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S模式的工程硕士教学与学籍管理系统的实现---数据库设计-毕业论文_第1页
基于BS模式的工程硕士教学与学籍管理系统的实现---数据库设计-毕业论文_第2页
基于BS模式的工程硕士教学与学籍管理系统的实现---数据库设计-毕业论文_第3页
基于BS模式的工程硕士教学与学籍管理系统的实现---数据库设计-毕业论文_第4页
基于BS模式的工程硕士教学与学籍管理系统的实现---数据库设计-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基于 BSBS 模式的工程硕士教学与学籍管理系统的实现模式的工程硕士教学与学籍管理系统的实现-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 摘要摘要 随着国内高校校园网建设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基于 Intranet/Internet 平台的 B/S 结 构的教学与学籍管理系统的开发正在蓬勃发展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以“工程硕士教学 与学籍管理系统”课题为依托,初步构建了能够满足工程硕士工作管理的业务需求的、简洁、 实用、高效、经济的工程硕士教学与学籍管理系统,使信息和资源的操作与管理过渡到一个 真正开放的,与平台无关的环境。 本文首先探讨了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研究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项目管理和维护;比较和研究了 C/S 与 B/S 体系结构模式的异同;探讨和比较了动态网页设 计技术 ASP 与 JSP 的异同;介绍了 MySQL 数据库的技术特点。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 B/S 结构的教学与学籍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方案以及该系 统的数据库设计和实现方案;然后对部分功能模块的实现进行了论述;最后研究了系统的性 能优化技术。 关键字关键字:MIS ;B/S;教学与学籍管理系统;数据库;MySQL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nd School Roll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Intranet/Interne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as the campus network construction is developing rapidly and becoming popular. This paper proposes an engineering masters teaching and school roll management system and preliminarily constructs a simple, useful, high-efficient, economical system which can meet the demand of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for engineering masters. This system makes a really open enviroment independent of platform for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and resource. This paper firstly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endency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Then it explore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development methods, management and maintance of projects.It compares the system structure mode C/S with B/S, and introduces the differences of ASP and JSP and the technical features of MySQL database.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discussion,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plan of the engineering masters teaching and school roll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B/S, then describ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ome function modules and studies the technologies for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the system. Keywords MIS B/S Teaching and School Roll Management System Database MySQL 基于 B/S 模式的工程硕士教学与学籍管理系统的实现数据库设计 - 1 目录 1绪论 .7 1.1项目背景7 1.2项目内容7 1.3项目目标8 2管理信息系统 MIS 10 2.1MIS 概述.10 2.2MIS 的产生和发展.11 2.3MIS 开发 12 3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17 3.1技术研发模式 C/S 和 B/S 的体系结构17 3.1.1 C/S 结构.17 3.1.2 B/S 结构17 3.1.3 C/S 与 B/S 的区别.19 3.1.4 C/S 和 B/S 比较.21 3.2动态网页设计技术 ASP 与 JSP .23 3.2.1 ASP 与 JSP 的应用比较.25 3.3数据库管理系统.26 3.3.1 MySQL 