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陶瓷艺术与鉴赏 第一讲 陶瓷文化概述 一、陶瓷概说 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并称 材料 烧成温度 吸收率 陶 普通黏土(如沉 积土红土、黑 土等)质地粗且 不透明 一般在900左 右,最多达到 1100(如唐三 彩) 较高,如河姆渡 遗址的夹碳黑 陶,其吸收率高 达18%-25% 瓷 高岭土,瓷器胚 胎的含铁量一般 在3%以下 1200以上 基本不吸水 二、陶瓷与中华文明 1、瓷器曾经的国家名片; 2、景德镇名称演化 新平镇(东晋 )-唐武德四年改镇为县,仍称新 平。因位于昌江之南,所以又叫昌南镇-景德镇(北 宋真宗景德年间,即公元1004-1007年) 陶录说:“景德镇窑宋景德年间烧制,土白壤 而埴,质薄腻,色滋润。真宗命进御,其器尤光致 茂美,当时则效,著行海内,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 而昌南镇之名遂微。” 3、陶瓷是中华文明的一种特殊载体 陶瓷以其特殊的方式不断延展人类前进的足迹,通 过历代的陶瓷器物,把人类的智慧和文化意蕴“固化” 并世代相承。 文化是包括一套工具及一套风俗,它们都是直接的 或间接的满足人类的需要。 马林诺夫斯基( 英国人类学家) 我们了解历史一般通过两个途径文献及证物。 文献的局限在于执笔者的主观倾向,以及后来人的修饰 ,因此不能保证客观真实地再现历史。证物不言,却能 真实地诉说其文化背景,描述成因。文明的形成过程是 靠证物来标定坐标,汇成进程图表。 马未都 陶瓷与文化的获得和体现,一方面取决于陶瓷本身 用途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取决于陶瓷在社会“关系”中的 多样作用和包含的多重意义。 中国陶瓷曾经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生活用具,最重要 的宗教信仰用具,也是最重要的艺术产品,后来又曾经 是最重要的出口产品,以至于在外国人眼里中国与陶瓷 等同。中国陶瓷作为人类证物,作为文化的特殊载体, 它系统地完整地“记录”着历史的进步和人性的发展历程 。 原始彩陶.唐三彩.宋瓷.元青花 陶瓷器物的精致程度与社会的文明水平应该是成 正比的。陶瓷工艺水平的发展需要诸多条件,包括物 质生活的水平、科学技术发展的程度,以及文化的发 展和人的意识、审美观念的发展等等。 陶瓷作为文明的见证,还表现在陶瓷器自身的 演进过程中。从素陶到美观的各种釉色,从最初简单 的纹样的刻划,到五彩缤纷的瓷器装饰,都与社会的 物质发展水平相同步 三、陶瓷审美的历程 六个发展阶段 A、原始时期(新石器时代-夏朝。) 陶器是这个时代最重经的器物,最具艺术价值 的是彩陶艺术; 新石器时代陶器器类大致有以下几类:第一类是汲 器,也就是汲水用的陶器皿,有仰韶文化的小口尖底瓶 ;第二类是炊器,如罐、鼎、鬲;第三类是饮器,如觚 、爵、角、杯等;第四类是食器,如碗、钵、豆、簋等 ;第五类是盛储器,如壶、罐、瓮等。陶质种类从灰陶 、粗陶,到彩陶、黑陶、红陶、蛋壳陶。 成型方法从手制到轮制;器形从简单的实用生活器 具,到逐渐具有观赏价值、宗教意义和反映原始文化的 器物。 色彩从单一的陶衣,到形成繁复的纹饰等等,构成了 一个极为丰富庞大的陶器世界。这个时期最具艺术价值 的是彩陶。 新石器时代陶器器形样式繁多,造型无拘无束。 uB、商周 汉朝 u 原始瓷的产生到真正意义上的瓷器的出现 ,完成了陶到瓷的过渡,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 ,陶瓷进入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u 商代已进入青铜时代,但普通人的生活 用具仍以陶器为主。 u 东汉中晚期墓葬中家禽、歌舞、百戏、楼 阁、猪圈等陶器增多,是作明器之用以服务于 死者。 u 我国的商代已开始生产建筑用陶,但数量 不多。最早的建筑用陶是陶水管。到了西周 ,建筑用陶大量出现,又创制出建筑用瓦。瓦 的 出现,改变了房屋长期使用草顶的状况,是 我国建筑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u 秦汉时期陶俑大量出现,如东汉,“击鼓 说唱陶俑”,秦始皇兵马俑。 汉代出现了一种在釉料中加入助熔剂铅的彩釉, 铅釉陶的制作成功,是汉代制陶工艺的又一杰出成就 。为后世著名的唐三彩的出现开辟了道路,而且为明 清景德镇五彩缤纷的釉上彩瓷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 。 东汉已出现成熟瓷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为此 后陶瓷艺术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开拓了发展空间。 