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文字第一节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一、汉字的产生 汉字是怎样产生的呢?在我国古代的传说里,汉字被说成是黄帝的史官仓颉所造。其实,汉 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作为一种文字,它必须经过许多人 的手,经过许多年代,大家都了解了,才能成为人们共同应用的语言的最重要的辅助工具, 普遍地流行开来。但是,传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把史官同汉字的整理和使用联系起来, 却有一定的道理。在原始社会里有一种称为巫的专门从事祈祷求神的人。遇到祭祀、狩猎、战争等大事,巫除了舞蹈降神以外,还要对发生的事情做一点记录,这就是史官的起始。后来巫和史的职责分得更清楚了,有了专门记事的史官,汉字就是史官做工作必需的工具了。汉字产生的确切年代,现在还不能断定。从考古研究的资料来看,汉字的历史可以远溯到五 六千年之前。1952年在西安东郊半坡村氏族文化遗址(即通常说的半坡文化)发现的陶器上, 共有二三十种重复出现的符号,人们认为这些可能就是汉字的前身。二、汉字的性质 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所以要联系语言来研究文字的性质。确定文字性质的标准,就是看这种文字的基本单位记录的是什么样的语言单位。汉字记录的语言单位是汉语的语素,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例如“国、走、大、很、吗”就是现代汉语的语素。作为语素文字的汉字,它用不同的形体表示不同的语素。它能区分读音不同的语素,例如“买”和“卖”是不同的语素,要写成不同的汉字,而且还能区分读音相同的语素,例如“黄、簧、皇”虽然同音,但是是不同的语素,所用的字形也不同。我们用汉字来记录汉语里的语素,语素的音和义就成了相关汉字的音和义。汉字的形体和它所表示的语素的音和义紧密结合在一起,所以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三、汉字的特点1、从形义上来看,汉字是表意文字,是用表意体系的符号来表示汉语的词或语素的世界上通行的文字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音文字,一类是表意文字(表形的象形文字实际 上也属于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是用字母来 表示语言中的音节或音素的,语言中的音素或音节是有限的,所以字母的数目不多。只要掌握了字母和拼音规则,一般听到一个词就可以写下来,看到一个字就可以念出音来,根据声音就可以知道意义。语言是借声音来表达思想的,所以用表音文字来记录语言的声音,那就 不管什么意义都能表达出来。表音文字使用最方便,学习起来也较容易。汉字不是表音文字,而是表意文字。它同汉语的语音不发生直接的联系。我们看到一个不认识的汉字,不查字典,不向别人请教,一般是读不出正确的音来的。有部分形声字,也只有 知道了声旁的读音才能读出这个字的声音。关于文字(汉字)体系的问题,目前学术界的意见并不完全一致:有的认为文字都要经过表形 、表意、表音三个阶段;有的认为经历表意和表音两个阶段(因为表形文字实际上也属于表 意体系的文字);有的认为经历形意、意音、拼音三个阶段,而汉字则属于意音文字。2、从语音上来看,汉字是代表音节的在表音文字中,字母是表示语言的音素的。除少数音节是由一个音素(即一个字母) 构成外 ,多数情况下一个音节要用几个字母来表示。但是,一个汉字,一般就是一个音节。只有少数汉字是例外,如儿化中的“儿”不代表一个完整的音节,如“花儿”()合起来才是一个音节。还3、3、从书写习惯上来看,汉字是不实行分词连写的用表音文字来记录语言时,大多数都是实行分词连写的,也就是以词为单位连着写, 词与词之间分开写。用汉字记录语言时,不用空隙表示词和词的界限,究竟是词还是语素,没有明显的标志。写在纸上的一段话,只见一个个字挨次排列下去,中间没有任何空隙。这也就是说,汉字不像表音文字,它是不实行分词连写的,这一特点对我们学习语言有些不利,它使 我们不容易确立词的界限,不容易掌握句子里的停顿。4、具有一定的超时空性。现代的英国人、美国人看600年前的诗人乔叟的诗,比较困难,有点像外国诗。相反,汉族人读2000多年前的论语和孟子倒比较容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稍加指点就容易读懂。这是因为汉语语素意义的变化比语音的变化慢,也就是用字的变化比字音的变化慢。这就是汉字的超时代性。北京人、上海人、福州人、广州人,要是不说普通话,不相互学习对方的方言,就很难用语言互相沟通,可是书信往来毫无困难,可以看同一份人民日报。这是因为方言之间语素意义的差别小,语音差别大,也就是说各方言用的字大致相同,只是读音不同。这就是汉字的超方言性。5、数量繁多,结构复杂。一种语言的语素有几千个以至上万个,因此语素文字的字数也要有几千个以至上万个。如果再加上异体和古体,就会更多。现代汉语的通用字就有7000字。6、进行国际文化交流难。当今的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非常迅速,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语言文字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汉字和拼音字母不同,让汉字进入拼音文字十分困难,只能借助汉语拼音。