以及最流行的网站架构方式 LAMP26 3.3.2 SQL Server 特点27 4系统的功能设计 29 基于 B/S 模式的工程硕士教学与学籍管理系统的实现数据库设计 - 2 4.1概述.29 4.1.1 系统开发原则和设计思想.29 4.1.2 系统开发方法的选择.30 4.1.3 系统开发平台和工具的选择.31 4.1.4 系统功能体系结构.31 4.2系统划分.31 4.2.1 教学秘书系统.31 4.2.2 导师系统.35 4.2.3 学生系统.37 4.3功能模块.39 4.3.1 教师管理.39 4.3.2 学生管理.41 4.3.3 课程管理.44 4.3.4 成绩管理.47 4.3.5 其他管理.49 5系统数据库设计 51 5.1数据库设计的特点.51 5.2数据库设计方法.52 5.3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52 5.4数据库表的创建.53 5.4.1 学生信息表.53 5.4.2 教师信息表.54 5.4.3 管理员教学秘书信息表.55 5.4.4 开课计划表.55 5.4.5 排课计划表.56 5.4.6 排课计划明细表.57 5.4.7 选修课状态管理表.57 5.4.8 选修课修课学生表.58 5.4.9 导师对应关系表.58 基于 B/S 模式的工程硕士教学与学籍管理系统的实现数据库设计 - 3 5.4.10学生成绩表59 5.4.11留言板信息表59 5.4.12留言板回复信息表60 5.4.13各表之间关系60 5.4.14数据库生成代码61 5.5数据库的实施和维护.69 6系统实现 71 6.1登陆和退出模块的实现.71 6.2留言板模块的代码实现.76 6.3系统性能优化.77 6.3.1 数据库的性能优化.77 6.3.2 WEB 服务器性能优化.80 6.3.3 应用程序性能优化.80 7 7 结束语 .82 参考文献 84 致谢 85 附录 86 基于 B/S 模式的工程硕士教学与学籍管理系统的实现数据库设计 - 4 CONTENTS 1 EXORDIUM7 1.1PROJECT BACKGROUND7 1.2PROJECT CONTENT7 1.3PROJECT TARGET.8 2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10 2.1SUMMARY OF MIS .10 2.2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MIS 11 2.3DEVELOPMENT OF MIS 12 3 KEY TECHNOLOGIES .17 3.1C/S AND B/S17 3.1.1C/S MODE17 3.1.2B/S MODE17 3.1.3DISTINCTION BETWEEN C/S AND B/S19 3.1.4COMPARISON BETWEEN C/S AND B/S.21 3.2ASP AND JSP 23 3.2.1APPLICATION COMPARISON BETWEEN ASP AND JSP 25 3.3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26 3.3.1MYSQL AND LAMP.26 3.3.2CHARACTERISTICS OF SQL SERVER27 4 FUNCTION DESIGN OF SYSTEM29 4.1INTRODUCTION29 4.1.1DEVEL OPMENT PRINCIPLE AND DESIGN IDEA .29 4.1.2SELECTION OF DEVELOPING METHOD.30 4.1.3SELECTION OF DEVELOPING PLATFORM AND TOOLS.31 基于 B/S 模式的工程硕士教学与学籍管理系统的实现数据库设计 - 5 4.1.4FUNCTIONAL ARCHITECTURE31 4.2SYSTEM PARTITIONING.31 4.2.1TEACHING SECRETARY SYSTEM .31 4.2.2TEACHER SYSTEM35 4.2.3STUDENT SYSTEM37 4.3FUNCTION MODULE39 4.3.1TEACH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39 4.3.2STUD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41 4.3.3CURRICULUM MANAGEMENT 44 4.3.4SCORE MANAGEMENT47 4.3.5OTHER MANAGEMENT49 5 SYSTEM DATABASE DESIGN51 5.1CHARACTERISTICS OF DATABASE DESIGN51 5.2DESIGN METHOD OF DATABASE .52 5.3BASIC STEPS OF DATABASE DESIGN 52 5.4CONSTRUCTION OF TABLES .53 5.4.1 TABLE OF STUDENT INFORMATION53 5.4.2 TABLE OF TEACHER INFORMATION54 5.4.3 TABLE OF TEACHING SECRETARY INFORMATION.55 5.4.4 TABLE OF COURSE PLANNING55 5.4.5 TABLE OF COURSE SCHEME56 5.4.6 TABLE OF COURSE SCHEME DETAIL.57 5.4.7 TABLE OF MANAGEMENT OF ELECTIVE COURSE STATUS.57 5.4.8 TABLE OF STUDENTS WHO CHOSE ELECTIVE COURSE.58 5.4.9 TABLE OF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UTWEEN TUTOR AND STUDENT.58 5.4.10 TABLE OF STUDENT GRADE59 5.4.11 TABLE OF MESSAGE INFORMATION .59 基于 B/S 模式的工程硕士教学与学籍管理系统的实现数据库设计 - 6 5.4.12 TABLE OF REPLY INFORMATION .60 5.4.13 RELATIONSHIPS BETWEEN TABLES60 5.4.14 DATABASE GENERATION CODE.61 5.5IMPLEMENT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DATABASE.69 6 SYSTEM IMPLEMENTATION71 6.1IMPLEMENTATION OF LOGIN/EXIT MODULE.71 