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业的分析与设计-以唐山两所小学为例_第1页
文献综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业的分析与设计-以唐山两所小学为例_第2页
文献综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业的分析与设计-以唐山两所小学为例_第3页
文献综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业的分析与设计-以唐山两所小学为例_第4页
文献综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业的分析与设计-以唐山两所小学为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业分析与设计-以唐山两所小学研究为例院(系、部)名 称 : 教育学院 专 业 名 称:教育技术学 学 生 姓 名:卢慧洁 学 生 学 号:1951150305 指 导 教 师:赵建功 2016年 12 月23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务处制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信息技术时代教育的一部分受到教育界的极大重视。特别是新课改以来,教育者门把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养作为最根本的目标,不断完善信息技术课程。为了使信息技术学科更好的为人们服务,学者门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很多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信息技术课后作业也是课程研究中的一部分。本研究就是在以培养学习者信息素养为目的的前提下,查阅相关文献,并对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总结小学生信息技术课后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试图提出下雪信息技术课后作业设计的原则、方法并进行案例分析。本研究属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有待进一步开发和研究的领域。关键词:课后作业;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素养前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为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信息素养、综合能力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仅仅依靠信息技术课堂是哪个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最后那个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制定学习领域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普及范围越来越广,也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家长们的重视。一 国内研究发展现状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计算机教育,90年代末开始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和累积性,通过回顾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可以探索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轨迹。1978年北京、上海等地的少数中小学和少年宫先后自发成立“计算机课外兴趣活动小组”。1982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五所大学的附属中学开设了计算机选修课的实验。当年年制定了“中学计算机选修课教学纲要”。1983-1984年原教育部成立“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实验中心。1985年学习在美国召开的“第四届计算机教育会议,精神,教育学家提出“计算机学科教学应该从教程序设计语言转向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即转向计算机应用教学。” 1986年在毒箭僧召开了“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第三次工作会议”原教育部颁布普通中学计算机选修课教学大纲(试行);标志性口号是“计算机辅助教育”。1991年“第四次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在山东召开,制订了“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巩固现有成绩,积极创造条件,分层次、有步骤、有重点地发展”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发展方针,成为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一个转折点。1992年“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实验中心”更名为“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意见。1994年国家教委颁布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试行)。1996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五年发展纲要( 1996-2000 )。 1997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1999年国务院发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发出关于征求对修改意见的通知,在国家文本的层面上,首次提出信息技术教育,开始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向信息技术课程的转变。200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三个重要文件,将信息技术课程列为中小学必修课程。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这一举动标志着信息技术成为普通高中阶段一个独立的学科。回顾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信息技术课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开始的实验尝试到现在的逐步发展完善,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的转变。这说明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规模的重大转变。从此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逐步前进提高并慢慢普及。二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美国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开始进行LOGO语言的教学,此后计算机作为一门实用性课程逐步在各地中小学开设。但是由于美国各州甚至一州之内的各级学校均有一定的自主权,因此各学校尤其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设立的情况并不乐观,但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都是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基本素质。在1998年教育改革中,英国政府就把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列为全国统一课程,以立法形式规定所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全部为必修课。2000年推出第三版国家课程,明确地将“信息技术课程”(IT)改为“信息与通讯技术课程”(ICT)。法国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学生技术课(Technology)教育的一部分,在小学阶段,就开始让学生逐步学习使用部分软件、多媒体相关产品和网络邮件等.。教师被要求使用专业的术语来描述相关的应用程序,并能做到熟练正确的给学生演示,为其以后继续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做充分准备。日本1998年12月文部省公布了小学、初中信息教育课程标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思想是:要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实施各级学校一贯的有系统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各种信息手段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其中各学段在培养学生信息应用能力方面有不同的分工。在小学阶段以“综合学习时间”为主,开展与信息化相对应的教育,也要在各科教学中积极妥当地使小学生经常接触作为教具使用的计算机,了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三 结论随着信息技上的不断发展,笔者认为相关部门会投入更多的研究在信息技术课程方面。尽管目前就有很多关于信息技术的研究,但是关于信息技术课程作业的研究却非常少见。笔者相信通过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会意识到培养信息素养,仅仅是在课堂上是不够的。课外培训更为重要。小学是基础教育阶段,在小学时期习得的一些能力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相当有帮助的。在此,笔者衷心希望教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多多注意能力的培养。参考文献1许坦,石长征.河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现状调查研究-以河北省11个地区的中小学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4);16-18.2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指导纲要(试行)S.国家教育部。2000.3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4);22-28.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4).5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师用书S.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6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G.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7赵志坚.在信息技术课中让作业精彩,让评价生辉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5).8李禄位.小学计算机教学中的作业设计J.新课程(上).2014,(01).9孙秋林.侧谈信息技术课作业的设计与实施J.文理导航(下旬),2014,(02).10张勇.基于Blog技术的信息技术作业管理系统的创建及应用J.中小学电教,2013(5):31-33.11何克抗.教育技术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12李龙.教学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1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中心.汉英教育大辞典G.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14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实用教育词典G.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5 Cooper. H.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Homework. Educational Leadership, 1989,47(3): 8591.16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7陈建华.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作业改革的探讨J.教育科学究,2006(1).18 Cooper,H.,Robinson C.J. Does Homework Improve Academic Achievement? ASynthesis of Research, Review of Educational of Research, 19872003,76(1):162.19张英彦.小学生学习态度的研究J.教育探索.1998(6).20胡苇.国外中小学家庭作业问题的研究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12).21武晶晶.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分析及教学建议J.课程?教学?教法.2002(4).22白絮飞.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23丁芳.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设计与评价J.现代教育技术.2008(7).24胡志鹤.让作业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二课堂” J.科学教育.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