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开挖及钢支撑安装专项的施工技术方案.doc_第1页
深基坑开挖及钢支撑安装专项的施工技术方案.doc_第2页
深基坑开挖及钢支撑安装专项的施工技术方案.doc_第3页
深基坑开挖及钢支撑安装专项的施工技术方案.doc_第4页
深基坑开挖及钢支撑安装专项的施工技术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昆山市东城大道快速化改造二期工程DC01标K1+558K2+058下穿通道深基坑土方开挖及钢支撑安装专项施工技术方案中交一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昆山市东城大道快速路改造二期工程DC01标项目经理部二0一一年四月下穿通道深基坑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技术方案一、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一)编制依据1、昆山市东城大道快速化改造二期工程施工图设计,2010年9月;2、西北综合勘察设计院工程地质勘察报告;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99);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02);5、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2-2002);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7、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02);8、我单位在以往类似工程施工中所积累的成熟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经验。(二)编制原则1、坚持统筹安排,编制施工计划,并按此配备劳动力、机械设备,确保按期完成;2、坚持机械化、标准化作业,严格按照招标文件和有关要求组织施工;3、坚持分区作业、点面结合、均衡生产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做好施工中的监测,同时有针对性的制定预警方案,保证工程施工安全;4、坚持按专业化组织施工的原则,组织强有力的管理机构和优秀的专业施工队伍,承担施工任务;5、坚持安全、文明、环保施工、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好安全管理控制、水土保持、环境保护、交通疏导等工作。(三)编制范围本专项施工技术方案编制范围:昆山市东城大道快速化改造二期工程DC01标段下穿通道,起讫桩号为K1+558K2+058,全长 500 m,含基坑降排水、深基坑开挖、支护与基坑围护结构及暗埋段箱体结构等工作内容。二、工程概况(一)工程简介1、本项目为昆山市东城大道快速化改造二期工程DC01标段,下穿通道的起始桩号为K1+558-K2+058,全长共500米,共分25个节段。其中K1+718-K1+798为暗埋段,长80米,四个节段。通道全宽27.228.8米,采用双向六车道。暗埋段采用钢筋混凝土箱涵结构,敞开段采用“U”型船坞结构。主体结构采用C40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S8,底板下设C15混凝土垫层及C1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底板上设C30混凝土调平层,在道路中心位置设置1.5米宽中央分隔带,侧墙顶设置护栏。基坑保护等级为一级。2、根据工程类比与计算,对于不同深度的基坑分别采用管井降水和PCMW工法桩围护,基坑均采用明挖法施工。3、基坑最大开挖深度为7.693米(K1+780处)。(二)工程名称及建设地点1、工程名称:昆山市东城大道快速化改造二期工程DC0I标K1+558K2+058段下穿通道。2、建设地点:苏州昆山市千灯镇石浦社区。(三)工程规模及结构形式1、 工程规模:主要为下穿通道的土建及结构工程,包括明挖暗埋段的施工降水、基坑土方开挖、内支撑体系、箱体结构等内容;其中暗埋段箱体结构宽度为28米,侧墙高度为7.56米,总长80米。 2、 结构形式:通道敞开段采用“U”型船坞结构,明挖暗埋段采用矩形箱体框架结构。(四)设计标准汽车荷载等级:公路一级;项目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通道净高5.2米;基坑保护等级为一级,地面最大沉降量0.15H,围护桩最大水平位移量0.2H,桩顶最大水平位移量0.1H。(五)主要工程数量主要工程数量:土方开挖:7.538万 m3;临时支撑及连接用型钢:约425.382t,结构混凝土2.529万 m3;结构钢筋2832t。