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精讲精练语文版.doc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9/5450dd91-ba47-40d1-b867-8f85cc4651a4/5450dd91-ba47-40d1-b867-8f85cc4651a41.gif)
![[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精讲精练语文版.doc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9/5450dd91-ba47-40d1-b867-8f85cc4651a4/5450dd91-ba47-40d1-b867-8f85cc4651a42.gif)
![[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精讲精练语文版.doc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9/5450dd91-ba47-40d1-b867-8f85cc4651a4/5450dd91-ba47-40d1-b867-8f85cc4651a43.gif)
![[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精讲精练语文版.doc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9/5450dd91-ba47-40d1-b867-8f85cc4651a4/5450dd91-ba47-40d1-b867-8f85cc4651a44.gif)
![[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精讲精练语文版.doc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9/5450dd91-ba47-40d1-b867-8f85cc4651a4/5450dd91-ba47-40d1-b867-8f85cc4651a45.gif)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译文】邹忌身高有八尺多,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端祥着镜子(里自己的形象),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比不上您美。”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认为不如(徐公美);(又)对着镜子审视自己(的形象),更(感觉)远不如(徐公美)。晚上睡觉时思考这件事,说:“我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说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说我美,(是因为)想要有求于我。”(邹忌)于是上朝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现在的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王后嫔妃和亲信侍从,没有谁不偏爱大王,满朝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想求得大王的。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威王说:“好!”于是发布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诫寡人的,得中等奖励;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寡人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励。”命令刚刚下达时,大臣们都来进谏,宫廷里像集市一样(人来人往);几个月后,有时候间或有人进言;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到了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延上战胜了别国。一、文学常识1.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战国策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初有国策国事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宋时已有缺佚。二、注释(1) 讽:用委婉的语言劝告。(2) 谏:臣对君,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使之改正错误。(3) 修:长。这里指身高。(4) 余:多。(5) 形貌:相貌。(6) 昳丽:光彩美丽。(7) 朝:早晨。(8) 服:穿戴。(9) 窥:察看。(10) 谓:对。(11) 孰与:与比谁更(12) 美:认为美。(13) 甚:很。(14) 及:比得上。(15) 复:又。(16) 孰:哪一个,谁。(17) 及:比得上。(18) 旦日:第二天。(19) 不若:不如,比不上。(20) 以为:认为。(21) 视:审视。(22) 孰:通“熟”,仔细。(23) 弗:不。(24) 思:思考。(25) 私:偏爱。(26) 诚:的确,实在。(27) 于:比。(28) 方:(土地)方圆。(29) 左右:侍从。(30) 莫:没有谁。(31) 蔽:受蒙蔽。(32) 面刺:当面指责。(33) 寡人:古代君主的谦称,意思是“寡德之人”。(34) 谤讥:指责,讽刺。谤:指责。讥:讽刺。(35) 市朝:指公共场合。(36) 闻:使听到。(37) 门庭:宫廷。(38) 时时:有时候。(39) 间:偶尔。(40) 期年:满一年。(41) 虽:即使。(42) 战胜于朝廷:修明内政,不必用兵就可以战胜其他国家。三、字词、句式1.字音、字形丽 服衣 窥镜 暮寝 寡人 年 蔽 谏2.词类活用 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私我也。私: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名词作状语,当面。 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朝服衣冠。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3.特殊句式 固定句式: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这两句都是比较相关两项得失高下的选择句,是文言文的固定句式。其中第一句中疑问代词“孰”由于受强调而被提前,是第二句的倒装句。 宾语前置:忌不自信忌不信自(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 欲有求于我也(欲于我有求) 皆以美于徐公(皆以于徐公美) 能谤讥于市朝(能于市朝谤讥) 皆朝于齐(皆于齐朝)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于朝廷胜) 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四、通假字:徐公来,孰视之:通“熟”,仔细。