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导学案.doc_第1页
五年级数学导学案.doc_第2页
五年级数学导学案.doc_第3页
五年级数学导学案.doc_第4页
五年级数学导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 日期 牛心坨九年一贯制学校五年(上)数学导学案 班级课题:数的世界课时:第 1 课时 姓名主备:邹云鹏审核:高 侠 检查:肖作伟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与因 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 1100 的自然数中,找 出 10 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二、教学重难点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关系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三、教学活动三、教学活动 预习导学预习导学 观察课本第 2 页的情景图, 同学们请看,这是一家水果店,通过观察,你能从中了解到了哪 些数学信息? 从同学们观察到的信息,你们发现了哪些数? 2 2、小组合作,分类整理、小组合作,分类整理 能否把这些数进行整理分类呢? 14 3、什么是自然数,什么是整数?自然数有什么特点呢? 自学研讨自学研讨 认识倍数与因数认识倍数与因数 1、讨论算式:6 3=18 先看第一个算式,6 和 3 分别是什么数? 18 是 6 和 3 的什么?谁能自己写一个乘法算式,并说明算式中 各数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通过数学游戏你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疑难反馈:(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 (2)你还有哪些疑惑? 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 家长意见 15 日期 牛心坨九年一贯制学校五年(上)数学导学案 班级课题:2、5 的倍数的特征课时:第 2 课时 姓名主备:邹云鹏审核:高侠 检查:肖作伟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2、知道并会判断偶数和奇数,并逐步渗透公倍数。 教学重、难点:会找两个数公有的倍数。 教学活动: 活动一:想一想: 1、5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找出 5 的倍数,并做上记号。读一读 5 的倍数, 观察它们有那些特征? 2、根据 5 的倍数的特征判断 5 的倍数: 活动一:想一想: 问:5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在下表找出 5 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师:读一读 5 的倍数,观察它们有那些特征? 根据 5 的倍数的特征判断 5 的倍数: 师:任意说一个数,学生用抢答的形式来判断。 16 活动二:试一试: 1 题:在下面数中圈出 5 的倍数。 28 45 53 80 75 34 89 95 汇报:你是怎样判断的? 2 题:在书上表格中找出 2 的倍数,做上记号,说一说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自学什么叫偶数,什么叫奇数? 你任意说一个数,我来判断是奇数还是偶数? 活动三:练一练: 1 题:把下列数按要求填入圈内。 28 35 40 55 10 84 95 78 53 90 2 的倍数有哪些: 5 的倍数有哪些: 说一说 2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5 的呢? 哪些数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 2 题:食品店云赉 5 个面包,如果每 2 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如果每 5 个 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为什么? 疑难反馈:(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 (2)你还有哪些疑惑? 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 17 家长意见: 日期 牛心坨九年一贯制学校五年(上)数学导学案 班级 课题探索活动(一)探索活动(一)2,5 的倍数的特征的倍数的特征 课时:第 3 课时 姓名主备:邹云鹏审核:高 侠 检查:肖作伟 一、教学目标 1、在 100 以内的自然数表中,能正确找出 2、5 的倍数,并在 这一活动中,初步感悟 2、5 的倍数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特 征,理解偶数、奇数的意义。 2、能运用 2、5 倍数的特征,正确、迅速地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5 的倍数。 3、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 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掌握 2,5 的倍数的特征,并能迅速做 出判断 三、教学活动 引入,揭示课题: 不用计算就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你们相信吗? 你们想不想学这项绝技呀? 1 1、活动一:、活动一:5 5 的倍数特征的探索的倍数特征的探索 观察教材第 4 页的表格,请同学们在表中把 5 的倍数找出来, 并做上记号。找完以后,同座同学可以互相检查与讨论。 刚才在划的过程中,你们发现 5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18 猜想一下超过 100 还有这个特征吗?你能验证吗? 2 2、活动二:、活动二:2 2 的倍数特征的探索的倍数特征的探索 同学们在表中把 2 的倍数找出来,并做上不同的记号。找完以 后,同座同学也可以互相检查与讨论。说一说 2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怎么知道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3、活动三:你说我答 (1) 按要求说数:奇数、偶数、2 的倍数、5 的倍数等。 (2) 我说数,你说数学词语。 (三)运用模型,形成技能 1、练一练 (1) 第 5 页第 1 题,把下列数按要求填入圈内。哪些数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 (2) 第 5 页第 2 题。 