林亭、水亭、田家等。盛唐时期经济发达,政治相对清明,再加上隐逸之风的流行。盛唐时在大都市的郊区,著名的风景胜地都兴起建造别业。当时的达官贵人,文人骚客都喜欢游赏别业,形成一种风尚。在游赏的过程中诗人们喜欢写诗吟咏助兴。于是产生许多吟咏别业生活的诗篇,形成了一种别样的诗歌类别。别业题材融合了山水田园诗,展现了优美的环境生态美和人文之美。关键词:盛唐别业、 别业游赏风尚、别业题材诗、环境生态美绪论别业又称做别墅、别馆、庄宅、郊馆、山庄、山池、山亭、林亭。盛唐时期,贵族士人常经常在山水绝佳的地方营建别业。在当时拥有别业成为一种生活时尚,成为衡量一个人社会地位高低的标准,形成了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人生价值观和审美情趣。根据别业主人的身份地位,可以将其别业分类为官庄、皇庄、地主庄等等。大官吏的别业有杨师道之安德山庄、太平公主南庄、安乐公主山庄及方翼之风泉别业。著名的诗人中,王维有辋川别业、高适有淇上别业、祖咏有汝坟别业、岑参有南溪别业、薛据有南山别业、綦毋潜有江东别业、刘长卿有碧涧别业、李颀有东川别业等等。别业题材诗是根据诗歌的取材对像而命名的一种诗歌概念,具体来说别业诗是以别业建筑,别业所在地的风景以及游赏的情况为描写对象,诗歌内容大都反映了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状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盛唐的别业建筑十分发达,别业游赏十分风行,因此盛唐时期的别业诗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最蔚为可观的。严格的来分别业诗山水田园诗的一个分支,与山水田园诗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山水诗是直接表现自然山水美的诗歌。它以大自然的山川草木、江河湖泊、花鸟虫鱼等等自然万物作为描写对象;而田园诗就是主要描写田园风光以及田园生活的诗歌。田园诗在内容上有两个最主要的特点:首先是它以农村的自然景色、民风民俗、乡村的日常生活、作为描写对象。其次是在描写这些田园诗时,作者总是用一种赞美的口吻去称赞具有浓郁淳朴气息的乡村生活。而别业诗主要以描写别业环境与建筑之美,别业内秀丽的风景,及诗人别业游赏乐趣为题材的诗歌,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所以不难看出山水诗与田园诗在别业诗里完全合二为一。 对盛唐别业游赏风尚和别业诗歌的环境生态美的研究,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全面了解盛唐时期别业建筑的情况,当时士人大夫的别业游赏盛况,以及当时的自然生态情况。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别业诗与山水田园的联系与区别。盛唐是山水田园诗的高潮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涌现一大批优秀的山水田园诗人。所以盛唐的山水田园,一直以来备受人们的关注,这方面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全面。而别业题材是山水田园的一个小分支,很少有人单独列出来研究。随着时代的变化别业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外对这一课题开始对别业诗做深入的研究。例如,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葛晓音1998年出版的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中,详细的阐述了盛唐别业诗与文人的隐居方式的关系。她总结了别业题材诗歌创作的三种具体环境:一是在郊馆别业休沐之时,即所谓亦官亦隐;而是在借宿隐者“山居”或过访友人“田庄”之时三是作者自己闲居庄园之时。李浩著有论唐代园林别业与文学的关系,以唐代为切入点,探讨园林别业与文学这两种异质艺术之间的双向选择与互动关系。李浩还著有唐代园林别业与文人隐逸的关系深入研究文人唐代园林别业与文人隐居的关系,两者的互相影响。左鹏论唐代长安的园林别业与隐逸风习在前人有关唐代园林别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长安为例证,阐述了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数量的消长情况,进而揭示了其与唐代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园林别业的修建与士人隐逸风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王雪玲的唐代奢靡之风系统阐述了唐人宅第别墅的富丽堂皇以及奢靡浪费。美国学者斯蒂芬欧文的唐代别业诗的形成全面的阐述别业诗形成的原因。此外还有,齐秀生的唐代贵族官僚的田庄、沈松勤、胡可先、陶然著唐诗研究、王志胜浅析唐朝社会的别墅、王志清盛唐生态诗学等等都就别业题材诗做了各自从不同方面详细深入的研究。