五、一词多义之齐国之美丽者也、臣之妻私臣(的)问之(代词,他)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俆公不若君之美也(比)暮寝而思之、由此观之、闻之(代指这件事)吾妻之美我者(结构助词,不翻译)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王之蔽甚矣(不翻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数月之后(无意义)朝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朝服衣冠(早晨)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于能谤讥于市朝(在)皆以美于徐公(比)六、古今异义词词语古义今义词语古义今义讽用委婉的语言劝告讽刺窥察看偷看明日第二天明天地方土地方圆地点刺指责,批评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谤讥指责,讽刺诽谤,嘲讽私偏爱自私左右亲信侍从方位名词莫没有谁不,不要修长,本文指身高改正七、简答题1.概括邹忌和齐威王的人物形象。邹忌: 善于思考,实事求是; 深谋远虑,真知灼见; 精明能干,治国之才。齐威王:勇于听取不同意见,进行大胆的政治改革的一个有魄力的君主。2.邹忌的妻、妾、客是怎样评价邹忌与徐公之美的?邹忌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评价:他们都认为邹忌比徐公美。道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不会说出事情真相,由此他进一步悟出了治国的道理,即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都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3.邹忌是怎样分析“王之蔽”的?从中可以看出邹忌的讽谏艺术有哪些特点?分析:邹忌先从自己的生活小事(与徐公比美)说起,引出“人可能受蒙蔽”这个话题,继而话锋一转,转到齐王身上,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三个方面指出“王之蔽甚矣”。特点: 设喻说理,从日常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贴切自然,入情入理,让人听得心悦诚服; 在语言上,排比句的运用营造了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一环紧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有力地阐明了自己的论点。 运用委婉的劝说方式,劝说中充分尊重齐王,使之明白道理,愉快地接受批评意见,最终使齐国强盛起来。4.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有哪些? 齐国是个大国,齐王位高权重; 齐王身边的人偏爱或害怕齐王; 齐国上下的人都对齐王有所求。5.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说明了什么问题?邹忌在听到妻、妾、客的赞美后,没有陶醉于溢美之词,而是亲自与徐公相比。“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说明邹忌是一个冷静、善于思考、实事求是的人。6.成语“门庭若市”出自本文,请解释它的意思。门庭若市: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市场一样,形容来往的人很多。7.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结合课文和你所知道的事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的含义是要善于从历史上他人的表现中看出治国的道理,看出自己的不足。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我们一是要时时反思自省,发现自己的问题。二是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从其他事物或事件中得到启发。三是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用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四是要听得进别人善意的劝告。8.邹忌的讽谏方式对于今天我们进行人际交往有怎样的启示?运用委婉的劝说方式,劝说中充分尊重对方,并且说话要讲究技巧。9.齐威王善于纳谏的做法对于我们中学生有什么启示?现在我们正在成长,容易犯一些错误。别人指出我们的错误和不足时,我们要虚心接受,努力改正错误。【同步演练】1、本文选自 ,题目中的“讽”是 的意思。 2、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 于是入朝见威王 皆朝于齐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C臣之妻私臣 宫妇左右莫不私臣D 时时而间进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3、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令处下,群臣进谏 B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皆以美于徐公C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宜开张圣听D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虽不能察,必以情4、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修八尺有余 而形体昳丽 窥镜而自视 今齐地方千里 王之蔽甚矣: 时时而间进 期年 无可进者 门庭若市 何能及君也 旦日 孰视之 暮寝而思之 入朝见威王 臣之妻私臣 面刺寡人之过 谤讥于市朝 皆朝于齐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6、读了本文后,你有哪些感悟,请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7、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还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 答: 8、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答: 1.战国策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2. C 3. B 4.略5.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因为偏爱我;妾赞美我,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赞美我,是想要向我求点什么各级大小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得头等奖赏;书面规劝我的,得二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评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得三等奖赏6略 7出师表8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驽,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译文】 汉文帝的后六年,匈奴大举入侵。