6.2IMPLEMENTATION OF MESSAGE-BOARD MODULE76 6.3SYSTEM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77 6.3.1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DATABASE 77 6.3.2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WEB SERVER 80 6.3.3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APPLICATION .80 7 CONCLUSION82 REFERENCES84 ACKNOWLEDGEMENT85 APPENDIX86 基于 B/S 模式的工程硕士教学与学籍管理系统的实现数据库设计 - 7 1绪论绪论 1.1项目背景项目背景 实现教育信息化和促进教学方法和管理的变革,迎接正在到来的信息社会对于教育的挑 战,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教育信息化建设包括了教学管理信息化、教学方式 与教学手段现代化等。大力促进和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既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 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教育事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对管理变革提出的必然要求。 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之路应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厦门大学软件学院是教育部和原国家计委批准的首批 35 所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学院 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由于软件工程工程硕士自主招生的特点, 对软件学院工程硕士的教学与学籍管理的体制和管理方式不同于软件学院本科以及工学硕士 的教学与学籍管理。而至今软件学院也没有一个专门的工程硕士教学与学籍管理系统,相关 工作都还停留在手工和半自动化阶段。这给工程硕士的开课、排课、选课、查看课程表、打 印课程表、教师打分、成绩查询、成绩单打印带来了很多现实的不便和大量的信息冗余。尤 其随着软件学院工程硕士的扩招,开发一个完整统一、技术先进、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符 合软件学院工程硕士教学与学籍管理业务需求的系统被提上议程。 本项目组在导师的安排下开发这套系统,较好地解决了软件学院对工程硕士教学和学籍 信息的电子化管理的要求,还同已有的软件学院本科、工学硕士教学与学籍管理系统建立了 良好的接口,便于信息的及时更新与管理的统一化,满足了也整合学院各种资源,整合学生 管理和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现实需要。 1.2项目内容项目内容 论文对构建基于 B/S 的工程硕士教学与学籍管理系统的相关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初 步构建能够满足软件学院工程硕士管理工作的业务需求,能够运行在 Intranet/Internet 上 的教学与学籍管理系统。下面按照论文结构简要介绍下论文的主要内容: 基于 B/S 模式的工程硕士教学与学籍管理系统的实现数据库设计 - 8 第一章介绍了项目背景、内容、目标。 第二章研究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发展状况、发展趋势,及其开发方法的选择、项目管 理和维护。 第三章研究了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包括 B/S 与 C/S 架构模式,JSP 与 ASP 技 术,MySQL 和 SQL Server 2000 的特点。通过对这些技术的研究探讨,为项目开发提供了技 术储备。 第四章是基于 B/S 的工程硕士教学与学籍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策略。研究了项目开发 原则、设计思想、开发平台工具的选择,为系统的实现提供了设计基础。然后又从子系统划 分以及功能划分的不同方法对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第五章主要探讨了工程硕士教学与学籍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研究了数据库设计的特点、 设计方法、基本步骤、以及维护。并对工程硕士教学与学籍管理系统数据库表的创建进行了 具体说明。 第六章主要工程硕士教学与学籍管理系统设计实现。包括登陆和退出模块、留言板模块 的实现,以及系统性能优化的策略。 第七章结束语。 1.3项目目标项目目标 目前,国内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应用仍然存在一些缺点,发展还很不平衡,尤其在 技术层面运用上还偏低。因此,要想使管理信息系统真正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和优势,必须 对它的技术和原理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和规划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工程硕士教学与学籍管理系统的总体目标是基于 Internet/Intranet 技术的B/S体系结 构,建立一套简洁、实用、高效、经济的工程硕士教学管理体系,使信息和资源的操作与管 理过渡到一个真正开放的,与平台无关的环境。即: 1、本系统是一个集教学工作自动化和信息化为一体,集Browser/Server和Web技术于一 体的先进的电脑网络系统。在为我院教学秘书提供优质、高效的教学管理和事务处理的同时, 采用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处理和控制技术,及时、准确、可靠地采集和传输信息,建立完备、 可靠的工程硕士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2、本系统借助防火墙与校园网隔离,以抵御来自外部网络的恶意攻击。