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2语文教案.doc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9/d460650e-aaaf-4ee8-9c2a-5fe4ac159725/d460650e-aaaf-4ee8-9c2a-5fe4ac1597251.gif)
![[语文]五2语文教案.doc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9/d460650e-aaaf-4ee8-9c2a-5fe4ac159725/d460650e-aaaf-4ee8-9c2a-5fe4ac1597252.gif)
![[语文]五2语文教案.doc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9/d460650e-aaaf-4ee8-9c2a-5fe4ac159725/d460650e-aaaf-4ee8-9c2a-5fe4ac1597253.gif)
![[语文]五2语文教案.doc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9/d460650e-aaaf-4ee8-9c2a-5fe4ac159725/d460650e-aaaf-4ee8-9c2a-5fe4ac1597254.gif)
![[语文]五2语文教案.doc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9/d460650e-aaaf-4ee8-9c2a-5fe4ac159725/d460650e-aaaf-4ee8-9c2a-5fe4ac1597255.gif)
已阅读5页,还剩1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语文上册学科计划任课教师:叶容 一、学生情况分析我班有学生58名,从总体情况来看,这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浓,整个班级学习风气一般,虽然大部分同学都能遵守学校的纪律,但同学之间在学习上能相互团结互助的不多,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在知识方面,大多数学生能在基础部分掌握的还比较牢固,但在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方面,很多孩子只能借助工具书去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能力没有形成。在阅读方面,有部分学生练习题和短文根本就对不上号,不知道两者结合起来,边阅读边思考,造成了读不懂文章和不能把握文章思想情感的现象。在作文方面,有学生写的东西内容空洞,缺乏可读性,美感差;甚至还有个别学生基本语句都不能写通顺。本学期将重点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加强阅读和作文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力争教学质量有所上升。二、教材分析: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二十八篇课文)。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进毛泽东。其中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还安排了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2篇。口语交际习作独立成一个栏目,并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三、教学目标1、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会一定独立识字能力。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优美。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6、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学习阅读浏览的方法,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是25万字。7、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8、能写简单的记实性的作文和想象性的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9、学会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10、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交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会写活动计划。11在鲸、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子王国、地震中的父与子等课文中渗透相关法制教育。四、教学重点1、会写150个生字,会使用字典、词典,会一定独立识字能力。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优美。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6、能写简单的记实性的作文和想象性的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7、学会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五、教学难点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4、能写简单的记实性的作文和想象性的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六、教学主要措施1、精心备课,抓好课堂教学,及时进行单元检测,针对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2、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采取教师个别指导、同学互助的活动,。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困难生优先回答,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经常与家长交流,多方面的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3、对学习优秀的学生,给他们创造阅读条件,让他们多读课外书籍,并讲给同学听,带动全班的阅读兴趣。 4、随时听写检查生字和认读字;采取组长检查,教师抽查的方式检查朗读和背诵。5、以讨论形式开展综合性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口语交际能力。 6、坚持每周写一篇随笔,并教师做好讲评,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7、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及生活,民主、真诚对待他们。耐心帮扶学困生,使其健康成长,积极上进。七、教学总课时数:120课时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进度计划周次教学内容教学课时数教具准备备注13窃读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的“长生果”、习作一、拓展一 12课外书35 古诗词三首、梅花魂、桂花雨 小桥流水人家、习作二、拓展二 12课外书籍57鲸、松鼠、新型玻璃 假如没有灰尘、习作三、拓展三12图片、课件渗透法制教育810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落花生 珍珠鸟、习作四、拓展四 期中复习检测 16课外书1112有趣的汉字 我爱你,汉字 12卡片等渗透法制教育1214地震中的父与子 慈母情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习作六、拓展六课外书1416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难忘的一课 最后一分钟、习作七、拓展七 课件渗透法制教育1618七律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 毛主席在花山、习作八、拓展八 19考前1.5考前 组织学生复习 课件、资料19考前组织学生复习试卷 误课记录时间星期误课原因节次累计节次9、7星期五开展教师节活动119、19星期三中心校培训129、21星期五龙溪参加喜迎十八大文艺演出1310、1星期一放中秋节1410、2星期二至四放国庆节4811、2星期五召开学生家长会1912、14星期五冬季越野长跑1102013、1、1星期二元旦节111第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有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及口语交际习作一、回顾拓展一。教学目标:1、 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掌握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 3、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终身受益。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教学课时: 12课时。检查假期作业 9月3日 周一 总第1课时教学内容:检查假期作业。教学目标: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重点检查上期期末测试成绩较差同学的假期作业。教学过程:一、进行一些学习常规教育。二、对学生提出要求。1、带齐学习用具。2、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认真完成作业。3、上课专心听讲。4、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三、小结检查假期作业完成情况。对作业完成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四、针对上期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当讲解。五、课堂小结。第1 课 窃 读 记第一课时 9月4日 周二 总第2课时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教学目标: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识字学词。教学难点: 初步感悟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过程:一、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二、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三、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四、课堂练习。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词语3遍。 五、课堂小结。 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 9月5日 周三 总第3课时教学内容: 深入探究课文,体会作者对书的热爱及渴望。教学目标:1、进一步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2、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的,请同学们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文。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明确要求: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汇报交流. 3、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4、诵读句子.