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金山煤矸石热电有限公司煤矸石热电厂新建工程初设环保部分.doc_第1页
阜新金山煤矸石热电有限公司煤矸石热电厂新建工程初设环保部分.doc_第2页
阜新金山煤矸石热电有限公司煤矸石热电厂新建工程初设环保部分.doc_第3页
阜新金山煤矸石热电有限公司煤矸石热电厂新建工程初设环保部分.doc_第4页
阜新金山煤矸石热电有限公司煤矸石热电厂新建工程初设环保部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 号F166 C P-01阜新金山煤矸石热电有限公司煤矸石热电厂新建工程初步设计第十三卷 环境保护部分说 明 书电力工程设计甲级证书 证书编号060021-sj辽 宁 电 力 勘 测 设 计 院2005年01月 沈阳阜新金山煤矸石热电有限公司煤矸石热电厂新建工程初步设计第 十三 卷 环境保护 部分说 明 书批 准:审 核:校 核:编 写:阜新金山煤矸石热电有限公司煤矸石热电厂新建工程 初步设计 第十三卷 环境保护部分 说明书分卷目录序号名称卷册号编制人第1卷总的部分21-F166 C-A01张 林第2卷电力系统部分21-F166 C-X胡大龙第3卷总图运输部分21-F166 C-Z夏涤非第4卷热机部分21-F166 C-J马宏山第5卷运煤部分21-F166 C-M佟毓翔第6卷除灰渣部分21-F166 C-C王铁英第7卷电厂化学部分21-F166 C-H魏 鹏第8卷电气部分21-F166 C-D吴 夯刘英敏第9卷热工自动化部分21-F166 C-K范建军第10卷建筑结构部分21-F166 C-T李学琦第11卷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部分21-F166 C-N常杰飞第12卷水工部分21-F166 C-S01尹子旭刘绍中第13卷环境保护21-F166 C-P王 鑫第14卷消防部分21-F166 C-S02尹子旭第15卷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21-F123 4C-Q01王 鑫第16卷节约能源及原材料21-F166 C-Q02张 林第17卷施工组织大纲部分21-F166 C-Q03夏涤非第18卷运行组织及设计定员部分21-F166 C-Q04马宏山第19卷概算部分21-F166 C-E刘 琴第20卷主要设备材料清册21-F166 C-A02张 林本卷图纸目录序 号图 号名 称1F166 C P01说明书 2F166 C-Z-02厂址地理位置图 3F166 C-Z-03厂区总平面布置图 4F166 C-Z-05全厂绿化规划图 5F166 C-C-02除灰渣系统图 6F166 C-J-04 燃烧系统图 7F166 C-S01-03全厂水量平衡图 本 卷 目 录1 概述2 烟气污染防治3 生活污水处理及工业废水处理4 灰渣治理及综合利用5 噪声治理6 水的总平衡及计量7 绿化8 环保管理及监测9 水土保持10环保投资费用附件:1阜新金山煤矸石热电有限公司煤矸石热电厂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意见(暂缺);2阜新金山煤矸石热电有限公司与阜新清河门区清园建材有限公司签订的粉煤灰综合利用意向协议书;3阜新金山煤矸石热电有限公司与北票金牛水泥有限公司签订的灰渣综合利用协议。4 阜新金山煤矸石热电有限公司与阜新天厦水泥有限公司签订的灰渣综合利用协议。 1 概述1.1 环境保护设计主要依据 a) 阜新金山煤矸石热电有限公司煤矸石热电厂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意见b)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矸石热电厂新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c) 阜新金山煤矸石热电有限公司煤矸石热电厂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1.2 电厂概况1.2.1 拟建工程建设规模阜新地区煤炭储量十分丰富,现有已探明的地质储量8亿9千万吨,可采储量为3亿2千万吨,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各矿的年产量为900万吨,煤种以长烟煤为主,适合发电厂发电。由于地质构造的原因,全集团公司每年产生的煤矸石在400万吨以上。这些在地面大量堆积的煤矸石俗称“矸子山”,其发热量均在5500kJkg6000 kJ/kg左右,在地面堆放三个月后开始自燃。产生的烟尘和碳硫化合物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给当地政府的环境治理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消耗了大量的资金,对附近居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煤矿的正常生产,治理矿区的煤矸石污染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开发利用煤矸石进行热电联产,既节约能源,又改善环境,达到资源综合利用,减少碳硫化合物和粉尘污染的目的,不仅符合我国的产业政策,而且也是政府扶持和鼓励的开发项目。