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考点专题训练——专题18:半命题作文(含答案)_第1页
中考语文考点专题训练——专题18:半命题作文(含答案)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八 半命题作文(一)题目:我与 的亲密接触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文章中不要出现泄露考生身份的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试题解读】写好半命题作文,关键在于补题。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我与 的亲密接触”从结构形式上看是补中间部分的半命题作文。横线上能填的内容可以说“五花八门”,但是一定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体现时代特点。所填的内容可以是一个人,一件东西;可以是一个事件,一种现象;可以是一种景致,一种行为;可以是一种情愫,一种体验;可以是一种感悟,一种认识不论写什么,都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以内容“熟”为重点,以立意“新”为前提,以“小切入口”为上策,如此,定能夺人眼球,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根据试题特点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扮靓标题。一是以人物、实物等来补题。例如,“我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我与网络的亲密接触”“我与动漫的亲密接触”“我与外星人的亲密接触”“我与诱惑的亲密接触”二是从励志方面来补题。例如,“我与成功的亲密接触”“我与苦难的亲密接触”“我与挫折的亲密接触”“我与理想的亲密接触”“我与奉献的亲密接触”三是用情感类的词语补题。例如,“我与父爱的亲密接触”“我与母爱的亲密接触”“我与友情的亲密接触”“我与故乡的亲密接触”无论怎样补充,怎样立意、选材,都必须围绕作文“我”和“亲密接触”这两个关键词语,而“亲密”则是关键中的关键。这就要求所写的内容必须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亲身体验、亲身感悟等,这样才能扣住“亲密接触”。如果写与自然有关的文章,就必须有对四季景色或山水风光等的细腻观察和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揭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如果写叙事抒情类的文章,必须有生动的生活细节描写,因为“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 这就要求抓住“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朱自清语),把它们巧妙地镶嵌到文章中。(二)中考作文题: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花儿是泥土的微笑。”在大千世界中,每一个生命,每一种体悟,每一段时光,甚至每一次破茧而出、痛并快乐的经历,都值得我们以微笑去迎接,以微笑倾听,以微笑包容,以微笑纪念和珍藏来源:题目:以微笑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字数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试题解读】题目尽管有了“以微笑”的限定,貌似缩小了话题的范围,但实际上将选材的半径延伸了很多,试题的引导语部分对“微笑”的“对象”做了提示。考生既可以写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写“道听途说”的见闻;既可以写对人生的感悟,也可以写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思考。所以,这仍是一道颇具开放度的作文题。作文“好写”,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写好”。要想“写好”,需在以下几方面着力:来源:一、准确理解作文题尤其是关键词的内涵与外延,确定恰当的切入点“以微笑 ”是个半命题作文,审题时首先要对“微笑”做具体解析,比如微笑可以分为哪几种情况,各有什么不同的意味等等。发自内心的微笑,表达的是自信、乐观;与人交往时的微笑,表达的是善意、尊重,或者豁达、宽容;面对考验、打击时的微笑,表达的则是坚强、镇定。当然,考场上考生可能无法将“微笑”想象得如此全面,但应该对某一种微笑(即自己颇有感触的那一种)有清晰而准确的理解。将作文试题补充完整,要注意两点:主体是谁?这点不要求明示出来,但写作者心里要有数。横线上补充的成分应是动词或动宾短语形式,内容是受隐形的“主体”制约的。比如“以微笑对待爱我的人”,“以微笑迎接每一天”,主体应该是“我”或“我们”;“以微笑服务上帝”,主体应是服务员、公务员等;“以微笑迎接挑战”,主体则是那些即将去做有难度的事情、去工作的人(也包括自己)。考场上能够对作文题作出清晰、全面、具体的解读,才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切入点,把自己的写作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二、避免人云亦云,写出“我”的认识与感悟来源:“以微笑对待爱我的人”“以微笑面对人生的不幸”“以微笑迎接美好的未来”,类似的习作占了很高的比例,考生的习作有立意趋同的倾向。从应试的角度,这样的选择算不得上策。并不是说,考场作文不能写这些,关键是看你能不能写出自己的认识与感悟来。打个比方,就像逛公园,所有游客都从同一个大门口进入,但想要游览体验哪些项目,每个人的选择是不同的。