建成的系统应 能避免软、硬件故障造成的数据损失,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安全、保密。系统要有足够大 基于 B/S 模式的工程硕士教学与学籍管理系统的实现数据库设计 - 9 的吞吐量,不会因过多的服务请求而出现系统崩溃。界面友好,易于学习,非计算机专业人 员通过学习用户使用手册即可掌握基本操作。 3、借助于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促进教学管理效率的提高。通过提供多层次的教 务信息服务和实用的使用手段,满足院内教师对教务信息共享和利用的要求,并为学院领导 的决策提供有效的帮助。 4、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虽然本系统的主要操作用户是教学秘书,但同样 也须要由教师和工程硕士共同参与完成。这样就可以使学院工程硕士的教学管理信息更加透 明、高效化,免去了以往借助发布过多通知的手段来辅助教学的不必要的麻烦。 5、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是为我院量身定制的,系统的需求部分是由我院教学秘书直接参 与,为整个系统的架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实现此系统提供了充分的保障。而建成的系 统将会是一个高效的,实用的,符合我院教学模式的系统。 基于 B/S 模式的工程硕士教学与学籍管理系统的实现数据库设计 - 10 2 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 MIS 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nation System )学科的出现与发展是在12世 纪下半叶,是以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为其主要标志的。当今世界正处于从工业化向信 息化转变的历史时代,世界各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已经破土动工,我国以“三金工程”为 龙头的“金”字系列经济信息化也在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的关注下拉开了序幕。我们正面对 着扑面而来的国际、国内信息化建设浪潮。 2.1MIS 概述概述 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 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测企业 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企业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 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1】 【1】 。 MIS是一个人机系统,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单纯从管理或技术某一个层面去探讨!都是 偏颇的! MIS是一个由人和计算机网络共同组成的,覆盖全部管理范围的,能对管理信息进 行收集,传递、处理、存储,多用户资源共享,可直接为基层和各级管理部门服务的系统。 1、MIS 主要特征 (1)体现原有系统的目标。任何新的 MIS 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原有系统或现实事务) 的基础之上,新系统的建立起码要使原有系统的的问题得到解决。 (2)信息资源标准化。标准化提高了数据的共享,减少了冗余,简化了处理过程。 (3)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4)最低限度冗余。数据结构不合理将引起数据重复传输、存储,从而浪费很多物质资 源和系统空间以及降低系统运行速度。而设计良好的 MIS 则会力求避免这些冗余。 (5)较高“物化”程度。 (6)实用性、兼容性以及延展性。也是 MIS 的生命力所在。 (7)人机交互友好。界面操作简单直观,系统最终用户经过简单培训即可上手。 2、MIS 的构成 基于 B/S 模式的工程硕士教学与学籍管理系统的实现数据库设计 - 11 一般,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可由四大部分组成: 信息源、信息处理器、用户和信息管理者. (1)信息源:它是各级管理部门所收到的各类原始数据信息。 (2)信息处理器:即计算机、通信等处理设备,担负信息的传输、加工、保存等任务。 (3)用户:即信息的使用者。用户应用信息进行管理和决策。 (4)信息管理者:负责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运行管理、维护、协调。 也可将 MIS 笼统地划分为技术保证系统和职能系统两大部分。 技术保证系统即计算机、通讯技术系统。 而职能系统,又可按结构具有横向和纵向的分法。一横向划分,可有高层预测决策层、 中层管理层、基层执行层。纵向划分,可有企业、市场、商标、广告、人事、物资等等。 2.2MIS 的产生和发展的产生和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真正开始发展是由于20世纪80年代微机的出 现,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并且很快传入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我国大量的企事 业单位开发了许多管理信息系统软件,首先在财务软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带动了其 他模块的开发,为我国的管理现代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许多高校也先后开设了信息系 统专业,致力在研究生层次开设的管理信息系统专业方向就更多了。到20世纪90年代初,管 理信息系统发展达到了顶峰,称为像现在“Internet”这样的高频词,大有 “言必称希腊” 的气势。 如今,充斥我们眼球的是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电子商务EB等时髦词汇, 已经越来越少地听到“管理信息系统”这个昔日的高频词了。