这一时期,民不聊生,苦难深重,只能寄希望于来世 ,厚葬风在民间盛行,随葬品大量生产,这在客观上 也促进了陶瓷业的发展。 C、三国 魏晋南北朝 陶瓷工艺技术的演变与发展,观念的演变与过渡,为 后来陶瓷的发展奠定了重发的基础。 宗白华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中说: “这是中国人生活里点缀着最多的悲剧,富于命运的 罗曼史的一个时期,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南北朝分 裂,酿成社会秩序的大解体,旧礼教的总崩溃、思想 和信仰的自由、艺术创造精神的勃发。” D、隋唐 五代十国 在这一时期陶瓷得到了真正的普及发展和繁荣, 名窑迭起,南北交辉;陶瓷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进一 步提高,与变通人的生活发生了极为密切的联系,这 为其在中国社会,在艺术史上的特殊位置的确定打下 了重要基础。 隋代立国仅三十多年,但却在二晋南北朝与唐之 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创制了装烧瓷器的钵体。唐 代国力强盛、生活富足,在唐以前上层人士多用铜器 ,下层百姓使用陶瓷,而那时烧制陶瓷完全是民间自 发的。唐代的统一壮大,兴旺繁荣,给陶器发展以极 大的促进。 唐代对外贸易发达,货币流通量大增,政府感 到铜币不足,禁止用铜铸造生活用品,铜器被禁 用,于是陶瓷逐渐代替了铜器,迫使陶瓷迅速 发展起来。 唐代瓷器,形成了以浙江越窑为代表队的青 瓷和以河北邢窑为代表的白瓷系统,一般以“南 青北白”概称之,反映出人的不同的性格特点、 审美情味、艺术风格。唐代陆羽茶经说:“若 邢窑类银,越瓷类玉。” 1983年秋冬之际,在扬州出土的青花瓷 可以肯定青花瓷属唐代无疑。这是我国迄今已 知最早的青花瓷器,对当时的陶瓷装饰是一项 划时代的革新,为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元、明 、清青花瓷器的大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u唐三彩是唐代陶瓷的另一重要成就 ,窑址主要集中在巩县大、小黄冶村 附近,主要颜色有黄、绿、蓝等。 u 五代时,吴越国钱氏王朝烧造供 奉之器,庶民不得使用,故称“秘色 瓷”。研究证明,所谓秘色瓷就是产 于浙江余姚的上林湖越窑的产品。 1987年陕西法门寺发掘出16件 青瓷器,在记录皇室收受的供奉物帐 上,这批瓷器被明确记载为秘色瓷, 从而使后人第一次见到真正的秘色瓷 。 uE、宋金 u 宋金时期是陶瓷盛世,宋瓷到达 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艺术品极高,瓷 器艺术成为这一时期辉煌艺术的组成 部分。 u 汝(河南临汝县和宝丰县)、 官(北官:可能在河南开封,南官: 浙江杭州)、哥(可能在浙江龙泉) 、钧(河南禹县)、定(河北曲阳 县)五大名窑震天下。 F、元明清 从陶瓷艺术发展的角度:这是一 个在陶瓷艺术巅峰上持续发展的鼎盛 时期,特别是景德镇的形成与发展, 使瓷器在造型和装饰方面不断推陈出 新。但这是极盛时期的演变和发展, 制约陶瓷艺术的重要因素(材料和艺 术观念)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与突破 。终于在清朝中晚期走完了极盛而衰 的历程。 第二讲 陶器 一、史前陶器 我国现存最早的陶器距今约9000-10000 年 人类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使泥土改变特性 ,成为人类的用具,这个伟大的发明载入了文明 的史册。 彩陶成型方式:捏塑法 泥条盘筑 轮制 黄河流域的彩陶:黄河贯九省,被称为中 华民族的母亲河。陶器的发源地大多沿着黄河流 域,长江流域虽然也在,但数量相对较少。仰韶 文化、马家窑文化教育、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 、都是黄河流域沿岸的文化。河姆渡文化教育和 良渚文化则是长江流域的代表。 仰韶文化;河南渑池县仰韶村;人面鱼纹 盆;人头形口彩陶瓶。 马家窑文化;甘肃临洮马家窑;小口尖底 瓶;舞蹈人纹彩陶盆. 大汶口文化;山东宁阳大汶口;晚期出现了白陶 器及轮制陶器。 龙山文化;山东章丘县龙山镇;蛋形黑陶;三足 器。 河姆渡文化;浙江余姚河姆渡;夹炭黑陶。 良渚文化;浙江杭州良渚;泯质黑陶(包括灰胎 黑皮陶) 装饰题材来源于人类生活中最熟悉、最易触发情 感的自然界。彩陶器上的几何形纹即便不是直接从植 物纹、动物纹演变而来的。