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范文——郑州某办公楼的空调系统设计_第1页
毕业论文范文——郑州某办公楼的空调系统设计_第2页
毕业论文范文——郑州某办公楼的空调系统设计_第3页
毕业论文范文——郑州某办公楼的空调系统设计_第4页
毕业论文范文——郑州某办公楼的空调系统设计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摘要本工程为郑州市某办公楼的空调系统设计。该建筑层数为五层,每层都用于办公。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初步选定空调的系统形式,此办公楼采用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风机盘管为吊顶卧式暗装,气流组织为上送上回,送、回风均采用单层百叶风口,新风由新风机组集中处理后供到各个空调房间,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焓值,不承担室内冷负荷。夏季冷负荷计算采用谐波反应法,冬季热负荷采用稳定温差传热法。根据冷热负荷以及室内外设计参数可以计算出各空调区域或房间的送风量。再由负荷和送风量可以选择冷热机组,经计算,冷源采用水冷式双螺杆冷水机组,共两台。郑州市有城市热力管网可用,故系统热源采用城市热力管网。风管及水管的水力计算采用假定流速法。本论文设计范围为:空调风系统、空调水系统、冷热源设计。主要内容为:负荷计算、空调系统方案选择、房间风量的计算、风系统设计及气流组织计算、水系统设计及相应的水力计算、设备选型和布置、空调冷热源设计选型。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严格遵循空调规范的规定,对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考虑,尽可能实现节能、高效、环保。关键词: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设备选型;节能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AbstractAbstractThe object of this design is the air-conditioning and ventilation system for HuaFeng Mining Machinery Company Office of ZhengzhouFrom the basement to the 5th floor, They are all for office. According to the use function, preliminary selected 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ms,the building use Fan coil units and independent fresh air system。Fan coil is horizontal dark outfit , airflow organization to send from above and back from above,outlet and return air mouth as a single layer shutter tuyere, fresh air units by the central treatment for air conditioning room after all, fresh air treatment to indoor air enthalpy is not liable for indoor cold load.Summer load calculation method of the harmonic reaction engineering simplified method, the winter load stable heat transfer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load calculation and interior design parameters can be calculated the air conditioning area or the room send air volume. Then the load and send air volume can choose the hot and cold, cold source through calculation by Co., LTD water-cooled double screw water chillers, Zhengzhou city heat power network is available, so the heat pipe heat source system city. The air duct and pipes of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hydraulic calculation method of flow velocity.The scopes of this thesis are the wind system of air conditioning, the water system of air conditioning, cold and heat source. The main contents are load