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利有弊,汉字也不例外,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我们要充分发扬汉字的优点,同时要想办法弥补汉字的缺点,使汉字更好地为我国各项建设事业服务。四、汉字与汉语的关系由于汉字有上述的三个特点,用它来记录汉语时,就不能完全同汉语相符合,汉字和汉语就形成了种种错综复杂的关系。1、汉字不能直接地明确地表示汉语的词或语素的读音用象形符号或抽象符号构成的汉字字 形本来和语音就没有直接联系,不能表示读音,因此不能看见字形就可以读出字音来。 2、汉字和汉语里的词不能完全相对应一个汉字有时是一个词,有时又不是一个词。有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才能表示一个词,有时一个词里的几个汉字拆开来后不能表示任何意义(如“玻璃”“巧克力”)。 汉字和汉语中的词不完全相当,就形成了字和词的矛盾关系。3、同一个词有时可以用不同的汉字来表示,这就形成了一大批音、义全同而字形不同的异体字,如“烟”“”“菸”。4、同一个音节,为了表示不同的义而用不同的形来表示,于是形成了一大批形、 义全异而音同的同音字第二节 汉字的造字方法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围绕字形所形成的字形、字义、字音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汉字造 字的基本方法。汉字是表意系统的文字,字义从字形上直接显示出来,只有把握了字的造字 法,才有可能对字义作较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只有真正弄清了汉字的造字法,才说得上深 入了解了汉字的基本特点。数量众多的汉字是用什么方法造出来的呢?东汉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里总结了前人造字 经验,提出了“六书”的说法。所谓“六书”就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法。这六种造字法是古人在研究汉字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出来的,是先有实践然后才有理论的,而不是先立下了六种造字法,然后才按照这些方法造字。根据一般的解释,“六 书”当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确实是汉字的四种造字的方法,转注、假借只是汉字的两种用字的方法。一、象形象形就是描摹事物形状的一种造字法。用这种造字法造出的字,叫象形字。这里所说 的象形 ,是就古汉字来说的。现代汉字已完全失去了象形特点。象形这种造字方法最古老。象形字跟图画很相似,人们一看就知道它表示什么。例如:(日):像太阳的轮廓。(月):像一弯新月。(目):像眼睛的形状。(山):像峰峦层叠的山。象形字同图画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本质的区别。象形字只是记录语言的一种形象符号 ,不同于图画,不可能也不需要画得很细致,它只需要把某一种事物的特征表现出来就行了。象形字都是独体字,常常是构成其他非象形字的基础。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法。这种造字法 的局限性很大,复杂的事物难以象形,抽象的概念又无形可象,而客观事物无限纷繁,要一 律造出象形字,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二、指事指事一般是指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或用纯符号组合来创造新字的方法 。用指事方法造的字就是指事字。指事字有以下两种情况。1、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简单的符号(最常见的符号是“、”和“”),用 来指示所要说明的事物。例如:(刃):在刀口上加一点,指出刀刃的部位。(本):在木下面加一短横,指出这儿是树根。(末):在木上面加一短横,指出这儿是树的末梢。(寸):在手腕上加一短横,表示手下一寸的地方。(亦):“亦”是“腋”的本字,“”像正面的人形,加两点指示两腋的所 在。(甘):在口字中加一短横,表示口中含着甜美的东西。这类指事字都是指示事物的具体部位的,是在象形字上附加指事符号来表示词义的 。这类指事字是指事字的主体,在所有指事字中占绝大多数。2、用纯粹的符号来指明或象征某种事物、某种意义。例如:上、下“上”和“下”都是以一条长横线表示位置的界限,线上加一短横 表示“上”,线下加一短横表示“下”。其他如表示抽象的数目的“一”“二”“三”等字都属于纯粹符号性质的指事字。上述两类指事字中,第二类数量极少。指事字虽然可以表示某些概念,但是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只有极少数的意义才能用指事 的方法表示出来,而且绝大部分指事字的基础是造字有许多局限的象形字,所以,虽然用指事 方法造了一些新字,却因为基础薄弱,先天不足,数目很少。