2、游戏:数字卡片,添加或减少 口袋里有 09 的数字卡,摸出几可以和“5”组成 2 的倍数; 摸出几可以和“5”组成 5 的倍数。 疑难反馈:(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 (2)你还有哪些疑惑? 自我评价: 19 教师评价: 家长意见: 日期牛心坨九年一贯制学校五年(上)数学导学案 班级 课题:3 的倍数的特征的倍数的特征 课时:第 4 课时 姓名主备:邹云鹏审核:高 侠 检查:肖作伟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 3 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 3 的倍数特征,能判断一 个数是不是 3 的倍数。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猜想、验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 3 的倍数的特征,学会发现规律,总结特征。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 教学活动一:提出数学问题。教学活动一:提出数学问题。 (一)按要求组数。(一)按要求组数。 1. 用 3,4,5 三个数字按要求组成三位数。 (1)组成 2 的倍数。 (2)组成 5 的倍数。 2.学生用语言描述 2,5 的倍数的特征。 (二)提出问题。(二)提出问题。 1. 能不能组成是 3 的倍数的三位数。 2. 3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三)在质疑中引导学生探究(三)在质疑中引导学生探究 3 3 的倍数的特征。的倍数的特征。 1.请在下表中找出 3 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51525354555657585960 61626364656667686970 20 71727374757677787980 81828384858687888990 919293949596979899100 3.3.观察观察 3 3 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与同桌交流一下。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与同桌交流一下。 4 4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5.5.验证结论。验证结论。 (1)利用 100 以内数表来验证。 (2)延伸到三位数或更大的数。 (3)完成课本第 7 页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第 1 题和第 2 题。在学生独立完成 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和交流。注意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活动三:拓展与延伸教学活动三:拓展与延伸 完成实践活动完成实践活动 猜想并验证 9 的倍数的特征。 (1)学生阅读教材,按照教材上几个问题分层次展开研究。 (2)个人独立思考,小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 特别说明:这个学习过程可能在课内完成不了,可以延伸到课外,让学生 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与研究,一定让学生经历涂、画等过程,使学生获得真实 的体验。 疑难反馈:(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 (2)你还有哪些疑惑? 自我评价: 21 教师评价: 家长意见: 日期牛心坨九年一贯制学校五年(上)数学导学案 班级 课题:找因数找因数 课时:第 5 课时 姓名主备:邹云鹏审核:高 侠 检查:肖作伟 教学目标: 1、通过拼一拼的探索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全部因数的方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这种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教学重点:目标 1。 教学难点:目标 2。 教学过程: 活动一:拼一拼。 1、用 12 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中拼法? 2、在下面的方格内画一画。 活动二:试一试。 分别找出 9 和 15 的全部因数。 你能试着找出 9 和 15 公共的因数吗?你是怎样找的? 活动三:练一练。 22 1、填空。 24=1( ) 24=2 ( )24=3( )24=( )( ) 24 的全部因数是: 2、看谁找得快。 在 9、18、2、4、7、6、1、3、21 这几个数中 18 的全部因数: 21 的全部因数: ( )既是 18 的因数,又是 21 的因数。这样的因数叫做公因数。 3、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使得它的面积是 16 平方米,边长是整厘米数。 拓展延深: 48 名学生排队,要求每行的人数相同,可以排成几行?有几种排法?如果有 37 人呢? 疑难反馈: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 (2)你还有哪些疑惑? 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 家长意见: 23 日期牛心坨九年一贯制学校五年(上)数学导学案 班级 课题:找质数找质数 课时:第 6 课时 姓名主备:邹云鹏审核:张俊娟 检查:肖作伟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1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 与创造。 二、教学重、难点: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正确区分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的关系。 三、教学设计:三、教学设计: (一)游戏引入新课 我们 8 个小组一起来玩一个拼图游戏,游戏的要求是:每个小组都有一袋 大小相等的正方形,但是每个小组小正方形的个数分别有 6,29,13,12,7,11,14,17 个,请大家将袋中所有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 方形或稍微大一点的正方形。比比哪个组设计的方案最多,请把你们的设计方 案记录下来。 哪个小组的方案多呢?为什么有些小组只有一种设计方案呢? 如果重新比赛,让你们自己选择小正方形的个数,你们肯定不会选择哪些 数? 请你仔细观察每个数因数的特点,并把这些数分类。 你能给这几类数取个名字吗?