阜新金山煤矸石热电有限公司新建煤矸石热电厂由沈阳金山热电股份有限公司与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其中沈阳金山股份有限公司占51%,阜矿集团占49%),年消耗煤矸石约155万吨。本期建设规模为4台150MW,总装机容量为600MW,包括2台150MW超高压单抽凝汽式供热机组和2台150MW超高压凝汽式发电机组,配置4台480t/h超高压煤矸石循环流化床锅炉。工程总投资242400万元。 项目基本组成本期工程名称、规模及基本构成见表1。表1 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名称阜新金山煤矸石热电有限公司煤矸石热电厂新建工程工程性质新建工程工程等级发电厂级建设地点阜新市清河门区建设期2005年3月2006年12月建设单位阜新金山煤矸石热电有限公司建设规模单机容量(MW)台数(台)总容量(MW)1504600主体工程本期建设4480吨/时超高压中间再热循环流化床锅炉;2台150MW超高压单抽凝汽式供热汽轮发电机组;2台150MW超高压纯凝汽轮发电机组。全厂装机容量600MW。配套工程燃料运输燃料为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各煤矿排弃的煤矸石和外购的石灰石粉,用煤采用铁路和公路两种运输方式,石灰石粉采用密闭罐汽车运输至热电厂内,水源及供水系统电厂本期采用阜新矿区矿井废弃水,采用阜新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排水作为电厂的备用水源。采用二次循环单元制供水系统。冷却塔采用自然通风冷却塔,除灰渣系统本期除灰渣系统采用灰、渣分除,干式除灰的除灰方式。灰渣用汽车运至灰场或综合利用用户。灰场采用干灰碾压储存。贮灰场贮灰场采用位于清河门区的伊玛矿废弃的露天矿坑,在电厂的东北方向,距电厂厂区约6.0km。该废弃矿坑占地约9.0hm2,最大深度为45.0m,库容较大,约165万m3. 1.2.2燃料及燃料运输电厂燃料为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各煤矿排弃的煤矸石,锅炉掺烧石灰石粉。本期工程建成后全厂锅炉耗煤及石灰石量见表2。表2 锅炉耗煤及石灰石量表耗煤量锅炉容量小时 耗煤量(t/h)小时石灰石量(t/h)日耗 煤量(t/d)日耗石 灰石量(t/h)年耗 煤量(万t/a)年耗石 灰石量(万t/a)本期4台锅炉487.9221.701073486825711.434注:a、日运行小时数按22小时计算。b、热电厂本期锅炉年运行小时数按5500小时计算。煤矸石采用铁路和公路两种运输方式,石灰石粉采用密封罐汽车公路运输。媒质元素分析见表3。1.2.3水源、用水量及取水方式电厂本期工业用水量为34728 m3/d,用水采用阜新矿区各个矿井废弃水,并采用阜新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排水,作为电厂的备用水源。 表3 煤质分析 序号名称符 号单位设计煤种1收到基碳分Car%34.532收到基氢分Har%2.123收到基氧分Oar%6.414收到基氧分NAR%0.585收到基硫分Sar%0.626收到基水分Mar%5.36表3 煤质分析序号名称符 号单位设计煤种7收到基灰分Aar%45.048空气干燥基水分Mad%5.369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41.8210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net,arKJ/kg1216011哈氏可磨性指数HGI5012灰熔点T1117013灰熔点T2122014灰熔点T31260现状年各矿井总排水量减去自用水量,得到处理前的日可利用水量为51865.6m3,年可利用水量为1899.18万m3,可以满足本期工程工业用水量的要求。阜新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位于细河岸边,现已投产运行,处理规模为10万t/d,该污水处理厂的回用水量,可以满足本期工程工业用水量的要求。厂外供水管线铺设至电厂围墙外一米,与厂内管线引接,由阜新金山煤矸石热电有限公司和阜新市城市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和投资,不在电厂工程设计范围内。1.2.4本期工程期锅炉灰渣量见表4。表4 锅炉估算灰渣量表灰渣量估 算煤质情况名 称小时灰量t/h日灰量t/d年灰量万t/a4台锅炉设计煤质底渣量61.921335.8430.36飞灰量90.881999.3645.44总灰渣量152.83335.275.8注: 日运行小时数按22小时;年运行小时数按5269小时计算; 底渣量和飞灰量占总灰渣量的比例分别按45%和55%估取;1.2.5工程厂址自然环境概况1)地理位置阜新市位于辽宁省西北部。界于东经12101-12255,北纬4141-4251之间。