也能从人类从事的劳动创 造和劳动环境中找到源头,编织的经纬、荡漾的水波 、湍急的旋涡都能给彩陶创作以启发。 史前陶器中经常出现的鱼、鸟、蛙、鹿、羊成为 后世的吉祥物。 二、秦汉陶器 早在新石器时代,古人便想信人的生活有两个 世界,一个是人活着的现实世界,另一个是人死后的灵魂世 界。仰韶文化半坡遗址墓地的瓮棺葬,其作为棺盖的彩陶盆 、钵、底部故意挖出一个小洞,目的在于让死者的灵魂自由 出入,灵魂不灭观念由来已久。 俑,乃古代工艺匠师创作的雕塑工艺品,是特定社会历 史条件下,对种种人物和动物形象的真实模拟物,以陶、木 质最为常见。一般分人俑和动物俑两类。商周时期,奴隶主 死后常用大量的奴隶殉葬,供其在灵魂世界驱使。 秦兵马俑属于灰陶。和红陶相比,灰陶硬,北京四盒院 都是灰砖盖的。灰陶是在工艺上加了一道工艺,使它增加硬 度,在工艺烧成的最后阶段泼水闷制,使其更坚硬。 秦始皇兵马俑大小都与实物相当。如兵马俑身高矮的有 1.68米,高的到1.87米,跟今天的人的身高几乎一致。 汉代,统治者制订了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 u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讲究忠孝礼义,即养生与送死的 道理。“事死如事生”的丧葬礼节 ,在汉代拥有的雄厚物质基础上,得 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除了生产与秦 俑一脉相承的兵马俑外,还出现了许 多照顾墓主人饮食起居的男女侍俑和 供墓主人娱乐消遣的乐舞俑、杂技俑 、说唱俑等。凡是说唱俑出土的地方 ,大多是当时歌舞升平的地方;中原 打仗,就塑造兵马俑。 u三、唐三彩 u 汉绿釉的成功烧制,为唐三彩 的出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u “三彩”并不是三种颜色,而是有 多种颜色,主要有黄色、绿色、黑色 、天蓝色、赫色、茄紫等。唐三彩的 烧造温度,相对而言以前的彩陶又有 所提高,达到1100度左右。 u 唐三彩主要产自河南巩县大小黄 冶村,唐开元 天宝年间是其鼎盛期.三彩是伴随着大唐帝国的强盛, 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频繁、厚葬风俗的再度兴起 而走向辉煌的。如果说汉代是中国厚葬制度第一个 高峰期,那么唐代则是第二个厚葬时期。(三彩都 是明器,就是下葬所用)。据旧唐书记载:“近 者王公百官,竟为厚葬,偶人像马,雕饰如生,徒 以炫耀路人,本不因心致礼。更相扇慕,破产倾资, 风俗流行,逐下兼士庶”,“雕饰如生”的“偶人像马” 便是唐三彩陶器。 第三讲 早期瓷器 一、原始青瓷 早在商代商代,原始青瓷就已出现。科学上可以认定的真正意义的瓷器,应在 东汉东汉时期产生。 瓷器有了不少好处,首先它的强度大于陶器;其次就是原材料便宜。 二、三国魏晋南北朝瓷器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两晋南北朝,只有西晋出现过的西晋出现过的 统一短暂统一短暂,其余时间都是四分五裂,但这个时期文化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如绘画顾恺之顾恺之,书法王曦之王曦之,诗歌陶渊明 陶渊明,文学理论刘勰刘勰文心雕龙文心雕龙。士大夫 恣意豪情,玄学玄学之风盛行,强调内心感受,代表人物就是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他们聚集在 今天的河南修武一带,在竹林里,对酒当歌,一天到晚说些不太着调的事。但正 是这些人和这一时代特征,使我们的很多艺术达到了高峰,是中国艺术自觉悟的中国艺术自觉悟的 萌芽时期。萌芽时期。 三国、西晋时期的显著特点是以动物作为造型或装饰的器物大量生产。动 物有、虎、狮、羊、鸡、蛙、鸟等;或作器物的装饰部件,生产出以鸡头、羊头 为流的壶和罐;或将动物的主要特征与器物的用途巧妙结合在一起,创作出熊形 灯,蛙形水孟,虎子等。 1958年江苏南京清凉山三国吴墓出土青釉熊灯,底部刻“甘露 元年(公元265年)五月造”铭文,是重要的时代标准器。标准器。 这是一个外来文化教育(主要是佛教)产生实际影响的年代,人 们的陶瓷观念在发生变化,陶瓷与人的生活关系密切。北朝的青釉仰覆青釉仰覆 莲花尊莲花尊,乍看是一件青铜器,造型富装饰性,底坐到器腹,宛如一朵盛开 的莲花,上腹、肩到颈、首如一只精美大杯倒扣其上,和谐而有层次,通 体透出庄严感、神秘感。体现出魏晋时期造型艺术的“ “气韵生动气韵生动” ”,“ “以形以形 写神写神” ”的美学趣味。 三国魏晋南北朝共三百多年,是中国陶瓷史上重要阶段,魏晋南北 时期,南北长期分裂对峙。北方战乱严重,手工业受很大影响,南方战祸 较少,生产发展较快,瓷器因而也得到较好发展。 汉代以来的厚葬风气,在三国、西晋时继续盛行。