比如,“以微笑对待朋友”,如果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分析,就如同只是在公园的公共区域内游玩,无法发现公园的“独特之处”。“以微笑对待朋友”实际上隐含着自己曾经不能以微笑对待朋友,为什么会这样?要有触及灵魂的解剖;改变的因由是什么?要有令人信服的交代;改变的效果怎样?要有形象化地表述。再如,“以微笑对待上帝”,要写出对待上帝不应只是“职业化”(即形式化)的符号,应该表里如一。抓住问题的关键,揭示问题的根本,这样才能让习作上档次。三、选择最适合的文章形式,力求表现手法的多样化“不限文体”利于每个考生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章样式。写记叙文,要注意叙述的详略、情节的起伏、点睛的适当与适度等;写议论文,要注意分析的具体、思路的清晰、说理方式的变化;写散文,要注意所选几个画面或材料之间的角度及内在联系,要尽量写出诗情画意。其他文体,如书信、小小说、新闻访谈等等,也可以试一试,但习作必须符合这些文体的“特征”。(三)半命题作文题目: 的风景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3描写细致,抒发真情实感,不得抄袭;4不少于300字,不用续卷纸,书写规范,卷面整洁。【思路指导】本篇作文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从题目要求看,无论填写什么样的修饰词,其中心词一定是“风景”。审题难度不大。“风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春天姹紫嫣红的鲜花,冬天粉妆玉砌的世界是风景;早晨喷薄而出的红日,傍晚映红天空的晚霞是风景;山上高耸入云的树木,水中追逐嬉戏的鱼虾是风景;林中的鸟鸣、枝头的绿叶、湖中的夕阳这一切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风景,仔细观察,认真描绘,你会写出一篇出色的写景散文。假如你能从这些寻常的美景中悟出深刻的哲理,抒发感人的情怀,那你就技高一筹,成为同类习作中的佼佼者了。 自然界是风景,人类社会生活又何尝不是一道风景?和睦相处的邻里是风景,安逸温馨的家庭是风景,积极进取的学校是风景,团结合作的集体是风景,勤奋学习,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爱岗敬业,热爱祖国这一切皆可入文。假如你在行文的过程中能注意详略得当,记叙与抒情、议论相结合,同样能写出精美的习作。 当然,你也可以写成议论文,由人们忽略身边的风景,揭示出心灵的麻木;由孩子忽略父母的关爱,告诫人们要学会感恩;由人们发现不了身边的美,呼吁人们要练就一双发现的眼睛。假如你能另辟蹊径,采用一些特殊的文体写作,一定能吸引读者。 (四)请以收获_在心间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补充完整题目;文体自选(诗歌除外)。600字以上。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思路指导】1.一般可以写友谊,亲情,温暖甚至经验教训等题材。题目没有障碍。2.在心间,应该指的是深刻的收获,深刻的记忆等,应该有恰当的抒情议论。(五)(2013安徽省中考)以“那段_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1.请从“温暖”“自由”“孤单”“烦心”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来源:2.可以大胆选择自己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考生们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成绩。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思路指导】从内容上看,这道半命题作文没有提供任何提示语,要求补题的词语是命题者提供的 “温暖”“自由”“孤单”“烦心”四个词语,要求考生从中任意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题目所给出的词语“日子”,简洁易懂,审题的难度不大,但如果考生脱离自身生活选材,难免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题目的核心词“日子”,决定了选材的内容要注重日常学习成长生活中的细节,要有考生自己的情感体验,要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行文中“自我”的缺失,文题的大而空,是导致文章内容失真、虚假的重要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道半命题有意识地避免这样的问题,引导着考生从小处入手,从自身角度去思考写作内容。这道题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立意构思:1.那段日子,让我很“烦心”。我们是懵懵懂懂的青少年,有些自负,有些不着边际,在家长和老师的眼里我们是不懂事的孩子。可是我们这些孩子的内心又有多少能被家长知晓。这个作文需要搜索自己经历中的一件记忆犹新的事情,详细叙述,细腻描写,展现自己的成长感悟。2.那段日子,让我很“温暖”。 那段日子,我的世界春暖花开。春暖花开是自然现象,此时冬季淡去,春意盎然,有着新生命的气息,给人以蓬勃向上之感。但“我的世界春暖花开”绝不是指四季中的春天,而是要写给自己生命中带来温暖的一件事。这件事的瞬间感受就是从阴霾中走出来,豁然开朗,拂去尘埃,绽放灿烂的笑容,走向美好的未来。来源:3.那段日子,让我很“孤单”。那段日子,你们不理解我。触景生情,睹物思人,这是一贯的写作开头,可是这个题目写起来一定是要由眼前的情景引发的,就是曾经有过类似的事情,产生了误解或不愉快,把自己封闭起来,在换位的处境中冰释前嫌,幡然醒悟,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