汉字中用指事方法造出来的字最少,。指事字同象形字一样,一般都是单一的形体,不能再分为两个字,所以也是独体字。三、会意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组合起来另造新字、以表示一个意义的方法。用会意方法造的字,就是会意字。会意字是合体字。会意字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偏旁组合起来的,也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 不同偏旁组合起来的。前一类叫同体会意字,后一类叫异体会意字。会意字以两体为基本形式,三体、四体的较少,五体以上的更少。下面按同体会意和异体会意两类举例说明。1、同体会意这是用相同的偏旁组合成新字。例如:从:两人前后相随,表示跟从。比:两人后向并立,表示比较。北:本即“背”字。两人相背而立,表示方向相反。众:三人重叠,表示众多。林:双木重叠,表示树林。森:三木重叠,表示树木很多。炎:二火相重,表示烈火旺盛。友:两手相助,引申为朋友。晶:三日重叠,表示光亮。2、异体会意这是用不同的偏旁组合成新字。例如:休:人靠着树,表示休息。采:上爪下木,表示手在树上采摘东西。匠:木匠,“匚”是装工具之器,“斤”是斧子。炙:把肉放在火上烤,引申为烤熟的肉食。益:本即“溢”字。上面从水,表示水漫出器皿。牧:手持木棍赶牛,表示放牧。看:手搭在眼上,表示观看。见:人抬头睁目,表示看见。烦:“页”是人头形,从“火”,表示发热头痛。解:用刀把牛角砍向一方,表示分解。初:从刀从衣,本义是用刀裁衣为制衣之初,后泛指行动的开始。这类会意字较多,又如人言为“信”,小土为“尘”,日月为“明”,大力为“夯 ”,少力 为“劣”,不正为“歪”,不好为“孬”,不用为“甭”,山石为“岩”,合手为“拿”, 两手中分为“掰”,等等。语言中有许多抽象的词无法用象形、指事方法造出字来表示,会意造字法正好弥补了它们的 不足。会意法造出的新字,是用已有的象形字或指事字作构成材料的,这样不仅提高了象形 字和指事字的使用率,充分发挥了旧有文字的作用,而且用原来人们就熟悉的符号构成新字 ,容易为社会接受,有利于人们学习掌握,因此也就容易流传、推广。会意字的结构方式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的组合,其组合方式灵活多样。例如“看”字 , 由上、下两个偏旁组合而成;“初”字,由左、右两个偏旁组合而成;“匠”字,由内、外 两个偏旁组合而成;“晶”字,由上、下、下三个偏旁组合而成;“解”字,由左、右上、 右下三个偏旁组合而成;“寒”字,由上、中上、中下、下四个偏旁组合而成,等等。组合形式的多种多样,就使会意字的数目比起象形字、指事字来要多得多。在说文解字里, 会意字有1167多个。会意造字法比象形、指事造字法前进了一步,我们今天简化汉字,有时也还在 使用会意方法,例如“笔”“体”“泪”“阳”“阴”等等。但会意字也有严重缺点:会意字的表意是造字人主观规定的,缺少客观标准。比如“休” 字 ,表示人在树旁休息的意思,可是人休息不一定在树旁,在树旁也不一定就是休息;同时, 会不会使人误会作“木头人”呢?更主要的是,会意同象形、指事一样,还是只能纯粹地表意,造字的局限性仍然很大。因此,现行汉字中象形、指事、会意这三类字加起来只占10%左右。为了记录汉语的需要,后来又产生了一种半意半音的造字方法,大大发展了汉字,这就是形 声。四、形声形声是一种半意半音的造字法。表示意义的部分叫“形旁”或“意符”,其作用是指出字的 意义类属;表示声音的部分叫“声旁”或“声符”,其作用是标明字的读音。利用形 旁和声 组成的字就是形声字。例如“柑”便是一个形声字,“木”是形旁,表示“柑”字字义所属的类别;“甘”是声旁,表示“柑”字读“甘”的音。形声字同会意字一样,都是合体字。但形声和会意的组合方式大不一样,组合部分的作用也 不相同。会意字里每一个偏旁都是表意成分,它是会合两个意思来形成一个新的意思;形声字里一般只有一个偏旁是表意成分,另一个偏旁是表音成分。会意字里表意成分的意义同该 字字义关系直接,是新字字义的有机组成部分;形声字里只是形旁跟字的意义有一定的联系 ,起提示新字字义范围和类属的作用,而声旁与字义无关。形声字中形旁和声旁的组合方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左形右声:如校、哼、蝗、城、爬、胸、河、犷。2右形左声:如功、期、剃、顶、欣、鸠、领、切。3上形下声:如草、笆、景、骂、宇、窥、崇、零。4下形上声:如盒、盲、煎、恩、梨、毙、裂、堡。5外形内声:如固、近、府、厦、衷、裹、阁、病。6内形外声:如闻、闷、问、闽、辨、辩、辫、哀。这六种组合方式可以概括为左右、上下、内外三种关系,其中左形右声的占多数,上形下声的也较常见,内形外声的字数最少。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汉字的演变,有些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已经产生了变异,必须仔细识别。例如“修”的形旁到了右下角,“旗”的声旁也到了右下角,“荆 ”的形旁到了左上角,“颖”的形旁到了左下角等。还应注意的是,形声字中还有“省形” 和“省声”的现象。“省形”就是省略形旁的笔画,例如“星”的形旁“日”是“晶”的省 略;“弑”的形旁“杀”是“杀”的省略。“省声”就是省略声旁的笔画 ,例如“恬”的声旁“舌”是“甜”的省略;“炊”的声旁“欠”是“吹”的省略。形声字的形旁一般都是利用原来的象形字;声旁可利用原来的象形字(如“护”),也可以利 用原来的指事字(如“村”)或会意字(如“睬”),还有一些是利用另一个形声字(如“院”) 。