“ “送终之制,竟送终之制,竟 为奢糜。生者无赡石之储,而财力尽於填土。为奢糜。生者无赡石之储,而财力尽於填土。这时的瓷器生产也顺应时代 的需要,生产了大量的随葬时器,考古证明这时的墓葬中的瓷明器已逐渐 替代了以前的陶明器。这时的明器有猪圈、鸡笼、犬舍、建筑物等等。 魏晋时期,由于铜多用于铸钱,许多青铜器以铁器和陶瓷替代,从 而促进了陶瓷的需求和生产。 1973年江苏金 储王庄“天壐元年(公元月276年)墓出土的堆塑罐 ,其上的楼阙建筑上下达九层,哭孝者,守卫者,奏乐者,舞蹈者等等生 活其中,有人间的生活场景,亦有神佛,羽仙等天上神佛形象,既反映当 时地主庄园的现实生活场景,也反映了人们向往死后升天的愿望。 东晋初年瓷器依然保持了西晋时期风格,东晋中期开始,瓷器造型 由矮扁逐渐向高瘦方向发展。矮扁逐渐向高瘦方向发展。以鸡头作流的鸡首壶,由三国、西晋 时的短颈、装饰性实心流,到东晋时,颈部加长,流相通,向着更适于实 用方向演变,这一趋势到南朝时更加明显,装饰简朴,盛行 褐色点彩和弦纹。 北朝白瓷发现少,有确切纪年的只有河南安阳出土的北齐北齐武平元年( 575575年)范粹年)范粹墓出土的一批白瓷。这是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白瓷,为中 国瓷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也为唐代南青北白的陶瓷格局打下了基 础。 总结:魏晋南北朝、战乱、文化大交流、佛教流行思想解放。总结:魏晋南北朝、战乱、文化大交流、佛教流行思想解放。 佛教:忍冬、莲花佛教:忍冬、莲花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工艺美术方面最主要的成就是:瓷器在东汉产生的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工艺美术方面最主要的成就是:瓷器在东汉产生的基 础上已经成熟,并广泛地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代替铜、竹、木、础上已经成熟,并广泛地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代替铜、竹、木、 陶、漆、金银等制品,那时的墓葬普遍随葬青器瓷,那时瓷器的重要产生地陶、漆、金银等制品,那时的墓葬普遍随葬青器瓷,那时瓷器的重要产生地 在今浙江、绍兴、上虞一带的曹娥江两岸地域。在今浙江、绍兴、上虞一带的曹娥江两岸地域。 造型(三国两晋造型(三国两晋隋)的一般演变趋势是:从矮扁向高瘦发展。隋)的一般演变趋势是:从矮扁向高瘦发展。 装饰:西晋(装饰:西晋(1 1)喜欢以动物为基本造型或以动物形象作装饰附件;()喜欢以动物为基本造型或以动物形象作装饰附件;( 2 2)模印带状纹饰流行;()模印带状纹饰流行;(3 3)西晋晚期出现褐斑点彩;()西晋晚期出现褐斑点彩;(4 4)谷仓罐流行。)谷仓罐流行。 东晋:(东晋:(1 1)多素面;()多素面;(2 2)西晋带状纹饰以一、二条弦纹代替流行褐,斑)西晋带状纹饰以一、二条弦纹代替流行褐,斑 点彩,桥形系;点彩,桥形系; 南北朝:(南北朝:(1 1)褐斑点彩继续在早期流行,但密而小;()褐斑点彩继续在早期流行,但密而小;(2 2)莲瓣纹忍)莲瓣纹忍 冬流行。冬流行。 第四讲 五大名窑 从中国陶瓷发展史的角度看,宋代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转折期。宋代以前,瓷 器产地相对集中,主要是南方的越窑、长沙窑与北方的邢窑,产相种类较少, 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而宋代伴随着城市和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形成 ,瓷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形成了北方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磁北方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磁 州窑系;南方的龙泉青瓷系、景德镇的青白瓷系。州窑系;南方的龙泉青瓷系、景德镇的青白瓷系。创烧出供皇家享用的汝、官汝、官 、哥、定、钧、哥、定、钧五大名窑瓷器。 一、汝窑 宋代名窑,烧造时间短,流传达室下来的遗物不多。20世纪80年代, 在河南宝丰县清凉寺河南宝丰县清凉寺发现遗址。据陈万里先生考察考证,汝窑烧贡瓷约起始于 宋哲元佑元年(1086),止于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前后大致20年。 