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休沐制度以及盛唐文人隐逸之风的盛行等方面来分析盛唐别业游赏风尚与别业诗歌创作。然后进一步从别业题材诗歌所反映的近都近城的人文美、依山傍水的自然美、自然万物的生机勃勃之美、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艺术美等来阐释盛唐别业题材诗歌的环境生态美一、别业游赏与别业题材诗歌的创作(一)别业游赏风尚1、经济发展在盛唐时候,唐朝初年制定的“均田制”渐渐遭到破坏,土地买卖与兼并情况十分常见。“自唐开国以来,官员占田享有很多特权”。一是有俸禄可拿,还有其他食料,庶仆,杂用等收入;二是“自王公以下,皆有永业田。”永业田也就是说可以让儿孙后代永远的继承和自由买卖土地;另一方面朝廷还进一步颁布职分田。一般来说职分田也就是官员从一品官至九品官都有土地,就算最少的也有一顷五十亩。开元十至十八年,虽然这一制度曾经被停止,但仍以每亩给栗二斗用来取代,而且九品以上的官员都可以免苛税徭役。“均田制”的进一步瓦解使得田庄制度渐渐的不断兴起。越来越多的官员凭借政治经济权力而肆意扩大田庄范围,这样就让从朝廷到九州县的官吏提供了建筑别业非常有利的条件。随着这种土地兼并现象达到高潮,朝廷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加以干涉与限制:“郡县官人多有任所寄庄,言念贫弱,虑有侵损,先已定者不可改移,自今以后,一切禁断。”朝廷虽然禁止贵族官僚所占田庄的进一步扩张,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例如元和八年,宪宗就赐给王公,公主,百官等庄园宅舍,以奖励他们。这种情况对土地的进一步开放政策起到重新加速了别业的发展积极作用。在盛唐经济日益发展的驱使下,盛唐时期达官贵族总是在住宅方面费尽各种心思,极度彰显奢华,通过这种方式来炫耀他们的身份地位,满足其爱慕虚荣之心,这些达官贵人的住宅规模之大,装饰之华丽,让现代人也只能望尘莫及了。在日常起居的住宅之外,他们还会常常在里繁华都不远的郊区山林另外建有别墅,作为闲暇时间休闲娱乐的处所,这些别墅建筑得楼台馆宇,山水树木,花鸟虫石无不应有尽有。武后从父姊之子宗楚客建成的新宅,“皆是文柏为梁.沉香和红粉以泥壁.开门则香气蓬勃,磨文石为阶砌及地,着吉莫靴者,行则仰仆。”宗楚客获罪流放后,太平公主来到他的宅第观看,忍不住叹息说:“观其行坐处,我等虚生浪死.”(太平广记)宰相杨国忠,也在宣阳里“连构甲第,土木被娣绣,栋宇之盛,两都莫比.(册府元龟卷三三八)代宗朝的宰相元载,就在都城南北地方分别建造豪华的别墅宅第,“室宇宏丽,冠绝当时”。然而这种极度奢靡的生活方式渐渐被盛唐人所普遍追求,成为他们追求的生活方式。山林别业成为盛唐士大夫的精神乐土,也是盛唐诗人们的精神家园,他们就是通过别业的游赏活动来实现盛世文明中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享受的。盛唐诗人们喜欢模仿陶渊明亲自躬耕的苦日子,诗人们有经济实力进行精神方面的娱乐消费,也有空来游玩山水,特别有趣的事,有了比较高雅的臯壤之趣,有了高雅的山水消费的要求。这就自然而然地促进了别业的蓬勃兴起,而这种别业的兴起,则直接引起了别业山水诗创作的繁荣。2、休沐制度盛唐的休沐制度是促进别业游赏风尚和别业题材诗歌繁荣的重要原因。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实际上是从自然环境生态和社会生态的大环境下来揭示人类深层结构的,经济的发达,为政治、文学艺术等提供了稳定而可靠的物质基础。盛唐经济的高度发展带动政治的发展,朝廷里皇帝廉政,官员较为勤政,办公效率提高。所以唐朝政府规定京城官员十日一休沐,这对别业题材诗歌的发展起了极大促进作用。盛唐时的诗人著名李颀在裴尹东溪别业里记载说:“公才廊庙器,官亚河南守。别墅临都门,惊湍激前后。旧交与群从,十日一携手,幅巾望寒山,长啸对高柳”。可见十日一携手,已经成为盛唐时期官员们最为看重的休闲内容了,在宝贵的宽松闲散时间里,以一种悠闲甚至诗意的心态到别业里来度假,使人获得人性自由伸展的机会。王维的同卢拾遗韦给事东山别业二十韵给事首春休沐维巳陪游及乎是行亦预闻命会无军马不果斯诺,从这首诗的题目来看不难看出这就是专门为“休沐”而写的,充分的说明了休沐在当时已成为较常见的社会现象了。另外,王维在韦侍郎山居中也写的是“休沐”,从这些诗中我们可见盛唐人们把“十日一休沐”作为放松心情,调节性情的一种很好的途径。每到“休沐”的日子,在朝廷做官的士人去风景优美的别业休息度假,可以暂时回归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自在轻松。这种难得的愉悦心情需要被传达出来,因此士人在游赏别业时难免会吟诗以助雅兴,创作别业题材诗歌就被当作是一种普遍的表达方式。别业发展与这种休假制度也是密不可分的联系。正因为如此,别业的数亮越来越多,创作别业题材诗歌越来越被当时诗人所追求。3、盛唐文人隐居之风隐居与隐居者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表面上看,隐居者是社会竞争的失败者,是世俗生活的逃避者,但实际上他们又是一种精神上的负隅顽抗者,不论是隐人山林,还是遁人空门,或者栖于别业,他们大多是以放弃现实中大片疆土来固守精神上的一隅。所以园林别业所构成的空间意义,就在于它的隔绝尘世作用,让人暂时息心忘机,这时尘世生活的琐屑与平庸,就和意境悠远清扬的隐逸闲趣形同陌路。