这些字作了声旁以后,就丧失它原来的表意性,变成了表音成分。形声造字法,利用原来的象形字、指事字或会意字,采取上述多种结构方式,可以创造大量 的形声字。同一形旁,加上不同的声旁,或同一声旁,加上不同的形旁,都可以构成许多新字。这种很高的能产性,解决了象形、指事、会意造字法难于解决的需要创造无数图形符号 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汉字记录汉语的功能。另外,形旁和声旁的出现,还使大批汉字在偏旁 系统上联系起来,加强了汉字的系统性。形声字一出现,就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在现行汉字中,形声字已占90%以上。形声字大量增加,成为汉字发展的主流。形声造字法照顾到了语言的音和义两个要素,所造的字半表意半表音,能帮助了解这类字的 义类和字音。形声字的构造也比较简单清楚,既不必像象形字那样去艰难地描摹实物,也不会像会意字那样读不出音,意义还颇费猜测。因此,形声造字法是一种比象形、指事、会意 三种纯粹表意的造字法更优越更先进的造字方法。形声字是表意汉字向着表音方向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进步因素。但是,形声字也有严重的缺陷和较大的局限性。从现代汉字的实际 来看,一方面,不少形旁由于字义的演变使其表意作用逐渐减弱了。例如“物”字以“牛” 作形旁,“骗”字以“马”作形旁,“独”字以“犬”作形旁,等等。类似这样的形声字, 它们的意义,已经不能完全甚至完全不能根据形旁来确定了,它们的形旁基本上已失去了表意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等原因,声旁的有效表音率也逐渐降低了。例如“ 河”“海”二字,“河”与声旁“可”,读音不很相谐;“海”与声旁“每”,读音也不相同。这就是说,大多数声旁已经不能准确地表示或根本不能表示形声字的读音了。以上所说的是汉字的四种造字方法。可以看出,不论哪一种结构方式,都带有表意成分,这 也进一步证明汉字是表意文字。五、关于“转注”和“假借”“六书”当中,“转注”和“假借”不是造字方法,而是用字方法。所谓“转注”,根据一般的说法,是指部首相同、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上有共同点可以互 相注释的一组字。如说文解字里“老”字的解释是“考也”,“考”字的解释是“老也 ”,以“考”注“老”,以“老”注“考”,于是“老”和“考”就成了意义相同、形体相 近而声音有了转变的一组字,所以叫“转注”。要注意的是转注不单是互相注释,还必须“建类一首,同意相受”(“类”指“形”, 就是事物的类别,“一首”就是指同一部首;“同意相受”就是几个字是同一个意思),也就是说,转注字必须部首相同,不然就不是转注字。由于转注并没有另外造出新字来,所以它只是一种用字的方法。所谓“假借”,就是一种同音代替的方法,即借用同音字表示意思,借用的字就叫假借字。 许慎对假借的解释是:“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 托事。”就是说语言中某些词有音无字,借用已有的同音字来表示。例如“来”的本义是小 麦,借作来往的“来”;“求”(即“裘”字)的本义是皮衣,借作请求的“求”。这种借字标音的方法,也就是同音代替。又如,“令”的本义是“发号施令”的令,“县令”的“令”是本无其字,因为“县令”是 发号令的人,就借发号令的“令”作“县令”的“令”,“县令”的“令”就是假借字。又 如“长”的本义是“久远”的意思,“县长”的“长”也本无其字,“长远”和“长老”的 意思有关(“长老”是年纪大的人,活得长久),而“长老”和“县长”在受人尊敬方面有相 同之点,所以就借“长远”的“长”当作“县长”的“长”。当初“长远”的“长”和“县 长”的“长”是一个读音,后来由于语言的发展演变,现在一个读ch,一个 读。这两个假借字的例子都同意义有一定的关系,其实假借字绝大多数是不管意义的。如“其” 是 “簸箕”的“箕”的本字,借作代词“其”;“北”字像两人相背,是“背”的本字,借作 南北的“北”。有些字的本义被借用的侵占。久借而不归,就失去了本义,表示本义就只好 另打主意,再造新字。如会意字“莫”,被长期借用作表示否定的词,它原来表示“日落傍 晚”的意思就只好在“莫”字下边加个“日”,成为形声字“暮”了。假借完全是从声音相同或相近出发的,假借字同被假借字之间可以毫无意义上的联系。这也 就是说,假借字仅仅被当作一个纯粹的表音符号来使用的。假借把已有的字当作标音的符号 使用,把字形撇开不管,这比半意半音的形声又进了一步。但是假借仍旧利用表意的方块字 ,没有分析音素,制定标志音素或音节的字母,所以仍然不是表音文字。假借这种方法是借用已有的字来代替要造的字,没有增加新字,因此不是造字之法,而是一 种用字之法。今天我们要对汉字的造字法作更科学的说明的话,首先应该认为转注和假借与汉字的造字法 无关;其次,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还可以作更合理的分类:一类是纯粹的表意字(象 形、指事、会意),一类是兼有表音和表意成分的形声字。象形字和指事字都是独体字,而 会意字和形声字则是合体字。从上述的几种造字的方法来看,汉字的发展规律是从表形到表意到表音。记录语言,密切表 音,是它发展的方向。只不过由于形声字出现以后,汉字才没有走上拼音道路罢了。