calculatio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program selection, room wind calculation ,wind and air distribution system design calculations, duct hydraulic calculation, design and selection of cold and heat source.Strictly follow the air conditioning norms, refer to the relevant materials, the system of each link of the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and thus provide a practical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design.Keywords :Fan coil unit and independent fresh air system;Equipment Selection; Energy Saving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目录第一章 绪论11.1工程概况11.2. 空调方案确定11.3. 设计内容2第二章 原始资料42.1. 设计依据4第三章 空调负荷计算53.1. 室内外设计参数(郑州)53.1.1 室外设计参数53.1.2 室内设计参数53.2. 冷负荷计算53.2.1 空调冷负荷计算公式63.2.2 空调冷负荷计算举例及汇总83.2.3 新风冷负荷计算133.3. 冬季热负荷计算133.3.1 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133.3.2 围护结构的附加(修正)耗热量143.3.3 冷风渗透耗热量153.3.4 外门冷风侵入耗热量153.3.5 冬季热负荷计算举例163.3.6 各层房间热负荷汇总173.4. 湿负荷计算183.4.1 湿负荷计算183.4.2 典型房间湿负荷计算193.4.3 湿负荷汇总19第四章 空调方式的确定4.1. 空调系统分类及比较204.2.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处理过程224.3. 新风机组选型28第五章 空调房间气流组织设计305.1. 风管和部件305.2. 送、回风口305.2.1 风口的分类305.2.2 送、回风口的风速325.2.3 送回风口尺寸325.3送风口尺寸的选择33第六章 管道布置及水力计算376.1. 空调水系统水力计算376.1.1 水管管径的确定376.1.2 阻力的确定376.1.3 计算步骤如下386.1.4 水系统的水力计算396.2. 风管的水力计算416.2.1 风管系统416.2.2 风管水力计算的内容416.2.3 计算方法426.2.4 风管的水力计算42第七章 制冷机房设计457.1. 冷热源方案的选择457.2. 冷冻水系统设计457.2.1 一次泵冷冻水系统457.2.2 二次泵冷冻水系统467.2.3 两管制水系统的特点467.2.4 闭式系统的特点467.2.5 同程和异程系统的选择467.3. 冷却水系统设计477.4. 定压水系统设计477.5. 制冷机组477.6. 水泵的选型497.6.1 水泵设计规范497.6.2 冷冻水泵型号选择507.6.3 冷却水泵选型517.6.4 冷却塔527.6.5 补水泵537.6.6 分水器和集水器547.6.7 冷凝水系统的设计54第八章 设备及材料的选择568.1. 阀门568.2. 水过滤器568.3. 软接头568.4. 风管设计568.5. 风管阀门的选择57第九章 系统消声减振与管道保温防腐589.1. 空调系统的消声减振589.2. 管道保温589.2.1管道保温结构组成589.2.2保温材料的选用599.2.3保温材料的经济厚度599.3.管道防腐59致 谢61参考文献62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绪论第一章 绪论1.1工程概况该建筑位于郑州市,是一座大型的办公楼,建筑总共五层,一至五层为基本为办公室,建筑面积约为7890平米,占地面积约为1520平米。要求空调冷热媒参数 冷水供回水温度:7-12。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空气调节技术已是保证室内良好环境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技术。经济的发展使从事空调设计人员越来越多,对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其他行业的人也越来越多的关心空调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尤其是近年来能源危机的出现、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对空调设计提出了新的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成了当前各国空调制冷行业的研究方向。空调技术的发展,不仅要在能量的节约和回收、能量转换和传递设备性能的改进,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和优化以及计算机控制等方面继续研究和开发,而且要进一步创造适宜于人类工作和生活的内部环境。