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粒岩-变质岩岩石学结课论.doc_第1页
麻粒岩-变质岩岩石学结课论.doc_第2页
麻粒岩-变质岩岩石学结课论.doc_第3页
麻粒岩-变质岩岩石学结课论.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变质岩岩石学结课论文 麻粒岩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麻粒岩,是在深变质作用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以含紫苏辉石为特征的高级区域变质岩石。成因:关于麻粒岩的成因,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原先位于地壳上部的原岩因某种构造作用而埋藏到地壳深部,由于高温变质作用,形成了麻粒岩相的矿物组合。其产生在高温、高压的地壳较深部位。麻粒岩主要属早前寒武纪,在太古宙分布最广,其他时代少见。在麻粒岩分布区有丰富的矿产,如金、银、铬、镍、铂、铜、铅、硼、石墨、压电石英、宝石、云母、金红石、夕线石、磷矿等。其他看法:(1)70年代以来,有的地质学家提出了一种以深成作用为基础的板底垫托机制的新看法,他们否认麻粒岩原岩的上地壳性质,认为麻粒岩的原岩是上地幔派生的岩浆岩,岩浆从下面直接垫托于地壳底部,从高温开始冷却,并在麻粒岩相条件下结晶。(2)有的学者提出了另一种板底垫托机制,强调麻粒岩形成于科迪勒拉型大陆边缘,原岩为俯冲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因此,这些地区是重要的普查找矿区。初步研究表明:麻粒岩在变质的峰期温度和压力上有很大的重叠区间,都经历了一个近等温-略升温的降压变质;麻粒岩很有可能在峰期和随后的降压变质阶段是同时的或有关联的;HT-HP和HT-UHT麻粒岩的分布特征是线状或面状分布仍有待进一步查明特征:1.结构和构造:变质程度较深,岩石一般为中细粒粒状变晶结构,具不明显的片麻状构造或块状构造。2.命名:(1)辉石麻粒岩(暗色麻粒岩):暗色矿物(紫苏辉石、透辉石、角闪石)达30%80%。(2)长英麻粒岩(浅色麻粒岩):暗色矿物含量小于30%。也有人进一步分为暗色麻粒岩、中色麻粒岩和浅色麻粒岩。通常认为,其变质作用属于典型的麻粒岩相的范围。目前对麻粒岩的定义尚存在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麻粒岩中暗色矿物的含量不大于30%;有人认为麻粒岩的暗色矿物应以紫苏辉石为主;有人主张只把具麻粒岩相典型矿物组合的变质岩称作麻粒岩。还有人把含紫苏辉石和不含紫苏辉石的麻粒岩相变质岩(除大理岩、石英岩外)均称为麻粒岩,等等。.成矿性:1.矿物成分:矿物成分主要有紫苏辉石、透辉石和斜长石,普通角闪石和黑云母亦较常见,有时还有条纹长石、石英、石榴子石、堇青石和蓝晶石等,副矿物主要有金红石和钛铁矿等。岩石中暗色矿物以紫苏辉石、透辉石、石榴子石等无水暗色矿物为主,角闪石、黑云母等含水暗色矿物较少或不出现。浅色矿物主要为斜长石、条纹长石、反条纹长石和石英,有时可含矽线石、堇青石等。2.产出状态:高压基性麻粒岩和高压长英质麻粒岩,它们与超基性岩构成了一个大约5km宽的构造岩石单元,与周围角闪岩相的片麻岩为韧性剪切带接触.长英质麻粒岩和基性麻粒岩的峰期组合均具有蓝晶石和三元长石(已变成条纹长石),形成的温压条件为T=9301020,P=1.82.5GPa,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