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自学) 汉字学主要研究汉字的形体,研究汉字的形体可以有两个角度:一个是只就形体研究形体,不联系字音和字义,这种研究可以叫做汉字的外部结构研究;另一个角度是联系字音和字义来研究形体,这种研究可以叫做汉字的内部结构研究。例如“想”字,从外部结构研究说,第一步分为“相”和“心”,第二步“相”还可以分为“木”和“目”。“心”“木”“目”叫做基础部件。这三个基础部件又可以分解为笔画。如“目”分为竖、横折、横、横、横。从内部结构研究说,“想”分为“相”和“心”两个偏旁,“相”表音,“心”表义,由表音和表义偏旁组成的字叫形声字。我们这门课程只研究汉字的外部结构。 从外部结构研究说,汉字从小到大有三个层次,就是笔画、部件和整字。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三个层次。 一、笔画 书写汉字时,从落笔到提笔笔尖运动在书写材料上所留下的痕迹叫做笔画。笔画是汉字构形的最小单位。研究汉字的笔画,要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1、笔画数。笔画数指的是每个汉字有几个笔画。学习汉字时要能够准确地计算出每个汉字的笔画数。计算时要根据规范字形,不能根据不规范字形。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了7000个通用汉字每个字的笔画数,是汉字笔画数的标准。2、笔形。笔形指笔画的形状,现代汉字的基本笔形有五种,就是横(一)、竖()、撇(丿)、点()、折( )。横包括提( ),点包括捺(乀),竖钩( )归竖,折包括各种折笔,如横折( )、竖折( )、撇折( )等 。在五种基本笔形里,横和竖出现的次数最多。 3、笔画的组合。笔画的组合指笔画和笔画的组合类型,有三种: (1)相离,笔画彼此分离,如:三川小六刁习。 (2)相接,笔画和笔画相接触,如:厂了口上工乍。 (3)相交,笔画和笔画相交叉,如:十丈中车丰事。“刀”和“力”都是由折和撇组成的,但组合关系不同,“刀”是相接的,“力”是相交的。“八”“人”“乂”都是由撇和捺组成的,“八”是相离的,“人”是相接的,“乂”是相交的。“史”字五画,前三画是相接的,组成扁口形;第四画是撇,和扁口相交;第五画是捺和撇相交。4、笔顺。笔顺就是书写汉字时笔画先后的顺序。笔顺的基本规则是: 先横后竖,如:十干丰。 先撇后捺,如:人八乂。 先上后下,如:三呆高。 先左后右,如:川衍做。 先外后内,如:月同匀。 先中间后两边,如:小水办。 先进去后关门,如:回目国。以上规则并不能概括所有汉字的笔顺。为了实现汉字笔顺标准化,1997年4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公布了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语文出版社1997年8 月版),规定了7000个通用汉字的规范笔顺。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中每个汉字的笔顺用三种形式表示。例如:二、部件 部件也叫字根、字元、字素、码元或结构块,它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一般大于笔画小于整字。 1、部件的拆分。把汉字拆分为部件叫做部件拆分。有的部件包含着小的部件,成为多层次部件。对于多层次部件,要按照结构层次从大到小逐层拆分,直到基础部件。基础部件是最小的不再拆分的部件。部件拆分主要用于中文信息处理领域汉字编码的设计、管理、科研、教学和出版等方面,也可供汉字教学参考。2、成字部件和非成字部件。可以独立成字的部件叫做成字部件。例如:“另、吉、唱、向”里的“口”,“村、杏、呆、困”里的“木”。成字部件有读音和意义,成字部件的读音也就是它的名称。不能独立成字的部件叫做非成字部件。例如:“筒、刚、网、铜”里的“冂”,“疾、病、疼、嫉”里的“疒”。不成字部件没有读音和意义。为了便于称说,可以给不成字部件起个名称。例如“氵”叫三点水,“冖”叫秃宝盖。 3、基础部件的数量。由于字集的大小不同,拆分的字数不同,得到的基础部件的数量也就不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的信息处理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语文出版社1998 年版)有汉字20902 个,拆分得到560个基础部件。 三、整字 整字就是一个个方块汉字,它是汉字的使用单位。 1、独体字与合体字。从内部的构成说,整字分为独体字与合体字两类。一个部件构成的字是独体字,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构成的字是合体字。合体字多数是由两个部件或三个部件构成的。例如: 独体字:一、人、及、册、事 合体字:倍、街、衷、国、麟2、合体字的组合模式。按第一级部件的组合模式,合体字可以分为四大类十三小类:(1)并列结构。 左右并列结构,如:性语河磕鹧左中右并列结构,如:辙班浙淋挪(2)上下结构。 上下结构,如:台是要竟患 上中下结构,如:高菩簟莽煎(3)包围结构。 全包围结构,如:回囟困国圆 上三包围结构,如:问向同用风 左三包围结构,如:匡匣匿叵臣 下三包围结构,如:凶击函幽凼 上左包围结构,如:厄压病考居 上右包围结构,如:句匀可习氧 下左包围结构,如:这建毯翘勉 下右包围结构,如:头斗 (4)间架结构,如:坐承乖噩巫第四节 汉字的改革和整理汉字有过伟大的不可磨灭的功绩,有很多优点,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它仍将是 我们法定的文字。