于是(文帝)任命宗正刘礼为将军,驻守霸上;(任命)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守棘门;任命河内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守细柳:用以防备匈奴 皇上亲自去慰问犒劳守军。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皇上的车队)长驱直入,(两军营)将士高接远送。随后,(皇上的军队)前往细柳营,军营将士都身披铠甲,(手持)磨得锋利的兵刃,挽弓搭箭,(戒备森严。)天子的先行卫队来到军营前,(却被拦住)不得进入。先行官说:“天子将要驾到。”军门都尉说:“周将军有令:军营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来到军营前,也(被拦住)不得进入。于是,皇上派使臣手持符节下诏给周将军:“我要进军营慰劳三军。”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门(让皇上的车队进来)。守营门的官兵对随从的车队说:“周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的车队按住缰绳慢慢前行。来到营中大帐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盔甲在身,末将就不跪拜了,请允许我行军礼拜见皇上。”汉文帝被感动了,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车前的横木(向周亚夫表示敬意),并命人宣告:“皇帝敬重、慰劳将军。”礼仪完毕即离去。出军营大门后,随从的大臣们都十分惊愕。文帝说:“啊!这才是真将军啊!刚才(看到的)霸上、棘门的军队,简直像儿戏一样,其将士必定会遭袭击而被俘虏。至于亚夫,岂能被侵犯?”(说罢)连连称赞不已。【题解】本文选自史记,本文的作者是西汉(朝代)的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本文是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的一节。绛侯周勃是汉开国功臣。诸吕危刘时,他与丞相陈平共谋诛诸吕,立孝文皇帝。周亚夫是周勃之子,先为河内守,因其兄绛侯胜之有罪,以贤封为条侯,续绛侯后。历仕文帝、景帝两朝,曾任河内郡太守、中尉、太尉、丞相等职。以善于将兵、直言持正著称。后因得罪景帝下狱,绝食而死。本文即记载他为河内守驻军细柳时的一段事迹。本文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特点。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东汉末年才改称今名,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史记在史学上的地位给与极高的评价。史记包括(十二)本纪,(十 )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篇,52万多字。【通假字】1.军事吏被甲 被通披:披在身上 2.改容式车 式通轼:手扶着车前横木3.可的而犯邪 邪通耶:语气助词【一词多义】 为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作为 军霸上:驻军 天子为动:被军 上自劳军:军队 至霸上及棘门军:军营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任命 以 以备胡:用来于是上乃使:派遣 请以军礼见:用使 使持节诏将军:使臣使人称谢:派 文帝之后六年:的 之 已而之细柳军:到 不闻天子之诏:命令 称善者久之:凑足音节无实义诏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下令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乃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就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才【特殊语句】1.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省略句。2.天子为动:省略句、被动句。3.此真将军矣:判断句。【整体感悟】1文中将细枊军与霸上、棘门军加以对比,刻划了周亚夫善于治军的形象,请指出三处对比,并加以分析。答:一是文帝到前两处军营时长驱直入;而在细柳营却两次不得入,直到天子诏书,才进去,这突出了细柳军军纪严明;二是天子在前两个军营“直驰入”,而在细柳营却“不得驰入”,“按辔徐行”,这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三是天子到前两次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讨好文帝,而周亚夫却“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这突出了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2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亚夫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不媚上,因此汉文帝称赞他是“真将军”。【同步演练】一、填空。1.本文选自 ,作者是( ),字( ),( )时代人,伟大的( )家,( )家。二、给加点字注音。军棘门 彀弓弩 持节诏 被甲 按辔 揖 介胄 嗟乎 曩三、解释加点字。军霸上 以备胡 匈奴大入边 河内守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 彀弓弩 天子先驱至 天子且至 军中闻将军令 居无何 使使持节诏将军 乃传言开壁门 将军约 将军亚夫持兵揖 介胄之士不拜 天子为动 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 曩者 四、翻译句子。1.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2.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3.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4.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5.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6.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7.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8.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9.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10.