(六) 地下水及地质情况: 场地浅层地下水分为赋存于上部粘性土层中的孔隙型潜水和赋存于-3粉砂夹粉土中的微承压水。初见水位埋深为1.83.8米,初见水位标高-0.381.44米,稳定水位埋深0.62.2米,稳定水位标高0.532.21米。微承压水其顶板埋深一般为10.0016.80米,承压水头高于顶板埋深约1.5米。下穿段土方地质情况主要由粘性土及粉性土组成。按其工程特性从上到下可分为7个层次。地质编号地层名称土层特征及性质1素填土杂色,含植物根茎,结构松散,厚度13.3米,全场分部;2粉质粘土灰黄色,软塑,工程性质一般偏差,厚度0.22.5米;3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高压缩性,工程性质差,厚度1.216米;4-1粘土褐黄色,可塑硬塑,工程性质良好,厚度1.05.1米;4-2粉质粘土褐黄色,可塑,工程性质一般偏好,厚度0.42.4米;4-3粉砂夹粉土灰黄色,稍密中密,工程性质良好,厚度0.88.6米5-1粉质粘土灰色,软塑流塑,工程性质较差,厚度1013.6米;5-2粉质粘土夹粉土青灰色,可塑软塑,工程性质一般,厚度17.6米;6-1粘土暗绿色,可塑硬塑,工程性质良好,厚度1.25.0米;6-2粉质粘土青灰色,可塑,工程性质一般偏好,厚度1.49.5米; 三、深基坑土方开挖与支护方案本基坑工程根据设计及开挖方法,分为放坡开挖、有围护无支撑开挖和有围护有支撑开挖三种。根据施工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在03.0m采用放坡开挖的型式,基坑开挖深度在3.07.693m采用PCMW工法复合墙围护加钢支撑型式进行开挖。基坑开挖时,均采用通道纵向开挖法,分段、分层、分区开挖,开挖以机械为主,人工修挖为辅。基坑开挖深度、宽度及支护类型见下表:基坑开挖深度及支护类型桩号节段整平标高2.5m至垫层底深度(m)基坑宽度(m)支护类型备注K1+558-K1+638K1+958-K2+058U1-U4U17-U210.07-2.5632.496-0.20327.2-27.627.21:2放坡K1+638-K1+678K1+918-K1+958U5-U6U15-U162.563-4.633.972.49627.6-28.027.6PCMW工法桩围护K1+678-K1+918U7-U14与暗1-暗43.977.69328.0-28.8PCMW工法桩+钢管支撑(一)开挖、支护施工遵循的原则1、尽可能增加开挖工作面和运输线,采用高挖高弃、低挖低弃的原则。2、在基坑开挖平面内,土方开挖时,分段、分区、分层对称进行,不得超挖。3、无支护段基坑开挖采用从上到下分块开挖的原则,根据不同开挖过程选择不同的放坡坡度。4、开挖前作好截、降排水设施,保证开挖过程中的排水畅通。5、 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二)开挖方案与开挖方法 1、开挖前的准备工作:(1)基坑降水:在基坑开挖前20天进行承压水降水,确保承压水水位控制在开挖面以下3m以下;提前2030天进行潜水层降水,确保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不出现渗水等现象;另外,地下水的降排应贯穿整个基坑开挖及结构施作施工全过程。下穿通道基坑开挖深度不均匀,敞开放坡段开挖深度为03m不等,围护敞开及暗埋段基坑开挖深度为37.693m,基坑降水深度较大,在下穿进出口敞开放坡开挖段主要采用管井降水。由于在引道段揭露的地层主要为粘土、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等,为潜水含水层,因此,管井深度可以以微、弱透水粉土为隔水底板,来降低引道段基坑中的地下水。对于明挖暗埋段箱体结构,基坑开挖深度较大,除揭露粘土、粉质粘土外,还揭露了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为承压水,为保证施工安全,基坑开挖时主要是降土层中的承压水。在深基坑内,由于采用了三轴搅拌桩加预应力管桩复合墙形式支护结构,具有止水功能,因此坑内主要采用明沟排水沟(坑)与轻型井点降水相结合的方式。为确保坑底稳定,降低坑底承压水头高度,按开挖深度的不同,分段采用疏干降水和减压降水。由以上分析得知,通道基坑降水主要有两种方式:深基坑内用轻型井点降水结合明沟排水;深基坑外采用管井降水,其中引道段开挖深度较小,主要降场区潜水;明挖暗埋段开挖深度较大,主要降场区承压水。(2) 根据设计文件要求,下穿通道进出口敞开段管井降水范围为:K1+558K1+638左右侧与K1+958K2+058左右侧两段,管井沿基坑两侧布置,管中心距基坑开挖边线距离为200cm,管井直径为0.6米,管长6米,纵向间距15米;(3) K1+638K1+958中间段左右侧,按设计采用PCMW工法桩止水帷幕降场区承压水, 止水帷幕中心线距基坑开挖边线距离为10米,基坑内采用明挖排水沟(坑)进行疏干排水,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如上述方案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基坑内可增设轻型井点降水,具体方案据现场实际确定。