但是,汉字本身存在着缺点 。随着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汉字同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一面越来越突出地暴露出来了。因此,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文字工作就 是主要围绕汉字改革来进行的;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对现代汉字进行研究和整理,制定出各项有关标准。一、建国以来的汉字改革工作我国的汉字改革工作经历了一个很长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新中国诞生后,党和政府总结了60年来汉字改革运动的经验,根据普及教育、提高人民群 众科学文化水平、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把汉字改革作为新中国文化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于50年代初期专门建立了主管文字改革的国家职能机构中国文字改革 委员会。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制定了积极而稳 步地进行汉字改革的方针,确定了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为当时汉字改革的三大任务。从而使汉字改革,由一个群众性的活动,发展成一个由国家专职机构领导的全国范围内的社会运动。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简化汉字。简化汉字的方针是“约定俗成,稳步前 进”。约定俗成就是说确定规范的简化字必须贯彻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着重选取那些群众创造的并且已为社会普遍承认的简化字;同时也可以按照群众简化繁体字的通行方法,适当地创造一些简化字。稳步前进就是说简化字要分期分批地逐步推行,使人们有一个熟悉、掌握的过程。那种企图一下子就把所有繁体字都简化掉的作法是行不通的 。50多年来,在汉字简化方面作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简化汉字的工作,包括简化笔 画和精简字数两个方面。(一)简化笔画简化笔画是从汉字的形体上进行简化,把笔画多的字简化为笔画少的字,用简体字 代替繁体字。按照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的原则,从1956年起,国家先后公布了四批简化字。经过几年的实 践,又于1964年总结、归纳成简化字总表,作为使用简化字的规范汉字简化的原则,是从俗和从简相结合。简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简化偏旁。例如:亿(亿)区(区)赵(赵)学(学)权(权)(2)保留局部。例如:习(习)标(标)广(广)丽(丽)籴(籴)(3)草书楷化。例如:书(书)门(门)伦(伦)车(车)兴(兴)(4)同音代替。例如:干(乾)(5)另造简字。例如:惊(惊)万(万)尘(尘)头(头)体(体)(二)精简字数精简字数是通过整理并废除异体字来减少字数,从汉字的数量上精简。汉字的总数已有60000个左右,经常或有时应用的,也在5000到8000个之间。这样庞 大数目的汉字,尤其是其中的常用字,必须加以精简,以便于学习和使用。精简的办法,主要是废除异体字,淘汰生僻字。所谓异体字,就是音同、义同而字形不同的字,也可以叫做一字多形。1955 年12月,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56年到1964年,经国 院批准,以常用汉字代替生僻地名用字,更改了30多个地名用字,又淘汰了一部分生僻字。 经过上述整理精简工作,共废除了1100多个汉字,给学习和使用汉字减少了许多负担和麻烦 。简化笔画和精简字数,往往是相互结合,相辅相成的。简化笔画时,定简体字为规范字,废 除相应的繁体字,也是淘汰异体字,达到了精简字数的目的;精简异体字时,定笔画较简的 字为选用字,这也起到了笔画简化的作用。这两项简化汉字的改革,涉及到3000多个现代汉 字的变化。现行汉字的整理和简化,确定了一大批异体字和繁体字为非规范字,加以淘汰;明确了一大 批选用字和简化字为规范字,加以推广,使词有定字,字有定形,而且是定形于简,这是汉 字简化的变化,也是规范化的变化。5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简化字有利于人民群众,特别有利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和扫盲工作, 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汉字改革的方针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的中心,是促进祖国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使它更好地为两 个文明建设服务。