北为科尔沁沙地,东接辽河平原,西靠热河山地,为辽河与大凌河流域上中游浅山丘陵区域。总土地面积10355km2。清河门区位于阜新市西南部,距市中心直线距离为25.18km,距锦州港115km。该区东、南两面接义县、西邻北票市、北毗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公路、铁路发达,是阜新市通向关内和海港的重要枢纽,小小线公路横越东西,新义铁路、阜锦公路纵贯南北,锦阜高速公路在该区设有出口。本项目行政隶属于清河门区,位于阜锦公路与新昌路交汇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212542,北纬414704。厂区南与国家新义铁路相邻,铁路南侧为吴家窑村居民区。厂区西邻农田,农田西侧是东堡村居民区。阜锦公路与新昌路分别于厂南和厂北自西南向东北通过,并于厂东北处交汇。2) 地形地貌和地质厂址所在地处于阜新盆地的低缓丘陵地带,宏观地貌形态为低矮丘陵形,微观地貌形态大体以铁路线为界:北部为剥蚀岗地,其多以低矮馒头状条带状土丘为主,南部为堆积平原形,多以沼泽、洼地为主整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该地区呈典型的幼年期河流冲刷沉积的地形地貌特点。该范围内地质构造稳定,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耕土、粉质粘土、粉土、细、中砂、砾石、砂岩、页岩。3) 气候特征项目所在地地处中纬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温差较大、雨热同期。该区四季分明,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4.2,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11.2,年均气温7.8。夏季高温、雨量集中,冬季寒冷少雪,全年平均降水量509.8毫米。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多为西南风,全年平均风速2.5米/秒,最大风速为3.8米/秒。年最大冻土层深度1400毫米,无霜日期196天,年日照时数2623.2小时,平均相对湿度57%。4) 水文状况本项目区内的地表水体是细河,该河为季节性河流,属于大凌河的一个支流,其特点是受地形控制,流向不一,流程短,径流量变化和含沙量均较大。细河是大凌河左侧最大支流,发源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骆驼山西坡,经清河门区蔡家屯,在义县复兴堡入大凌河。境内流段为86.2km,流域面积2295 km2。细河水走向为由东北向西南。另外,细河的两条较大支流清河、汤头河也流经该区。清河发源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与北票市交界的帽子山、莲花山一带,流经知足山乡、清河门区,在义县东高家屯汇入细河。全长34.2km,流域面积约240 km2。在清河门区境内,河道长7.0km,流域面积44 km2。汤头河发源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紫都台乡境内的帽子山北麓,流经紫都台、七家子、佛寺、知足山、伊吗图、清河门区的河西及乌龙坝等七个乡,于清河门区蒲草泡村附近汇入细河。流域面积405 km2,河长61km,河道平均比降为5.13。清河和汤头河是细河一级支流,按环境功能区划均为类水体,均为季节性河流,丰水期时均为类水质;细河按环境功能区划为类水体,现实际水质为类。区域内仅河道两侧的河谷区分布有一定面积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区域内多年平均河川基流量为1047万立方米,潜水蒸发量为132万立方米,地下水总排泄量(即地下水资源量)为1179万立方米。据勘查结果,拟建场地地下水初见水位为2.50米-5.00米,稳定水位为1.00米-4.70米,为浅水。1.2.6目前当地环境质量现状空气现状监测见表5、表6、表6、表7、表8。表5 SO2监测数据统计结果 单位:mg/m3监测点位小时样品日均样品浓度范围检出率(%)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浓度范围检出率(%)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10.0040.203850未0.0280.1481000未20.0040.216900未0.0710.1211000未30.0040.073600未0.0400.1321000未40.0040.203750未0.0280.1471000未50.0210.2611000未0.0740.191100600.2760.0040.128800未0.0440.1481000未标准0.5(GB3095-1996二级)0.15(GB3095-1996二级)表6 NO2监测数据统计结果 