(4)施工图设计未设置观测井,为有利于对地下水位进行有效观测和施工监测,必要时可考虑在K1+718K1+798明挖暗埋段左右两侧各设置2个地下水观测井,具体设置位置:K1+715与K1+800左右侧临时施工便道坡脚处,井间距为85米, 观测井直径为10cm,井深6米。(具体详见管井与观测井第38页共38页布设平面图)(2)测量放线:按图纸定出各主要特征点以及边坡线,并对原地面标高进行复测,绘制横断面图,整理资料报监理工程师确认。(3) 清除地表植被、树根、腐植土、表层土等所有土方杂物。(4) 开挖前作好截、降排水设施,保证开挖过程中的排水畅通。2、基坑开挖施工基坑属于对称的长条形基坑,整个基坑施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分段开挖和浇筑素砼垫层与钢筋混凝土底板,每段开挖中又必须按照分层、分小段、分块,并限时完成每小段的开挖和支撑。(1)K1+558-K1+638与K1+958-K2+058,共9个节段180米,均为敞开放坡开挖段,其最大开挖深度为2.563米,该段落基坑开挖采用“通道纵挖法”:沿基坑纵向中心处留一临时施工便道道,然后在便道端部向两侧拓宽开挖,上层拓宽至设计边坡后,再开挖下层通道,按此方法纵向前进,逐层下挖,直至开挖到坑底垫层顶面标高。当挖至坑底垫层顶面标高时,复核中线、标高准确无误后,人工进行修整,严禁超挖回填虚土,至设计标高后,及时浇筑垫层混凝土封底。 下穿北面K1+558-K1+638(U1-U4)四个节段由北向南退挖施工,土方运输车由基坑中心临时便道在K1+758处(暗埋3)东侧运至弃土场; 下穿南面K1+958-K2+058(U17-U21)五个节段由北向南退挖施工,土方运输车由基坑中心临时便道走基坑南面出口运至弃土场。 (2)K1+638-K1+678与K1+918-K1+958,共4个节段80米,均为有围护无支撑开挖段,其最大开挖深度为4.63米,北面K1+638-K1+678两节段由北向南退挖施工,土方运输车由基坑中心临时便道在K1+758处(暗埋3)东侧运至弃土场; 南面K1+918-K1+958两节段由北向南退挖施工,土方运输车由基坑中心临时便道走基坑南面出口运至弃土场。 (3)K1+678-K1+918,共12个节段240米,其中U形槽8个节段160米,暗埋段4个节段80米,为PCMW工法桩加钢管支撑开挖段,属于本深基坑开挖的重点段落,最大开挖深度达7.693米。该段落基坑开挖同样采用“通道纵挖法”,具体方法如下:在整平高程到2.5米后,完成软土地基加固处理、PCMW工法桩围护及冠梁施工;上述工作完成后,进行卸载土方开挖,卸载土方开挖至冠梁底下-0.3米后,在基坑中心立柱桩格构柱上焊接钢牛腿安装I28a工字钢连系梁;纵向开挖施工顺序:从K1+678(U7起点)开始,到K1+918结束,由北向南逐段开挖;竖向分层:按照每层开挖深度不超过2米控制,本段开挖深度在3.97-7.963米范围,分层开挖;该段土方运输路线:U7、U8及暗1、暗2四段土方由基坑中心临时便道在K1+758处(暗埋3)东侧运至弃土场,其余段落土方同样由基坑中心临时便道在K1+918处西侧运至弃土场。(土方运输路线详见土方运输路线图)(4)基坑开挖时以2台挖掘机为一个工作面,格构柱左右各一台,每台挖掘机工作宽度约14m左右,纵向平台长度为4-6米。整个深基坑开挖形成2-4个工作面,第一个工作面负责第一层(首层)土方开挖;第二个工作面负责第二层土方开挖(每层土方开挖高度控制在2m左右),土方自卸车运输。根据开挖深度的逐渐变浅,逐渐减少开挖工作面,直至减少到放坡开挖段一个工作面为止。 (5)机械挖土时要注意对钻孔桩桩头的保护,防止将桩头破坏;挖土机械严禁碰撞钢支撑、降水井等。为避免挖土机械碰撞钢支撑,采用长臂挖机顺钢支撑方向横向开挖,将土方倒运至钢支撑不易被碰撞的位置再运走。(三) 坡面防护措施雨季施工或由于其他原因每段基坑开挖之间间隔时间较长时,坡表面采用双向625钢筋网,并用6cm厚C15细粒式砼抹面,减少雨水渗入,确保土坡稳定。(四)开挖时注意事项:1、开挖过程中,要加强断面高程检查,避免超挖或欠挖。2、开挖至设计标高时,人工拉线整平至设计标高。3、按设计边坡率开挖,并尽量保持坡面平顺。4、侧沟、截水沟等施工,要做到沟基稳定,沟型整齐,沟水排泄不对基坑产生危害,同时在整个基坑开挖过程中,始终要进行减压降水,确保基坑施工安全。5、护坡边坡,当防护不能紧跟开挖进行,应暂时留一定厚度的保护层,待做护坡时再刷坡。6、在整个基坑开挖过程中要进行信息化管理,加强基坑施工监测,确保施工安全。(五)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1、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深基坑在施工挖土过程中如果不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情况进行分析,或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发生基坑位移、管涌、渗漏和倾覆事故,造成邻近建筑物不均匀沉降,产生开裂及其他不安全因素,并可能对市政道路地下管网带来重大影响,以致影响工程施工进度。