三、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2、尝试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四、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1、自选感兴趣的、最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五、课堂练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板书设计: 1、窃读记 地点:书店 理由:没钱买书,偷偷地读 结论: 对书的热爱及渴望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9月6日 周四 总4课时教学内容: 学习略读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3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从中学习读书方法。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填空。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五、拓展活动。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板书设计 话题一:讨论看闲书 多读课外书 话题二:谈学习偏科 提倡三贯通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话题三:请教学外语 鼓励早学习 话题四:背诵古诗文 加大积累量3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一课时 9月6日 周四 总第5课时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教学目标: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识字学词,初步读懂课文。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 2、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小黑板出示词语)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读懂了什么。 3、小黑板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4、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四、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2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9月10日 周一 总第5课时 教学内容: 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告诉我们的读书方法。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教学重点: 学习读书方法。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教学过程:一、激趣读文,深入感悟。 1、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 2、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3、联系实际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4、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二、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思考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3、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三、拓展活动。 1、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2、向大家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7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小练笔”。板书设计: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 ,也是 4 我的“长生果 9月11日 周二 总第6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略读课文我的“长生果”。教学目标:1、认识“扉、瘾”等12个生字。学生互相提醒认清字型,读准字音,积累课文中丰富的词语。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读懂课文。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听说过“长生果”吗?(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 2、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要运用平时学到的方法自己读懂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前鼻音,馈赠的“馈”声母是k。 3、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部分画下来。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书是“我”的“长生果”。)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 (1)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欢书) (2)指导朗读相关的句段. 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ll、14自然段.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等词语. 3、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 4、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呢?(书是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读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四、积累语言,交流感受。 1、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 2、交流自己积累的词语。3、课外积累有关读书的格言警句。 五、课堂小结。1、反馈本节课学习情况。2、自由发言:本单元我们学习的四篇课文都是与读书相关的,你学习后的整体感受是什么?板书设计: 总起:书 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小画片:津津有味 连环画:废寝忘食我的“长生果”读书经历 文艺书:不求甚解中外名著:如痴如醉 写作心得 第一次习作:别出心裁 第二次习作:真情实感口语交际 9月12日 周三 总第7课时教学内容: 我爱读书。教学目标:1、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2、大胆表述,交流读书方法。教学重点:清楚、条理地表述。教学难点: 积累读书方法。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二、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1、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2、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3、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4、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三、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1、先集中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再引导学生交流别人的读书经历。 2、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四、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1、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展开一次辩论。 2、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五、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回顾拓展一 9月14日 周五 总第8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2、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教学重点: 背诵积累古诗名句。教学难点: 体会读书方法。教学过程:一、回顾“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组织记忆竞赛、抄写竞赛,引导学生积累本组所学词语。二、交流。 1、围绕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小组内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2、全班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口头交流这段时间课外阅读的收获、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所了解的新的读书方法等,再把文字或其他形式的学习成果加以展示。三、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1)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2)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2、背诵名言。 3、交流其他有关读书的名言学生收集的以及老师推荐的,拓展积累.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联)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瑞士)凯勒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张潮4、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 四、课堂练习。 1、背诵古诗名句,并试着默写。 2、积累读书方法,把自己的感受写在读书笔记上。第二组教学内容:本组教材安排了四篇课文,其中古诗词三首、梅花魂是精读课文,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是略读课文。都是游子们思乡的心声。配合本组专题,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及“交流平台”。教学目的:1、 会写本组的生字新词。2、 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挚爱的思想感情。3、 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都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物表达出来的。4、 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须生的语言积累。教学重点:1、 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挚爱的思想感情。2、 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都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物表达出来的。教学难点: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都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物表达出来的。