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俄国1861年改革 俄国1861年改革: 改 革 的 原 因 封建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 资本主义的发展 直接 原因 :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 俄国的腐朽性,使社会矛盾尖锐化,人 民要求废除农奴制的斗争空前高涨。 根本 原因: 俄国1861年改革: 改 革 的 内 容 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 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 出钱赎买 改 革 的 影 响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意义:改革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 展,使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的许多部 门得以确立,俄国开始进入资本主义 社会。 局限性:由于改革是沙皇政府自上而下 进行的,因此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俄国1861年改革: 讨论: 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为俄国资 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资金和 市场?请用史实说明。 ? 这幅图描绘了地主向农奴收欠租的情景。它充分展示了农奴制下农奴 的悲惨境遇。破旧的茅草房间,一位交不起租的妇女正跪在地上,乞 求地主稍微宽限些时日。冷酷的地主毫不理睬她的乞求,他指着农妇 身后的那头耕牛,准备让人将牛拉走。 亚历山大二世 于1855至1881年在 位,他在位期间, 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废除农奴制已势 在必行。为了阻止 革命的爆发,亚历 山大二世在尽量维 护贵族、地主利益 的前提下,被迫于 1861年签署了废除 农奴制度的法令。 从此,俄国走上了 资本主义的发展道 路。 解放农农奴 1861年,沙皇 亚历亚历山大二世 签签署了废废除农农 奴制度的法令, 法令宣布,农农 奴在法律上是 “自由人”。这这 幅图图描绘绘了被 地主宣布“解 放”的农农民伏 在地上吻自己 主人脚面的场场 面,它形象地 反映出这这次改革是由农农奴主实实施,而农农民只能被动动地接受“恩赐赐”的特点。 美国内战 1861-1865 南方种植园经济 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 (1)争夺原料销售市场 (2)是否实行保护关税 (3)对劳动力的争夺 (4)自由州与蓄奴州之争 19世纪中期,南北矛盾集中于 把废奴运动推到顶点 反对奴隶制的 当选总统 1861年,南方奴隶主 在里士满建立叛乱政府, 挑起内战。 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 宅地法 解放黑奴宣言 北军转入全面反攻。 1865年,李将军放弃里士满,率部投降,北方胜利。 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 1)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解决了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 与南部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之间的矛盾, 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2)巩固和加强了联邦政府的统一, 使美国完全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使美国的经济在19世纪后半期 迅速赶上和超过英、法等国。 美国内战: 这是一幅漫画,它形象 地说明了在西部土地问题上 南部和北部的斗争。图中右 侧背上写有“南部”二字的人 推动着一个大球。球上有一 手持皮鞭、骑着马的工头, 还写有“奴隶制”几个字。南 部的人想把大球(即“奴隶 制”)推到西部土地上,而 北部的人则拼命顶住这个大 球。这幅图反映了南北矛盾 中最为尖锐的土地问题。造 成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奴隶主对土地采取了掠夺性 的经营方式,往往在几年内便把最好的土地消耗殆尽,只得靠扩大和 占领新土地来维持和发展。因此,马克思讲过:不断扩张新领土成了 奴隶制“生存的法则”。 美国内战: 约翰布朗出身于一个贫苦黑人 家庭。他从小就同情黑人,憎恶奴 隶制,后来他积极投身于废奴运动 。1859年10月16日,约翰布朗率领 少数黑人、白人在弗吉尼亚州举行 起义,解放了附近种植园的奴隶主, 后因奴隶主镇压,起义失败,约翰 布朗被捕,并被处以死刑,临刑前, 他在狱中写下最后的遗嘱:“我,约 翰布朗,现在坚信这个有罪的国土的罪恶,只有用鲜血才能洗净。” 这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黑人女 英雄塔布曼的画像。塔布曼从5岁起 开始为奴隶主劳动,经常挨打,对奴 隶制深恶痛绝。1849年她逃到北部, 获得人身自由后,立即投身于帮助黑 奴逃亡的工作。她先后19次潜入南方 ,带领300名奴隶逃离苦海。南方奴 隶主悬赏4万美元缉拿她,却没有得 逞。 美国内战: 林肯出身于肯塔基州一个 穷苦农民家庭。年轻时做过木 匠、当过店员,担任过乡村邮 务员和土地测量员。后来他通 过刻苦自学,取得了开业律师 的资格。1854年林肯加入共和 党,1860参加竞选,成为美国 总统。林肯在竞选纲领中提出: “不再让给奴隶制度一寸新的土 地”。他的获胜,引起了南方奴 隶主的不满,他们于1861年发 动叛乱,挑起内战。内战爆发 后,林肯先分颁布了宅地法 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鼓 舞了北方人民和广大黑奴的士气,最终打败南方奴隶主。1865年4月 正当内战胜利之际,林肯在华盛顿福特戏院看戏时被同情奴隶制的演 员浦斯刺杀而身亡,终年56岁。 美国内战: 内战结束后, 南方奴隶主不甘 失败,1865年4月 14日,即南方叛 军投降后第五天, 林肯在华盛顿福 特剧院看戏,被 同情奴隶主,仇 视黑人奴隶的演 员浦斯刺伤,次 日凌晨死于医院。这幅画描绘的就是林肯遇刺的情景。 德意志的统一 统一的背景: n1、统一问题的日益紧迫 (1)原因:政治上的四分五裂书面阻碍了资本主义经 济的发展 (2)表现: n2、统一的中坚力量-普鲁士 n3、俾斯麦的重要作用: 俾斯麦在德国的 统一中起了重要 作用,他出身于 普鲁士大容克地 主家庭。1862年 任普鲁士首相和 外交大臣。他认 为德意志的统一 只能在普鲁士王 朝的领导下,采 用“铁血政策”才 能完成。他先后 发动普丹、普奥 和普法三次王朝 战争,完成了德 国的统一大业。 德国统一后,俾 斯麦任德意志帝 国宰相。 统一的经过(三次王朝战争): n1、1864年的丹麦战争 n2、1866年的普奥战争 n3、1870年的普法战争 统一的意义: n1、它结束了德意志长期的分裂状态,为德国资本主 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 n2、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格局,法国和奥地利受到扼制 ,德国成为新兴的强国。 