单位:mg/m3监测点位小时样品日均样品浓度范围检出率(%)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浓度范围检出率(%)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10.0300.0881000未0.0270.0641000未20.0170.0741000未0.0350.065能胶 1000未30.0190.0751000未0.0160.0701000未表6 NO2监测数据统计结果 单位:mg/m3监测点位小时样品日均样品浓度范围检出率(%)浓度范围检出率(%)浓度范围检出率(%)40.0230.0921000未0.0260.0701000未50.0180.0961000未0.0300.0541000未60.0130.0571000未0.0310.0541000未标准0.24(GB3095-1996二级)0.12(GB3095-1996二级)表7 PM10监测数据统计结果 单位:mg/m3监测点位日均浓度范围检出率(%)超标率(%)最大日均超标倍数10.1330.256100800.7120.1820.2761001000.8430.2100.3381001001.2540.1050.213100600.4250.2620.2841001000.8960.2210.3351001001.23标准0.15(GB3095-1996二级)表8 TSP日均值监测数据统计结果 单位:mg/m3监测点位日均浓度范围检出率(%)超标率(%)最大日均超标倍数10.1830.2791000未20.2410.394100800.3130.2270.374100600.2540.1790.2351000未50.2710.490100800.6360.2470.429100800.4370.4450.5551001000.8580.4970.6461001001.15标准0.3(GB3095-1996二级)由监测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所有点位NO2小时均值和日均值均未超过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5点位SO2日均值超标率60%,最大日均超标0.27倍;1#、4#点位TSP不超标,其余点位日均值均有不同程度超标;所有点位PM10日均值均超标。根据分析,导致TSP、PM10超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评价区域内个体煤场较多,各类人为活动或风力引起的二次扬尘及冬季燃煤烟气所致。5#点位SO2有部分日均值超标,是由于该点处于大面积平房居住区,冬季燃煤烟气所致。水环境监具体监测结果见表9。表9 地表水评价结果 单位:mg/L断面pH石油类CODCr氟化物氨氮砷铅全盐量氯化物东梁桥0.341.563.140.642.470.160.100.780.46高台子0.510.581.380.673.120.040.100.810.61由表9可以看出,本项目排污口细河上游东梁桥断面石油类、CODCr、氨氮超标,超标倍数分别为1.56、3.14和2.47,其它项目不超标;高台子断面CODCr、氨氮超标,超标倍数为1.38和3.12,其它项目不超标。超标原因主要是:细沿岸有许多排污口,它接纳了阜蒙县及市区的所有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部分工业废水和全部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或未处理达标便直接排入细河,同时,细河天然补水少,使得排放到细河中的污染物没有降解自净的环境,导致细河中某些污染物超过相应标准。噪声监测结果详见表10。表10 噪声评价结果 单位:dB(A)序号点位昼 间夜 间Leq值标准评价结果Leq值标准评价结果1芹菜沟居民区43.960未41.750未2西北厂界55.665未44.255未3东北厂界55.165未44.555未表10 噪声评价结果 单位:dB(A)序号点位昼 间夜 间Leq值标准评价结果Leq值标准评价结果4西南厂界52.065未44.255未5东南厂界52.770未44.455未6吴家窑51.760未42.950未7贮煤场东北角44.865未40.055未由表10可以看出,拟选厂址厂界及周围居民区噪声本底值均能够满足相应标准要求。1.2.7 总量指标和环评情况阜新市环保局给阜新金山煤矸石热电有限公司煤矸石热电厂新建工程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如下:SO2:3700 吨/年烟尘:2200 吨/年 CODcr:15 吨/年辽宁环境科学研究院对金山热电有限公司供热新建工程扩建4150兆瓦机组工程进行了环境现状调查和现状监测,并对本期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价。评价结论为:“本期工程采用煤矸石做燃料,选用循环流化床锅炉,是较成熟的生产工艺,属节约资源、降低污染的清洁生产项目,符合循环经济要求。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有效、可靠,厂址选择符合阜新市城市总体规划。