与世隔绝的园林别业就为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精神的庇护所,让他们在进退出处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成为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互相融通的生活方式。在园林别业中徜徉,文人士大夫可以组织雅集聚会,可进行以修道习禅,可以避暑纳凉,可以疗疾养病,还可以治学读书;园林别业在为文人墨客提供创作素材的同时,也使自身能够通过诗歌创作而扬名。盛唐诗人中有许多是经历过隐居生活且拥有别业的,如王维小时侯曾隐居于淇上与终南山,后又在蓝田修缮辋川别业,这是购置宋之问的别业而重新加工而成的。诗人岑参在15岁就隐居于嵩山,有嵩山别业,在这个地方他曾创作了一系列别业题材诗歌,如南溪别业“结宇依青嶂,开轩对翠畴。树交花雨色,溪合水重流。竹径春来扫,兰樽夜不收。逍遥自得意,鼓腹醉中游”就是描写诗人在南溪别业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充满了闲情逸致。另外李颀的东川别业也在此,其诗不调归东川别业“十室对河岸,渔樵祗在兹。青郊香杜若,白水映茅茨”即是写此地。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除了短期在外任官之外,绝大部分时间也都隐居在故乡祖上遗传下来的涧阳园之中。孟诗中有不少诗写南园雅境如涧南园即事贻皎上人等。储光羲中第之后曾任职,后因仕途无望,弃官回终南山,在终南山上过了十年隐居生活,写下了田园杂兴八首等诗歌。祖咏出仕后一直不得意,后弃官归故乡汝坟别业隐居,此后从来复仕一生“以渔樵自终”,留下传世之作汝坟别业、归汝坟山庄留别卢象等诗。与此同时,也有一些诗人是走“终南捷径”,他们只把隐居山林作为沽名钓誉的捷径,希望通过创作诗歌来引起当朝要官的注意,以达到入仕的目的。因此,隐居于别业成为了一种手段,成为一种实现政治理想的手段,也成为了盛唐士人积极进取生活的补充和精神调剂。又如名士吴筠没考上进士就修道于嵩山,后为玄宗所知,一步青云。而“终南捷径”的主角卢藏用更是典型,另外高适也是有明显的功利目的。盛唐别业主人的生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于世,也并未脱离于仕官,当然也无消极颓废之情,即使偶尔流露些许伤感,也只不过是说给别人听听罢了,其骨子里并未丧失希望。尽管他们真的意图是想入仕,但也还是留下了一些别业题材诗歌的,如高适淇上别业就是典型代表。 (二)别业题材诗歌的创作1、君臣的游赏及其诗歌创作盛唐时期,都城长安是最大的城市,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十分繁荣,交通非常发达。为了休闲娱乐,许多达官贵族在长安附近兴建大量别业。在长安南郊。“省寺皆有山池,曲江各置船舫,以拟岁时游赏。”长安南郊风景秀美,许多公卿都曾经在这里营造了别业。在这里最负盛名的是杜佑的樊川别业,杜佑曾为三朝之相,家才万贯“甲第在安仁里,杜城有别墅,亭馆林池,为城南之最”。盛唐时期的宰相元载也有别业在长安。安始之乱后因长安私宅有重新被修造,元载便在长安大宁坊与安仁坊都有别业。“室宇奢广,当时为冠。近郊作观榭,帐峦什器,不徙而供。膏腴别墅,疆畛相望,且数十区”。盛唐时长安的别业不只集中于南郊,在东郊地处长安与骊山温泉宫之间,凡属贵族、大官僚的别业几乎都集中在东郊一带,如高宗昭容上官氏、女儿太平公主、中宗女儿长宁公主、安乐公主,玄宗的几个儿子和女婿等都在此有私宅。“竞起第舍,以侈丽相高,拟于宫掖,而精巧过之。”后来别业的重心转向了洛阳。洛阳的别业较多的又是集聚于东南郊。这块地方有伊水、运渠,交通条件十分优越,加上以牡丹花著称的洛阳也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因而许多文人在此有宅园或别墅。比如李德裕的平泉庄、牛僧儒的归仁里宅园以及裴度集贤里宅园和午桥别墅等。明代计成在其园冶兴造论中说到园林必须借助自然而建,要得自然之景。 盛唐时期,君臣都有到别业游赏的习惯,形成一种社会风尚。皇帝会带领大臣游幸大臣或王孙公主的别业。唐人最喜作诗,在游赏的过程中肯定会吟诗以助雅兴了。玄宗开元间多次临幸的“大哥宅(宁王宪)宅”与玉真公主山池,天宝末多次临幸的杨国忠兄妹宅、安禄山于京城修的府第,亦极尽奢靡。上官昭容以二十五首诗的规模描写游赏长宁公主的宅第的盛况。宅第之山光水态,树影松声,美不胜收。诗其中曰:“枝条郁郁,文质彬彬。莫怪留步,因攀桂丛”。“攀藤招隐客,偃桂协幽情。水中看树影,风里听松声”。“携琴侍叔夜,负局访安期。不应题石壁,为记赏山时”2、文人的游赏及其创作盛唐的士人,在入世之前,多有漫游的经历,漫游成为一种风尚,他们漫游的处所,一是名山大川,一是通都大邑。文人们在漫游时会拜访住在别业中的主人,这些别业主人可能是他们的好友或者是著名的达官贵人。在拜访中结交朋友,干谒投赠,歌吹宴饮。还有盛唐时的文人有读书山林的风气。唐代的一些士人,在出世之前,或隐居山林别业,或寄宿寺庙、道观以读书。李白,曾隐于大匡山读书;岑参十五隐于嵩阳等等。读书山中不仅读经史,也作诗赋。山林的清幽环境,对于士人情趣的陶冶,审美趣味的走向,都会有影响。文人们在山林期间肯定会写许多描述别业美景的诗文。