随着生产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空调技术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同时也在积极研究环保、节能的空调产品和技术,已经投入使用了冰蓄冷空调系统、燃气空调、VAV空调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等。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各种空调应运而生。如变频空调,它是目前空调消费的流行趋势,节能环保,能耗低;无氟空调,由当前全球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所催生,无氟空调是众所期待的产品;舒适性空调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健康是空调发展的主题之一,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拖多的发展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居民居住环境的巨大变化,也为自身发展指明了方向。总之,伴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节能、环保、健康、智能控制已成为空调发展的大趋势。由于本人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无论是实践经验还是理论基础都还比较薄弱。设计过程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足,恳请各位老师指正。 1.2. 空调方案确定空气调节系统按空气处理设备的设置情况可分为集中系统,半集中系统,全分散系统,而半集中系统是指除了集中空调机房外,还设有分散在被调节房间内的二次设备(又称末端装置),其中多半设有冷热交换装置(亦称二次盘管),它的功能主要是在空气进入被调节房间之前,对来自集中处理设备的空气作进一步补充处理。多数办公楼、宾馆客房、医院病房都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的空调方式,该方式有单独的新风机将新鲜空气送入房间,风机盘管有不同的回风方式。一种回风方式是各房间单独安装风机盘管,各房间的回风经过盘管冷却后送出,回风仅在自身房间内循环,不同房间之间互不流通。另一种回风方式是各个楼层的多个房间统一通过吊顶掺混回风后经过风机盘管冷却后送入各个房间,不同房间之间的回风有交叉。不论何种方式的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首先都要注意避免新风系统混入从建筑排出的污染空气,同时要注意风机盘管的清洁。根据不同的回风方式,风机盘管加新风方式在运行时要注意如下问题具体:1)各房间单独回风的系统 首先要保持新风入口清洁,不被污染。新风机房位于大楼的地下或者顶部,一般直接通过风道从室外取新风。要注意取风口的位置,不要使其吸入建筑排风。有些系统是从风机房内取新风,对这种形式应防止楼内空气通过机房门进入机房并吸入新风机,应严格保证新风机房密闭,同时要保证新风机房清洁,必要时安装新风道,从室外取风,此外,新风过滤网也要作到定时清洗。新风竖井或者新风风道要注意清洁通畅。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排风系统多数是和厕所排风合用,为保证通风效果,建议将厕所排风系统全天连续运行。 此外凝结水盘是污垢存积的地方,也要保持清洁。由于凝水是从房间回风在通过盘管制冷后凝结产生的,目前还难以确认空气中的病毒是否会在凝水中存活,为防患未然,建议运行管理人员对各风机盘管的凝结水盘统一清洁,消灭病毒生存的载体。2)吊顶统一回风的系统 有一些小型办公楼采用此类系统,和各房间单独回风的方式不同,采用这种方式的建筑基本上隔断仅到吊顶,吊顶上空是互相连通的,各房间的空气相互交叉。这种系统和全空气系统相同,也存在各房间空气相互掺混,污染物有可能在建筑各区域之间传播,潜在危险较大。对于这类系统,除了要注意保持新风不被污染、凝结水盘清洁外,要尽可能地停用风机盘管。可通过降低冷冻水温度,加大冷冻水流量,寻找增大新风量的途径等手段增加新风供冷能力来满足供冷要求。1.3.设计内容 1.3.1对设计中的部分未知参数进行了假定,并确定了室外计算参数和室内设计参数;1.3.2完成了空调房间的冷、热、湿负荷和新风负荷的计算;1.3.3根据空调房间的使用性质和大小,结合各种空调方式的优缺点,采用了风机盘管加新风的空气调节方式;1.3.4采用了百叶风口的送风方式,并对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进行了设计和校核;1.3.5进行了冷冻水和冷却水系统设计;利用假定流速法确定了风管和水管的尺寸,并进行了水力计算;1.3.6进行了制冷机房设计;根据样本,先后选择了空气处理机组、循环水泵、冷水机组、热泵机组等制冷空调设备;1.3.7最后进行了管道保温和空调系统消声减振设计。65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二章 工程概况第二章 原始资料2.1. 设计依据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制图标准(GBJ114-88);3.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4.