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散文阅读训练二篇.doc_第1页
[中学作文]散文阅读训练二篇.doc_第2页
[中学作文]散文阅读训练二篇.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散文阅读训练二篇细细的潮音 张晓风 每到月盈之夜,我恍惚总能看见一幢筑在悬崖上的小木屋,正启开它的每一扇窗户,聆听远远近近的潮音。 而我们的心呢?似乎已经习惯于一个无声的世代了。只是,当满月的清辉投在水面上,细细的潮音便来撼动我们沉寂已久的心,我们的胸臆间遂又鼓荡着激昂的风声水响! 有一次,午夜醒来,后庭的月光正在涨潮,满园的林木都淹没在发亮的波澜里。我惊讶地坐起,完全不能置信地望着越来越浓的月光,一时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快乐,还是忧愁。只觉得如小舟,悠然浮起,浮向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的青天,而微风里橄榄树细小的白花正飘着、落着,矮矮的通往后院的阶石在月光下被落花堆积得有如玉砌一般。我忍不住欢喜起来,活着真是一种极大的幸福这种晶莹的夜,这样透明的月光,这样温柔的、落着花的树。 一个残冬的早晨,车在冷风中前行,收割后空旷的禾田蔓延着。冷冷清清的阳光无力地照耀着。我木然面坐,翻着一本没有什么趣味的书。忽然,在低低的田野里,一片缤纷的世界跳跃而出。“那是什么?”我惊讶地问着自己,及至看清楚一大片杂色的杜鹃,却禁不住笑了起来。这种花原来是常常看到的,春天的校园里几乎没有一个石隙不被它占去的呢!在瑟缩的寒流季里,乍然相见的那份喜悦,却完全是另外一种境界了。甚至在初见那片灿烂的彩色时,直觉里中感到一种单纯的喜悦,还以为那是一把随手散开来的梦,被遗落在田间的呢!到底它是花呢?是梦呢?还是虹霓坠下时碎成的片段呢?或者,什么也不是,只是 博物馆的黄色帷幕垂着,依稀地在提示着古老的帝王之色。陈列柜里的古物安静的深睡了,完全无视于落地窗外年轻的山峦。我轻轻地走过每件千年以上的古物,我的影子映在打蜡的地板上,旋又消失。而那些细腻朴拙的瓷器、气象恢宏的画轴、纸色半枯的刻本、温润无暇的玉器,以及微现绿色的钟鼎,却岿然不动地闪着冷冷的光。隔着无情的玻璃,看这个幼稚的世纪。 望着那犹带中原泥土的故物,我的血忽然澎湃起来,走过历史,走过辉煌的传统,我发觉我竟是这样爱着自己的民族、自己的文化。那对侯,莫名地想哭,仿佛一个贫穷的孩子,忽然在荒废的后园里发现了祖先留下来埋宝物的坛子,上面写着“子孙万世,永宝勿替”。那时,才忽然知道自己是这样富有而博物院肃穆着如同深沉的庙堂,使人有一种下拜的冲动。 当这些事,像午夜的潮音来拍打岸石的时候,我的心便激动着。如果我们的血液从来没有流得更快一点,我们的眼睛从来没有燃得更亮一点,我们的灵魂从来没有升华得更高一点,日子将变得怎样灰黯而苍老啊! 不是常常许多小小的事来叩打我们心灵的木屋吗?可是为什么我们老是听不见呢? 我们是否已经世故得不能被感动了?让我们启开每一扇窗门,去聆听这细细的潮音,让我们久暗的心重新激起风声水响! (选自张晓风经典散文,有删减) 1“而我们的心呢?似乎已经习惯于一个无声的世代了。”为什么说我们的时代是“无声的时代”? 2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我忍不住欢喜起来,活着真是一种极大的幸福 隔着无情的玻璃,看这个幼稚的世纪。 博物院肃穆着如同深沉的庙堂,使人有一种下拜的冲动。 3“细细的潮音”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4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提到“让我们启开每一扇窗门,去聆听这细细的潮音,让我们久暗的心重新激起风声水响!”,结合全文,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聆听二胡如水的美 纳兰泽芸 下班的时候,在地铁口附近没有见到那个拉二胡的老人,我停下脚步,站在那里四处望了望,心里居然有点怅然若失。 除了刮太大的风,下太大的雨,老人几乎天天来,就这样手拿一把二胡,坐在绿化带的边沿,一条腿架在另一条腿上,二胡架在腿上。 老人拉得很投入。他斜斜地低垂着头颅,左手在弦上快速地滑动震颤,右手的一递一抽带动了整个身子的晃动。很早我就感觉到了老人的与众不同。一是他不同于一般街头卖艺者的衣裳褴褛,他是清清爽爽的,虽没有着蓝布长衫。然而就有一种拉二胡者的不可言说的风度在那里。二是一般的卖艺者盛钱工具基本是一只破搪瓷盆子,而他却是一顶并不破旧的黑礼帽。 我喜欢这个老人拉二胡的声音。 