教学课时: 125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 9月17日 星期一 总第9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泊船瓜洲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默写泊船瓜洲,激发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引用诗词的兴趣。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4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感受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教学过程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我觉得诗写得很美,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多少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 )的小草( )的柳树,远处( )的树林( )高山。(学生口述) 10。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1。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美,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2。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3。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7。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四、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3。学生上台指明。 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4。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5。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答。) 6。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五、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习背诵。 3。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板书设计: 京口 一水间 瓜州 写景 京口 数重山 钟山 所见所感 泊船瓜洲 抒情 春风 又绿 江南岸 明月 何时 照我还 即景生情第二课时 9月18日 周二 总10课时教学内容: 学习第二首古诗秋思。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通过探究性学习,能抓住诗中重点词句及书中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教学重点: 能抓住诗中重点词句及书中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抽生背诵古诗泊船瓜洲,并说说古诗的大致意思。 2、揭示学习内容,板书:秋思。 3、读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古诗。 1、试读古诗,纠正字音。 “欲、重、恐、临” 2、注意朗读节奏,指导学生朗读。 3、学生分组读古诗。 三、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古诗意思。 1、关键字词。 欲作家书:刚要提笔写家信。 意万重:想说的话太多太多。 复恐:又担心。 临发:即将离开。 开封:打开信封。 2、古诗大意。 先指导学生口述,然后总结: 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情怀,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经封好的信查看。 四、体会感情。 思考:从诗句中你感受到些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五、课堂练习。 1、练习背诵、默写古诗原文。 2、试着用自己的话把古诗大意写下来。 六、小结。 反馈学习信息。 七、板书设计秋思 寓情于事 乡思缕缕道不尽 万语千言恐不详第三课时 9月20日 周四 第总11课时教学内容: 学习词长相思。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词。 2、通过探究性学习,能抓住词中重点词句及书中注释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背诵、默写诗词。教学重点: 能抓住词中重点词句及书中注释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背诵、默写诗词。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抽生背诵古诗秋思,并说说古诗的大致意思。 2、揭示学习内容,板书:长相思。 3、读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诗词。 1、试读诗词,纠正字音。 “榆、畔、聒、” 2、注意朗读节奏,指导学生朗读。 3、学生分组读诗词。 三、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词意思。 1、关键字词。 山一程,水一程:指路途遥远。 行:行进。 千帐灯:形容行军的队伍庞大。 风一更,雪一更:形容天气恶劣。 聒碎:打断。 乡音:思乡之情 梦不成:无法入睡。 故园:家乡。 2、诗词大意。 先指导学生口述,然后总结: 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四、体会感情。 思考:从诗词中你感受到些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五、课堂练习。 1、练习背诵、默写诗词原文。 2、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诗词大意写下来。 六、小结。 反馈学习信息。板书 6 梅 花 魂 第一课时 9月20日 周四 总第1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教学难点: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 1。(教师板书“梅花”二字。)你见过梅花吗?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吗? 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 2。(教师板书“魂”字。)查字典说说“魂”字的意思。 3。揭题释题。 a读课题,你的心中有疑问吗? b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 教师过渡语: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解答心中的困惑。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 3。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4。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五件事:a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眼泪。b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竞大发脾气。c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d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e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三、合作交流 1。讨论交流:比较课文中首尾两段,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了外祖父,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由梅花图想到了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在写法上这是首尾呼应。) 2。过渡:是啊,看到梅花,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会让作者忆起已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外祖父留下的一方梅花图与手绢,让作者永远感受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外祖父,去感受一下吧! 3。分小组学习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4。全班交流。4、 课堂总结。第二课时 9月24日 周一 总13课时 教学内容: 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文章内涵。教学目标:1、 进一步研读课文,感受外祖父的眷念之情。2、 通过合作探究性学习,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3、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习作方法。教学重点: 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习作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听写词语。 (“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里的词语.)二、读“三哭”,感悟真情。 1、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外祖父哭了的语句,读一读,共有几处?(共有三处:教我读诗词时;得知不能回国时;送“我们”上船时。) 2、学生听老师范读读第2自然段,交流体会外祖父第一次哭时的情感。 (1)了解外祖父教我吟诵的三句诗的出处,读懂它们的意思。 (2)体会外祖父教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汽车维修工》(技师)考试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 精准医疗法规动态-洞察与解读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真题模拟试卷:应变能力
- 2025年吉林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结构化面试真题模拟试卷
- 2025年河北承德市消防救援支队招聘政府专职消防队员73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年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公开招聘教师(第二批)(6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机关事业单位公务员录用考试面试真题模拟试卷(无领导小组讨论)试题
- 咖啡店跨界合作经济模式-洞察与解读
- 河南六市联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无胶柔性覆铜板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大飞机C919:追梦五十载,“破茧化蝶”
- 某培训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 YY/T 1617-2018血袋用聚氯乙烯压延薄膜
- GB/T 4339-2008金属材料热膨胀特征参数的测定
- GB/T 39965-2021节能量前评估计算方法
- GB/T 3934-2003普通螺纹量规技术条件
- 尿动力学检查操作指南2023版
- 五星领导人课件
- GB/T 22560-2008钢铁件的气体氮碳共渗
- 《大体积混凝土》课件
- 标准法兰、阀门螺栓对照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