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 技术的价值.doc_第1页
课时 技术的价值.doc_第2页
课时 技术的价值.doc_第3页
课时 技术的价值.doc_第4页
课时 技术的价值.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时 技术的价值祁阳一中 高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技术对个人的生活、学习、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3)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分析,提高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让学生形成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关注技术的新发展,培养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2)激发学生对技术的兴趣,使学生能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去理解技术与人的关系,通过技术与人文的融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 (3)从国家、民族的利益去感受技术的价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4)感受通用技术课的魅力。【教学重点】 (1)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2)理解技术对人类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3)了解通用技术的课程特点、结构和学习方法。【教学难点】 (1)典型案例的分析与其有关知识的拓展。难点突破 由教师引导,通过集体或小组讨论,初步形成结论,最后由教师归纳得出结论。 (2)培养学生对技术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难点突破 用学生耳熟能详的灯具、神舟六号、嫦娥一号、奥运水立方、奥运鸟巢等典型案例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其兴趣。【教学资源】手段:多媒体设备、课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通用技术课。通用技术究竟讲了些什么内容?学习技术课有什么价值?本节课,我们就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 技术的价值(板书)(一)、技术与人技术这个词我们经常接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设问: 技术在我们身边可谓无处不在,谁来说说你所知道或周边有哪些技术?学生 观察身边的技术观看幻灯图片: 1.现代技术:“神舟5号载人飞船”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圆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之梦;“嫦娥一号”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中国“嫦娥一号”卫星成功撞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采用先进的杂交水稻技术,为水稻的丰产增收做出了卓越贡献;.现代信息技术使我们可在转瞬之间获取世界各地的信息,过去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已经成为现实;飞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正在抒写人类文明的新篇章。 2.古代技术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技术发展的历史,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 从刀耕火种、穴居狩猎等原始技术开始, 经历了漫长的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 , 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宝贵的技术发明。 让学生自主分析得出结论: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讨论: 如果没有技术,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回到原始社会,成为赤裸的人)小结:体现了技术的价值和重要性。案例分析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讨论: 小结:技术是根据人们的需要产生的,技术以人为本,因人而生。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技术的成果,技术也无时无刻不在为我们服务。各种各样的技术都是为满足我们人类的需求的。例如 衣:需要着衣以遮身御寒, 于是有了纺织、印染、缝制技术的产生 。食:需要进食以补充能量 , 于是有了食品烹饪加工技术以及农作物栽培、家畜饲养技术的产生 。住: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抵御外来侵害 , 于是有了建筑技术的产生 。行:需要出行以认识更广阔 的世界 , 于是有了车船制造技术的产生;需要交往以保持与别人的联系;于是有了通信邮电技术的产生 .【拓展知识】 人造太阳:50年后或应用于人类 为啥造如何造?介绍合理运用核能技术的“人造太阳”。马上行动:(1)分析下列技术的产生分别满足了人们的那些需求?课件展示:(A)印刷技术满足了人的_需要 (学习文化知识)(B)农耕技术满足了人的_需要 (吃饱穿暖)(C)摄像技术满足了人的_需要 (把美好的东西留存下来)(D)B 超技术满足了人的_需要 (检查和了解身体内部奥秘)思考1:(1)原始人最初为什么要选择穴居或者在树上居住?抵抗不良环境,防止野兽、病菌等侵害的方法和手段。(2)原始人随身携带磨制好的尖削石器,除了用来切割兽肉以外,还有什么用途?