直接关系到汉字改革的提法是,“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研究和整 理现行汉字,制订各项有关标准”。 至于汉字的发展前途问题,周恩来总理早在1958年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里,就明 确地指出过:“至于汉字的前途,它是不是千秋万代永远不变呢?还是要变呢?它是向着汉字 自己的形体变化呢?还是被拼音文字代替呢?它是为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文字所代替,还是为另 一种形式的拼音文字所代替呢?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还不忙作出结论。但是文字总是要变化的 ,拿汉字过去的变化就可以证明。”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但周恩来的这段话 今天对我们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三、新时期汉字改革的任务当前汉字改革的任务,主要有以下方面。(一)进一步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 (二)进一步整理异体字 (三)制定现行汉字的各项标准在汉字简化稳定下来之后,进一步的工作就是要做到汉字标准化。标准化是现代化的内容之 一。当前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主要是实现现代汉字标准化,就是在对现代汉字进行全面的、系统的、 科学的整理的基础上做到通用汉字的四定:数有定量、写有定形、读有定音、查有定序。这不仅是日常学习、使用汉字的需要,也是汉字用于信息处理亟待解决的问题。1定量定量就是确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数量。汉字的总量约六万个,但通用汉字究竟 需要几千个,必 须有一个精确的统计,再根据统计结果把现代通用汉字确定下来,非经一定程序不许改变。 这对于使用汉字的好处很多。比如在教学方面,可以按照学习的不同阶段,规定识字教学的 要求,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识字量等等。在出版、印刷、电子计算机的使用等方面,都能带 来许多便利,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总之,确定现代通用汉字的数量,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定形定形就是确定每一个现行汉字的字形。凡属通用规范汉字,一个字只能有一 种确定的形体,不能 有多种形体。过去所作的简化汉字、废除异体字、统一印刷字形等工作都是在为汉字定形。 1956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以后,初步解决了异 体字问题。但是还应进一步解决遗留的以及四五十年来又新造的一些异体字问题,必须彻底 废除异体字。1965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规定了619 6个印刷 通用宋体字的标准字形(包括字形、笔数、笔顺等三项内容)。此外,汉字笔画的种类、名称和具体写法,汉字偏旁的数量、名称和具体写法,也需要进一 步进行研究,确定具体的规范。3定音定音就是规定每个现行汉字的规范化的标准读音,消除异读现象。字无定音 ,就会增加人们 学习汉字的负担。汉字过去读音分歧严重,同一个字,不同方言区的人有不同读法 。为了统一读音,50年代开始,进行了普通话异读词的审音工作。1956年,普通话审音委员会成立 ,经过几年的工作,先后发表了三批审音材料。1963年1月编成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根据通行性、规律性和简易性的审音原则,审定了1800多个异读词的标准音, 从而给涉及到的1000多个异读字明确规定了标准读法,废除了异读音。1985 年12月,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和广播电视部联合公布了修订稿(见本书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今后要按照新的审音表规定的读音作为正音标准,来处理异读字,实现字有定 音。 4定序定序就是按照一定的序列方法确定现代汉字的排列顺序,规定标准的检字法。编写字典、词典,编制目录、索引,计算机汉字字库的编制,存放资料、卡片等,都要 求汉字有定序,以便检索。第五节 汉字的读音 每个汉字都包含形、音、义三个要素。“形”是指汉字的结构和形态,也就 是汉字的形体; “音”就是汉字的读音;“义”是指汉字所表示的意义。换句话说,汉字的形、音、义就是 指汉字的写法、读法和用法。识字,严格说来,就得正确掌握字的形、音、义,要 会念,会 写,会用,而准确地读出字音,则是识字的最起码的最基本的要求。字音读错了,就不能正确地表达思想。读错字音的情况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轻信声旁而误读汉字中的形声字,按声旁来读,本来应该是对的;但古今读音变化很大,变化规律也很复杂 ,因此很多现行汉字的声旁不完全可靠了。有些人读错了字,就是因为受了声旁的影响。