上网输入“管理信息系统”关 键词进行一下咨询,就会发现,以往作为管理信息系统主流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已不多见, 更多的是国土、法院、水利、医院、学校等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最成熟,最重要的领域是在管理信息系统理论领域,这是我们继续继承和 发扬的部分,是管理信息系统的精华,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可以将一些非企业单位的计算机 信息管理系统称为管理信息系统,而企业管理系统应用以及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这部分 的内容,必须进行取舍,只有这样,才能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铺平道路。对于管理信息系 统理论部分,我们也必须结合当代学术的最新成果,比如贯彻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实施过程的 手段,可以融入项目管理理论,只有不断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发展和提高,才能使管理信息 系统生命之树常青。 基于 B/S 模式的工程硕士教学与学籍管理系统的实现数据库设计 - 12 管理信息系统本身强调人机的结合。它的学科内容,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有人的作用,管 理与IT综合全面研究,组织与信息技术发展的关系,决策与信息技术等。从IT角度看主要有 三个应用:信息技术综合研究、管理软件开发、网络应用。 这些划分说明了管理信息系统 学科是以管理学与信息技术等相关学科相互作用为基础和环境,由自身应用推动学科形成的 一门综合性学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学者认为MIS领域的如下研究热点值得我们关注: 1、网络技术的出现为组织$流程重组提供必要的条件出现了BPR分支。流程重组、组织 变革对软件的柔性、组件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出现了企业组件模型(ECM)。 2、企业的国际化趋势(营销、组织)使得Internet上出现商机,从而出现电子商务 EC。 3、Internet的迅速普及使企业物流管理转向ERP供应链管理。 4、MIS软件开发的难度增长要求必须使用管理理论来解决。 其他如需求工程(RE)、工作流管理(WFMS)等均是我们应密切注意的研究课题。可以 说,由于企业管理中战略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责任中心等新概念、 新理论的出现,而IT技术中组件技术、软件过程、 需求工程、Internet等方面的研究将给 管理信息系统学科注入新的内容。 2.3MIS 开发开发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大型复杂的工程,是一种社会、技术系统工程。对于其艰巨性 复杂性马丁在1993年的专著中就曾经说过,全企业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复杂性一点也 不亚于航天飞机的建设,因此我们应该认真进行企业集成管理信息系统方法论的研究和实践。 开发方法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开发成本的高低, 开发质量的优劣, 开发周期的长短, 系统开 发的成功率。 下面就MIS的开发方法、项目管理和维护展开讨论。 1、MIS的开发方法: 目前在MIS开发领域,指导系统开发的理论和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如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原型法以及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等。下面对这些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 (1)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把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分为六个阶段,规定了每个阶段的任务, 并按 基于 B/S 模式的工程硕士教学与学籍管理系统的实现数据库设计 - 13 一定的准则一步步完成。这六个阶段是:系统开发准备阶段, 调查研究及可行性论证阶段,系 统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实施阶段,系统维护和评价阶段。 但是,MIS是一个管理系统,一个社会系统,它具有社会系统所具有的开放性、随机性、 动态性以及历史局限性,那它就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结构化问题,而是一个非结构化或半结 构化问题。因此,一方面我们要用结构化的分析方法来清晰地定义和明确系统的目标,另一方 面由于系统的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目标又是难以表达和模糊的,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所以 MIS开发出现的种种问题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2)原型法 与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相比,原型法摒弃了那种一步步周密细致的调查、分析整理出文档 最后才能让用户看到结果的繁琐做法,而是一开始就凭借系统分析人员对用户要求的理解,在 强有力的软件开发环境支持下,给出一个满足用户基本要求的交互式的初始模型系统,然后 系统分析人员和用户一道对此模型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再对模型进行修改,周而复始 循环往复直至用户满意为止。原型法的理论基础是并非所有的需求都能预先定义。用户只有 看到一个具体的系统, 才能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需求和系统的缺点:原型开发过程中必须有 快速的建造工具;需要有系统模型:反复修改是必要的、不可避免的。 