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说课稿 苍上小学:张俊杰一、教学内容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基础上学习的,但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计算的。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所以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的基础。三、说教学法、学法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2)让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3)让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递等式显示计算过程的格式。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五、教学法、学法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利用情境、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学生是学习是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六、教学过程为了体现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习为立足点。将设计以下的五个教学环节:一、创设购物情境,自主解决问题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来到商店,想买一些学习用品。让学生仔细观察,商店里都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购物经验,让学生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一个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口答。二、探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段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掌握运算顺序,把混合运算的学习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激起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动发现方法、总结规律。分为五个步骤:1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你们能帮我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吗? ”先让分步列式的同学汇报,我及时板书:先算3本笔记本多少钱?出示算式53=15(元) 再算一共多少钱? 1520=35(元)2、看图解决问题。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先要算出什么? 你们能不能把刚才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给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的时间和空间,允许讨论和交流,然后板书:53203、列综合算式:我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的一道两步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这个综合算式里,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白综合算式的意义。我再次总结指出: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向学生介绍递等式表示方式。接着让学生用递等式巩固联系。4、方法多样:如果我们把综合算式列成这样:2053,可以吗?让学生明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把一个书包和3本笔记本的总价合起来,所以符合题意,是可以的。在这个综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为什么也要先算53?让学生自己仿照上面的书写格式进行脱式计算,教师巡视,帮助困难生,捉错误资源。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通常叫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进行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混合运算)三、课堂检测(略)四、课堂总结(略)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 )号。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江苏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第一步,说教材分析1. 地位与作用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三步混合运算,是进一步发展学生混合计算能力的需要,又是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和有效工具。2. 教学目标:1.) 是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 是学生在按顺序进行计算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规则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难点: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第二步,说学生认知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两步混合运算,是本节课学习的基础。但是学生在学习时也存在一定的困难:能够运用三步运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时学生学习时存在的思维隐患。第三步,说教法与学法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学生学法如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来掌握新知识。第四步,说教学程序1.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新颖的导课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也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新课伊始,利用谈话的方法:同学们李老师到商店去买象棋和围棋,引入新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创设情境,在轻松的环境下进入课堂学习,激发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2.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正如波利亚所说:数学知识的学习是自己去发现探索的。因此新课导入之后,我会不失时宜的提出问题:李老师刚才买象棋和围棋一共用了多少钱?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使学生自主动脑思索,合作交流列出综合算式。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解决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结果印象会更加深刻。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自己计算出结果。教师要恰当的巡视,用心去记住学生们的运算顺序。组织学生合作交流,通过投影仪将学生的结果展示出来。展示时,教师要有意识的先展示运算顺序正确的。研究讨论之后教师追问:谁还有不同的见解?这样通过反复对比将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推导出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掌握了本节课的新知识,会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培养了学习兴趣,为将来的学习做好铺垫。但是学生在学习时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要适时的走入孩子中间,引导学生解决困难。成为本节课指导者、组织者、主导者。接下来,引导学生自己看书,总节本节课的重点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更系统的掌握知识,并且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3. 巩固新知,拓展应用有效的课堂练习,会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因此下面我讲给学生出示练习题1.) 基础题:做做想想第一题2.) 拓展题:比较,找错通过基础题的练习让说有的同学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掌握知识。拓展题让有能力的同学的到进一步锻炼的机会,通过这种分层设计让所有的同学都得到知识与能力的锻炼。体现了教师的分层设计思想,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课堂小结: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时与收获,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梳理本节的知识,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发展。