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11.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五、阅读。1.概括三个自然段的内容。2.第一段点明了什么,说说这段的作用是什么?背景 作用: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为人物展示其性格特点提供了宽阔的舞台。3.表现细柳军时刻有备,训练有素的是哪句话?(常备不懈、严阵以待)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4.本文重点写细柳军,为什么还写霸上、棘门军?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写霸上、棘门军是为了对比衬托细柳军军容肃整、军纪严明和周亚夫的治军有方、恪尽职守的“真将军”风范。5.本文重点写周亚夫,可他的出场并不多,说说是怎样表现这个人物的?运用细柳营与霸上、棘门军对比及描写细柳营严明的军纪上,来侧面烘托周亚夫的形象。6.简析人物形象。周亚夫:治军有方、恪尽职守、刚正不阿、是堪当重任的大将军。汉文帝:勤于政事、目光敏锐、重视人才的治国皇帝。7.用原文的话回答汉文帝是怎样评价周亚夫的?此真将军矣。8.作者对周亚夫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 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9.课文先写到文帝到霸上、棘门军营的情况有何作用?为后面写文帝在细柳营遇到的情况作铺垫并由此引出多处对比。10.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军士戒备(“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军纪严明(先驱、天子不得入)军令畅达(将士言必说“将军有令”“将军约”)周亚夫言行(见天子,持兵器,行军礼)文帝的称赞(此真将军矣)11.结尾“既出军门,群臣皆惊”。为什么? 对亚夫与众不同的做法感到吃惊。12.对比是此文的一大特点,请写出与所给语句形成对比的相关内容,并说说表达作用。(1)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相关对比内容:帝至霸上、棘门“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表达作用:突出细柳营军纪严明、常备不懈、严阵以待。(2)天子在霸上、棘门“直驰入”。 相关对比内容: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军中不得驱驰。表达作用:突出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纪律严明。(3)天子到霸上、棘门“将以下骑送迎”,众将士受宠若惊极力讨好皇上。 相关对比内容: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表达作用:突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4)劳军毕,帝曰:“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相关对比内容:此真将军矣。至于亚夫可得而犯耶?表达作用:侧面衬托出周亚夫“真将军”风范。13.从文帝对周亚夫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怎样的君主? 识将才、赏奇士、知人善任。14.据历史记载,此次匈奴入侵,历时不过一个多月,便引兵退却,原因是汉军戒备森严。由此推测出文帝“劳军”之后做出了怎样的安排?命令刘礼、徐厉两位将军向周亚夫将军一样恪尽职守,使所有汉军戒备森严,达到“备胡”的目的。15.从“上自劳军”和“称善者久之”等可以看出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以天下为重、体恤下情、宽宏大度、能明辨是非。16.皇上为什么称周亚夫为“真将军”? 因为周亚夫治军严整、军纪严明、刚直不阿、恪尽职守、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17.用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1)文中点明故事背景的是哪一句?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2)皇上来到三军驻地分别遇到了怎样的情形?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不得入。(3)皇上“使人称谢”的原因是什么? 天子为动。(4)文帝是怎样评价周亚夫的? 此真将军矣。18.文章写了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亚夫军细柳,这三件事中哪一件是祥写?哪是略写?这样写的好处? 前两件略写,第三件详写。 用对比的方式来突出周亚夫治军严明。19.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亚夫将军治军严格? 军队训练有素,穿盔戴甲,兵器锋利,弓箭拉开。军门管理严格,即使天子也不得长驱直入,必须下车行走。20.军中都尉执行周亚夫的“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的命令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军队,特别是战争时期的军队,号令应该统一,纪律应该严明,不是军队统帅的命令,都不能听从,这样才能打胜仗。21.文中还有“刘礼”“徐厉”两位将军,作者写这两位将军的作用是什么? 用以衬托,突出周亚夫将军是“真将军”。22.从“真将军”周亚夫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带兵以严出名,严格训练方能出成效。六、选择题。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A.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B.其将/固可/袭而虏也。C.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 D.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2.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A.周亚夫军/细柳B.已而/之细/柳军C.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D.天子/为动,改/容式车3.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A.文帝之后/六年 B.亚夫乃/传言/开壁门C.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D.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特点。B.本篇课文重在刻画汉文帝这个人物形象。C.本文运用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D.文章开头点明背景,为人物展示其性格特点提供了宽阔的舞台。