以下从四个方面概述影响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1)挖土顺序与土层厚度的影响 1)挖土顺序不当会引起基坑局部变形,位移过大,导致基坑坍塌。如果某局部挖土过深,容易造成这一处支护结构应力较为集中,导致支护结构破坏,从而引起基坑坍塌。 2)挖土层厚度选择不当,引起基坑坍塌。深基坑挖土应分层开挖,每层挖土厚度根据地质状况而定,不可一次挖土过深或者超过,以免造成被动土压力迅速减小而主动土压力迅速增大,使支护结构破坏,导致基坑坍塌。 (2)支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1)支护结构自身的破坏导致边坡失稳。主要原因是支护桩的嵌入深度不足,桩径选用过小,钢筋笼配筋偏小,圈梁设计不合理,支撑布置不合理。 2)支护结构发生变形、位移引起邻近建筑物破坏。由于挡土结构局部荷载较大,造成支护结构局部变形,位移过大,引起邻近建筑物过大变形或结构破坏。 (3)地质条件的影响 1)砂层及流砂层一般是含水层,土层的粘聚力很低,对基坑壁产生的侧压力较大,同时在支护桩缝见极易发生涌砂、漏砂现象,从而引起基坑周围地面下沉。 2)可塑性很强的流塑淤泥土层,虽含水性比砂层差,但粘聚力、内磨角都很小,也是引起基坑不安全因素之一。 (4)地下水方面的影响 1)降低地下水位,引起地面沉降。基坑开挖时,坑内水位由于降水井的排水,水位下降,基坑外侧地下水由于坑壁渗水也在不断下降,土体会产生新的固结,从而引起地面下降。 2)地下水渗透破坏,引起基坑坍塌。基坑外侧土体在水压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流土现象,从而引起基坑坍塌。 3)基坑管涌导致土体开裂。由于基坑外侧水压力及土压力的存在,再加上基坑底下土质不好,极容易将底板顶裂,造成管涌现象。 2、预防措施 基坑的支护结构及土方开挖降水方案要紧密结合地质报告,精心设计并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严密检测基坑的安全,这是保证深基坑施工安全的两个基本条件。 (1)精心设计 查明工程周围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基坑周围建筑物情况,精心设计基坑支护方案,并预测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后果,做好防范工作。 1)基坑土方开挖时,应结合现场地质状况及基坑特点,选择合理的开挖顺序和挖土厚度,对称开挖一定要从两边同时开挖,或由中心向两边、四周开挖,以使应力通过支撑相互抵消。开挖层厚度应分层剥离选择合理的剥离层厚度,使主动土压力分散释放。这样能预防支护结构因局部应力集中而造成的失稳,保证基坑的整体稳定性。 2)基坑支护应结合防渗、截渗要求综合考虑。基坑开挖时,为了改善岩土的性质及渗透水流的水动力条件,对坑壁进行支护,同时要考虑防渗、截渗措施。支护结构有多种类型,以加固型为主,如水泥搅拌桩、高压施喷桩、注浆加固等,还有支挡型,如排桩、地下连续墙、沉井等,它们有各自的适用条件,要根据工程地址及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工程性质、规模等进行方案比较,选择既可挡土又能防渗的支护结构,以达到节约工程造价的目的。 3)合理选用地质报告各土层的参数,对土体的粘聚力及内磨擦角用不同的土压力模式分别计算,选用合理,经济、可行的计算结果。 4)合理选用排降水方案,基坑排降水有多种方法,如:明沟排水、井点降水、大口径管井排水等,这些方法都各有技术优势和适应条件,但必须根据工程特点、地质状况、水文条件,选用合理、经济、可行的排降水方法,同时配以一定的辅助措施,才能预防地下水带来的不良影响。 (2)严密监测 对基坑开挖进行严密监测是信息化施工的重要手段,也是基坑正常顺利开挖的重要保证,做到防患于未然。常见检测的主要内容如下。 1)支护结构及周围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及沉降观测。 2)结构的深层位移监测。 3)基坑圈梁及支撑的应力观测。 4)基坑向外侧水位及水量观测。3、常见问题处理方法 (1)流沙及管涌: 1) 采用井点降水,使水位降至基坑底0.5m以下,使动水压力的方向朝下,坑底土面保持无水状态;2) 沿基坑外四周打钢板桩,深入坑底下面一定深度,增加地下水从坑外流入坑内的渗流路线和渗水量,减小动水压力;3) 采用化学压力注浆或高压水泥注浆,固结基坑周围粉砂层,使形成防渗帷幕;4)往坑底抛大石块,增加土的压重和减小动水压力,同时组织快速施工;5)清除管涌部位所有流动土,且向下挖30cm,回填粒径不小于10cm的碎石,上面再铺砂加石。