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质数、合数? 24 按因数的个数可以把这些数分成质数与合数,“1”怎么办呢? 你现在能迅速判断出下面这些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了吗? 38 14 23 57 26 58 16 19 56 9 2 6 3 41 44 33 55 87 97 200 1 (二) 游戏活动 1、 猜电话号码 师:下面我们搞一个猜电话号码的活动,每个同学先听清楚要求,根据老 师提示的要求从左到右写数,并认真做好记录。下面活动开始: 10 以内最大的既是偶数又是合数。 10 以内最小的既是质数又是奇数。 10 以内最小的质数。 10 以内最大的质数。 10 以内最小的合数。 这个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0 以内最大的偶数。 10 以内最大的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这个电话号码是: 2、 自我介绍 师:下面做的活动是自我介绍。根据自己的学号说说这个数的特性,能说多 少就说多少?如:我是 1 号,1 是奇数,它既不是奇数又不是合数;我是 9 号, 它是自然数,整数,是奇数,又是合数。 (学生开展小组内的自我介绍,然后安排班内的交流) 我是 20 号。它是偶数,也是合数,既能被 2 整除,又能被 5 整除。 疑难反馈: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 (2)你还有哪些疑惑? 25 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 家长意见: 日期9 月 日牛 心 坨 九 年 一 贯 制 学 校 五 年(上)数 学 导 学 案 年级课题:比较图形的面积 课时:第 7 课时 姓名主备教师:邹云鹏审核教师:张俊娟检查领导:肖作 伟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3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和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活动: (一)谈话式引入课题 回忆一下,我们学过或知道哪些平面图形? 我们怎样才能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观察课本第 16 页主题图的课件,图上有许多平面图形,今天就来比较这些图形的面积。 (二)自主探究 1小组讨论,自主探索图形面积的关系。观察比较这些图形的面积的大小,想一想, 可以怎样比较? 26 (三)解决问题 1、观察教 17 页的练一练 1 题。判断下面哪些图的面积与图 1 一样大? 2如图 一个长方形少了一块,你认为下面的哪个图 形补上去就能使这个长方形完整了? 3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七巧板,小组活动怎样能拼成平行四边形?比一比 哪组拼出的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多。 (四)疑难反馈: (1)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哪些疑惑? 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 家长意见: 27 日期9 月 日牛 心 坨 九 年 一 贯 制 学 校 五 年(上)数 学 导 学 案 年级课题:数的奇偶性 课时:第 8 课时 姓名主备教师:邹云鹏审核教师:张俊娟检查领导:肖作 伟 教学目标: 1、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 单问题。 2、经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的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学活动: 一、情境一: 老师去了一次笔架山,可不巧,海水淹没了天桥,我只好坐船上山了, 这些船从北岸到笔架山,在从笔架山回到北岸,不断往返,老师选了一条船, 买了往返船票(边说边在黑板上画简图),老师在回来时,想正好到达山下时, 船也正好到山下,船摆渡 10 次后,还是 11 次后,我赶到山下,能正好坐上船 啊? 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和小组交流一些,说出你的道理。 从中发现了一条什么规律,你们是怎样发现这条规律的? 二、 解决问题: 小华买了一支铅笔,两块橡皮,付了两角钱,售货员阿姨找给他 3 角钱,小华知道橡皮、 铅笔单价都是整角,而且铅笔是 4 角钱一支,他马上对售货员说:“阿姨,你把账算错了。”你 知道,小华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吗? 28 三、训练验收: 1、圆中的数有什么特点?正方形中的数有什么特点? 2、试一试 (1) 从圆中任意取出两个数,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2) 从正方形中任意取出两个数相加,和是( )。 (3) 分别从圆和正方形中各取出一个数相加,和是( )。 3、偶数偶数=( ) 奇数奇数=( ) 奇数偶数=( ) 4、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10356+25789 459+478 4396+2584 (四)疑难反馈: (1)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哪些疑惑? 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 家长意见: 1218 34 652 16 80 20 20 80 52 6 18 24 16 1149 3 10187 25 37 21 29 日期月 日牛 心 坨 九 年 一 贯 制 学 校 五 年(上)数 学 导 学 案 年级课题:地毯上的面积 课时:第 9 课时 姓名主备教师:邹云鹏审核教师:张俊娟检查领导:肖作 伟 教学目标 1能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 2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 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难点 会用不同的方法求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能灵活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导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件出示第 18 页的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有什么特点? (二)自主建构,合作探究 1独立探究,寻找解决策略 大家每人手中都有一张跟大屏幕上完全一样的图。