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课文第一段先点明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这样就将守边将领周亚夫置于矛盾冲突之中,更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B.周亚夫是文中的主人公,可课文并没有过多描写他,而是通过对比和衬托来突出他的性格特点的。C.皇帝赞周亚夫为“真将军”的含义是:周亚夫军纪严明,令行禁止,治军有方,是值得信赖的守边大将军。D.皇帝“改容式车,使人称谢”是迫于周亚夫的军威。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本篇文章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直接描写他的地方也很多。B.文中写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意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C.文中两处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D.本文通过汉文帝综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的特点。答案:D C D B D A古文二则司马光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如今执掌大权,管理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太多为借口推辞。孙权说:“我哪里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做博士呀!不过是要你广泛浏览群书,了解往事罢了。你说事务多,谁能像我(有那么多事务)?我经常读书,自认为(读书对我)大有教益。”吕蒙这才开始从师学习。(后来)等到鲁肃来寻阳,跟吕蒙交谈讨论,(鲁肃)大吃一惊说:“(从)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看),(你)不再是(当初)的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该重新刮目相待。兄长怎么认识事物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就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并与吕蒙)结为朋友,随后告别。【作者简介】司马光,字君实,陕西夏县人,北宋大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著名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表现的是他机智勇敢,智勇双全,乐于助人,冷静沉着,聪明的性格特征。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资治通鉴的编写,为我国提供了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它是继史记之后的我国又一历史巨著;然而就其编写目的而言,正如题名一样:“鉴于往事,资以治道”,是为使后代统治者吸取前代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所以它着重于政治、军事,而缺少社会经济变动的记载。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重点词语】(1)谓:告诉(2)若:象(3)益:收获、好处(4)遂:于是 (5)当涂:当道、当权(6)治经:研究儒家经典(7)涉猎:粗略的阅读(8)见事:认清事物【古今异义】(1)孤(古)古时王侯的自称(今)单独;独特的;幼年失去父母的(2)治(古)研究(今)整治;社会安定;处罚;治疗;消灭(3)博士(古)指专管经学传授的官员(今)现一般指学位的最高级别(4)但(古)只是(今)表转折(5)往事(古)历史(今)以往的事情【成语】(1)吴下阿蒙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2)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或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人。)【整体感知】(1)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爱才、敬才,二人情投意合。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2)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人的成才和天赋没有很大关系,先天的不足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弥补。不管天赋怎样,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学有所成。(3)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4)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的语句是哪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5)孙权现身说法劝吕蒙读书的句子是哪个?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6)文中最突出的的描写方法是什么?对话(语言)描写【作品启示】:(与伤仲永一文比较阅读)(1)内容比较:本文写吕蒙“当涂掌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伤仲永写出了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两文的内容都和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2)写法比较:本文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同步演练】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当涂掌事 涉猎 才略 大兄 2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点虚词所表示的语气。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答: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答: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答: 3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 A卿今当涂掌事 B孤常读书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自以为大有所益4.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组( )A.卿今当涂掌事/摩拳擦掌 B.蒙辞以军中多务/不辞辛苦C.但当涉猎/门当户对 D.