(2)围护结构水平位移:1)调整和控制开挖顺序及开挖深度;2)根据位移情况,可以采取增加支撑顶力与增加支撑的办法。(3)基地隆起:1)坑外卸载,在基坑周边挖去一定范围的土体;2)坑内加载;3 )采用双液注浆的基坑内土体加固;4)加快垫层封底施工,减少基底暴露时间;5)做好坑内降水和排水工作,防止坑内积水。(4)周围地面沉降:1)停止基坑外降水,或采取回灌措施;2)在围护结构外施以压密注浆进行隔水;3)对围护结构和支撑变形,进行加固措施。(六)基坑内支撑施工1、钢管支撑施工: 本工程基坑内支撑均采用钢支撑。钢管内支撑采用直径609壁厚12mm的钢管,为方便运输、安装、拆卸,钢管统一制作成6m长的标准件,非标准件根据支撑位置及长度现场制作。钢管内支撑纵向间距4m,布置形式见各里程段围护结构横剖面图。采用先支护后开挖的原则进行基坑开挖,在施工的过程中采用信息化施工,利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监测。(钢支撑安装详见平面布设图)(1)钢支撑加工:钢支撑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螺旋钢管,将其两端打坡口,经超声波检验合格后,运至工地加工场,将两根需对接的钢管与法兰盘满焊。钢管法兰盘连接如下图所示。图4.3-4 钢管与法兰盘连接示意图(2)钢支撑架设工艺流程:支撑编号对号运到现场焊接法兰盘焊三角形钢板托架钢支撑就位校正施加预应力紧固钢楔拆除液压千斤顶钢支撑与预埋钢板焊接(3)钢支撑安装:安装钢支撑前首先在预埋钢板上焊接托架,并在预埋钢板标示出放钢管支撑的十字线。就地拼装,由吊车起吊就位。每根管撑均在一端设置活络头,以便安放千斤顶和加力,安装就位后,用千斤顶液压泵对支撑施加预应力,然后在预留的管端与冠梁间的间隙处加钢楔楔紧,最后放松并移走千斤顶。活络头按图4.2 -5加工。图4.3 -5 活络头加工示意图(4)钢支撑拆除:钢支撑的拆除施工工艺:支撑起吊收紧施加预应力拆去钢楔卸下千斤顶吊出钢支撑。当钢支撑下的结构施做完毕,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便可拆卸钢支撑。在钢支撑拆卸前先在各钢管与钢管的接点处架设一托架,起固定钢管作用,然后将预加力端的钢楔卸去,此时松去各钢管连接处的螺栓,螺栓卸下之后,用吊车将钢管吊到地上。钢管与钢围檩(预埋件)的固定端,可由氧焊法,将焊接处割断而卸掉。(5) 钢支撑的使用须符合以下规定:、 钢支撑规格的选用按设计要求或按设计轴力及基坑工程设计规范(DBJ08-61-97)要求来选用。、每根钢支撑的配置按总长度的不同配用一端固定段及一端活络段或两端活络段,在两支承点间。、 钢支撑配置时将考虑每根总长度(活络段缩进时)比围护结构净距小1030cm。、钢支撑安装前将先在围护结构墙或围檩上安装支承牛腿(也可在支承端板上焊接支承件)。、 钢支撑采用两点吊装,吊点一般在离端部0.2L左右为宜。、 钢支撑安装的容许偏差将符合下列规定:A、 支撑两端的标高差:不大于20mm及支撑长度的1/600;B、 支撑挠曲度:不大于支撑长度的1/1000;C、 支撑水平轴线偏差:不大于30mm;D、 支撑中心标高及同层支撑顶面的标高差:30mm。E、 支撑安装完毕后,其端面与围护墙面或围檩侧面应平行,并且及时检查各节点的连接状况,经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施加预压力。F、施加预应力后,再次检查并加固,其端板处空隙用微膨胀高标号水泥砂浆或细石砼填实。G、钢支撑应用专用的设备施加预应力,预应力将分级施加,预应力值为设计预应力值加上10%的预应力损失值。施加预应力的设备由专人负责,定期 维护,如有异常将及时校验。H、 钢支撑两端采用在冠梁侧面预埋钢板与支撑端部焊接措施,严防因围护变形或施工撞击而产生脱落事故。钢支撑在使用前进行地面拼装,并检查拼装质量(轴线、螺栓紧固、长度等)。2、支撑体系控制要点:(1)支撑两端部与挡墙结构接触处应紧密结合,使钢围檩与桩密切接触;且法兰端面与轴线垂直偏差1.5mm,每道钢支撑的安装轴线偏心20mm。(2)支撑和施加预应力按照分布、分段、分层开挖要求及时进行。(3)钢支撑焊接要求:支撑的焊接必须牢固,焊缝须密实饱满,hf=12mm满足抗剪应力要求。(4)监测信息化要求:在深基坑挖土及支撑施工时,对支撑设轴力监测点,同时定期或根据实际施工情况随时进行监测,提供支撑轴力,地墙位移、土体回填、地表沉降、建筑物沉降等监测数据,指导挖土工况和支撑预应力复加调整。(5)钢支撑竖向荷载不超70KN/m。3、深基坑施工监控量测:(1)在基坑开挖前制定系统的监测方案,在开挖及地下结构施工中,采用仪器、设备和各种手段对支护结构、周边环境的位移、倾斜、沉降、应力、开裂、基底隆起及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孔隙水压力变化等进行综合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比较勘察、设计所预期的性状与监测结果的差别,对原设计成果进行评价并判断现有施工方案的合理性。