n3、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特别是其 军国主义传统,传略扩张的欲望强烈。 意大利的统一 讨论: 明治维新 1868-1873年 1、内因: 广大人民贫困化,纷纷反抗(主要力量) 封建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新兴地主、高利贷商人(社会基础) 随商品经济发展,统治阶级内部分化 (领导核心) 2、外因:西方入侵,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 民族危机激化国内阶级矛盾,加剧幕府危机。 3、政治前提:倒幕运动成功 倒幕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的? 1、背景:内忧外患 2、领导:以中下级武士为主的倒幕派 3、基地:长州等西南四强藩 4、结果: 打败前来讨伐的幕府军队,摧毁 幕府统治,明治政府迁都江户 政治上: 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 经济上: 大力进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军事上: 实行军事改革 实行征兵制实行征兵制,建立效忠天皇的新式军 队,准备对外扩张, 文化上: 推行“文明开化文明开化”政策 1、用西方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 2、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1、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加 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废藩置县 2、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 士特权 3、取消对下层人民的一些限制, 实现形式上的平等。 1、废除买卖土地的禁令, 确认土地私有权确认土地私有权 2、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3、废除关卡、兴办工厂 除旧布新 缓和矛盾 富国强兵 巩固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政权;学西方,曾 国力,强民族,近代化 明治维新目的: 如何认识评价明治维新? 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积 极 : (1)明治维新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状况,走上 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 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为亚洲国家爱国志士改造社会提供经验。 消 极 : (1)日本仍然存在较强的封建残余势力。(天皇 制、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2)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竭力推行军 国主义,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成为 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对比表 从社会背景、领导力量、具体措施和国际环境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项目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社会 背景 (1)人民的反抗(2)新兴地 主、商人不满(3)统治阶级内 部(大名、中下武士)分化, 幕府成为众矢之的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2)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 结,封建势力较强大。 领导 力量 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民拥 护,部分大名支持,建立倒幕 基地,武装倒幕 资产阶级力量较弱,仅把希望寄 托在无实权的皇帝身上,顽固派 力量强大。 具体 措施 推翻幕府后明治政府,发布的 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 大力推行。 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 但由于资产阶级无实权和顽固派 强大,无法推行。 国际 环境 (1)发生在19世纪中期自由 资本主义时期。 (2)西方对中国的入侵和中国 人民的反抗,客观上为日本提 供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1)发生在19世纪末向帝国主 义过渡阶段,成为列强瓜分对象 (2)帝国主义决不愿意中国成 为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 际环境对中国不利。 本节我们学习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 阶级革命和改革。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在 工业革命的推动和法国大革命精神的鼓舞下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改革浪 潮兴起,并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尽管这些 国家面临的问题、解决的方式、产生的结果 因国情不同而有差异,但都在一定程度上为 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导致资本主义制 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 系初步形成了! 1、比较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时期,中国向近 代化转变出现哪些变化? 4、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斗争和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 命相比有哪些不同?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主要有哪三 种?分别举例说明。 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年改 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 方式 内容: 性质 影响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a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b都有大量封建残余势力 都面临着统治危机而被迫进行改革。 都由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c都在改革后对外侵略扩张 背景 内容: 结果 日本在武装倒幕,推翻幕府统治后由明 治政府实行改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