南宋清波杂志已有“近尤难得”的记载,南宋:叶 坦斋笔衡“本朝以定 州白瓷器有其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悬有之,汝州 为魁。”明清二代谈及宋代名窑,也首推汝窑。 孙长初:90多件。马未都: 67件。程金城:民间流传很少,存世不足百件。其中台北故宫21件 ,北京故 宫10多件,上海博物馆9件,其它如英国大英博物馆,大维德基金会。 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记载,雍正七年(1729)宫中作过一次统计 ,结果是:雍正时期宫里有31件汝窑器。 南宋人周密武林旧事“绍兴二十一年十月,高宗幸清河郡王,张 俊进奉汝窑酒瓶一对,洗一、香炉一。一共16件,这时宋代所有文献中记 载汝窑最多的一次。 汝器胎较薄,呈香灰色,釉色以神妙的天青色为正色,凡盘碗均施满釉 ,器里、器外、喙及足均不露胎,采用支钉工具烧,即所谓满釉支烧,支钉 少则3个,多则5个,支痕点很小,明张应文清秘藏称之为芝麻花细小挣 钉,支钉处露香灰胎色。从传世作品看,天青色是其基调,有的略深,有的 略浅。 “蟹爪纹”(蟹爪尖上的小毛刺);“鱼鳞状开片。” 釉层温厚如碧玉如凝脂, 釉面开片细密如鱼鳞,且满布针眼状的细小气泡,充满晶莹宝气。20世纪90 年代,美国;直径8公分的汝窑小盘(略有变形);154万美元。 宋徽宗笃信道教宋徽宗笃信道教,教主道君皇帝;道教主张“静为依旧”、“清极遁 世”;道教仪式中,给天神写的祈祷词叫“青词”,又叫“绿章”;欧阳修言:“ 道尚取乎反本,理何求于外饰。” 二、官窑 官窑颜色比汝窑透亮些,更绿一些。(与明清官窑区分) 赵匡胤.陈桥兵变.赵普.强干弱支.杯洒释兵权。 北宋官窑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期开始烧造,窑址估计在汴梁附近(开封) 至今没找到,其上面已覆盖黄土10米。 公元1127,南宋走上舞台。“ “旧官旧官” ”(北宋官窑);(北宋官窑);“ “新官新官” ” (南宋官窑)(南宋官窑)南宋官窑有二个烧窑的地方,杭州乌龟山乌龟山和凤凰山凤凰山 。 南宋顾文荐负暄杂录“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 青窑器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 宋代诗人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 绍兴十一年(1143)宋金议和,政局安定后,要恢复祭祀礼仪,大量生 产礼器是朝廷迫在眉睫的任务。 绍兴十三年(1145),咸淳临安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应用铜、玉 者,权以陶、木。”所以琮式瓶,花觚等造型,都是南宋官窑中的礼器。 1989年香港苏富比.官窑洗.2200万港币,创造了当时中国瓷世界纪录 官窑特征:1、紫口铁足紫口铁足,口部由于釉薄,露出紫色的胎骨;圈足露胎部 分,呈现铁褐的颜色。这个特征南宋比北宋明显。2、北宋官窑厚重,南宋 官窑轻薄。 明初曹昭格古要论:“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 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好者与汝窑相类;有黑土者谓之乌泥窑 ,伪者皆龙泉所烧者,无纹路。” 三、哥窑 哥窑的窑址迄今未发现,是五大名窑中迷团最多的窑口,明中期浙江 通志一书却记录了以下的传说:“处州县南七十里曰琉华山山下即琉田 ,居民多以陶为业。相传旧有章生一、生二兄弟,二人未详何时人,至琉田 窑造青器,粹美冠绝当世,是曰哥窑,弟曰生二窑。”嘉靖四十五年( 1566年)刊刻的七修类稿续编则进一步说:“哥窑与龙泉窑皆出处州龙 泉县,南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 各主一窑,生一所陶者为哥窑,以兄故也,生二所陶者为龙泉,以地名也。 处州府志中载:“其兄名章生一,所生之窑,皆烧白断纹,号百圾碎百圾碎 ,亦冠绝当世。” 特征“金丝铁残金丝铁残”(古代叫“文武片”);紫口铁足 “官哥不分”开大片为官,开小片为哥开大片为官,开小片为哥 四、钧窑 主要烧造于宋金元时期;钧官窑;钧民窑,明万历年间为避皇帝朱翊钧 的讳,钧州改为禹州,沿用至今。 “汝停钧代汝停钧代” 钧窑釉首创以铜的氧化物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铜红釉,烧出的釉色蓝 中带红,如蓝天中的晚霞。钧瓷创造性地烧出了紫红色釉(即海棠红),开辟 了陶瓷高温釉的一个新境界。 钧瓷属窑变系瓷器,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巧夺天工,神妙难言。