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描写的就是诗人拜访友人的经历。“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一个普通的农场,一顿鸡黍饭的普通热情款待。诗以平实的语言描写山村相聚宴饮的情景和山村清新宁静的景色。抒写了诗人淡泊的情怀,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首诗描写的是眼前情景,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描写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杜甫有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二“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这首诗讲述了诗人应邀 来到朋友张氏隐居之所畅饮的快乐心情。杜甫的重过何氏五首“犬迎曾宿客,鸦撒落巢儿”、奉陪郑驸马韦曲“野寺垂杨里,春畦乱水间。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城郭终何事,风尘岂驻颜?谁能共公子,薄暮欲俱还? 江村、寄柏学士林居、郑驸马宅宴洞中重郑氏东亭在新安界“华亭入翠微,秋日乱清晖。崩石欹山树,清涟曳水衣。紫鳞冲岸跃,苍隼护巢归。向晚寻征路,残云傍马飞”、九日蓝田崔氏庄、“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崔氏东山草堂、水槛遣兴二首“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呈现一个闲适情趣,安静明秀的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 ,形成萧散自然的特色。表现的别业中的优美的风景和诗人游赏的愉悦心情。李白是一个喜欢到处漫游的豪放诗人,他一生的到过大半个中国。他拜访过得别业也不胜其数,并用诗歌记录了他到过的山林别业。如宿清溪主人、安陆白兆桃花岩寄刘侍御绾、过崔八丈水亭、过汪氏别业二首、题元丹颍阳山居并序、题东溪公幽亭。这些诗都描写别业风景的优美,别业主人的高雅情怀。又如岑参春半与群公同游元处士别业“郭南处士宅,门外罗群峰。胜概忽相引,春华今正浓。山厨竹里爨,野碓藤间舂。对酒云数片,卷帘花万重。岩泉嗟 到晚,州县欲归慵。草色带朝雨,滩声兼夜钟。爱兹清俗虑,何事老尘容?”描写在诗人与友人在元处士别业欢聚的热闹情景,众人的愉悦心情表现得淋淋尽致。 3、别业主人自我观赏以及创作一般文士的别业只求心境美、自然美,当然没有王公贵戚宅第之规模。有关盛唐别业的记载中,绝大多数士人的别业都选择在风景绝佳的郊外,就其本来形态加以修葺。山水地貌皆出自然,较少人工穿凿。盛唐最著名的韦嗣立东山别业就是个典型。它是一派“岚气入野,榛烟出谷”的山林自然风光。盛唐诗人中,王维辋川别业、高适淇上别业、祖咏汝坟别业、岑参南溪别业、薛据南山别业、綦毋潜江东别业、刘长卿碧涧别业、李颀东川别业等等,孟浩然、祖咏、李颀、卢象等出仕前都有祖传之“素业”“旧业”,元结“三世单贫”,天宝间亦在商余山买田300多亩。一生困窘的杜甫亦羡慕他人有田园家业,“蹉跎暮容鬓,怅望好林泉。何日沾微禄,归山买薄田”(重过何氏五首)。这些别业的规模视主人的身份与富裕情况而定,常依江河山地而得名。 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王维“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辆川集”。“别业在辆川,地奇胜,有华子冈、敬湖、竹里馆、柳浪、茱英亨片、辛夷坞,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王维在辋川别业写下辋川集,由二十首五言绝句组成,每一首都是描写风景的杰作,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应该在辋川别业的深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看不见人不等于绝无人声,作者偏偏捕捉空山人声,从而打破沉寂,使人 如闻空谷足音般意外惊喜。然而,绝妙的是,这“人语声”的出现更增添了深山的幽静。王维辋川集,不以词语的华丽优美著称,其佳处不在语言,而在意境。就跟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神韵相似。裴迪与王维一起隐居在终南山,在生活情趣和创作风格方面受王维的影响很深。他的辋川二十首。就是二人的唱和之作。虽然他的诗没有王维写得好,但还是很优秀的别业游赏诗。王维与裴迪的相互唱和主要以别业风景为对象。表达了诗人们返璞归真、养性怡情的思想。高适在天宝初年购置其淇上别业“依依西山下,别业桑林边。庭鸭喜多雨,邻鸡知暮天。野人种秋菜,古老开原田。且向世情远,吾今聊自然。”描写其别业所在的景观与情调;祖咏有汝坟别业,在河南汝州。他的汝坟别业“失路为农业,移家到汝坟。独愁常废卷,多病久离群。鸟雀垂窗柳,虹霓出涧云。山中无外事,樵唱有时闻”描写诗人在别业独居的日子,以及周围的环境渲染出诗人的苦闷心情。别业天人合一之美,首先美在景致与环境。