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 院 轻工学院 专 业_印刷工程_导 师 刘壮 学 生 张嘉玲 学 号_201110830042_ 2015年4月9日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始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教研室签署意见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3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应符合我校的有关规定。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4年9月26日”或“2004-09-26”。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纸张与油墨结合的微观状态研究一、毕业设计(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人们对于印刷品质量要求尤其是印刷的细节感官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印刷时油墨在纸张表面的再现更注重微观的尺度效果。然而,国内外研究者对纸张再现油墨的研究大部分停留在宏观尺度上,因此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与光学显微镜(OM)研究讨论不同纸张对油墨再现的微观状态,并分析微观再现特性的影响因素,为研究此类问题提供新的实验与理论依据。另外,从印刷工艺角度来看,纸张和油墨的结合效果有着巨大的影响,结合不良将产生,图文残缺、图文糊死、脱墨、背面蹭脏等故障现象。纸张是天然纤维交织的网状材料,油墨是工业涂料,研究涂料在此类材料表面成膜的微观特性,对涂布工艺的发展以及多孔材料的应用,如介孔、微孔、纳孔材料的推广有着重要的意义。二、毕业设计(论文)提纲摘 要Abstract1 绪 论1.1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外研究现状1.2.2国内研究现状1.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2 实验2.1实验设计2.1.1材料准备2.1.2步骤设计2.2实验仪器2.2.1扫描电子显微镜(SEM)2.2.2原子力显微镜(AFM)2.2.3光学显微镜(OM)2.3实验操作过程2.3.1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纸张的测量2.3.2原子力显微镜对纸张的测量2.3.3光学显微镜对纸张的测量3 结果与分析3.1扫描电子显微镜测量分析3.1.1材料准备3.1.2表面形貌与分析3.2原子力显微镜测量分析3.2.1材料准备3.2.1图片采集与分析3.3光学显微镜测量分析3.3.1材料准备3.3.2采集图像及分析结 论参考文献致 谢附 录三、毕业设计(论文)研究思路、方法及进度安排认真细致的查找阅读国内外文献,仔细阅读能较好的理解纸张和油墨结合微观情况的影响因素并分析机理,总结规律。本篇论文参考了大量多内外专业文章和专业书籍,由浅入深,由整体到局部,一一研究的研究思路,确定了研究方向。实验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及光学显微镜(OM)对纸张的微观特性和印刷质量进行研究,并对得出的数据进行详尽的分析,并对采集的图像进行进行二值化再计算数据研究分析。通过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实验分析相结合,加以大量的资料证明,争取达到深入浅出,使读者易于理解,并达到实验最终的效果。时间安排:第一周第三周(3月2日3月22日)根据论文题目查找资料,进行调研。第四周第六周(3月23日4月10日)调研上图书馆查找资料,于老师讨论交流,完成论文综述、外文翻译、开题报告、实习报告、实习日记,进行第一次会审检查。第七周第九周(4月11日5月10日)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及光学显微镜(OM)对纸张的微观特性和印刷质量进行检验,依照实验数据进行数据统计与图像分析,基本完成论文初稿,进行第二次会审检查。第十周第十二周(5月11日5月31日)对论文进行详细改动,完成各个细节,并且制作答辩幻灯片,进行第二次会审检查。第十三周第十五周(6月1日6月12日)进行论文答辩。四、毕业设计(论文)参考文献1 王莹.基于油墨与纸张接触效应对印刷质量控制的研究D.无锡:江南大,2012:1-2.2 Kubelka, MunkPhysikJ1931(12):593.3 郭晶,陈蕴智.油墨与纸张接触的瞬间J.包装工程,2006:100.4 郝兰芸.纸张与油墨结合效应预测模型的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2:1-2.5 董明达,王城.纸张油墨的印刷适性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93:71.6 向阳,王杰先,齐晓.印刷材料及适性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00:42-48.7 周震,张建青.碳黑颗粒在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琥珀酸磺酸钠-醇类溶液中的稳定性研究J.过程工程学报,2002(12):4908 刘福平,齐晓,王安玲.印刷过程中油墨渗透深度的计算与实验研究J.包工程,2006,27(1):71.9 Hajer Kamal Alma*,gran Strma,Joachim Schoelkopfb and Patrick ganeb,c.Ink-lift-off during offset printing:a novel mechanism behind inkpaper coating adhesion failure.Journal of Adhe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370-391.10 Kamal H,Strm G,Schoelkopf J,Gane PAC.Characterization of inkpaper coating adhesion failure:effect of pre-dampening of carbonate containing coat-ings.J Adhes. Sci Tech.2010;24:449-469.11 Kamal Alm H, Strm G, Karlstrm K, Schoelkopf J, Gane PAC. Effect of excess Dispersant on surface properties and liquid interactions on calcium carbonate con-ting coatings. Nord.Pulp Pap. Res. J. 2010;25:220-230.12 Gane PAC,Seyler EN.Tack development: an analysis of ink/paper interaction in offset printing In:Proceedings from the Tappi Coating Conference.Atlanta,gA:Tappi Press;1994.p.243260.13 MacPhee J.A unified view of the film splitting process, part I and II. American Ink Maker.1997;75:4249 and 1997;75:5156,respectively.14 Kipphan H.Handbook of print media.Berlin:Springer;2001.p.1122.15 Takahashi Y,Fujita H, Sakata T.Ink transfer mechanism in offset printing processIn:TAGA Proceedings.New York (NY):Technical Association of Graphic Arts Rochester;1983.p.547562.16 陈港,李小龙.基于AFM的纸张表面微观形貌分析及表征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7(7):138.17 武开业.扫描电子显微镜原理及特点J.机械与电子,2010:107.18 姚天扬.中国大学化学教育改25年回顾J.大学化学,2005,20(6):11-18.19 张新言,李荣玉.扫描电镜的原理及TFT-LCD生产中的应用J.现代显示,2010,108:11.20 Barros GG, Johansson P-.The optitopo technique for fast assessment of paperTopography-limitations,applications and improvements.J.Imaging Sci. Technol.2005;49:170178.21 Hansson P,Johansson P-.A new method for the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Surface topography and ink distribution on prints.Nord.Pulp Paper Res.J.1999;14:315-319.22 朱杰,孙润广.原子力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及其方法学研究J.生命科学仪器,2005,3(1):22.23 Binning g,C.F.Quate,C.gerber et al.Atomic Force Microscope.Physics Review Letter 1986(4):930-933.24 Joonh Y K,Jae W H,Yong-S K,et al.Atomic force microscope with improved scan accuracy,scan speed,and optical vision,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2003(10):4378-4382.25 Xiang Y,Bousfield DW,Coleman PS,Osgood A.The cause o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工线上活动创意方案策划(3篇)
- 水喷砂施工方案(3篇)
- 阜阳团建活动策划方案模板(3篇)
- 铜仁支座砂浆施工方案(3篇)
- 战略解码考试题库及答案
- 电气考试题库及答案合集
- 心理咨询考点题目及答案
- 心理测试题目及答案爱情
- 小学消防测试题目及答案
- 工业厂房设备维修保养合同
- 2025年新版期权知识考试题库带答案
- 《机械制图(多学时)》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2022年小型发电站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 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脏病)诊疗指南(内容清晰)
- 钢结构模块化安装施工方案
- KNS机器参数,干货
- 第十九章颅内和椎管内肿瘤
- 网吧员工消防安全培训记录表
- 企业标准体系课件
- 《特种设备目录》(2022年第114号)
- 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