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巧夺天工,神妙难言。 钧窑大体分蓝红两类,如天青、月白、天蓝、玫瑰紫、海棠红、胭脂红 、茄皮紫等,拓展了中国瓷器的审美境界,打破了多个世纪青白釉瓷器一统 天下的格局。 清末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言:“ “元瓷之紫聚物成形,宋钧之紫弥漫全元瓷之紫聚物成形,宋钧之紫弥漫全 体体。” 蚯蚓走泥纹 五、定窑 定窑窑址在河北曲阳,五大名窑中,其排名最后,但烧造年代在五大名 窑中最早,(北宋早期)其它皆北宋晚期。定窑釉薄,故定 窑用刀来雕刻,体现其纹饰之美。南宋时,北方已被金占领,定窑开始模制,提高产量。 “芒“北宋中期开始 定窑的白是一种象牙白,因其原料中富含金属铝和钛所致。当代定瓷名家陈文增言:“一 如碧天秋月,晨雪凝乳,聚之白中藏绚,动之顾盼生姿。” 明代曹昭格古要论中记载:“有紫定色紫,有墨定色黑如漆,土俱白,其价高如白定 。”除紫定、黑定外,还有“绿定”和“红定“。 第五讲 宋代民窑 北方:磁州窑、耀州窑、钧窑、定窑 南方:饶州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 一、磁州窑 磁州窑在今河北省磁县以地属磁州而得名。一方面由于民间色彩浓郁,不为士大夫阶层 赏识;另一方面,我们今天能看到有关陶瓷的宋代文献,大部分为南宋人写的,如周密、叶 、陆游等人。南宋人对北方情况不了解,那时北方已归金人统治,因而宋代文献不见记载, 直到明朝格古要论一书,才提到它。直到二十世纪初,它由英国人霍布逊命名。 景德镇陶录上说“磁土“是烧瓷器的原料,其实不然。由于磁州窑的这段记载,直 到今天,日本、韩国、朝鲜写汉字的瓷器,都写为“磁器”这俩字。 磁州窑是北方重要瓷口,从宋代一直延续到明清。它几乎囊括了北方所有窑口,俗话说 :“磁州”窑是个筐,看不明白的都往里装。 化妆土的运用,是磁州窑对陶瓷工艺的巨大贡献。 装饰方法:1、刀或竹这类硬器刻划;2、软笔绘画,直接在白胎上画;3、软硬兼施。 磁州窑的装饰有花鸟、人物、山水、墨竹等,还有大量的题字; 第五讲 宋代民窑 北方:磁州窑、耀州窑、钧窑、定窑 南方:饶州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 一、磁州窑 磁州窑在今河北省磁县以地属磁州而得名。一方面由于民间色彩浓郁 ,不为士大夫阶层赏识;另一方面,我们今天能看到有关陶瓷的宋代文献 ,大部分为南宋人写的,如周密、叶 、陆游等人。南宋人对北方情况不了 解,那时北方已归金人统治,因而宋代文献不见记载,直到明朝格古要 论一书,才提到它。直到二十世纪初,它由英国人霍布逊命名。 景德镇陶录上说“磁土“是烧瓷器的原料,其实不然。由于磁州窑的 这段记载,直到今天,日本、韩国、朝鲜写汉字的瓷器,都写为“磁器”这 俩字。 磁州窑是北方重要瓷口,从宋代一直延续到明清。它几乎囊括了北方 所有窑口,俗话说:“磁州”窑是个筐,看不明白的都往里装。 化妆土的运用,是磁州窑对陶瓷工艺的巨大贡献。 装饰方法:1、刀或竹这类硬器刻划;2、软笔绘画,直接在白胎上画 ;3、软硬兼施。 磁州窑的装饰有花鸟、人物、山水、墨竹等,还有大量的题字; 少则一字,多者数十以至上百,内容有诗词、记事、警世格言或指明用途 等4类。宋金两代流行词牌、曲牌也不少,枕上见到的有满庭芳、 朝天子、普天乐、阮郎归等等,河北磁县彭城出土的朝天子 枕,词为:“左难右难,枉把功名干,烟波名利不如闲,到头来无忧患 ,积玉堆金无边无岸,限来时,悔后晚,病患过关,谁救得贪心汉。”题 警世格言一类内容的较多,河北临水县出土瓷枕词为:“常忆离家日,双 亲托背言,过桥须下马,有路莫行船,未晚先行宿,鸡鸣再看天,古来冤 枉者,尽在路途边。”用以提醒离家外出的人:“众中少语,无事早归”,“ 有客问浮世,无言指落花”。 2、耀州窑 耀州窑位于陕西省铜州市,因宋时属耀州,故称耀州窑。最早见于宋初 陶 所著清异录 “刀刀见泥”。入刀角度倾斜,刀法犀利豪放。因其刻花工具为铁刀直接 刻,而其他窑刻通常用竹刀,因此犀利流畅的立体效果特别突出。 釉色多偏橄榄绿,在青瓷中显得较为深沉。 烧造年代:五代元 工艺:五代(凸雕)北宋(开始阴刻)金(线刻,甚至是素器) 。简化工艺,是为了节约成本,提高产量。 3、民窑定窑 南定:南方仿的定窑,如江西景德镇有白瓷出现 北宋早期(凸雕)北宋中期(阴刻)金(印花)更简化,甚至 是素面的 黑定、紫定、绿定(易与磁州窑混淆,主要看胎骨是否属于定窑系统) 。 宋定南迁,北方被金统治。金的文化背景与汉文化有差异,所以金代北方民 窑质量普遍下降,这是一个整体规律。 1127年靖康之难,徽宗和钦宗被金人掳掠到五国城(今黑龙江侬兰)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更?”(岳飞满江红) 4、饶州窑 饶州窑,现在称景德镇窑。宋真宗景德年间,正式改名为景德镇。 