例字及正确读音 误读“关隘”的“隘”()益()“黯然失色”的“黯”()音()“春意盎然”的“盎”()央()“颁发”的“颁”()分() “针砭”的“砭”()乏() “麦茬”的“茬”()在() “一蹴而就”的“蹴”()就()“痤疮”的“痤”()坐()“傣族”的“傣”(D)泰()“涤荡”的“涤”()条() “刽子手”的“刽”()会()“干涸”的“涸”()固()“歼灭”的“歼”()千()“地窖”的“窖”()告()“抨击”的“抨”()平()“哭泣”的“泣”()立()“悭吝”的“悭”()坚()“掮客”的“掮”()肩()“铁锹”的“锹”()秋()“沁人心脾”的“沁”()心()“龋齿”的“龋”()禹()“方枘圆凿”的“枘”()内()“吮吸”的“吮”()允()“麦穗”的“穗”()惠()“鞭挞”的“挞”()达()“汀洲”的“汀”()丁()“恸哭”的“恸”()动()“良莠不齐”的“莠”()秀()二、多义多音字误读(包括声调读错的)同形异义异音的字,叫“多义多音字”。如果不加区别地读成一个音,便会造成误读 。例字及正确读音误读“百发百中”的“中”()“自怨自艾”的“艾”()“叶韵”的“叶”()“乐府诗”的“乐”()“长吁短叹”的“吁”()“创巨痛深”的“创”()“会计”的“会”()“处女”的“处”()“传奇”的“传”() “富商大贾”的“贾”()“本末倒置”的“倒”()“虚与委蛇”的“蛇”()“弹冠相庆”的“弹”()“曾祖父”的“曾”()“今朝”的“朝”()“厦门”的“厦”()“倔强”的“强”() “人影幢幢”的“幢”()三、同义多音字误读(包括声调读错的)同义多音字就是一个字用在不同的词里,字义并没有显著的不同,字音却不同了。这 种变化 ,一般不容易掌握。这种字数目不多,但错读字音的情况却较普遍。现举例对照其不同读音 如下:剥:“剥皮”中念;“剥夺”中念。薄:“薄板”中念;“刻薄”中念。臂:“胳臂”中念;“臂膀”中念。冲:“冲床”中念;“冲突”中念。答:“答应”中念;“回答”中念。逮:“逮捕”中念;“逮老鼠”中念。给:“给以帮助”中念;“供给”中念。巷:“巷道”(矿井坑道)中念;“街巷”中念。吓:“恐吓”中念;“吓唬”中念。嚼:“咀嚼”中念;“细嚼”中念。量:“用尺量布”中念;“量体裁衣”中念。绿:“鸭绿江”中念;“绿化”中念。蔓:“枝蔓”中念;“瓜蔓儿”中念。迫:“迫击炮”中念;“压迫”中念。扫:“扫帚”中念;“扫地”中念。杉:“杉木”中念;“红杉”中念。苔:“舌苔”中念;“青苔”中念。削:“削球”中念;“剥削”中念。血:“咯血”“血晕”中念;“血液”“心血”中念。轧:“轧钢”中念;“倾轧”中念。四、形近字误读形近字由于字形差别不大,因此很容易把这个字错读成那个字。例字及正确读音误读“包庇”的“庇”()屁()“谄媚”的“谄”()馅()“哀悼”的“悼”()掉() “豢养”的“豢”()拳() “不容置喙”的“喙”()缘() “草菅人命”的“菅”()管()“沉浸”的“浸”()侵()“腈纶”的“腈”()睛()“慨叹”的“慨”()概()“湖南耒阳县”的“耒”()来()“卯眼”的“卯”()卵()“乘幂”的“幂”()幕()“乜斜”的“乜”()也()“杀戮”的“戮”()戳() “入场券”的“券”()卷() “有恃无恐”的“恃”()持()“卫戍”的“戍”()戌() “囟门”的“囟”()囱() “编纂”的“纂”()篡()“饮鸩止渴”的“鸩”()鸠()五、难读字有些字的意思,根据上下文可以理解,但是字音却往往读不出来。其中有的字根本找 不出一 点儿读音的依凭,例如“卉”()、“刍”();有的字虽然有声旁,但连声旁也 不认 识,例如“鹬”()、“攫”();有的字声旁是熟悉的,却不敢贸然按声旁来念, 例如“黔”()、“淬”()。这样的字,不大好归类,就把它们叫做“难读字 ”。对于难读字,应多下功夫逐个记住它们的读音。这类字常见的还有:翱翱翔(展开翅膀回旋地飞)。悖冲突。例如:并行不悖。畚畚箕(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中英语《Generating Responsibility》教案(2025-2026学年)
-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流程图试卷教案(2025-2026学年)
- 心房颤动诊治进展教案
-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新教材
- 铜模模具转让合同范本
- 中学体育安全教育教学活动方案
- 会计岗位日常工作流程标准指南
- 顾保姆合同协议书范本
- 疫情期间供货合同范本
- 疫情防控外包协议合同
- 餐饮管理公司简介范文
- DB33T 1233-2021 基坑工程地下连续墙技术规程
- GB/T 45078-2024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建设指南
- 【MOOC】数字逻辑电路-南京理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福建省福州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 《美容皮肤治疗技术》课程标准
- 国开(贵州)2024年秋《地域文化(专)》形考任务1-2答案
- 房地产项目营销策划与执行方案
- 《第1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说课课件
- 香港装饰装修工程实施合同范本(2024版)
- 股份协议书股份协议书模板(2024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