废气污染物的排放符合GB13223-1996和GB16297-1996的规定;废水经处理后基本做到能回用均回用,废水外排量大大降低,水质污染物较为简单,全盐对细河有一定影响,但不改变其水质功能;固体废物全部进行综合利用,且备有事故性贮灰场,保证灰渣得到有效处置;冷却塔导致西南厂界噪声超标,经采取设置隔声墙措施后,厂界噪声达标,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排放污染物总量能够满足阜新市环保局对其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要求;工程实施后,将替代清河门区域内29座小型锅炉房,废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减少,对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基本实现了“增产不增污”。由此可见,本期工程的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均是有限的,从环保方面来看是可行的。2 烟气污染防治本工程按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执行排放总量和排放浓度双重控制。2.1 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排放浓度及落地浓度2.1.1 采用标准及依据 a)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类; b)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 c)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二级; d)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本期3时段、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标准; e)辽宁省污水与废气排放标准废水部分(DB21-60-89)新、扩、改二级; f)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j)辽宁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排污总量控制暂行规定; k)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l)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m)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n)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o)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p)火力发电厂环境保护设计规定(DLGJ 102-91);q)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 50002000)r) s)火电厂环境监测技术规范(DL/T414-2004)。t)电力工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u)国家电力公司火电厂环境技术监督规定;v)火电行业环境监测管理规定;w)火力发电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DLGJ9-92);2.1.2 SO2和烟尘排放浓度、排放量情况(1)SO2和烟尘生成量、初始浓度本期工程4150MW发电机组,计算的SO2和烟尘生成量、初始浓度见表11所示。表11 SO2和烟尘初始生成值项目本期拟建4480t/h锅炉污染物煤种生成量(t/h)初始浓度(mg/Nm3)SO2设计41.4682815烟尘设计427.13632262(2) 最低除尘效率根据煤质资料,本工程设计煤质为:Sar=0.62%,Aar=49.02%Qnet.ar=12160千焦/千克;燃煤量(设计)小于环评中的煤量。环评中的煤质:设计Sar=0.52%,Aar=45.04%,Qnet.ar=12160千焦/千克;可见,本次初设煤质,属于低硫、中灰份煤。本工程锅炉烟气按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要求烟尘排放浓度小于200毫克/立方米 控制。最低除尘效率不低于99.8%。2.2 拟建工程烟气污染防治措施2.2.1 脱硫、固氮作用选择在掺烧石灰石条件下,脱硫效率可达90%以上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这种炉型最大的优点,通过添加石灰石可脱去烟气中的硫分,通过低温燃烧,抑制NOx的生成,减少SO2和NOX有害气体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循环流化床锅炉出口烟气的SO2排放浓度低于800毫克/立方米;NO2排放浓度低于450毫克/立方米;同时全厂的SO2排放量也满足地区环保部门SO2总量要求。