那二胡声里总是伴随着一股淡淡的忧伤和无奈,缓缓地、喑哑地“吱”的一声飘起,如同一扇门轴没有充分润滑的古老大门,沉重地、缓缓地开启,接着是一串长调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地响起。 初听二胡,该是许多年前的事儿了。那时还在家乡的小城读书,学校里组织去听刘天华作品演奏会。当时对二胡这种乐器并不是很了解,只是有着一种粗略而模糊的印象。记得当时听了刘天华的病中吟、良宵、空山鸟语,还有月夜。 只感觉病中吟的曲调沉郁悲凉,是久病沉疴中的孤寂与凄清,仿佛能够听见泪水缓缓流淌的声音;良宵诉说着一种绵绵的思念,深藏着一种历经了久远年岁的沧桑感情在里面;空山鸟语里传递着一种超于尘外的安谧和宁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耳朵、心灵刹那被清洗一净。月夜令人宛若置身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清丽月夜,身心与月共澄澈,月夜寻香花独幽。 然而,刘天华英年早逝,我无法想象,如果他不是过早殒灭,凭他的才华和造诣,该会取得怎样巨大的成就?只是,世事往往如此令人扼腕。 在二胡凄美、苍凉的曲调世界里,瞎子阿炳是一个极致,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顶点,一个无法绕过的诉说。失明的阿炳无依无靠,为了糊口只好流浪街头,拉着二胡卖艺,艰难度日。当我初次听到那首二泉映月时,感觉那一个个音符如一脉脉忧伤的泉眼在汩汩地鼓涌,我闭上双眼,那种忧伤便潜入心灵,那种忧伤杂糅了悲苦、困顿、无奈、颠沛流离、寒砭肌骨和食不果腹的凄伤倾诉。我知道二泉映月当初并不曾拥有这样一个美丽、引人遐思的名字,那只是阿炳流落街头时随手拉出的一些音符而已,是从他的心里自然流淌出来的表达他凄苦心境的一些音符。 日本著名指挥家小征泽尔在听了二泉映月后说“断肠之感这句话太合适了”。我也有同感。许多次,我独自在寂静之中听二泉映月时,感觉心里、眼里有泪意在涌动。 二胡不属于繁华、不属于绮丽,它只属于沉静、凄迷和哀怨,当然也有金戈铁马、也有热闹非凡的,比如阿炳的听宋,气势恢宏、壮怀激烈,比如阿炳的龙船,喧闹热烈,嘈嘈切切。但即便如此,与二泉映月相比,它们的感染力会逊色许多。 二胡属于流浪的艺人,属于孤苦的旅人,属于贩夫偷闲之时的低语,属于走卒沉闷之时的倾诉,属于过气的戏子潦倒之时的哀怨 在“雨打梨花深闭门”的暮春,在“绿树浓荫夏日长”的仲夏,在“寂寞梧桐庭院锁清秋”的深秋,在“北风吹雁雪纷纷”的寒冬,我们能听到二胡一声骤然的低泣,一脉绵长的诉说,一种寂寥的沧桑,怎么能说,那不是一种“哀而不伤”的美丽呢? (选自指尖飞旋的心灵舞者,有删节) 1为什么说“龙船,喧闹热烈。但即便如此,与二泉映月相比,它们的感染力会逊色许多”? 2如何理解二胡的“哀而不伤”?写一写这个特点是如何体现在地铁口老人的身上的。 3你从“哀而不伤”的二胡音乐中感悟到了什么人生哲理? 参考答案 细细的潮音 1我们似乎已经世故得不能被感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哪怕是一地月光、一片杜鹃、一件古物等等,都不能叩响我们的心灵。 我们的心似乎不会被感动,我们的日子灰暗而苍老,我们感受不到大自然的一切声响。所以,说我们的时代是“无声的时代。” 2“我欢喜”,是因为我感受到了月光的美丽,我的心被感动了。“活着真是一种极大的幸福”,是因为我们的世界还有那么美丽的“夜”“月光”“花”“树”,来点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沉积的心带来一丝感动。 隔着无情的玻璃,看这个幼稚的世纪。 “幼稚的世纪”是指我们这个时代太浮躁,太沉积,人们忙忙碌碌,不过旋又消失,而历史才是厚重的,岿然不动的。与历史比较,我们的世纪就太“幼稚”了。 博物院的“肃穆、深沉”,来源于它的厚重额历史和辉煌的传统,这些,都是我们的无价之宝,作为后代子孙,我们要懂得感恩、崇敬历史文化。所以说“有一种下拜的冲动”。 3浓浓月光下温柔、美丽的花、树; 在瑟缩的寒流季里,在被遗落的田间,仍然开出一片缤纷世界的杜鹃花。 岿然不动、保持本色的文物。 聆听二胡如水的美 1二胡不属于繁华、不属于绮丽,它只属于沉静、凄迷和哀怨。 二胡属于流浪的艺人,属于孤苦的旅人,属于贩夫偷闲之时的低语,属于走卒沉闷之时的倾诉,属于过气的戏子潦倒之时的哀怨。 2“哀而不伤”是指虽然生活无依无靠甚至四处流浪,生活中充满了悲苦、困顿、无奈、颠沛流离,但是,仍然保持着人的尊严,仍然不懈的努力、抗争。二胡是内心沧桑的诉说,是心底的自然流淌。 地铁老人不是衣裳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