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中国建筑标准 设计所,2003;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中国计划出版社; 本工程的原始设计资料并不完善,鉴于本工程很多设计数据的缺失,在设计中对于建筑维护结构等参数按照实际情况和节能规范的要求进行了假定: 表2-1围护结构参数围护类型(名称)传热系数 K(w/m2)外墙砖墙0.86 内墙砖墙1.76 外窗0.76 屋面预制 06-3-150-50.69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三章 空调负荷计算第三章 空调负荷计算空调负荷是指空调房间冷热负荷和湿负荷。空调房间冷热负荷、湿负荷是确定空调系统送风量及空调设备容量的最基本依据。3.1 室内外设计参数(郑州)3.1.1 室外设计参数表3-1 郑州室外气象参数夏季大气压力998.5mbar冬季大气压力1016.9mbar空调计算日平均干球温度30.8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7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5.6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54%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7.4采暖室外计算温度-1室外平均风速2.6m/s室外平均风速3.4m/s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60%室外通风计算温度23.1.2 室内设计参数由暖通空调设计手册可查得本建筑室内设计参数见下表:表3-2 各空调房间室内设计参数表季节房间用途温度()湿度()室内风速(m/s)夏季办公室2760V0.25夏季休息室2760V0.25夏季会议室2760V0.25冬季办公室18-V0.15冬季休息室18-V0.15冬季会议室18-V0.153.2 冷负荷计算1、空调房间的冷负荷应包含以下内容。(1)由于室内外温差和太阳辐射作用,通过建筑物维护结构传入室内热量形成的冷负荷。(2)人体散热、散湿所形成的冷负荷。(3)灯光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4)其他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3.2.1空调冷负荷计算公式 谐波反应法计算冷负荷的过程很复杂,一般需用电子计算机。为了便于手算,采用谐波法的工程简化计算方法。1.外墙和屋顶 (3.1)式中 围护结构计算面积,m2; 围护结构 传热系数,W/(m2K); 计算时间,h; 围护结构表面受到周期为24小时谐性温度波作用,温度波传到内表面的时间延迟,h; 温度波的作用时间,即温度波作用于围护结构内表面的时间,h; 作用时刻下,围护结构的冷负荷计算温差,简称负荷温差,可通过空气调节查得,见附录2-10(墙体),附录2-11(屋顶)。2.内墙 冷负荷计算公式: Q = KF (twp + Dtj -tN ) (3.2) twp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 Dtj考虑太阳辐射热等因素的附加空气温升,; tN室内空调计算温度,。3.外窗外窗的冷负荷包括两个部分,即窗户瞬变传导得热形成的冷负荷和窗户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1)窗户瞬变传导得热形成的冷负荷:CLQ=KFt (3.3)式中 t 计算时刻的负荷温差,可通过空气调节附录2-12查得; K 传热系数,W/(m2K);单层窗可取5.8W/(m2K),双层窗可取2.9W/(m2K) 窗口计算面积,m2。2)窗户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 CLQ=xgxdCnCsFJj (3.4)式中 窗的有效面积系数;单层钢窗0.85,双层钢窗0.75; 地点修正系数,可通过空气调节附录2-13查得;Cn 窗内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可通过空气调节附录2-8查得;Cs 窗玻璃的遮挡系数,可通过空气调节附录2-7查得;Jj 计算时刻时,透过单位窗口面积的太阳总辐射热形成的冷负荷,简称负荷强度,W/m2,可通过空气调节附录2-13查得。4.内围护结构1)当邻室为通风良好的非空调房间时,通过内墙和楼板的温差传热负荷,可按式(3-1)计算。此时负荷温差应按空气调节相应表中“零”朝向的数据采用。2)当邻室为空调房间时,室温均相同,可不用计算.5.地面 查舒适性空调,地面传热可忽略不计。6.室内热源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设备、照明和人体显热散热得热形成的冷负荷,在工程上可用下式简化计算。 CLQ= JX-TQ (3.5)式中 Q 设备、照明和人体得热,W; T 设备投入使用时刻或开灯时刻或人员进入房间时刻,h;JX-T 时间内的设备负荷强度系数,可通过空气调节附录2-14查得,照明负荷强度系数(附录2-15)、人体负荷强度系数(附录2-16)。7.人体潜热散热形成的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W (3.6)式中 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成年男子潜热散热量,W;室内全部人数; 群集系数,见空气调节表2-17。