通过反分析法计算和修正岩土力学参数,预测下一施工阶段可能出现的新动态,为施工期间进行设计优化和合理施工提供可靠信息,对后续开挖提出建议,对可能出现的险情进行及时预报,当有异常时立即采取必要技术措施,防患未然,确保安全。根据总体施工任务安排,这一部分基坑施工监控量测工作,由项目部选择有专业基坑监测资质的单位进行实施,报业主与监理组认可备案,我单位进行全面配合。在施工过程中我项目部根据施工图设计,结合实际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施工方法等特点,初步拟定以支护结构顶部水平、垂直位移的量测,支护结构侧向位移(测斜),支撑轴力量测,支撑立柱沉降,道路路面沉降等为必测项目;另地面建筑物、地下管线及构筑物变化为选测项目。(2)量测断面布置施工中将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的量测断面间距布置量测断面。各监测项目布置在同一断面附近,以便于数据分析。测点布置断面根据实际施工情况适当调整,考虑施工过程中损坏的富余量,确保有效观测数量。具体量测断面布置如下:1) 支护结构顶部水平、垂直位移的量测:沿冠梁顶面每隔20米设一观测点;2) 支护结构侧向位移(测斜):每隔30米设一测斜管,测斜管深度应超过深坑支护桩桩底标高2米;3) 支撑轴力量测:采用钢筋测力计进行钢支撑轴力量测;4) 支撑立柱沉降:每根立柱桩顶设一个沉降观测点;5) 道路路面沉降:沿临近基坑范围道路每隔20米设一观测点。(3)量测频率和方法量测频率和方法见下表:现场监控量测表序号量测项目方法及工具量测频率变形速度(mm/d)量测频率1地层及支护情况观察现场观察及地质描述每次开挖后进行2基底隆起精密水准仪、收敛仪11次/d0.511次/2d3地表沉降精密水准仪、铟钢水准尺0.20.51次/3d0.21次/3d4桩体水平位移测斜管1次/2d5钢筋内力应力计、频率仪2次/1d6钢支撑轴力轴力计2次/1d7土压力土压力盒2次/1d8水压力孔隙水压力计2次/1d9地下水位水位计1次/2d10墙顶和立柱沉降水准仪1次/2d11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及构筑物变化水准仪、水平尺L2B 1次/dL5B 1次/周(4)监测要求:1)基坑监测应由有监测资质的单位严格按本设计要求,制定详尽的基坑工程监测方案,并报本设计单位审查确认后方可执行。2)监测单位应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并应在支护结构施工过程中结合现场条件合理布置监测位置,并取得初读数。3)所有测试点、测设设备需在整个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加强保护,以防损坏。4)监测周期为基坑土方开挖到地下室侧壁回填的全过程。5)监测频率:在基坑降水及开挖期间,原则上须做到一目一测;具体频率可视监测信息反馈结果进行适当调整。6)测试单位需及时向建设、设计、监理及施工各方通报测试结果并提供最终测试成果报告。(5)监测报警界限:(1)周边管线:一般市政地下管线报警界限根据管线单位及有关部门要求确定。(2)其它监测内容报警指标如下建(构)筑沉降:沉降速率大于3.0mm/d、总沉降量超过30mm或差异沉降大于1/1000;路面沉降:沉降速率大于3.0mm/d或沉降量超过30mm;圈梁沉降、垂直位移:沉降速率大于3.0mm/d或总量超过30mm;立柱沉降、水平位移:变化速率大于3.0mm/d或总量超过30mm;1)基坑变形容许值为:墙顶水平位移小于或等于0.2%h0;围护墙体最大水平位移小于或等于0.3%h0;坑外最大沉降小于或等于0.2%h0。2)基坑的变形的设计和监测容许值:墙顶位移的设计值为100mm,监控值为60mm;墙体最大位移设计值为120mm,监控值为80mm;地面最大沉降量100mm,监控值为60mm,变化速率的监控值小于或等于3mm/d。基坑的变形允许值为容许值的较小值。(6)监测资料整理、数据分析及反馈在取得监测数据后,要及时与专业监测人员整理分析监测数据,并结合实际工况、支护受力及变形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将实测值与允许值进行比较,及时绘制各种变形或应力-时间曲线,预测变形发展趋势,为下步施工提供可靠信息。(7)基坑工程监测警戒值:警戒值标准因多种因素影响,可以说至今未有统一指标,原则上由设计人经综合分析后给出。监测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应力、应变控制;变形控制中应重视变形速率的指标含义。