2.2.2 采用高烟囱排放本期新建一座高180米、上口直径为6米的烟囱排放烟气,通过高架源的稀释扩散,可降低电厂烟气污染物的落地浓度,减轻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4台炉运行时,烟囱上口烟气流速为33米/秒。满足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 50002000)要求。2.2.3 采用高效除尘器按设计煤种计算的本期工程最低除尘效率为99.8%(除尘器出口排放浓度按200毫克/立方米控制)。可有效地降低烟尘排放量和排放浓度,计算的实际排放浓度小于200毫克/立方米。烟尘排放浓度满足国家标准。2.3 拟建工程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分析2.3.1 SO2和烟尘计算排放量、排放浓度及允许排放量、排放浓度本工程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效率按90%,除尘效率按99.8%。SO2、烟尘的实际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及全厂允许排放量情况见表12所示。表12 SO2、烟尘的实际排放情况项目规 模本期4480t/h锅炉污染物SO2烟尘排放浓度mg/Nm3计算值设计282104允许值所有煤800200排放量t / h计算值设计40.14740.054全厂允许设计13. 872由表12的计算数据可以看出:电厂大气污染物SO2计算排放量远低于全厂允许排放量;计算排放浓度远低于现行标准的允许排放浓度。烟尘的排放浓度也低于国家标准要求的允许排放浓度。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中规定了第3时段火电厂, NO2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本期工程燃煤Vdaf在41.82%,大于20%,执行450 mg/Nm3的排放浓度标准。NOX排放浓度如下表13所示。表13 NOX的排放浓度项 目NOX排放浓度NOX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浓度值(mg/Nm3) 450450由表13的计算数据可以看出:电厂大气污染物NOX计算排放浓度低于现行标准的允许排放浓度。本工程在烟道尾部预留脱氮氧化物装置的空间。2.3.2根据本期工程所在区域的污染气象条件的调查和分析,对本期工程投产后可能产生大气环境影响进行了预测。环评结论如下:常年主导风向为SSW风。年平均风速2.5m/s。该评价区全年大气稳定度出现频率最多为D类(41.07%);其次为F类(27.44%);再其次是E类(14.18%)。本期工程SO2和PM10在冬季典型日(11月23日)的最大日均浓度分别为为3.3ug/m3和1.9ug/m3,分别占相应的大气质量标准限值的2.2%和1.27%,最大值位于厂址东北3.0km附近。SO2和PM10在夏季典型日条件下,最大日均浓度分别为为2.8ug/m3和1.6ug/m3,分别占相应的大气质量标准限值的1.87%和1.07%,最大值位于厂址东北3.1km附近。本期工程实施后,由于区域污染物得到削减,在冬季典型日(11月23日)气象条件下,评价区域内污染物SO2和PM10日均浓度削减量最大值分别为17.1ug/m3和20.6ug/m3。在夏季典型日气象条件下,评价区域内污染物SO2和PM10日均浓度削减量最大值分别为9.2ug/m3和8.3ug/m3。本期工程建成后,由于替代了清河门区域内114台小型锅炉,评价区内部分区域的烟尘、二氧化硫的浓度值有所下降,环境得到改善。综上所述,由于本期工程建设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且取代了一部分污染源,评价部分区域内SO2和烟尘的浓度有所降低,因此本期工程建设对当地的大气环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2.4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本工程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总量控制要求对比见表14。表14 热电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消减情况(环评数据)项目SO2烟尘排放量t/a排放量t/a本期30751137总量控制要求37002200占总量的百分比8352从数据中可看出,本工程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低于总量控制要求。并留有裕度。2.5拟建工程替代小锅炉后的大气环境效益本期工程投产后,清河门区域内部分低矮小锅炉房将被取代。表15、16分别给出了项目实施后,在冬季和夏季典型日条件下,各监测点位SO2和PM10日均浓度的变化情况。