3.2.2空调冷负荷计算举例及汇总 本设计中需要进行空调设计的房间较多,而冷负荷的计算又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和重复性,所以在这里只列出了一层北南侧最西边的一个房间详细的负荷计算过程,对于其他空调房间,只汇总出最后计算结果。现以此房间为例计算冷负荷:(1)西外墙冷负荷西外墙的面积为19.26,同上方法查得,传热系数K=0.86W/K,衰减系数=0.2,衰减度n =41.09,延迟时间为=11.3h;查得扰量作用时刻时的郑州北外墙负荷温差的逐时值,按照式3-1即可求得西外墙的冷负荷,计算结果列于表3-3中。表3-3房间101西外墙冷负荷(W)计算时刻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K0.87F26.28781012151718191817151412CLQ115.9132.5165.6 198.7248.4281.6298.1314.7298.1281.6248.5231.9198.7(3)南外墙冷负荷计算方法同西外墙,面积为8.19,计算结果列于表3-4中。表3-4房间101南外墙冷负荷(W)计算时刻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K0.86F8.19789101111121211111098CLQ49.356.363.470.477.577.584.584.577.577.570.463.456.3(4)西外窗瞬变传导得热冷负荷西外窗面积为1.8,传热系数=0.76,查得郑州各计算时刻的负荷温差,按照式2-3即可求得西外窗瞬变传导得热冷负荷,计算结果列于表3-5中。表3-5房间101西外窗瞬变传导得热冷负荷(W)计算时刻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K0.76F1.8,2.63.95.36.57.68.59.19.59.59.18.47.56.4CLQ3.565.347.258.9010.4011.6312.4513.013.012.4511.5010.268.76(5)西外窗日射得热冷负荷西外窗的有效面积系数为0.75,地点修正系数为0.95,屋内挂活动百叶,内遮阳系数=0.60,窗玻璃的遮挡系数=0.78。查得各计算时刻的负荷强度,按照式3-4即可计算出南外窗日射得热冷负荷,计算结果列于表3-6中。表3-6房间101西外窗日射得热冷负荷(W)计算时刻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Xg0.75Xd0.95Cn0.60Cs0.78F1.8Jj.537185951001512503333743542769657CLQ67.9791.06109.01121.84128.25193.65320.62427.07479.65454.0353.97123.1273.10(6)内墙冷负荷内墙冷负荷计算公式:Q = KF (twp + Dtj -tN )传热系数为 K=1.76WK,内墙面积35.1,查简明空调设计手册表2-9,附加空气温升Dtj =1,郑州地区twp =32,Q = KF (twp + Dtj -tN )=1.7635.1(32+1-27)=370.66W(7)设备冷负荷此办公室中的电器设备为2台台式电脑,功率均约为300W,查得各计算时刻的负荷系数,按照式3-5即可计算出该房间内的设备冷负荷,计算结果列于表3-7中。表3-7房间101设备冷负荷(W)计算时刻8:009:0010:0011:00T0123JE-T00.580.770.81Q2300=600 WCLQ0348462486续表计算时刻12:0013:0014:0015:0016:00T45678JE-T0.840.870.890.900.92Q2300=600 WCLQ504522534552564(9)照明冷负荷房间的照明密度为40,该房间面积为19.44,查得各计算时刻的负荷系数,按照式3-5即可计算出该房间内的照明冷负荷,计算结果列于表3-8中。表3-8房间101照明冷负荷(W)计算时刻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T012345678JL-T00.480.680.740.780.830.860.880.91Q4019.44=777.6 WCLQ0377.1528.8575.4610.4641.5664.8703.7707.6(10)人体冷负荷包括人体显热冷负荷和人体潜热冷负荷。人体显热冷负荷:查空气调节表2-18得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成年男子显热散热量为60W/人,潜热73W/人,散湿109g/(h人),房间内人数为6人,按照式2-5即可计算出该房间内的人体显热冷负荷,计算结果列于表3-9中。表3-9房间101人体显热冷负荷(W)计算时刻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T012345678JL-T00.510.710.750.830.850.860.890.90Q606=360WCLQ0183.6255.6270298.8306309.6320.4324人体潜热形成的冷负荷: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成年男子潜热散热量为73W/人,群集系数=0.89,按式2-6即可计算出该房间内的人体潜热冷负荷为:=7360.89=438W。