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童观》word版.doc_第1页
《我的儿童观》word版.doc_第2页
《我的儿童观》word版.doc_第3页
《我的儿童观》word版.doc_第4页
《我的儿童观》word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的儿童观摘要:儿童既是自然的存在又是文化的存在,儿童的发展即是在社会文化中根据自身的特性,不断吸收、融合各种资源,建构出属于自己的世界。儿童从出生开始就在接受着社会化,社会化期间,儿童在各种文化背景中形成的文化性是至关重要的,但文化性的形成需要以自然性为基础,尊重儿童自然天性,还要符合儿童自身的尊严与需要的满足,也要符合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的需要。关键词:儿童 自然性 文化性 社会化 尊严与需要一、儿童是自然与文化的存在,自然性为文化性奠基儿童从出生就开始了社会化或文化濡化的过程,也经历着从生物人到社会人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了儿童个性品质、亲密关系、道德与行为、对自我和攻击性的控制等诸多的态度、品质与行为的习得与内化,并且在不同文化中会体现出不同的文化性差异。本文认为儿童的自然性对接收社会化后形成的文化性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1.儿童的自然本能、天性为其文化性发展奠基卢梭首次提出“把儿童看做儿童”,开创了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观。他认为,正是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儿童就接受着大自然的教育,可以说人的教育是同人的生命一起开始的,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儿童有自己的天性。在卢梭看来,儿童有自然的天性,主要表现为语言的能力、感觉的能力、模仿的能力,这三方面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成人的教育就本能的拥有,并为今后在社会中其他能力的发展,塑造个体的文化存在奠定基础。杜威,坚持以儿童为中心,认为儿童的自然天性体现在四种本能上,即语言与社交的本能、制作的本能、研究与探索的本能、艺术的本能,这些本能也叫“冲动”并认为这种冲动是“最初是自发的而且没有一定的形式,它是一种潜能,一种发展的能力,它是一种独创的和创造性的东西,是在创造别种东西时创造起来的”这些本能冲动就是儿童教育与发展的最根本的基础。蒙台梭利也说,幼儿处在不断生长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而且主要在于内部的自然发展。这种发展包括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可称之为“实体化”。生理上,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内含着生机勃勃的冲动力-是内藏在儿童身上的个人能量,因为幼儿拥有两种本能主导的本能与工作的本能,从而为婴儿提供指导与保护,并在工作中进行创造,形成自己的人格。从而可以看出三位教育家都认为儿童存在着各种本能,也就是儿童的天性-自然性的体现,这些天性为儿童今后的发展提供基础,他们拥有自身不同的的天性、能力与冲动,为最终能够接收社会文化中的何同元素,并融合到何种程度奠定了基础。所以,自然性是文化性的基础。2.童年期为儿童文化性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时间条件同时现代学前教育专家姚伟在论证“人类童年期的延长,对人类的生物进化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时,从童年期这一客观自然进化的必要时间长度上也证明了儿童的自然性为文化性奠基的观点。人类童年时期的延长不仅使大脑在外界的刺激和文化的影响下持续其组织上的发展,将人类在胚胎中的快速生长延续到出生后的生命中,而且对人类个体的发育和人类的进化有重要意义。童年期是获得人类积累的文化,从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化的时期。这一文化“化”人的过程,对个体发展必不可少。人类个体发育进展的减慢有利于个体学习各种技能和发展智力,有利于个体接受文化的熏陶,有利于个体发展自己的个性。童年期的延长是生物进化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产物在人的进化过程中,社会文化的复杂性不断增加,需要个体有一个较长的童年期,以学习文化和适应文化。所以,由进化而渐渐形成的童年期的延长,是每一个儿童作为生物个体必须要遵守的,这一规律的出现,最恰当地证明了儿童不光是生物人,在成为社会人,学习社会文化的同时,自然性也会有所改变,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塑造文化性提供基础与条件。二、儿童与社会密不可分,是积极的社会学习者儿童是社会的人,他们需要与其他人建立积极的亲密关系,融入一个社会的文化氛围中,以使生活更快乐,更令人满意。1. 