作为一种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原型法从原理到流程都十分简单,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原 型法更多地遵循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是在认识信息系统开以规律道路上的否定之否定。 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对于大型的复杂的系统,直接使用原型法很难适用, 开发 过程管理困难:在理论上显得单薄。 (3)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八十年代兴起的面向对象开发方法是一种在分析和设计阶段独立于程序设计语言的概念 化过程,它主要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程序设计。它最大的优点是帮助分析者、设计者及用 户清楚地表达抽象概念,互相进行交流和通讯: 其次面向对象的开发是重复的,因而适应需 求变化。对象是自含的,因而变化容易隔离, 并能较快实现: 再次,从需求分析阶段到实 现阶段,使用相同的对象概念,开发过程中阶段的变化不需要方法或范型的转换,可以做到 比较平滑的过渡; 最后面向对象开发的继承机制和面向对象的开发能够更好地适应重用, 提高了效率和可靠性【2】 【2】 。 其主要缺点是问题抽象、概念的抽象较复杂,不易进行细化、分类。 尤其对于大型系 统来说,如果不经过自顶向下的整体规划,而一开始就采用自底向上的00方法开发系统,完 基于 B/S 模式的工程硕士教学与学籍管理系统的实现数据库设计 - 14 全可能造成整个系统结构不合理,而且各部分的关系也会出现失调、实现中对开发人员的要 求很高。 综上所述,各种开发方法都有优缺点,都有自己适应的范围,如何选择开发方法呢? MIS开发方法是一个认知体系,是理论、方法和工具的统一体,而这种统一是靠人的理解、人 的把握和人的运用,离开人的因素,就不会有成功的保障。 因此,每个系统开发的组织者要组 织全体开发人员认真研究系统开发方法,集思广益,确定一种最适合当前开发环境的开发方法,使 开发工作顺利进行。 2、MIS项目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保证系统开发成功, 必须采用软件工 程方法。旨在指导开发者进行工程化的系统开发,从而加快系统开发的速度、保证质量、以 及降低开发成本。它包括系统开发中的项目评估及可行性分析、人员管理、进度管理、文档 管理、成本控制及质量保证等方面【3】 【3】 。 (1)项目评估及可行性分析 项目评估及可行性分析是项目管理中最基础性的工作, 必须经过初步调查, 了解业务现 状, 明确现行业务系统所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向。然后从技术、经济、管理三个方面进行 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以确定项目开发是否必要和可行。 (2)人员组织管理 系统建设中涉及很多的部门和人员。为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必须理好各类人员之间、不 同部门之间的关系, 明确各部门和各类人员的责任与分工。通过协调各种关系, 发挥出一个 组织的整体优势。局部优不是最优, 整体优才是最优, 这是系统论的观点。 (3)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是项目管理中一个关键职能, 对项目进展的控制至关重要。通过确定、调整合 理工作排序和工作周期, 在满足项目时间要求的情况下, 进度管理可以使资源配置和费用支 出达到最佳状态。 (4)文档管理 对于软件开发工作来说, 发挥整体的力量和组织管理的作用要比单个程序员的能力与水 平更为重要。做好这种组织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就是文档管理。系统文档包括可行性分析报 告、系统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程序清单、测试报告, 用户手册、操作说明、评价报告、 运行日记、维护日志等。 (5)成本管理 基于 B/S 模式的工程硕士教学与学籍管理系统的实现数据库设计 - 15 进度管理是从时间的角度对项目进行规划和控制, 而成本管理则是从费用的角度对项目 进行规划和控制。费用管理包括费用的估算、预算和跟踪控制。像其他方面的管理一样, 费 用管理始终贯穿于整个项目, 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 (6)质量保证工作 对软件生产进行质量管理, 提高软件的质量特性和运行的可靠性, 对银行来说是十分重 要的。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确保系统的质量: 明确软件质量需求和特性指标。 明确各类开发人员和业务人员的职责和彼此间的关系。 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对软件质量进行监督、跟踪和控制。 在每个设计阶段结束, 进行设计评审。 建立软件及文档的保管、使用制度。 做好用户的培训、技术服务和支持工作,重视用户信息反馈。 3、MIS的维护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系统规划系统开发、系统运行 与维护、系统更新。 管理信息系统在完成系统开发、投入正常运行之后, 就进入了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一 般信息系统的使用寿命短则一年, 长则达到年以上。在系统的整个使用寿命中, 都将伴随着 系统维护工作。系统维护的目的是要保证管理信息系统正常而可靠地运行, 并能使系统不断 得到改善和提高,以充分发挥作用。因此, 系统维护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系统 进行必要的改动, 以保证系统中的各个要素随着环境的变化始终处于最新的、正确的工作状 态【4】 【4】 。 系统维护重点即系统应用软件的维护工作, 按照软件维护的不同性质系统维护工作可划 分为下面四种类型: (1)纠错性维护。诊断和修正系统遗留的错误。 (2)适应性维护。为了使系统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的维护工作。如代码改变、数据结 构变化、数据格式以及输入输出方式的变化、数据存储介质的变化等, 都将直接影响系统的 正常工作。 (3)完善性维护。