王维山居即事曰:“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筚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人。渡头灯火起,处处余菱归。”这首诗写柴扉落日,嫩竹红莲,渡头灯火,莲娃归家,景美境美情调美。别业依山面野,山花溪流及竹兰樽之乐见于岑参南溪别业:“结宇依青嶂,开轩对翠畴。树交花两色,溪合水重流。竹径春来扫,兰樽夜不收。”他如韦应物别业之美,“积雨时物变,夏绿满园新。残花已落实,高笋半成筠。守此幽寂地,自是忘机人”(园亭览物);李嘉祐与从弟从兄宴集林园之惬,“檐前花落春深后,谷里莺啼日暮时”;祖咏汝坟别业视野之开阔,“鸟雀垂窗柳,虹霓出涧云”。杜甫笔下“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九日蓝田崔氏庄);王维笔下“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辋川别业)等,重别业景致境界之幽静。二、盛唐别业题材诗歌的环境生态美盛唐是别业诗最为辉煌的黄金时期,而这个时期的出现,与当时的自然生态游密切的关系。从自然地气候条件来看,盛唐正处于我国历史上第三个温暖时期,而且,这一时期还是湿润多雨期。中原地区是盛唐的都市集中地,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降水量尤多,属于雨湿期。长安以及周边地区冬天无严寒,夏天无酷热,兼有南北自然生态的青山绿水。盛唐时的湿润气候,是形成盛唐时期自然生态有事的关键因素。再从中国的地形地貌来看,中原地带具有多山的地形特点,秦岭山西东西连绵数千里,横贯整个陕西中部。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奇特的山水自然,也滋养了古人的“皋壤之趣”。长安一带分布很多山脉,如终南山、华山、王屋山、骊山。位于秦岭山系与黄土高原山脉之间的“秦巴山地”和“江汉盆地”,自古就有“填肥美。民殷富”、“沃野千里”的美誉,成为中国古人追求的“诗意的栖居”的地方。因此,在唐人乃至所有的古人的旅游和隐居的活动,往往突出里山的意义。而诗人们无一不表现出对于山的崇敬和依恋。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在精神深处依赖山水林壑的原因,他们在困惑活着艰难时,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回归自然寻找精神家园的深刻需要。盛唐别业题材诗体现的环境生态美表现在以下几点:(一)近都近城的人文美盛唐的诗人们似乎不再坚持一定要将自己的园林别业建造在风景秀媚的山林之地,昔日渺绝人寰的山林隐逸生活,现在逐渐地被碌碌的尘世拉拢靠近,开始沾染了人间烟火气,因此城市里平日饮食起居的庭院之中、屋宅之后,都能够因地制宜,加以叠山理水,植草种树栽竹,开辟出一片怡情悦性以供幽栖的小天地。“帘每当山卷,帷多带月褰。篱东花掩映,窗北竹婵娟”,“闲窗连竹色,幽砌上苔文。远近高低树,东西南北云”,一个小小的空间,通过因借治理而隐含着园主的高情雅致。建造在城郊的文人园林别业省却了车马劳顿之累,官员们在听朝理政之余就可以悠游其间,同样能够摆脱尘世的庸俗而臻于清幽淡雅之境,因而更富有人性,更贴近生活。1、西都长安附近的别业长安近郊南面的杜陵、灞陵、骊山等别业,稍远有终南山、蓝田(辋川)别业。此地著名别业有杜佑的樊川别业、何将军山林、韦嗣立骊山别业(又名东山别业)、王维辋川别业(即此前宋之问蓝田别业)、钱起南溪别业、薛据南山别业、韦应物沣上别业及崔兴宗林亭等。长安别业不只集中于南郊,在东郊长安与骊山温泉宫之间,凡属贵族、大官僚的别业几乎都集中在东郊一带,如高宗昭容上官氏、女儿太平公主、中宗女儿长宁公主、安乐公主,玄宗的几个儿子和女婿等都在此有私宅。“竞起第舍,以侈丽相高,拟于宫掖,而精巧过之。”2、东都洛阳附近的别业洛阳的别业较多的又是集聚于东南郊。这块地方有伊水、运渠,交通条件十分优越,加上以牡丹花著称的洛阳也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因而许多文人在此有宅园或别墅。著名的有别业有姚崇开府山池、裴迥东溪别业、裴度集贤里宅园和午桥别墅。洛阳附近几十里内有高适淇上别业、岑参陆浑别业、李颀东川别业、祖咏汝坟山庄陆浑水亭、杜甫偃师故庐、綦毋潜洛阳别业、元丹颍阳山居等。李格非洛阳名园记载:“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馀邸。”3、其他城郊著名的别业盛唐时经济发展不但北方出现了洛阳、长安的大都市,而且南方涌现了一批大城市,这些南方城市的发展促使一大批富裕商人,文人在城郊兴建自己的别业。例如孟浩然的汉南园素产、储光羲建业园林、刘长卿常州义兴的碧涧别业、成都章梓州水亭、杜甫成都草堂等。都是除了长安、洛阳外著名的别业集中地。(二)依山傍水的自然美什么是自然美?简单地说,就是当人与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如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鱼虫等)的交往中,感受到了美,在把客观化和符号化之后,这些自然现象就呈现为美的自然。建造别业最重要的是,找一个能够外适内合的地方,来建一个壶中天地。