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doc_第1页
[四年级数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doc_第2页
[四年级数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doc_第3页
[四年级数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宁阳县第一小学 李国涛【内容提要】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因此,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效的情境、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有效的自主探索,让学生从中体验数学的“生活”之味、感受数学的“抽象”之趣、享受学习的“成功”之乐。【关键词】情境 教法 探索 有效性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进步或发展。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呢? 一、创设有效情境,体验数学“生活”之味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不能一味追求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漂亮的动画。而应更多的利用新教材本身,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能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一) 从教学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景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来创设情景,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又有利于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教学“按比例分配”一课时,创设了“饮料配制”这一教学情景,课伊始,教师提问:同学们喜欢喝饮料吗?都喜欢喝哪一种饮料?学生都说喜欢并纷纷说出自己喜欢喝的饮料,这时教师接着问:那你喝过自己配制的饮料吗学生都说没喝过。这时教师因势利导:这节课我们就自己动手配制饮料。配好之后,教师让学生品尝一下自己配制的饮料,由于配制的时候没有按照一定的比例,所以自然发出“好喝”、“太甜了”、“太淡了”的说法。这时教师抓住时机,要求学生互换手中的饮料,再次品尝,学生又会发现同桌配制的饮料和自己配制的饮料味道不一样,并能找出原因“同桌同学的饮料粉放得太多了”或“水放得太多了”等等。这时教师及时引导:要配制出好喝的、可口的饮料,水和饮料粉一定要适度,现在就请同学们重新再配制一次。这样的教学情景,不但与生活息息相关,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高度的关注和兴趣,而且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沿着有关问题的解决生动地展开,学生始终怀着极大的兴趣主动地探究、讨论、合作,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二)利用故事,创设教学情景 听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创设情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山上的猴王做了一个饼准备分给小猴子们吃。猴王把饼平均分成三份,拿了其中的一份分给了猴甲;然后又取了这个饼的六分之二分给了猴乙;这个饼的九分之三分给了猴丙。于是,甲乙两只猴子闹起意见来了,说猴王分得不公平。那么,究竟猴王分得是不是公平呢悬念,激励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同学们不由自主地展开了议论。CAI生动的画面吸引了他们,猴王的三种分法透过屏幕清晰可见。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个别学生甚至联想到商不变性质,并由此找到新的解释、新的结论。二、运用有效教法,感受数学“抽象”之趣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教师要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有更充裕的时间去参加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时,我们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去吸引学生,用多种教学方法去感染学生,促使他们喜爱数学,愿意学习数学。(一)动手操作,抽象知识具体化著名心里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让他们动一动、分一分、画一画、量一量、捏一捏等,能够促进学生多种感官活动,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引导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通过旋转和平移的方法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后,向学生提出:“同学们是否可以把梯形转化成其它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它的公式?”由于在“三角形面积”的教学中已渗透了“转化”的思想,于是学生纷纷动手操作探究,有的剪,有的拼,经过不断的尝试、交流和归纳,结果学生又发现了三种推导方法。这一学习过程,学生学到的不仅是梯形面积公式的知识,而且在动手操作的情景中,学到了怎样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二)寓学于乐,在玩中获取知识“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的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在“玩”中也学到数学知识。 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我先让学生模拟乌鸦喝水的实验,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学生把石子放入水中又拿出,拿出之后又放入,在意犹未尽的玩兴中,学生们说“石子占据水的空间,大的石子占据的空间大,小的石子占据的空间小”。紧接着我又问到:“只有石子占据空间吗?你能不能举出一些其它例子?”学生马上联系到生活中,说:电视机占有一定的空间,水占有一定的空间,书占有一定的空间,在学生意识到任何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后,我马上指出,这就是它们的体积,你能说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吗?体积的概念就这样从学生的口中说了出来。这一模拟乌鸦喝水实验的过程看似没有什么意义,但学生正是在这“玩”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什么叫做体积。三、引导有效探索,享受数学“成功”之乐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 自主探索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通过对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感受与理解来获取知识。教学中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营造广阔的空间,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索,让每个学生都愿探索、能探索、会探索,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让学生对近十二年的年历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想一想等方法进行自主探索,并将自己的发现写在黑板上。当第一位小朋友写上“我发现一年有12个月”后,其他小朋友的激情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再也按捺不住,纷纷走上讲台写出自己的发现。这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黑板上出现了“我发现每年的1、3、5、7、8、10、12月都是31天”“我发现每年的4、6、9、11月都是30天”“我发现二月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课堂顿时沸腾起来,进而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学书本上的知识后,再共同归纳出年、月、日的其他知识,然后教师只是在学生写出的各种发现中用红色粉笔圈出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就完成了本课的板书。什么样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在学生心中自己发现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当学生回顾探究过程,寻找自己的发现,欣赏自己的“杰作”时,脸上都表现出了喜悦的神情。在自主探索中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感受到了自主探索的乐趣,这对学生以后再进行自主探索是十分有利的。总之,数学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中要紧密联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