人为了适应自然的过程中生存下来,需要依靠技术来保护自己。于是产生了技术。(3.)疟疾、天花、鼠疫、肺结核等疾病曾夺去数百万人的生命,为什么现代人对它们不再恐慌?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疫苗),医学技术克制了这些疾病。思考2:以下技术对人有怎样的解放作用?取火技术:熟食,人类脱离野性,营养改善,大脑发育健全,智慧提高 工具制造:解放了人的双手 , 扩大了人的能力 医疗技术:战胜了疾病,延长了寿命 车船制造技术:解放了双脚 , 缩短了旅途时间,方便出行 电子技术:方便、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学生总结: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案例分析:1.爱迪生的故事;2. 介绍我国小发明家张今是如何发明太阳能热水器; 现在,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可以说遍布了全国各地,可是,你知道它的发明者是谁吗?他的名字叫张今,他发明太阳能热水器时才16岁,是一个高一学生。 杨振宁和香港亿利达公司董事长刘永龄先生商定,设立“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鼓励中国青少年学生发展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杨振宁任评委会名誉主任。当年发明奖一等奖由上海市南市区十六中学高三学生张今获得,他发明的“多层次太阳能热水器”构思巧妙,可以在-6下,只花5分钟就烧开8毫升水。可在高考考场上,他以12分之差而名落孙山。后来,上海大学破格录取了他。【讨论】谈谈参与技术活动对你个人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人类在探究技术、使用技术、发展技术的过程中, 不仅改变着客观世界, 而且改变着主观世界。技术促进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 使得人的创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到提高, 思维方式发生转变, 自我价值得以实现。(二)、技术与社会(1)技术: 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让学生阅读分析案例:福特 T 型车的生产流水线福特 T 型车的生产流水线图11福持T型车讨论:技术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总结:1.技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辩论:有人认为, 技术发展导致失业 ; 也有人认为, 技术发展提供了就业机会。请就此问题展开辩论。结论:产业结构多元化、改变了社会生活。让学生阅读分析案例: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让学生思考:采用现代农业技术的农民,其劳作方式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总结:劳动者队伍出现了知识化的趋势,整体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素质日益提高。2.技术丰富社会文化的内容技术使人们的衣、食、住发生改变让学生分析案例:相同距离不同交通工具行驶时间对比图不同交通工具行驶时间对比图;讨论:交通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 技术的发展使得交通工具的行驶速度和方便程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3.技术改变社会生活的方式:结构整合:再从课文的三个“案例分析”:工业领域、农业领域和交通工具的技术发展带来的变化,让学生了解技术是如何影响社会的,体现技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的作用。(1)福特T型车生产流水线(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动力之一)(2)现代生态农业工程(技术的发展导致社会劳动力结构产生变化(3)相同距离,不同出行方式时间对比图(技术影响人的生活方式)(4)蝗灾的防治 (之所以蝗灾那么快得到防治,是在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努力,国家的高度关注和支持,社会个方面的配合。由此可见,技术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是由人掌握、控制和使用的;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要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让学生自由发挥,讨论技术在军事、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所以起来的作用。(三)、技术与自然问题提出:技术对大自然又有哪些作用呢?接下来我们学习“技术与自然”让学生看案例:都江堰1都江堰2简介 都江堰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治水的智慧结晶。过程巧妙地利用成都平原的地形、地势和表面地质条件,就地取材兴建,顺势引导水流。工程由3大主体工程构成:“鱼嘴”分水工程“飞沙堰”溢洪排沙工程“宝瓶山”引水工程“鱼嘴”分水工 在岷江江心,以鱼嘴的设置极为巧妙,它利用地形、地势,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的任务,而且在洪、枯水季节不同水位条件下,起着自动调节水量的作用。 鱼嘴所分的水量有一定的比例。春天,岷江水流量小;灌区正值春耕,需要灌溉,这时岷江主流直入内江,水量约占六成,外江约占四成,以保证灌溉用水;洪水季节,二者比例又自动颠倒过来,内江四成,外江六成,使灌区不受水潦灾害。“飞沙堰”溢洪排沙工程 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 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飞沙堰真是善解人意、排人所难,将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甚至重达千斤的巨石,从这里抛入外江(主要是巧妙地利用离心力作用),确保内江通畅,确有鬼斧神功之妙。