根据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第7章“基坑工程”表7.1.7规定:四、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安全、文明施工,反映了施工队伍的素质,并与工程质量、施工进度息息相关,施工中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一)生产安全管理措施1、确定安全生产目标和安全防范要点(1)、本项目安全目标确定为“三无一杜绝、一创建”,“三无”即:无工伤死亡事故;无交通死亡事故;无火灾、洪灾事故;“一杜绝”即:杜绝重伤事故;“一创建”即:创建安全文明工地。(2)、根据本工程特点,安全防范重点有以下六个方面:防高处坠落事故;防起重伤害事故;防触电电击事故;防机械伤害事故;防道路交通事故;防基坑坍塌事故。 (3)、安全方面各种临时性结构和设备操作工况,要详细计算,并按规范要求留取足够的安全储备。基坑深度超过1.5m 应按规定设置上下坡道或爬梯。汛期开挖时要放缓边坡,并做好排水措施。 (4)、加强现场施工管理,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及其它安全防护用品。 (5)、 基坑周围必须设置围栏,一般加高120cm的围护栏,挖出的土方及时运离基坑,机动车的通行不得危及坑壁的安全,防止坍塌。 (6)、 施工现场的电工必须持证上岗。 (7)、 施工地段设置各种警告标志,夜间应有良好的照明,限速行驶,保证施工现场道路畅通。 (8)、 严禁非司机开车或试车,严禁酒后开车,施工机械专人驾驶操作。 (9)、专职安全人员除正常在工地检查外,对重点新工序要提出安全注意事项,并配合工地技术人员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2、技术安全交底(1)、临边防护:挖出的土要随挖随时排走,不得在坑边存放;坡上部不准堆放弃土和材料设备等,堆放重物距土坡安全距离不得小于4m,临时材料不得小于2m;距离坡上线1.5m外用钢管插入地下做立杆搭设0.6 m,1.2 m高两道水平栏杆,并用安全密目网全封闭;夜间在防护栏杆上部挂红灯警示;栏杆刷一米长红白相间颜色警示;将坑边上散土和活动碎石清理干净。(2)、上下通道:用砂浆砌砖设置人行坡道,坡道必须满足多人同时上下行走,并保证其承载力,坡道要有扶手护栏等齐全的安全设施。不准使用木梯上下。(3) 基坑监护:基础放坡坡度不大,但仍不排除有坍塌的危险,故设一名专职监护人员,进行全天监测,并做好沉降记录,如发现有松动、变形、裂缝现象,立刻撤离现场作业人员,并及时报告上级有关部门,采取防范措施,确保安全生产。3、安全措施(1)、人员安全严格遵守本公司颁布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甲方的规章制度;针对工程特点、对所有从事管理和生产的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重点对专(兼)职安全员、现场施工员、技术员、从事特种作业的起重工、电工、焊接工、机械工、场内机动车辆驾驶以及新工上岗、工人变岗和改变工艺等进行培训教育。施工现场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并有负责考核记录;施工人员进驻现场必须进行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并及时做好记录和签名,建立安全培训卡;施工区实行按工作类别每天召开班前会,将作业环境及安全要求、安全操作方法向工人交底;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较全面、具体、针对性强的安全技术措施,并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签字;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保证作业人员充足睡眠,严禁疲劳作业;建立电工作业、吊车驾驶等特殊作业人员花名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检查应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检查要抓住重点部位,危险岗位,并有书面记录和履行签字手续,对查出的重大事故隐患,要发整改通知单,做到定人、定时间措施,进行整改,并履行复查手续;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章守纪,并按规定色标配戴安全帽,其中现场管理人员必须戴证卡,做到每个关键作业点都有管理人员。(2)、设备安全工地所有设备使用前均需进行安全鉴定,由项目部专职安全员组织各班组长巡检做好设备鉴定记录,不合格设备严禁使用;对使用安全有环境,操作等参数要求指标的设备,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及程序进行,严禁野蛮施工造成设备的损坏。2、文明、环保措施1、挂牌生产及环保标志醒目。2、现场材料按各种型号、规格堆放整齐;3、施工现场应制定洒水防尘措施,指定专人负责及时清运废渣土。4、 对施工弃土、废水不得向河流和设计范围外的场地直接倾倒。