别业的选址必须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如周围的环境、景观、水源、地势地貌、交通等诸多因素,其中所在地的景观成为重要的参考标准。儒家认为山水代表了美好的德行,“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人们游览名山大川时,不只是观赏山景水流,还从中感受山水所反应的美好的德行和品质。这就促使更多的人到山中、水边建造别业。盛唐的自然环境,具有特殊的精美精神,强化了诗人们醉心静美的情趣,也优化了他们的闲心逸态。1、山清水秀王维是著名的别业题材诗人,他经常运用以动写静的方法,在动静映衬中,反映出大自然的静美,使人在喧闹的的景物中,自然的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以及恬静中的活泼生机,这是诗人以空静之心观照自然的结果,在这种心境中一切事情都得到了净化,激动与喧嚣也幻化为沉静而空灵的意境,王维辋川林木茂密,蓝田水暖生烟,充满了田园趣味。到王维时更加具有禅趣。王维的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睡。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雯,谈笑无还期。”辋川别业就在终南山中,北面是山,南面是水,临水而筑,两处住宅之间,靠船来往,这也符合我国“被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居住理念,也与唐代对山水审美的热衷有分不开的关系。2、自然生态良好盛唐的诗人们都善于通过“静心”领悟到自然之真和自然之性,并从中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王昌龄是盛唐杰出的边塞诗人,除了早年出手不凡的边塞诗外,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边塞诗,他晚年被贬心境有所变化,与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交往密切,相互影响;加之南方自然风物的熏陶,他写出一系列优秀的别业山水诗,表现幽静的自然风光如宿裴氏山庄“苍苍竹林暮,吾亦知所投。静坐山斋月,清溪闻远流。西峰下微雨,向晓白云收。”诗人借宿的裴氏山庄,是典型依山傍水而建的别业幽静宜人,始终最妙的两句“静坐山斋月,清溪闻远流”,情景交融,万物与我为一;岑参有终南别业、陆浑别业、杜陵别业、南溪别业等多处别业 南溪别业“结宇依青嶂,开门对绿畴。树交花两色,溪合水同流。竹径春来扫,兰尊暝不收。无心亦无事,鼓腹醉中游“。岑参的南溪别业也是建在山水之间,美不胜收,诗人游玩其中充满了山水雅趣。(三)自然万物的生机之美别业诗是以别业建筑,别业所在地的风景以及游赏的情况为描写对象,诗歌内容大都反映了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状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别业所在景区在不同季节呈现不同的美景,游赏随着季节的变化的而有不同的情趣。盛唐诗人都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他们能从不同的季节看出勃勃生机。所以别业题材诗歌也表现了不同季节自然万物的生机之美。1、春季草长莺飞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和风细雨,姹紫嫣红。处于郊区的别业山庄更是风景旖旎。春季是出游的好季节,文人骚客都会乘着明媚春光去拜访著名别业,别业主人也会热情招待来访者。所以留下了许多描写春天的别业诗。最著名的有孟浩然隐居汉南园是写下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描写了一夜风雨后的一个春天清晨的情景,表现了诗人的那种悠闲的生活情趣。一开头写春天人困酣睡,不知不觉中已是天亮,一下子就写出一种闲散的生活气息。但是,尽管诗人对生活采取淡泊的态度,终究是春天带来了新的生活气息,处处鸟语花香,这也不免令人心动。于是,诗人在久睡初醒朦胧中记起夜雨里风雨,自然而然地想到经过一夜风雨的花儿不知道落了多少,隐约地透露出了他对春天来临的喜悦之情。处处不绝于耳的鸟声,流露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这种生机是诗意的,动人的。比较著名的描写别业春光的诗有,王维的辋川别业“雨中草色绿堪染,山上桃花红欲然。”水上火红的桃花像是要燃烧起来,十分迷人。将静态景物,写得具有强烈地动感,使本已很美的绿草、红花,被形容得更加碧绿,更加红艳。这种色彩明艳的画面,反映了诗人“相欢语笑”的喜悦心情,意境优美,清新明快;李颀描写春天的东川别业篱笋“东园长新笋,映日复穿篱。并出依青嶂,攒生伴绿池。”春天来临,东园里长出新笋,一片生机盎然的样子。刘昚虚阙题的“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落花流水显得格外清幽。高适的寄宿田家描写“岩际窟中藏鼹鼠,潭边竹里隐鸬鹚”。春天的鼹鼠就是春天里可爱的精灵,鸬鹚隐在潭边的竹林悠然自得。祖咏的苏氏别业“寥寥人境外,闲坐听春禽”。 张谓春宴家园竹里登楼人不见,花间觅路鸟先知。樱桃解结垂檐子,杨柳能低入户枝。”