“宝瓶口”引水工程宝瓶口,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宝瓶口宽度和底高都有极严格的控制,古人在岩壁上刻了几十条分划,取名“水则”,那是我国最早的水位标尺。宋史就有“则盈一尺,至十而止; 水及六则、流始足用。”元史有“以尺画之、比十有一。 水及其九,其民喜, 过则忧,没有则困”的记载。内江水流进宝瓶口后,通过干渠经仰天窝节制闸,把江水一分为二。再经蒲柏、走江闸二分为四,顺应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倾斜,一分再分,形成自流灌溉渠系,灌溉成都平原。及绵阳、射洪、简阳、资阳、仁寿、青神等市县近一万平方公里,一千余万亩农田。都江堰3大主体工程巧妙配合,并同120个附属渠堰连成一片,从而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结的有机整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正因为都江堰整体工程很好地发挥了3个孤立部分所不能发挥的整体作用和总体效应,所以才能分导汹涌澎湃的岷江急流,使外江的排洪量高达60%,排沙量达70%80%,岷江每年夹带的1300万吨约合650万立方米的沙石才不致淤塞河道,令岷江变害为利,驯服地灌溉了成都平原14个县20多万公顷农田。解放以来,都江堰几经大修,完成配套工程,整个灌溉面积又增加3倍,现在达60万公顷以上。引导学生阅读案例:荷兰风车(1)利用技术,人类可以利用和改造自然。(让学生举出中外著名的、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技术工程案例和技术设想)例子:“都江堰“活的水利博馆”、“荷兰风车”。让学生讨论:都江堰的建造使得成都平原由“年年洪灾水患”变为“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并使直接受益的成都成为“天府之国”;抽水风车的转动使得荷兰从大海中取得近 1/3 的国土,这些都依赖于什么?注意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依赖于技术,并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注意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让学生思考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如利用技术填海造田、退耕还林、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均成为可能。让学生“马上行动”:让学生看文章:三门峡水库自然灾害案例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总结:(2)人类利用技术利用和改造自然应有合理的尺度。(让学生举例说明利用技术造成了哪些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例子:水土流失、温室效应、酸雨、荒漠化加剧、全球气侯变暖。,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3)人类利用技术利用和改造自然带来的环境问题,最终也会通利用现代技术应注重环境保护。(举一两个利用新技术和技术更新来解决已有问题的案例,如绿色冰箱,绿色农业等等,提醒学生有关“绿色技术”的说明。)造就绿色的环保技术绿色技术是指综合治理污染、保护生态平衡的核心技术。绿色产品: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 不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产品的总称。从开发设计、原料采用、加工制造、流通、使用、报废处理到再利用的全过程,都采取无污染和少污染的工艺,以最大限度减轻或消除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包括绿色食品、环保服装、绿色电视机、绿色计算机、绿色冰箱、绿色汽车、绿色建筑、绿色建材等。清洁工艺: 各种末端处理技术及减少环境污染的新型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如各种废气、废水、废物的处理和回收,物料的再循环工艺,有毒有害原料的替代技术,节能技术、少废无废的工艺和设备,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等。学生:添海造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教师点拨、鼓励、总结归纳。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尤其是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更应注重环境保护。 自然为人类的繁衍生息提供资源。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在保证自然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合理地实现了自然为人所用的目的。网上查找当今社会对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10项技术。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份网上看到的资料,这份资料说的是美国科学家对技术价值的认识。他们经过严格的筛选,选出了10项对人类贡献最技术。大的现在,我请同学们来猜一下,看看同学们是不是也有和美国科学家们的认识相同。第一项:眼镜眼镜使眼睛有缺陷的人,对世界更加亲近;人类的缺陷,可以通过技术发明来弥补。第二项:原子弹人类文明,可以在一瞬间被摧毁。它告诉人们,核武器是多么的危险,争取和平是多么的重要。第三项:印刷术理由:极大地提高了人类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容量。第四项:管道技术把洁水带到各家各户,又把污秽水带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