5、 施工机械的废油废水,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不超标排放,造成河流和水源污染。6、 车辆运料过程中,对易飞扬的物料用蓬布覆盖严密,且装料适中,不得超限;车辆轮胎及车外表用水冲洗干净,不得污染道路。7、 施工设备、车辆要经过质检部门检验,尾气排放不得超标。8、 夜间施工时,应控制施工机械的人为噪声,防止噪声扰民。五、安全应急预案(一)交通安全应急预案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成立:应急救援小组由安质部、经营部、机材部、计合部、工程部、综合部组成,设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下设专业处置组。 组 长:谢建怀 副组长:曾岳云 徐大伟 组 员:史建齐 蔡保国 孙昕 专业处置组包括: 综合协调组、安全保卫组、应急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事故调查组、专家技术组、善后处理组。 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专业处置组职责: (1)组长的职责: 在发生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时,负责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的组织指挥工作。组长是处置事故的组织者和指挥者,负责组织、指挥事故应急救援的工作的开展。 (2)专业处置组的职责: 综合协调组:由安质部徐大伟负责,承担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报告;通知指挥部成员立即赶赴现场;协调各专业处置组的抢险救援工作进行事故抢险救援的进展情况;落实上级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指示和批示。 安全保卫组:由安保部史建齐负责,组织道路交通安全值勤人员对事故现场及周边区域和道路等进行警戒,控制,必要时组织车辆、人员有序疏散。 应急救援组:事先组成由冯春秋、王海龙等组成的救援队。并由指挥部事先指定蔡保国同志负责,组织协调现场紧急救援和处置工作。 后勤保障组:由指挥部事先指定徐大伟同志负责,紧急组织调配交通车辆及相关应急物资。 3、道路交通预案 施工便道位于主线两侧,开设通行进出口,便道上安装明显安全反光标志,并设专人进行看护。事故发生后,第一现场人应立即报告指挥部或总指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组织各专业处置组的相关人员立即进入事故现场进行救援处置。(1)如过往车辆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对施工便道行车造成堵塞而不能行车时,应立即上报路政交警部门采取通路措施。将主路隔离物打开同时指挥车辆有序疏通,保证道路的畅通。现场处理完毕后,方可重新对主路进行隔离。(2)施工车辆在施工便道上行驶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对从主路上下来的车辆造成堵塞,现场指挥人员应立即对主路行车进行临时交通指挥,挥旗令其提前停车,以免发生交通事故,同时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对车辆进行紧急处理,最短时间内将事故车辆拖离道路现场。如果无法及时解决的应立即上报路政交警部门。具体人员分工:徐大伟负责拨打120、122紧急救援电话、组织车辆,并迎接、引导120救护车、122车辆进入事故现场;史建齐负责事故现场受伤人员的简单医疗救护和将受伤人员护送到急救医院的工作。蔡保国负责协助现场施工指挥人员调动现场救援人员,开展一系列事故现场自救工作。当交通事故发生时,应积极配合现场应急救援总指挥的现场工作安排,负责事故现场的人员疏散工作,负责及时启用紧急救援用担架、急救箱等救护用品。负责协助进行事故现场受伤人员的抢救工作,并及时将受伤人员送往救护中心。孙昕负责事故现场的自救工作,在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下,负责组织现场施工人员进行事故现场受损物资设备的抢救工作。王海龙负责组织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受损物资设备的抢救工作。4、应急救援物质、设备指挥部及一作业工区综合办公室内存放临时救援担架一副,应急救援药箱一个,箱内存有红花油5瓶;生理盐水一瓶;双氧水一瓶;红药水一瓶;紫药水一瓶;医用绷带10捆;消炎粉一包;医用棉签5包;药棉一包,医用酒精一瓶。5、紧急处置措施、工程抢险措施、现场医疗急救措施当因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