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总结.ppt_第1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总结.ppt_第2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总结.ppt_第3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总结.ppt_第4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总结.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的特点与要点 1.高考考查的诗歌鉴赏是鉴赏的准备与 基础。理解诗歌是回答问题的基础。 2.回答问题要扣住三个层次的要点: 语言、技巧 思想、感情 形而下 形而上 “表达技巧”从广义上看,可以包括下面 内容: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修辞手法(辞格、修辞格):比喻、对 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双关、 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想象、联想、 烘托、渲染、衬托、讽刺、象征、托物 言志、抑扬褒贬、动静相衬、虚实相生 等。 中国古典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 写、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纵 观历年高考,描写、抒情是其中的 考查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 等,我们将这部分内容放到“表现手法 ”中进行介绍。 一、 表达方式 1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 、变化过程。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外树。 (欧阳修晚泊岳阳)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朝发白帝城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杜甫登岳阳楼) 2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 、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 3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等主 观感情,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类 型。 直接抒情: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将进酒李白) 梧桐更谦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 第,怎得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李清照 间接抒情: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 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 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中国 古典诗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是间接 抒情。 1.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 月带潮生。 (严羽江行)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 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范仲淹苏幕遮) 触景生情-以景衬情 情景关系 缘情写景-情景交融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 ,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以 乐景写哀情,用让人心情愉悦的景物 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悲伤;以哀景写乐 情,用让人心情悲伤的景物描写来反 衬人物的欢乐。 乐景 乐情哀情 哀景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 菲菲。 (诗经小雅采薇 乐景写哀情 2.托物言志: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 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多见于咏 物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龚自珍病梅馆 记、周敦颐爱莲说、刘禹锡陋室 铭等诗文都是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二、修辞手法 为了增强诗歌的艺术表现力,诗中常常运 用对偶、排比、反复、比喻、比拟、夸张 、借代、双关、互文、叠词等修辞方法。 修辞格本来是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十分熟 悉,但是,由于用于诗词中的修辞格更灵 活、更巧妙、更形象、更丰富、更具有艺 术性,因而也就增加了识别鉴赏的困难。 1夸张 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 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 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2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 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 物来比方另一事物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特殊的比喻通感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高楼上 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 3比拟(拟人、拟物) 把甲事物模拟做乙事物来写。把事 物当作人来写的是拟人,把人当作事 物来写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的是拟 物。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 (姜夔扬州慢)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4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用 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白居易琵琶行) 5反语 就是说反话(正话反说,反话正说 )的方式来加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 辞手法。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杜甫旅夜书怀)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 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曹雪芹红楼梦西江月) 6互文 拆开一个完整的意思,放在前后两处表 达,使得“字约而意丰”,也叫“互文见 义”。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客至) 7对偶 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 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 或相近的意思。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注:对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 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 8叠音 双声叠音,增强音韵美。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戚戚惨惨凄凄。 (李清照声声慢)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9双关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 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 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谐音双关、语意双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10反问 也叫反诘,加强语气。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张孝祥西江月黄陵庙)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题乌江亭) 11反复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 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 一滩鸥鹭。 (李清照如梦令) 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 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方法 。同字重复间隔使用,错落有致,音调明 快。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 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 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 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 从之,宛在水中坻(ch )。 (诗经蒹葭苍苍) 12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 题,紧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杜甫蜀相) 13对比 是指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 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 ,以共同表现某种意境或情感,突 出了主题,发人深思。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 为了使主要事物的特色更突出,诗人常 常用另一种或另一些与之相似、相关 或相反的次要事物作背景来陪衬,是 为衬托(也叫“映衬”、“陪衬”),包 括正衬和反衬。反衬又常见以动衬静 、以乐衬哀。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 倾。 正衬 白居易长恨歌中写杨贵妃“回眸 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 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始终用皇宫中所有的美女作为陪衬 来衬托杨贵妃的美。这是以美衬美 的正衬手法。 王维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以动衬静 杜甫的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心”,鸟语花香是多么美好的景物, 而在特定的情景下,竟让诗人溅泪、 惊心,更衬托出诗人心中乱离之苦的 深重。这是以乐衬苦的反衬手法。 三、表现手法 在一首诗中,“表达技巧”的使用显得 最丰富、最灵活;对于一首诗的理解 ,“表达技巧”常常最关键、最重要; 高考中,“表达技巧”的考查“设点” 最 多、“考频”最高;对学生来说, “表 达技巧”最为陌生、最具威胁。故此试 就最常见的表达技巧做一简单介绍。 1 联想与想象 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想出不在眼前的具体形象或情景。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张孝祥西江月黄陵庙) 2象征与用典 所谓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 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思想感 情的一种艺术手法。简言之,用具体可感 的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事理叫做象征。 如火炬象征光明,乌云象征奸佞,松柏象 征高洁,雄鹰象征勇敢等等。 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作者用高大挺拔的白杨树 来象征了力争上游的北方农民。高尔基的海燕 用典,也就是使用典故,可以用极俭省 的文字表达复杂而深厚的感情,收到 字少意丰、情思隽永、耐人寻味的艺 术效果。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3赋比兴 诗经中的诗歌表现手法的总结。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铺陈 直叙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打比方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触物兴词,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 咏之内容作铺垫。 赋: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 采芣苢,薄言掇之。 比: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把奴隶主 比作大老鼠。硕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qi q ),齿如瓠(h)犀” 兴: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兴”和“比”常常联系起来在一篇诗中运用。如孔 雀东南飞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 是“兴”,又是“比”。 4.描写的相关手法 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的 写作手法。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 声,花落知多少。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孟浩然春晓春晓 )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桃李罗堂前。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陶渊明归园田居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归园田居 其一其一陶渊明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 去三十年。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 野际,守拙归园田。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方宅十余亩,草 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 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 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 鸣桑树颠。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渲染与烘托 渲染与烘托都是加强艺术效果的写作技 巧,且常常并提。 渲染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技法。在 诗歌中指用较为浓重的笔墨,用一连 串情调一致而又富于变化的意象对环 境气氛、人物行为、心理情感作多方 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艺术形 象、加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 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离开焦家 时“严妆”的描写,作者不吝笔墨,由足 至头、至腰、至指、至口、至步态精雕 细绘,表现了刘兰芝被遣前的沉着、冷 静、镇定自若,突出了刘兰芝的“精妙世 无双”,这是对刘兰芝的赞美,也是对封 建礼教的谴责。这就是渲染的艺术效果 。 烘托也就是烘云托月,属于侧面描写 。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 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例如:琵琶行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烘托出琵琶声美妙动人,引人入胜 的效果。“绕船月明江水寒”烘托了 琵琶女孤独悲伤的心境。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 写,和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 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 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 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 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 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 写。 动静与虚实 动静手法是指在一首诗中既有动态描 写,又有静态描写。 动静相衬,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 中的名句“僧敲月下门”,就是以响衬 静,与“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 动静结合: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 鸿。诗既写出了鹭鸟静态的栖息,又 写出了鸿鸟动态的飞行,动静结合, 组成了一幅江边闲适优美的图景。 虚实相生对于一个描写对象,可 以写它的眼前之景、现实之景;也可 以写它的假设之景、想象之景前 者是实写,后者是虚写。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遥知兄弟登高 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虚写借推想异地亲人 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