将以上的计算结果汇总如表3-10所示表3-10房间101负荷汇总(W)计算时刻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西外墙115.94132.50165.63198.76248.45281.51298.14314.70298.14281.58248.45231.89198.76南外墙49.3056.3563.3970.4377.4777.4784.5284.5277.4777.47 70.434 63.3956.35内墙370.65西外窗传导3.565.347.258.9010.3911.6312.4513.013.012.4511.4910.258.79西外窗日射67.9791.05109.01121.83128.25193.65320.62427.07479.65454.0353.97123.1273.10设备0348462486504522534522564576588606618照明0377.1528.8575.4610.4641.5664.8703.7707.6707.6719.28727.05734.83人体显热0183.6255.6270298.8306309.6320.4324325.7329.4150.0684.18人体潜热438438438438438438438438438438438438438总冷负荷 1273.741466.221904.022089.02084.882193.922361.202480.072488.242439.712311.741912.061786.21由计算可知,房间101的最大冷负荷出现在16:00时,其值为2488.24W。其他房间冷负荷计算所用到的公式及其计算过程与上述均相同,在此不再一一陈述,仅将每个房间的最大冷负荷列出,并按照楼层进行汇总,分列于表3-11至3-14中。表3-11 一楼房间冷负荷汇总(W)房间编号房间用途最大冷负荷(W)101休息室2488.24102图书室7822.94103保安室3075.96104财务室3075.95105办公室5707.19106休息室2315.68107档案室5533.35108管理室3239.59109管理室3566.75110计算机室15522.42111机房4995.975表3-12二楼房间冷负荷汇总(W)房间编号房间用途最大冷负荷(W)201休息室2488.24202办公室5831.14203办公室5813.03204办公室5831.14205办公室5813.03206休息室2315.68207办公室5533.35208办公室3239.59209办公室3566.75210会议室17186.54表3-13三四楼房间冷负荷汇总(W)房间编号房间用途最大冷负荷(W)301(401)休息室2488.24302(402)办公室5831.14303(403)办公室5813.03304(404)办公室2488.24305(405)办公室5831.14306(406)办公室2488.24307(407)办公室5831.14308(408)办公室5813.03309(409)办公室2315.68310(410)办公室5533.35311(411)办公室3239.59续表312(412)办公室3566.75313(413)会议室17186.54表3-14五楼房间冷负荷汇总(W)房间编号房间用途最大冷负荷(W)501休息室16067.92502办公室3566.75503会议室49022.22504音控室2488.24505办公室5831.146506休息室2488.24507调度室52748.813.2.3 新风冷负荷计算房间内新风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3.7)式中: 新风量,m3/h; 空气密度,kg/m3室内外空气焓差,kJ/kg。3.3 冬季热负荷计算3.3.1 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W (3.8)式中: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 围护结构的计算面积,m2;冬季室内空气的计算温度,;冬季室外空气的计算温度,;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是用来考虑供暖房间并不直接接触室外大气时,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会因内外传热温差的削弱而减少的修正,其值取决于邻室非供暖房间或空间的保温性能和透气情况。整个建筑的基本耗热量等于它的围护结构各部分基本耗热量的总和即: W。表3-15 温差修正系数序号围护结构特征1外墙、屋顶、地面以及与室外相通的楼板等1.002屋顶和与室外空气相通的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等0.903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外墙上有窗时0.754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外墙上无窗且位于室外地坪以上时0.605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外墙上无窗且位于室外地坪以下时0.406与有外门窗的非采暖房间相邻的隔墙0.707与无外门窗的非采暖房间相邻的隔墙0.408伸缩缝墙、沉降缝墙0.309防震缝墙0.703.3.2 围护结构的附加(修正)耗热量1、朝向修正耗热量朝向修正耗热量是基于太阳辐射得热量对房间供暖的有力作用和各朝向房间温度平衡要求而提出的对各部分基本耗热量的附加(或附减)百分率。各朝向修正耗热量如表3-16所示。 