儿童需要学习社会经验社会文化是复杂的,你要知道很多的东西,还必须去做很多事,这样才能在社会中成功的生活,儿童,作为个体最早接触社会的状态,其社会经验几乎是空白的,虽然这些经验对成人来说是常识,但儿童对世界是陌生的,很多成人认为理所当然的社会默契和行为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初次获得的。而且儿童期所获得的社会经验依然为以后所有社会关系的建立提供了基础。2.儿童是积极的社会学习者儿童不是消极地等待别人传递信息,他们有积极的行动与思维,通过思维与行动来弄清他们所经历过的社会经验。他们用观察,操作物体及与他人相互作用来实践。结果形成了社会生活是怎样运作的假设。加德纳的研究表明儿童对社会的信息、文化的元素至少有8种学习的方式1.内心的,儿童通过自定速度的活动以自己的方式来习得;2.人际的,儿童通过与他人发生关系和合作来习得;3.动作的,儿童通过触摸与运动来习得;4.语言的,儿童通过看、说和运用语言来习得;5,数理逻辑的,儿童通过寻找物体与事物间的模式与相互关系来习得。6,音乐的,儿童通过节奏与旋律来习得;7.自然观察者的,儿童通过观察动植物及与之相互作用来习得;8.空间的,儿童通过视觉来习得。儿童与社会密不可分,能够积极地内化所在社会中的各种文化、经验,在不断积极地打造自身的文化,又由于儿童自身的特性与发展的水平的影响,儿童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世界,并对成人世界有一定的影响。三、儿童的原始天性、尊严与价值不可剥夺在这一观点上,本文主要吸收了人本主义的思想。人本主义从根本上关心与重视个体的尊严与价值,对每个人的内在潜能的发展感兴趣。核心就是个人发现自身的存在以及与他人和社会群体建立关系。我认为,这句话体现了人本主义者在认同儿童社会化的基础上,关注到社会化进程中每个儿童的内在感受,儿童有自己的原始的天性,对社会中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看法,其社会化不是被动的恰恰是主动地,所以,儿童不是文化的奴隶,而是有尊严有价值的文化创造者。1. 儿童的原始天性是“非恶”的在人本主义理论家中占支配地位的观点是,儿童的原始天性是积极追求实现其善良的、建设性的内在本质,根据马斯洛的理论,那些“恶性”的特征如破坏性、残忍性和蓄意犯罪不是天生的,而是对与我们“内在的需要、情绪和能力受到挫折后的暴力反抗”既然这些原始的内在的天性是善良的或中性的而非恶性的,我们最好释放出它们,鼓励它们而不是压制它们。所以,我的儿童观建立在人性非恶的基础上,并认为儿童的原始天性是最纯真的,即使不全是好的,也都是真的,并有向上、向善发展的倾向和不断建设的趋向。而且,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待儿童的天性,它在不断地完善与塑造。2.儿童有充分的自我感受力和尊严价值的需求人本主义的观点中,值得强调的是“人们发现他们的自我概念来自他们生命中的各种经验不是听别人说的,而是自己经历的”。这里非常好地重视了儿童的主体性,儿童是有自主性的,对不同的事物有着自身的看法与感受力,从第一次婴儿的“啼哭”开始,儿童就向世界表明,自己的感受不容忽视,儿童可以切实地感受世界,有自己的看法,形成自我的需要,从而通过合理地满足,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强自己在社会中的适应力,形成自己的价值。3、儿童既属于社会又属于自己从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之争来看,个人本位以卢梭、康德、福禄贝尔等人为代表。他们的共同点是主张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之为人的本性得到最充分的、最完善的发展,因而教育目的理应根据人的本性之需要来确定。社会本位,以涂尔干等人为代表,核心在于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而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我的观点是,儿童社会化的进程固然非常重要,但因儿童作为个体,有自身的差异与独特的发展需求,社会化的同时也会形成自己的个性与独特性,所以,儿童既属于社会又属于自己。最后,我的儿童观可以总结为儿童既是自然的存在又是文化的存在,儿童的发展即是在社会文化中根据自身的特性,不断吸收、积极地融合各种资源,建构出属于自己的世界。儿童从出生开始就在接受着社会化,社会化期间,儿童在各种文化背景中形成的文化性是至关重要的,但文化性的形成需要以自然性为基础,尊重儿童自然天性,还要符合儿童自身的尊严与需要的满足,也要符合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的需要。参考文献:1美马乔里.J.克斯特尔尼克.邹晓燕等译.儿童社会性发展指南理论到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美R.默里.托马斯/著.郭本禹,王云强/等译 M.儿童发展理论(第六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3单中惠.西方现代儿童观发展初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4姚伟.儿童是自然的存在J.理论建设,20055姚伟.以人的方式理解儿童儿童观方法论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36虞永平.论儿童观.J.学前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