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炼字炼句语言.ppt_第1页
鉴赏诗歌炼字炼句语言.ppt_第2页
鉴赏诗歌炼字炼句语言.ppt_第3页
鉴赏诗歌炼字炼句语言.ppt_第4页
鉴赏诗歌炼字炼句语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语言 学习目标: n知识与技能:了解高考诗歌语言的考查内容, 提高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 n过程与方法:通过方法的指导,典型例题的分析 ,明确答题步骤,提高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 n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语言风格,感受 诗歌的语言魅力。 考纲阐释: 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鉴赏诗歌的语 言风格 考点分布: 鉴赏诗歌语言包括品味词语、明确风 格 考查方向 : n(一)赏析诗中的重要字词 (诗眼或炼字) n(二)赏析诗中的重要语句 n(三)品味语言风格 炼 字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有什么作用? 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有手法可写出)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有什么表达效果, 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06年广东卷)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注:艭:小船。海幢,即海幢寺。 (1)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 答:“带”是携带的意思,这里采用了拟人手法 ,赋予“老鹤”人的 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 老鹤携带钟声到海幢,化无形为有形,使画面 具有动感。(表达技巧、读者主观感受) 答:“带”是携带的意思,这里采用了拟人手法, 赋予“老鹤”人的 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 老鹤携带钟声到海幢,化无形为有形,使画面 具有动感,表达了诗人对这景象的喜爱。 研究答案明确步骤: 释含义(有手法要指出) 描景象 明情感 课堂练习 (2010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诗歌, 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 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 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注:阑:阻隔;阻拦。 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答: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 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 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对于江东留恋之情。(表达 技巧、作者思想感情) n课外作业 n同步训练P33 T1、 T10 提问方式: 这句诗好在哪里? 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 什么特点? 炼 句 提问变体: 这句诗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某句被誉为千古佳句,妙在何处? n答题方法 诗句是何种手法手法在诗歌中的证据表达 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模式:某句诗用了 的手法(1分),写了 的内容(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 合)(1分),具有 的优点(1分) 。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1分)。 答题思路: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结合诗句阐释怎样使用了这种手法 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提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 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 【注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 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步骤一)“雁引愁心去”好。 (步骤二)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大雁有意为诗人 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 ,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写出了李白流放遇 赦的高兴心情。 (步骤三)“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 色彩,想象更奇特,更新颖,与后一句对仗 映衬,更显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回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 参考答案 n课堂练习(2012辽宁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 成题目。 n 初见嵩山 n 张耒 n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 n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 遭贬谪。 n (2)“数峰清瘦出云来 ”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 何种精神内涵?(4分) 答: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 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 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 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 面“清瘦”变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2013年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 【宋】 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 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 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 【注】劳劳:遥远。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卖饧 :清明前后卖糖粥。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 (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3分) 答:清明节前后,作者思乡情切,在夜晚折下 江头的柳枝以寄托思乡之情。虽然那不是家乡 苏堤的柳枝,但也让作者皱眉伤感,所以说“不 是苏堤也皱眉”。 课外作业 同步训练P33 T5 、T7 诗歌鉴赏复习 语言风格 一、古诗(常见作家)的语言风格 二、提问方式:P103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3.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考点阐释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 ,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1)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 表达效果。 答题步骤P103 能用来概括语言特色词语一般有 n清新淡雅、 平淡自然、 明快浅显 n辞藻华丽、 委婉含蓄、 简洁洗练 n 沉郁顿挫、 浑厚雄壮、苍凉悲壮 n多用口语 、朴实无华、明白晓畅 n飘逸洒脱、情真意切、 忧郁激愤 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解析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 ,有如民歌。 (步骤一) 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 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 琢。 (步骤二) 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步骤三) 典题示例 谈谈下面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春 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质朴口语化。 (叙)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 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 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析)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评) 巩固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