布置作业:本节课作业为:想想做做:第2题、第5题这样的课后练习:紧扣重点、循序渐进、形式多样,让所有的同学都能够再课后进一步巩固自己学到的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第五步,说板书设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12*3+15*4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画 =36+60 龙点睛,使学生一目了然本节 =96 课的知识。总之,整个教学过程我力图从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出发,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相信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掌握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并且能够实际运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知识、情感、能力都能得到发展,达到预期效果。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望各位老师给予更高指导。谢谢!混合运算说课稿4 u& j$ D) r4 a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来自灌南。6 G; n( k- j! U1 j: ( Z( 1 ! F一、教学内容 O5 p2 fz8 Y- M, N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 W2 f3 H5 Q( o二、教材分析- gS! |* # t d& F: . j& r) _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基础上学习的,但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计算的。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所以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的基础。! ?# N9 t0 |1 B& m( Z: s3 v: iL* i, d6 ) E! F三、说教学法、学法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S1 R( b# Ba7 T1 Q# u- h, N( y3 $ P M2 I8 h(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2 g1 U! V5 U1 u( q0 N% s$ H4 g% O- r(2)让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7 G R9 FX+ q, + g5 N# z9 E- V6 s6 o* X, , B$ t(3)让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2 s2 q5 s Q( g7 ( $ |4 q & 1 k: k! O: H结合教材的编写和本节课的特点我认为- g, S# d, 2 _* C5 K7 C6 m0 B# o+ y; W; b. W0 _5 g: 教学重点: 用递等式显示计算过程的格式。! P5 ?7 D7 i# J0 X; % 7 L2 M) V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9 w9 |3 N v5 J4 R2 q- Cd% q四、教具准备:课件出示P30主题图,和习题图。$ i1 T- q4 p( ? 五、教学法、学法 d3 R) E$ 7 Y4 b/ M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利用情境、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V. P1 r/ # S% M! A/ F/ ! _学生是学习是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l2 # S4 X. ?3 H6 ( 六、教学过程. T3 u$ $ L! T0 t5 E # e& 0 U& C( e为了体现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习为立足点。将设计以下的五个教学环节:2 A) f! o . ) t P0 c$ e% C( A8 R0 e一、创设购物情境,自主解决问题 ?1 - ( ( d/ d) P! ? & W1 0 O ?5 w情境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用课件出示P30主题图)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来到商店,想买一些学习用品。让学生仔细观察,商店里都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 I& d) I$ o0 O& l9 n, e2 I) k5 e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购物经验,让学生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一个1 |( V: t/ C. t) 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口答。8 s) L. A, O3 g8 T+ r【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首先呈现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 _& N; LW5 c Y! a二、探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7 X. Q2 y4 n8 k. j) a9 t1 w # n: , Q ! z& H) t这段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1 J& W$ I) i, T F, ?为了掌握运算顺序,把混合运算的学习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激起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动发现方法、总结规律。分为五个步骤: x6 L, b. M& i3 h3 x1 5 Z( N6 g4 l( O: K+ S/ O( 7 Q; y- u4 P . D1课件出示: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你们能帮我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吗? ” 绝大部分学生 可能会进行分步列式,也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的情况。此时先让分步列式的同学汇报,我及时板书: 先算3本笔记本多少钱?出示算式0 e$ V4 C: A0 w, g7 F$ C+ $ D e* N2 ? l: p53=15(元) 再算一共多少钱? 1520=35(元)9 |! M+ A* e5 - k5 q* c6 e2、看图解决问题. Z, y# C/ h5 t. |; - b/ b5 f& G y% o7 W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先要算出什么? 你们能不能把刚才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给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的时间和空间,允许讨论和交流,然后板书:53202 p! ; 0 G, V2: c1 b 4 D, H0 s L3、列综合算式:我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的一道两步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这个综合算式里,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白综合算式的意义。我再次总结指出: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向学生介绍递等式表示方式。接着让学生用递等式巩固联系。4 Z# g0 c 3 V3 V# i, % z1 N; N3 m8 j H6 V# w4、方法多样:如果我们把综合算式列成这样:2053,可以吗?$ P) U0 . Y) 9 k4 G9 _8 B6 Z- 3 Q) u2 m让学生明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把一个书包和3本笔记本的总价合起来,所以符合题意,是可以的。% V: F( n( n0 h3 A1 V+ S% O. M3 v0 e) XO- R在这个综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为什么也要先算53? X; b p7 p& W8 p+ YP+ Q让学生自己仿照上面的书写格式进行脱式计算,教师巡视,帮助困难生,捉错误资源。, n1 g) K# ij6 . Y5、展评作业: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道综合算式的计算,让学生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9 J& r4 z/ K4 V7 Pu5 P6 R, J J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通常叫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进行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混合运算)4 J: C5 D& k, z0 c, S: d) m+ d X7 : |. V【设计意图:数学课是抽象的,有时甚至是乏味的,尤其是计算课。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本环节设计中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学生参与的时间就多,学生发表的观点就多,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满足。】