扩充原有系统的功能, 增加一些在软件需求规范书中没有规定的功能 与性能特征, 以及对处理效率和编写程序的改进。 基于 B/S 模式的工程硕士教学与学籍管理系统的实现数据库设计 - 16 (4)预防性维护。系统维护工作不应总是被动地等待用户提出要求后才进行, 应进行主 动的预防性维护, 即选择那些还有较长使用寿命, 目前尚能正常运行, 但可能将要发生变化 或调整的系统进行维护, 目的是通过预防性维护为未来的修改与调整莫定更好的墓础。 基于 B/S 模式的工程硕士教学与学籍管理系统的实现数据库设计 - 17 3 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3.1技术研发模式技术研发模式 C/S 和和 B/S 的体系结构的体系结构 软件系统不论何种运行模式都要在管理软件的平台结构上发挥作用。管理软件技术的主 流平台体系结构与管理思想一样,经历了三个不同发展时期:DOS 字符界面,图形界面(或 GUI),Browser 浏览器界面。其次,今天所有电脑的浏览器界面,不仅直观和易于使用, 更主要的是基于浏览器平台的任何应用软件其风格都是一样的,对使用者的操作培训较为简 单,而且软件可操作性强,易于识别;再者,平台体系结构也从过去单用户发展到今天的文 件服务器(F/S)体系和领导主流的客户机服务器(C/S)体系和浏览器服务器 (B/S)体系。 .1C/S 结构结构 C/S(Client/Server)结构,即大家熟知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通过C/S 可以充分利 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 端和Server 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 讯开销。目前大多数应用软件系统都是C/S 形式的两层结构。由于现在的软件应用系统正在 向分布式的Web 应用发展,Web 和Client/Server 应用都可以进行同样的业务处理,应用不 同的模块共享逻辑组件,因此,内部的和外部的用户都可以访问新的和现有的应用系统。通 过现有应用系统中的逻辑可以扩展出新的应用系统,这也就是目前应用系统的发展方向。传 统的C/S 体系结构虽然采用的是开放模式,但这只是系统开发一级的开放性,在特定的应用 中无论是Client 端还是Server 端都还需要特定的软件支持。由于没能提供用户真正期望的 开放环境,C/S 结构的软件需要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开发不同版本的软件,加之产品的更新 换代快,已经很难适应百台电脑以上局域网用户同时使用,而且代价高,效率低。 .2B/S 结构结构 1、B/S B/S(Browser/Server)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它是随着Internet 技术的兴起而 基于 B/S 模式的工程硕士教学与学籍管理系统的实现数据库设计 - 18 对C/S 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通过WWW 浏览器来实 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 成所谓三层3-tier 结构。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 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TCO)。 以目前的技术看,局域网建立B/S 结构的网络应用,并通过Internet / Intranet 模式 下数据库应用,相对易于把握,成本也是较低的。B/S 结构是一次到位开发,能实现不同人 员,从不同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比如LAN、 WAN、Internet/Intranet 等)访问和操作 共同的数据库;它能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服务器数据库也很安全。特别是 在JAVA 这样的跨平台语言出现之后,B/S 架构管理软件更为方便、快捷、高效。B/S 结构 主要是利用了不断成熟的WWW 浏览器技术,结合浏览器的多种Script 语言 (VBScript、JavaScript)和ActiveX 技术,用通用浏览器就实现了原来需要复杂专用软件 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并节约了开发成本,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造技术,成为当今应用 软件的首选体系结构。在网络拓扑结构上,B/S 结构采用星形建立企业内部通信网络或利用 Internet 虚拟专网(VPN)。前者的特点是安全、快捷、准确;后者则具有节省投资、跨地 域广的优点【5】 【5】 。 2、B/S 三层设计模型 B/S为三个基本的层次:用户界面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1)用户界面层(User Interface Tier) 用户界面层用来实现在客户浏览器中显示的用户界面。该层要以适当的形式显示由业务 逻辑层动态传送的数据信息,这个功能要通过使用相应的HTML标记和CSS(Cascade Style Sheet)模式来实现。同时,这一层还要负责获得用户录入的数据, 完成对录入数据的校验,并 将录入数据传送给业务逻辑层。 (2)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Tier) 业务逻辑层是整个分层模型的中间层, 也是整个分层模型中最为重要的一层。这一层为 用户界面层提供功能调用, 同时它又调用数据访问层所提供的功能来访问数据库。该层要根 据整个系统的设计,构造工程中关键的几个对象, 从而实现工程中的大部分逻辑控制功能。 (3)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Tier) 数据访问层是整个分层体系的最底层, 它主要用来实现与数据库的交互,即完成查询、 插入、删除和修改数据库中数据的功能。数据访问层为业务逻辑层提供服务, 根据业务逻辑 基于 B/S 模式的工程硕士教学与学籍管理系统的实现数据库设计 - 19 层的要求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或者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由于访问数据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