见往事耳/往事如烟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卿今当涂掌事但当涉猎 B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C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 蒙乃始就学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6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答: (2)卿言多务,孰若孤 答: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答案:2邪:表示疑问的语气,耳:用在陈述句尾,表“只有如此而已”、“罢了”的语气。乎:表示感叹的语气,同“啊”。3C 4.B 5.C 6(1)语气坚决果断,神态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期望。(2)神情激动,语气殷切,以自己的经历向吕蒙说明“学”的可能性。7B(正面)祖逖北伐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译文】:当初,范阳人祖逖年少时就胸怀大志。(他)与刘琨同为司州的主簿(时),同睡(一处),半夜时听到鸡叫,(就)踢醒刘琨,说:“这并不是不好的声音!”于是就起床舞剑。(后来,)等到西晋末年中原沦陷,北方知名人士纷纷南渡到江南避乱,左丞相司马睿派他做军咨祭酒。祖逖居住在京口,集合勇猛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王朝的战乱,不是因为皇上昏庸无道而(导致)百姓怨恨反叛,是由于皇亲宗室争权夺利、自相残杀,从而让戎狄乘虚而入,屠戮中原。如今,沦陷区的人民已遭残害,人人想着自己奋起反抗。大王如果能任命将领出师(北伐),派像我这样的人统率他们来收复中原,(那么,)全国各地的英雄豪杰,听到消息就起兵响应的一定大有人在。”司马睿向来就没有北伐的志向,(于是)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供给千人的军饷、布三千匹,(但是)不供给铠甲武器,让(祖逖)自行招募。祖逖统率他的百余家世族武装北渡长江,(船到)江心,(祖逖)击打着船桨发誓说:“我如不能(驱逐戎狄)肃清中原而再渡(江南)的话(),有大江作证!”(渡江后祖逖)就把部队驻扎在淮阴,起炉炼铁、铸造兵器,招募到二千多人而后进兵北伐。【重点词语】1.与刘琨俱为主簿:和刘琨一起做司州主簿。主簿,主管文书簿籍的官。 2.寝:睡。3.中夜:半夜。4.蹴琨觉:踢醒刘琨。蹴(c),踢,蹬。5.恶():不好。6.因起舞:于是起床舞剑。因,于是。7.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左丞相司马睿派他做军谘祭酒。以为,即“以之为”,派他做。8.纠合骁健:集合勇猛健壮的人。纠合,集合。骁健,指勇猛健壮的人。9.晋室:晋王朝。10.怨叛:怨恨反叛。11.宗室:皇帝的宗族。12.鱼肉:比喻残杀、残害。13.遗民既遭残贼:沦陷区的人民已遭到残害。遗民,指沦陷区的人民。残贼,残害,伤害。14.自奋:自己奋起(反抗)。15.大王诚能命将出师:您如果能任命将领,派出军队。大王,指司马睿。诚,假如。命将出师,任命将领,派出军队。16.统之以复中原:统率他们来收复中原。复,收复。中原,当时指黄河中下游地区。17.郡国:指全国各地。18.望风响应:听见消息就起来响应。望风,这里是听到消息的意思。19.素:平素,向来。20.豫州刺史:豫州长官。豫州,地名,在今河南东部及安徽西部一带。刺史,州的长官。21.廪(ln):官府发的粮米,这里指军粮。22.铠仗:铠甲武器。铠(ki),铠甲。仗,刀戟等兵器的总称。23.将其部曲:统率他的部下。部曲,当时世家大族的私人军队。24.中流:江心。25.击楫:敲打船桨。26.济:渡。27.屯淮阴:驻扎在淮阴。屯,军队驻扎。淮阴,地名,今江苏淮阴。28起冶铸兵:起炉炼铁,铸造兵器。29.进:进发。【涉及成语】1.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之士及时奋发努力。2.自相鱼肉:当作鱼肉一般任意宰割,比喻内部自相残杀。3.望风响应:听到了消息,就积极响应。【同步演练】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蹴琨觉 2.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3.自相鱼肉 4.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 5.毒流中土 6.以复中原 7.使自召募 8.不给铠仗 9. 及渡江 二、理解重点文言虚词。 1.以: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以逖为奋威将军 2.而: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 中流击楫而誓 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 3.之:晋室之乱 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睿素无北伐之志 三、翻译句子。1.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2.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3.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公输墨子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藉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穅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鱼类育种课件教学
- 电路导纳知识培训课件
- 电解电容销售知识培训课件
- 电脑硬件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高考直通车课件听
- 电脑文员知识培训课件
- 基建输变电工程总承包合同
- 电脑听课件多窗口操作
- 电能表计安装及维护课件
- nasmcpt考试试题及答案
- 四川省成都市 2022~2023学年高一下期期末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 中考英语688高频词大纲词频表
- DL-T-301-2011发电厂水汽中痕量阳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 河北安装工程消耗量定额计算规则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原文
- 糖尿病肾脏疾病早期预测与诊断专家共识
- 2024年湖南长沙湘江新区所属事业单位招聘12人历年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电力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 第3部分:水力发电企业》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6-29-01-07 乡村建设工匠 2024年版
- 问题分析与解决五步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