都把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描写的淋淋尽致。2、夏季鸟语蝉鸣一般别业建在山林之中,山谷之内,或者江河湖海边,所以即使是炎炎夏日别业依然清幽凉爽,成为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处所。描写别业夏季风景的别业题材诗也不胜枚举。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详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盛夏的夜晚诗人乘凉,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诗句表达的境界宜乎“一时叹为清绝”(沈德潜唐诗别裁)。写荷以“气”,写竹以“响”,而不及视觉形象,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这样的夜晚一点也不显闷热而是清幽凉爽。孟浩然还有复日浮舟过陈大水亭“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野童扶醉柳,山鸟助酣歌。”杜甫的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悠。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清幽的河水环绕村子,燕子自由自在的飞进飞出,河中的鸥欢快的在水中嬉戏一片祥和景象。3、秋季天朗气清盛世造就的士人的进取精神,开阔胸怀,恢弘气度,所以即使面对万物凋零的秋季他们不是一味的哀叹,而是以独特的眼光发现秋天的天朗气清,红叶缤纷,秋气宜人。最家喻户晓的当是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诗描写山村秋日暮色,把山村傍晚月照清泉竹喧莲动的景色描写得极富生气,表现山居生活闲逸自得的情趣,充满诗情画意。诗歌以“空”字起首,开拓出空灵远大、无所不涵的辽阔背景,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无不染上朦胧的禅意。王维另一首名作归嵩山作这首诗描写作者辞官归隐途中所见景色和心情。“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这是一幅傍晚野外的秋景图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4、冬季银装素裹从自然地气候条件来看,盛唐正处于我国历史上第三个温暖时期,而且,这一时期还是湿润多雨期。中原地区是盛唐的都市集中地,降水量尤多,属于雨湿期。长安以及周边地区冬天无严寒,兼有南北自然生态的青山绿水。所以冬季时期的诗人们居住别业建筑大多数不至于天寒地冻,而是另有一番生机。即使下雪也不会困扰别业的正常生活,而是给别业不一样的美景。如王维的冬晚对雪忆胡处士家描写了诗人在冬夜里怀念友人其中“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是写雪景的名句。一般人喜用鹅毛柳絮来描写雪景。而王维则先描写他在屋内听到风吹竹动的声音,开门看见雪满山头,白雪皑皑。深巷和广庭都积满了雪。(四)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艺术美艺术美,是指各种艺术作品所显现的美。艺术美作为美的一种形态,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黑格尔说:“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艺术美高于自然,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别业诗歌以别业建筑及别业周边环境为描写对象,必然会在诗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这种美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一种艺术之美。别业题材诗歌的艺术美体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审美性 盛唐诗人以为美在自美、物皆自得,即是以自然目的为目的。这种以生态本位为基础的纯粹意义上的审美创造,表现出形意和谐、意象平衡的诗美形态,形成了盛唐美学的生态本位特质。王维的韦给事山居有两句“大壑随阶转,群山入户登”十分形象地道出了诗人与万物为一的境界,即动静在我,我动,则大壑随转于阶;我静,则群山亦入户。这种无目的的目的性表现,形成了盛唐别业诗的美学形态与趣味。王维是一个关爱生命、具有博大爱心的人,所以他的淇上即事田园、凉州郊外野望、终南别业、辋川闲居、山居秋暝、新晴野望等诗,虽是写景物为主,却绝不作出尘之念,而是富于人情味乡士气,读来有一种亲切感、温馨感。王维信奉禅宗,禅宗并不主张取消人们的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思考领悟,有可能顿悟得道,即所谓的“平常心是道”王维正是本着这样的平常心来为为人和作诗的,他的真诚地全身心地拥抱大自然,大自然对王维的诗心也给了格外多情的养护,使得诗人的心灵比一般人更多深入地与大自然呼吸相通。