表3-16 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的附加(或附减)百分率围护结构朝向朝向修正率(%)北、东北、西北010东、西-5东南、西南-10-15南-15-30注:在本次设计中朝向修正系数选定为:东、西:-5% ;南:-20% ;北:0%;2、风力附加耗热量风力附加耗热量是考虑室外风速超出常规而对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的修正。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室外平均风速大多在23m/s左右,一般建筑不考虑风力附加,本设计由于济南冬季室外平均风速3.2m/s,所以不考虑风力附加。3、高度附加耗热量高度附加耗热量是在考虑房间高度过大时,由于存在竖向温度梯度而使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附加的耗热量。房间高度大于4m时,每高出1m应附加2,但总的附加率不因大于15。由于本建筑每层的高均为3.6米,所以不必考虑高度修正。3.3.3 冷风渗透耗热量1)冷风渗透量计算V=Lln (3.9)式中:L 每米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空气量,在冬季室外平均风速vpj=2.8m/s下,单层金属窗的L1=2.6m3/mh,双层(金属框)外门L2=1.8 m3/mh; l 门、窗缝隙的计算长度,m; n 渗入空气量的朝向修正系数,如下表2-17 表3-17 渗透空气量的朝向修正系数n北1.00东0.45南0.10西0.102)冷风渗透耗热量计算 (3.10)式中:V 经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总空气量,如上计算;w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kg/ m3;cp 冷空气的定压比热,c=1kJ/kg3.3.4 外门冷风侵入耗热量冷风渗透耗热量: (3.11)式中: 外门的基本耗热量,W; N考虑冷风侵入的外门附加率,按表3-18采用。表3-18 外门附加率N值 外门布置状况附加率一道门65n%两道门(有门斗)80n%三道门(有两个门斗)60n%公共建筑和生产厂房的主要出入口500%因此总热负荷为: =+3.3.5 冬季热负荷计算举例以房间101为例详细列出了空调冬季热负荷的计算过程。此房间的外围护结构温度均为12,空调房间为正压,故冷风渗透耗热量和冷风侵入耗热量不用计算。根据以上公式,各种热负荷的计算过程如下:(1)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的计算a、西外墙传热耗热量:西外墙的面积:19.26耗热量: =11.0719.2618-(-10) =577.03Wb、南外墙传热耗热量:南外墙面积:8.19耗热量: =11.078.1918-(-10)95% =233.10Wc、西外窗传热耗热量:北外窗面积:1.8耗热量: =1.02.71.818-(-10) =136.08Wd、内墙耗热量:内墙面积35.1内墙耗热量: =0.51.7635.1(18-12) =185.32W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 =577.03+233.10+136.08+185.32 =1131.53W3.3.6 各层房间热负荷汇总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剩余各房间的热负荷,汇总到表3-19至3-22中。表3-19 一楼各房间热负荷汇总(W)房间编号房间用途热负荷(W)101休息室1131.53102图书室1279.6103保安室1167.84104财务室579.27105办公室579.27106休息室1167.84107档案室2542.39108管理室1336.8109管理室2048.2110计算机室700.36111机房700.36表3-20 二楼各房间热负荷汇总(W)房间编号房间用途热负荷(W)201休息室2199.75202办公室1176.60203办公室1064.84204办公室532.42205办公室1817.79206休息室532.42207办公室1064.84208办公室1709.03209办公室2347.68210会议室1233.8表3-21 三 四楼各房间热负荷汇总(W)房间编号房间用途热负荷(W)301(401)休息室2350.15302(402)办公室2238.39303(403)办公室1119.20304(404)办公室3210305(405)办公室1119.20306(406)办公室2238.39307(407)办公室3469.36308(408)办公室4308.01309(409)办公室2470.35310(410)办公室3705.53311(411)办公室1252.74312(412)办公室1252.74313(413)会议室3705.53表3-22 五楼各房间热负荷汇总(W)房间编号房间用途热负荷(W)501休息室2350.15502办公室2238.39503会议室1119.20504音控室3210505办公室1119.20506休息室2238.39507调度室3469.363.4 湿负荷计算空调房间的湿负荷和冷负荷一样,对空调系统的规模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它们是确定空调系统送风量和空调设备容量的基本依据。湿负荷包括人体湿负荷、化学反应的湿负荷以及水槽、设备、食品、侵入空气的湿负荷三部分,在这次设计中,办公室的湿负荷主要是人体散湿所形成的湿负荷和新风湿负荷。3.4.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