景德镇自汉代开始烧瓷器,至北宋,走上创新之路,至元代成为中国瓷都。 宋代创新的瓷器叫青白瓷(影青或隐青) 元代蒋祈陶记里说:“景德有窑三百余座,埏埴之器,洁白不疵。故 鬻于他所,皆有饶玉之称。” 明朝宋应墨天工开物里称影青是“素肌玉骨”。 瓷胎致密透光性好。釉是玻璃釉,透光度非常好。 景德镇的优势:1、自然条件,景德镇有高岭土,有大量松柴;2、地理 位置:位于昌江之南;3、人文条件好(欧阳修、王安石、曾巩、黄庭坚、 扬万里都是江西人);4、相对安定的生活环境。“工匠来八方,四成天下 走。”因而对江南地区瓷窑影响极大,出现了不少波及面达8省34县,它们之间形 成了一个以景德镇为中心的青白瓷系。 5、龙泉窑 龙泉窑位于浙江省龙泉县 北宋(创烧)南宋(鼎盛)元朝(有较大发展)明朝(逐渐走向衰弱 ,尤其是明朝中期以后) 北宋(石灰釉,易流动,釉层较薄)南宋(石灰碱釉,在高温中较粘稠,不易流釉 ,釉层较厚) 典型釉色:粉青,梅子青 6、建窑 建窑位于福建省建阳县水吉镇,其主要成就体现在釉面结晶的变化上,有兔毫、油 滴、玳瑁、矅变等名品。它的兴起与宋代上层社会饮茶斗茶风尚有直接关系。 宋徽宗大观茶论中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后人追记的宣和 遗事也有”政和二年又以惠山泉建溪异毫盏烹新贡太平嘉瑞茶赐蔡京饮之”。 唐人煎茶 茶饼拷热茶碾碾成细末过箩水中煮水要煮三沸舀到碗中 加盐、姜等佐料饮用 宋人点茶 把半友酵的青饼碾碎了调成膏放于茶盏中注入沸水连茶带水 一起喝。 7、吉州窑 吉州窑位于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其风格与造型与北方磁州窑有诸多相 似之处。 吉州窑的树叶纹、剪纸纹、剔釉填绘等等,在宋代瓷窑中独树一帜,有 浓郁地方特色。如树叶纹是将真的落叶浸泡发酵,去除叶肉后贴于施过黑 釉的坯胎上,烧成后叶脉叶形清晰如生地印在黑釉茶碗上。 第六讲 元青花 一、什么是青花瓷 青花瓷是一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以 1300左 右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 二、元青花兴盛原因: 1、统治者对工艺美术的浓厚兴趣促进了元青花的发展,决定了 它的基本 风格,从宋的隽秀典雅到元代的精美华丽。元政府于至元十五年( 1278) 在景德镇设“浮梁瓷局”。 2、元朝的统治者是草原民族,在工艺美术作品中喜欢充分表现 人的力 量,与宋代作品中的人的力量蕴藏在产品中间,形成鲜明的对比。 3、蒙古在历史上多与西亚接触,色彩及图案受其影响,并获得 了青花瓷 重要原料钴料。 4、全国统一后,由于中亚交通及海上贸易的发达,促进了瓷器 的发展, 在出口瓷中,青花为最受欢迎的品种。 5、蒙古族崇信的原始宗教萨满教中,蓝色象征天,白色象征善 ,而且这 二种也正是蒙古族起源图腾“苍狼白鹿”的颜色。 三、元青花特点: 1、 造型硕大,且精美。 2、元青花装饰层次多,画面满,形缘写实性强,花叶比例符合自然,题 材丰富。 3、人物及戏曲题材的出现,如鬼谷子下山,蒙恬将军,萧何月下追韩信 ,昭君出塞,尉迟恭救主等。 4、部分造型富于草原特色,如将军罐,鸡冠壶,鸡腿瓶,扁壶,高足杯 等等。 四、至正型元青花 1、1929年,英国人霍布逊在北京买下一对龙纹象耳大瓶,并运往欧洲, 现藏于英国大维德基金会。 “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拾香炉,花瓶一副 ,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至正十一年 ,即1351) 2、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托布卡比宫。 五、总结 1、元青花是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方化,蒙古文化的结晶。 如果说两宋是中国陶瓷的第一座高峰,元青花在短短几十年间就确立 了霸主地位,确立了景德镇瓷都地位,七百年来无法撼动。 2、青花的质地,色彩,同中华民族审美情趣一致,沉着、典雅、具有广 泛的群众基础。 第七讲 明代青花 概况:1、严厉的思想统治 2、资本主义萌芽 洪武31 永乐22 无款 洪熙1 国力强盛,款式多楷书少篆书 建文 宣德10 正统14 成化23 景泰7 黑暗期或黑白期无款 弘治18 在正德前思想禁锢 天顺8 正德16 嘉靖45 隆庆6 思想解放,道教兴起,出现八仙,青 万历48 色狼籍。万历36年(御窑厂解散) 天启6 景祯8 一、早期青花(永宣) 、明朝早期青花最具代表性的应为永宣青花。 、永乐皇帝四件事,A建故宫;B编纂永乐大典;C迁都北 京; D郑和下西洋。 明史中记载,这几十年是“蒸然有治平之象。” 