先独立思考,将想到的方法简单地 记录下来 2合作交流,对比择优。你们认为哪种更简便,为什么? (三)综合应用,巩固提高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练一练第 1 题 2题型开放,发散思维 30 先独立解决练一练第 2 题,然后小组内交流解决方法,简单记录下来。比一比哪个组 方法最多。 3.下面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 1 平方厘米,你能写出下列图形的面积吗? 3.在方可格中画出面积是 12 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来,你能画出多少个 4.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 疑难反馈:(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 (2)你还有哪些疑惑? 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 家长意见: 31 日期9 月 日牛 心 坨 九 年 一 贯 制 学 校 五 年(上)数 学 导 学 案 年级课题:动手做底和高 课时:第 10 课时 姓名主备教师:邹云鹏审核教师:张俊娟检查领导:肖作 伟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把一块平行四边形木板做成一长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等相关活动,找到 高这条特殊线段,体验高的基本特征; 2.能判断、画出、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3.在方格纸上根据图形的高和底的数据画符合条件的图形。 三、教学设计 (一)挑战活动一:做桌面 1.设计图纸 这是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王师傅想利用它做一个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大家能 帮他设计一个最佳方案吗? 拿出自己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仔细思考,画出需要锯开的线路。 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展示方案: 你知道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吗?平行四边形有多少条高呢? (二) 挑战活动二:表述梯形的高 说一说什么是梯形的高吗? 32 梯形有多少条高呢? (三)挑战活动三:分三角形 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画一条线段,把一张三角形纸片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 介绍一下你画的这条线段。 阅读教材第 20 页,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三角形一共有多少条高? (四)挑战活动四:动脑、动手 1、 画出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 A 2、画出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A 3、 在方格纸上画图形。 (1)一条边的长是 3CM,这条边上的高是 2CM 的平行四边形。 (2)一条边的长是 4CM,这条边上的高是 3CM 的三角形。 (3)上底上 2CM,下底是 4CM,高是 3CM 的梯形。 疑难反馈:(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 (2)你还有哪些疑惑? 33 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 家长意见: 日期9 月 日牛 心 坨 九 年 一 贯 制 学 校 五 年(上)数 学 导 学 案 年级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课时:第 11 课时 姓名主备教师:邹云鹏审核教师:张俊娟检查领导:肖作 伟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猜想验证,交流讨论等学习形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公 式,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面积计算问题。 2、通过操作、交流,观察、比较,使学生能运用转化思想发现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 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与转化思想。 三、教学活动三、教学活动 (一) 、实践操作 1、一只莽撞的小山羊把一个长方形撞倒了,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于是小山羊就发 现了一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呢? 、 为什么会变成平行四边形呢?面积是否变了呢?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下面就用你自己手中的学具,试着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 (二)交流汇报 你转化后的图形是什么?你是怎么转化的呢? 34 这个长方形和原来的平形四边形个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法出来。 (三)巩固发展(三)巩固发展 1 1、求各个图形的面积、求各个图形的面积 2辨析性练习: 你能根据图中给出的数据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单位:厘米) 6 9 3、比较面积 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哪个大?为什么? 4、解决小山羊的问题 通过刚才的学习,现在你们能自己解决小山羊的问题吗? 疑难反馈:(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 (2)你还有哪些疑惑? 35 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 家长意见: 日期9 月 日牛 心 坨 九 年 一 贯 制 学 校 五 年(上)数 学 导 学 案 年级课题:三角形的面积 课时:第 12 课时 姓名主备教师:邹云鹏审核教师:张俊娟检查领导:肖作 伟 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