王维的这些别业诗不只是描写别业风景和别业生活而是表现了盛唐人的审美观。2、体验性别业题材诗歌所表现现的环境生态美具有鲜明的个人的体验性,也就是说的别业建筑和别业风景要是没有人的欣赏,也就无所谓美。别业游赏本身就是一个诗人亲身体验的事情。盛唐诗人对大自然都有着特殊的感情,说他们是大自然的恋人和宠儿,实在毫不过分。在欣赏大自然风景时,不仅感到大自然与自己合为一体,而且还似乎感到整个宇宙的某种合目的性的存在。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高级审美感受。细读王维的辋川集,不难发现他对自然美有着深层次的认识。这座园林里有“绿筱密复深”(裴迪斤竹岭) 、“山翠拂人衣”(裴迪华子冈) 的喜人山色,有“当轩弥滉漾”(裴迪临湖亭) 、“倒影入清漪”(王维柳浪) 的迷人湖光,有“复含宿雨”的桃红、“更带春烟”的柳绿,更有那“舣舟一长啸,四面来清风”(裴迪欹湖)的高士雅人。整座园林清新自然,纯净雅洁优美宜人,是充满诗情画趣的文人山水园的典范。这些都是诗人的亲身体验再加上艺术创作而得来的,充满了诗人独特的自我感受。3、理想性盛唐山水的明秀和平,宁静清幽,对盛唐诗人的生命精神,生存方式和思维习惯等产生了极其重要的熏陶和创塑作用,从而出现了崭新的山水观,出现了卓绝的山水诗,别业游赏诗。而盛唐诗群顺其自然,天人一体的生态取向,使他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出现了全新的面貌,也提升了自然生态的文化品格,增加了山水自然审美的人文意蕴。盛唐独一无二的自然环境,成全了盛唐别业诗群,启发了文人们人性深处的回归意识,造成了他们顺应自然的的生态取向,出现了以自然自身的显示而具现的别业诗风。李白的清溪行“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是盛唐良好生态环境的写照。盛唐别业题材诗体现的环境生态美表现出浓郁的理想性,表现诗人所向往的高雅的生活情趣。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向往一种悠游自在的理想生活,也表现诗人高尚的情怀;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是一种人与人相处的理想状态,没有任何心机,顺其自然;杜甫经历安史之乱,饱受战火之苦。他在陪郑文广游何将军山林十首表达了“何日沾微禄,归山买薄田”的愿望。 结论: 盛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太平盛世,经济发达,政治清明,文化繁荣,城市高度发达。随之别业建筑和别业游赏十分盛行,形成一种社会风尚,别业题材诗歌也随之繁荣。盛唐别业游赏风尚兴盛的原因:一是盛唐经济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土地买卖与兼并现象的普遍,给别业建筑提供了物质基础。二是休沐制度的实施,让官吏文人拥有足够的时间到别业山林游玩,放松心情,回归自然,修身养性。三是文人隐逸之风的盛行,促进别业山庄的兴建,为别业游赏风尚的盛行提供良好的氛围。别业题材诗歌的创作分为,君臣游赏时的创作、士人游赏的创作、别业主人的创作。虽然作者身份不同但都在诗歌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别业诗作为山水诗的一个重要分支,融合山水田园诗于一体,具有生态环境美。具体表现在近都近城的人文美,详细的来说有东都长安附近的别业、西都洛阳附近的别业,还有其他地方的别业。这些别业离城市较近人文氛围更浓厚;依山傍水的自然美,具体体现在别业大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胶合板购销合同
- Unit 1~Unit 2 基础综合卷(含答案)译林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烹饪营养与卫生(第3版)-课件 3.项目二任务六.坚果类
- 应交增值税课件
- 巡逻养护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港股海外中资股投资策略分析报告:花开堪折直须折
- 输电运维班组课件
- 输煤运行安全培训需求课件
- 小鸭救小鸡教学课件
- 输液室课件教学课件
- 关于PedSQL-4.0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调查
- 年产62万吨甲醇制烯烃(MTO)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
- 联通创新人才认证(解决方案)考试题库(附答案)
- 全成本管理探索与实践
- 电烙铁焊接技术培训
- ICU患者的早期活动
- 出纳课件 转账支票pptx
- TSZUAVIA 009.11-2019 多旋翼无人机系统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11部分:淋雨试验
- ps6000自动化系统用户操作及问题处理培训
- 商务礼仪情景剧剧本范文(通用5篇)
- 2021年东台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