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20* S: : |8 p: + M. z0 6 o; B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0 g% Z4 bx# m5 * r& _$ R2 F% 一、说教材1 V1 Z8 M) Td) Q/ c: y |- I- e* f; ) Z( m2 q(一)教材分析( k! n2 h8 H O“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单元中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3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1课时,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必要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是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素质,掌握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用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系统研究用画图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画图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比较复杂的面积问题的有效方法。: z* c9 t0 I$ R7 M6 |0 z r% R0 d I5 R g$ X教材安排的例题,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数学信息,让学生经历画图整理信息的全过程,再通过“寻求策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画图整理信息的价值,并产生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u: i: I1 V* r; 6 H, a5 7 d) 2 d E& x% F(二)学情分析) A, u9 P: _# T0 c$ D m对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因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虽有一些分析类似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但一般处于无序状态,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规范化。6 p9 F& a j/ P9 s, j9 I& d7 E% |6 K) J% (三)目标定位/ i q& I: y% E( 1 ( c- _) ( k4 y2 : n9 n/ )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6 ?. D3 m( L$ s# 6 r/ Z4 G1 M/ ?6 g& j0 ?& J, R! b使学生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K2 b: j$ Q9 & + B0 Y0 t# O/ - u! v8 h- s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T0 V4 y) e& g5 G& B . s9 w; o4 d5 r!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T2 p- u; O8 % X 3 x; E1 V( v; A! f+ T1 d; d+ D+ B# o教学重点:学会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图形面积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帮助理解题意,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V L- b, Z5 Lg6 t$ y5 F6 t9 FM1 Y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N0 L- f4 p6 Z5 u0 w# o f* . ; x/ x: 二、教法学法:4 h - e7 Q, g9 / v. e( # X/ x y* j3 d& h7 依据教材编排特点通过学情分析,我准备用以下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探索。& D9 u4 Z R5 g- V9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9 Y, 0 + O6 _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创设情境迎合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需求的支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RT% R% |(二)、整理分析主动参与。4 w, Nt6 _1 o8 f) V J+ ?+ G. co( F: z数学活动是学生认知的基础,能力形成的温床,新课标也指出,解决问题的活动价值不局限于解决问题,更在于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体会到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 J, G0 8 ) H3 l4 V& n(三)学以致用,形成策略。: Z 2 VB: m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只有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得到深化、拓展,才能体会到它的作用和意义,从而内化成自己的策略。: g$ A* F5 E: U. f0 Z( N6 N三、说教学程序:+ a5 d5 ( 5 N7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三部分展开学习。 ?, K$ G/ 8 J/ w/ J: F(一)问题导入,激趣引新:9 |1 A3 u 0 H G* z- U g% F( + Y- c5 I, p课始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明确本课所学的是什么。接着设计一个游戏环节:一个会变动的长方形,只要你来发令,它就会变大或变小。% _ V! a8 ?/ q. _7 c2 ?# B3 ?$ Z4 p( e! d/ F4 4 Y$ W( A7 L【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学生通过游戏活动直观感知长方形的面积变化与它的长、宽变化有关,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5 _& I5 u$ Z$ P: d) h6 I* G(二)自主尝试,体验策略:( 0 J: _/ + Y: k2 e# S8 0 0 Z4 e& z1、教学例1$ X0 Q, O- |G# m$ F2 q(1)组织学生观察题目,怎样能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表达得更清楚?引导学生想到画图的策略。/ D. Q ( ?/ j) I- m. d# G. l(2)教学怎样画图。学生先试画,接着教师示范画,然后观察所画的图找到这两个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最后看图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4 RE0 L) 9 y. H& G* Z7 M【设计意图:例题的关键是处理好让学生想到画图、画好图、用好图和感受画图的好处。充分突出画示意图对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作用,从而逐步形成主动运用策略的积极心向。】%2、教学试一试/ w1 ( E5 m& n! a2 l( U% D( U$ ?(1)此题是例题的一个简单变式,即由长的增加变为宽的减少。在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熟悉画示意图的方法,体验策略的运用过程。+ L2 _8 F/ G/ k* g/ w- ( Q( F1 a u2 p(2)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两道题进行比较,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找出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上的共同之处,进一步明确解决有关图形问题时,可以用画图的策略。8 _% s9 v! g: S! m& # m0 r【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创设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经历两次“画图整理讨论思路列式解答”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了用画图的方法整理、分析、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工地安全培训全览
- 2025年小程序开发平台口碑排行哪个平台更靠谱
- 保安知识专业培训课件
- 中国南方航空数字化和双中台方案
- 2026届吉林省德惠市九校化学高三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善待家园省公开课一等奖新课获奖课件
- 办事大厅重建方案(3篇)
- 餐厅单机经营方案(3篇)
- 清水家装改造方案(3篇)
- 银行生活垃圾管理方案(3篇)
- 《地质灾害概述》课件
- 移民培训合同协议
- 2025年上交所期权交易资质测试题库
- 医院科室奖励性绩效分配方案
- 2025标准劳动合同范本专业版(合同样本)
- 浙江粉煤灰钢板仓施工方案
- 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
- 个人退款申请书范文
- 2025年云南能投新能源产业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第十章《浮力》达标测试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 《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