表15 冬季典型日监测点位日均浓度变化 单位:ug/m3污染物监测点位123456SO2监测均值8689688114292本期增加量0+0.227+0.232+0.421+0.106+0.061区域削减量-5.18-3.257-4.652-2.911-1.976-9.391叠加值80.8285.9765.5178.51140.1382.67PM10监测均值180245258141271273本期增加量0+0.200+0.204+0.371+0.094+0.054区域削减量-6.05-3.710-5.444-3.281-2.314-10.824叠加值173.95241.49252.76138.09268.78262.23由表15可见,项目实施后,在冬季典型日(11月23日)条件下,各监测点位的SO2和PM10 日均浓度值均有所减少,其中6#点位削减的最多,削减了9.33ug/m3。表16 夏季典型日监测点位日均浓度变化 单位:ug/m3污染物监测点位356SO2监测均值453833本期增加量0.2850.1290.074区域削减量-5.067-0.044-0.0023叠加值40.21838.08533.072PM10监测均值208148156本期增加量0.1720.0790.045区域削减量-3.023-0.038-0.0019叠加值205.149148.041156.043由表16可见,项目实施后,在夏季典型日(7月16日)条件下,3#监测点位的SO2和PM10 日均浓度值有所减少,分别削减了4.782ug/m3和2.851 ug/m3;5#和6#点位污染物增加,但增加幅度很小,对环境影响较小。总之,由于本期工程取代了一些低矮的污染源(清河门区域内114台小型锅炉),投产后削减了项目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物浓度,使项目周边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2.6煤场防尘措施贮煤设计采用露天贮煤场贮煤。贮煤场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贮煤量9万吨。煤场设DQ7530型斗轮堆取料机1台,堆、取出力均为750吨/时,煤场带式输送机采用折返式布置,斗轮堆取料机两侧煤场分别存放煤和煤矸石。另外在运煤系统中串连2座直径22米、贮煤量各为1万吨的密闭贮煤筒仓,分别存放煤和煤矸石,作为运煤系统混配煤、系统缓冲、贮存干煤和煤场单台斗轮堆取料机的备用。贮煤场和2座贮煤筒仓共贮煤11万吨煤,可供本期4150兆瓦机组燃用11天。煤尘治理:运煤系统各栈桥、转运站、碎煤机室地面采用水力清扫,各转运站带式输送机落料点、贮煤筒仓、煤仓间原煤斗上口设置除尘设备,贮煤场四周设置喷水防尘设施,并设有绿化带。通过模式预测和类比燃煤热电厂的贮煤场的贮煤情况可知,采用洒水抑尘的效果是可行的,煤堆含水量大于7%时,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杨尘是可以得到控制的。所以本次工程贮煤场设计有喷淋装置,对原煤进行加湿,使煤堆表面含水率不小于7%,可减轻煤场二次杨尘对局地环境的影响。可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要求。3 生活污水处理及工业废水处理电厂排放的废水主要有以下几部组成:1) 生产废水,包括主厂房辅机冷却水、锅炉排污水、化学车间过滤器及反渗透系统排水等;2)生活污水,各个厂房、生产生活的各个建筑物的卫生间排水;3)含煤污水,输煤系统的冲洗及除尘排水;4)锅炉酸洗废水、锅炉烟气侧冲洗水; 5)雨水 。 生产、生活雨水系统,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经处理后排入厂外市政排水管线。雨水经厂内雨水管汇流后在生产主要区域采用自然排放。3.1生活污水处理及工业废水处理设施本期工程生活污水采用生物处理方式,该部分处理设施包括了厂外生活污水量,处理设施的能力为30吨/时,处理后的水在夏季考虑用于浇撒绿地,冬季时排入市政排水系统。锅炉排污水采用降温池处理,处理后的水回到循环水冷却系统。输煤冲洗水经煤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的水仍做为输煤冲洗水。化学车间排水本期共计两部分:一部分为含悬浮物较高的过滤器排水,另一部分为含盐量较高的反渗透排水,含悬浮物较高的过滤器排水经工业废水处理站处理后的排水作为输煤冲洗水、煤场喷水、灰渣加湿的补水,为此在输煤冲洗水经沉淀池附近建一调节水池及泵房。、含盐量较高的反渗透排水,排到排入市政排水系统。锅炉烟气侧冲洗水等由于属于非经常性排水,排水间断时间较长,且因酸洗方案不同,水质相差较大,不宜采用固定的处理设施处理,这部分水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临时措施进行处理。工业冷却水排水回收利用,在考虑在用于降温池冷却水后,回收至循环水系统作为循环水补水。其排水情况见表17。