、郑和下西洋与苏麻离青 、明代景德镇陶瓷在全国一支独秀,延袤十三里许,烟火逾十万 家, 陶户与市肆当十之七八”。 二、早期青花(空白期) 历史上把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叫空白期,共二十八年。 三朝二帝,正统9岁登基土木堡之变兵败被俘景 泰 登基第二年,正统回朝景泰七年,夺门之变; 空白期青花基本无款,质量较之永宣青花呈明显下降。 总结: 、我国陶瓷美学系统,已彻底摆脱了宋以来建立的美学系统。宋 代瓷器朴素,青花则为繁华。 、中国官窑瓷器第一次署上本朝年款,成为定制,影响后世。 三、明中期青花(成化、弘治、正德) 、成化无大器; 、成化一件衣; 、成化瓷器中出现大量婴戏纹碗,尤其是成化后期; 、弘治青花最大特点是画面留白,画得不那么满,空间留得多, “成弘不分。” 、正德时期的青花由清淡变得青翠; 、阿拉伯文字的青花瓷器大量出现。 四、明晚期青花(嘉靖、隆庆、万历、天启、崇祯) 、清朝嘉庆年间的蓝清景德镇陶录中说嘉靖瓷器“制作益巧,无物不有。” 、嘉靖朝青花用回青,蓝中带紫。 、道教题材青花器中大量出现,如八仙,暗八仙,灵芝纹,葫芦纹,器纹,八卦 纹,仙鹤等等。自此,官窑产品显得不那么庄重了。 、嘉靖朝青花瓷言必有意,意义吉祥,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等。 、“隆庆开关”。 、隆庆时青花在明晚期青花中最为浓艳,蓝得发紫。画面上的人物皆为长腰,画长 腰的人一般呈半蹲状。底款为“大明隆庆年造”。 、万历青花装饰繁缛,密不透风,没有空地。 、万历朝的密不透风有一个特征,就是没有主题。 、崇祯青花多写干支款,不写“大明崇祯年制”,只写“丙子”,“甲子”等等。 、青花笔筒明末方才出现。 总结:1、明朝瓷器第一次高峰是永宣时期,第二次高峰就是嘉万 时期。前者艺术特性明确,后者商品特性明确。 、万历36年,御窑厂解散,晚明发达的商品经济及思想解 放,使得明晚期青花异常生动,活泼。 、明朝青花釉层整体上较之以后的清朝更厚,有时看上去就 像冻住的猪油。 第八讲 清朝瓷器 一、概况(1644-1911) 顺治18 嘉庆25 光绪 康熙61 道光30 宣统 雍正13 咸丰 乾隆60 同治 、臧应迁(康熙二十年康熙二十七年) 、郎延极 、年希尧 、唐英 唐窑(雍正六年乾隆十九年)乾隆八年陶冶图说 二、顺治青花 1、顺治二年,废除匠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山西-山西计算机文字录入处理员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山西-山西行政岗位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山西-山西经济岗位工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农村劳保商店装修方案(3篇)
- 装饰企业联营方案(3篇)
- 单位房客厅改造方案(3篇)
- 集团搬迁计划方案模板(3篇)
- 肉类门店管理方案(3篇)
- 七年级数学教学内容分析报告
- 2025年预收账款长期挂账整改措施
-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文字版)
- RPA财务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课件 6.2 RPA银企对账机器人
- 粮油食材配送投标方案(大米食用油食材配送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Unit3Timeschange!Developingideas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英语外研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 2025年辽宁中考语文复习专项训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解析)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实验知识总结
- 低空经济:应急救援的新力量
- DZ∕T 0275.1-2015 岩矿鉴定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及一般规定(正式版)
- NBT《核动力厂场内应急设施设计规范》
- 老年晚期肺癌内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解读
- 设计管理制度及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