表17 电厂工业排水量表 (吨/时) 序号排水项目排水量排水工况备注 1化学排水 76(58) 连续用于灰渣加湿及回收 2循环水排污0(0) 连续 3锅炉排污水 20(20) 连续回收到循环水 4输煤系统的冲洗加湿及除尘排水 46(28) 经常回收到调节池20用掉28(10) 5射水池溢流 25(25) 连续回收到循环水 6油灌区地面冲洗水 10 定期工业废水处理站 7主厂房地面冲洗水 20 定期工业废水处理站 8锅炉烟侧冲洗水 100 定期工业废水处理站 (括号内为冬季时排水)3.2废水处理预期效果 本期扩建后,各种废(污)水经处理并回收利用。电厂污水,通过采取节水措施、处理措施后,得到有效的利用,使的污染物得到有效的控制。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对地表水造成影响。电厂排放的废水经处理后可满足国家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和辽宁省污水与废气排放标准废水部分(DB21-60-89)新、扩、改二级要求。4 灰渣治理及综合利用4.1灰渣治理及综合利用措施 本期灰、渣处置以综合利用为主、事故灰场贮灰为辅。本期工程厂内灰渣分除、干灰干排的设计方案。除灰系统采用气力除灰机械除渣方案。采用单元制的正压气力输送的除灰系统和单元制的机械除渣系统。正压气力输送的除灰系统每两台炉为一个单元输送系统,四台炉共用一座空压机房。机械除灰渣系统每一台炉为一个单元,共四个单元。除灰渣系统图详见F166 C-C-02。除尘器飞灰采用正压气力输送系统,通过灰输送器将飞灰直接输送到布置在厂区中的距D轴100米左右的灰库。厂区内设10米灰库3座。灰库下设施的配置,目前暂按每座灰库下设一套干灰卸料装置、一套干灰加湿搅拌装置考虑。待灰渣综合利用条件及要求明确后,按实际需要调整。厂内设8米钢渣库4座。渣库库顶分别设有布袋除尘器、真空压力释放阀及高位料位计,渣库下分别设有干灰卸料装置、干灰加湿搅拌装置供装车外运。渣库设有六台空气炮作为防堵措施。四台炉年排灰渣量128.20万吨。清河门区清园建材有限公司成立建设年产1.5亿块粉煤灰空心砖及20万吨商品级粉煤灰项目正在运做中。本期工程事故贮灰场拟选在后窑西山头道沟,位于阜新市清河门区,在热电厂西南约7.5千米处双河村附近的山谷中,为典型的山谷贮灰场。干灰场是把电厂排放的灰渣经水调湿后用汽车运至灰场,经碾压后堆放。初期贮灰年限,若按年排灰渣量126.96万吨计,可贮灰0.22年。当灰场贮灰标高超过初期坝高度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碾压堆贮。终期贮灰年限,若按年排灰渣量126.96万吨计,可贮灰4.53年,可见,本灰场的贮灰年限较短, 4.2灰渣处置预期效果 电厂循环硫化床锅炉、布袋除尘器下来的干灰,灰质理化性能较好,地理位置在市区,可广泛开展一次性的、用量较大粉煤灰项目,如做水泥掺合料、筑路、就地办混凝土搅拌中心、生产建材砌块等。并享受国家的有关优惠政策。本期工程灰、渣部分运到综合利用厂,主要用做水泥掺合料等。电厂的灰渣综合利用初期按排灰渣量的100%考虑,阜新金山煤矸石热电有限公司与阜新天厦水泥有限公司、北票金牛水泥有限公司分别签定了灰渣综合利用协议,用灰渣30万吨。主要用于混凝土搅拌掺合料及生产建筑材料。详情见有关附件。灰渣采取汽车运输方式,运灰采取封闭罐车,运渣采取加湿后汽车运输。贮灰场运行管理很重要,事故贮灰场外设一条机动车道,在灰场内分块分层卸灰,成梯形分布,采用填灰、推平、碾压、喷水、外边坡采用大粒渣覆盖、表层挖土覆盖的措施,尽量减少飞灰面积,将有效防止灰渣的“二次污染”。贮灰场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和运行,在正常状况下,对贮灰场周围大气环境影响轻微。5 噪声治理5.1噪声治理措施燃煤发电厂噪声主要产生在两部分:一是在主厂房内的由转动机械产生的噪声;二是在主厂房外的由锅炉设有点火排汽及安全阀排汽、冷却塔水流冲击产生的噪声。治理的原则:噪声必须先从声源上控制,设备选择必须符合国家噪声标准要求。对声源上无法根治的噪声,在设计上对噪声源采取消声、隔声吸声等措施。对主厂房内的噪声进行治理(即防噪降噪)措施: 噪声必须先从声源上控制,设备选择必须符合国家噪声标准要求。对声源上无法根治的噪声在设计上对噪声源较强的设备加装消声器或隔声罩,如主厂房内所有转动机械设备的噪音低于85db(A);一次风机、送风机、碎煤机等设备设有风道消音器等;大型运转机械设备(汽轮机、发电机、磨煤机等)都设置隔声罩。集中控制室采取消声、隔声处理,保证运行人员免受噪声侵害。对主厂房外的噪声治理措施:1)按功能区合理布置(生产车间与办公区分开等);绿化带隔离等。2)采取安全阀排汽、锅炉点火排汽设置小孔消音器;3)冷却塔噪声的治理:本工程拟建四座淋水面积2500平方米冷却塔,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必将对生活和工作环境产生影响,必须对其进行治理。冷却塔的噪声来源于冷却塔淋水装置下部,相当于暴雨强度数十倍的高密度落水对蓄水池水面的大面积连续撞击。针对噪声的发生机理、传播方式,可以把冷却塔的噪声的治理归结为塔内、塔外两条基本途径,塔内以声源的降噪治理为主,塔外则包含传声途径上声波阻隔、声波吸收以及距离衰减等三个环节。本期采取冷却塔内落水消能降噪装置: 该装置主要是采用斜面消能减噪原理,即在冷却塔落水直接撞击水面之前,使落水先在斜面上以无声擦贴的接触形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