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垃圾渗滤液应急排放管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垃圾渗滤液应急排放管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垃圾渗滤液应急排放管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垃圾渗滤液应急排放管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垃圾渗滤液应急排放管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垃圾渗滤液应急排放管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1 概述11.1 项目背景11.2 项目建设必要性31.3 编制依据41.4 项目研究过程41.5 研究范围及内容61.6 对项建书评审意见的响应71.7 本工可调整方案的说明81.8 主要结论142 地域概况162.1 区域概况162.2 老港固废基地现状172.3 拱极东路(0#大堤两港大道)现状192.4 两港大道(拱极东路南横二路)现状192.5 南横二路(两港大道远东大道)现状192.6 远东大道(南横二路闻居路)现状202.7 自然条件202.8 工程沿线河道概况212.9 工程地质与水文概况213 方案论证263.1 总体方案263.2 工程设计规模263.3 本工程对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的影响273.4 渗滤液提升泵房的设置293.5 渗滤液调蓄池的设置303.6 渗滤液排放管道选线303.7 渗滤液应急排放管道设计管径的比选333.8 管材选用比较344 采用的规范和标准374.1 采用的规范374.2 技术标准385 工程设计方案405.1 设计原则405.2 排水工程415.3 结构工程475.4 建筑工程485.5 电气工程505.6 控制工程536 渗滤液应急排放管道运行维护方案576.1 管道运行维护方案576.2 管道保护措施596.3 管道爆裂后的应急方案和维修措施596.4 管理制度606.5 人员配置607 环境保护618 劳动保护629 节能措施639.1 节能政策639.2 规范与标准639.3 能源状况639.4 能耗指标649.5 节能措施6410 社会影响评价6510.1 社会现状评价6510.2 社会影响分析及评价6611 项目实施进度6811.1 建设总进度6811.2 建设目标实施设想6812 投资估算6912.1 编制依据6912.2 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6912.3 工程投资6912.4 运行方案7513 财务评价及工程效益分析7713.1 方案一7713.2 方案二8614 问题与建议9515 附件9616 图纸目录97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2 -1 概述1.1 项目背景根据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的总体规划,上海市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以下简称老港固废基地)是上海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垃圾填埋量的日益增加,渗滤液量也相应增加,目前已大大超出现有老港固废基地内渗滤液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老港固废基地图1-1 老港固废基地地理位置图老港固废基地一、二、三期已使用完毕,并将采用种植绿化方式将其封存,封场后近期每天仍有近1000m3/d的渗滤液排出。目前,老港固废基地四期的垃圾填埋量约9000t/d,产出渗滤液近2700m3/d。一至四期的渗滤液经污水预处理设施处理后,其中约2000m3/d的渗滤液送入南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其余渗滤液通过船运方式,送至白龙港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但船运费用较高,且运输量受限。老港四期的污水处理设施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设计规模为1500 m3/d,二期设计规模为800m3/d,且已全部投入运营。由于老港固废综合利用基地的垃圾填埋负荷日益加重,规划在基地东部围垦的储备用地内建设未来综合填埋场,以保障上海百年固废处置需求,用地面积约5.45km2。其中,考虑弹性规划、滚动实施的操作性,近期建设综合填埋场一期,用地面积约1.17km2。综合填埋场一期工程东邻规划的焚烧厂、南靠码头、西邻四期工程、北侧为综合填埋场远期用地。这部分工程另外立项建设,不列入本工程范围。因渗滤液处理难度较大,不可预见的因素较多,结合老港渗滤液的实际处理能力,拟在老港综合填埋场北侧、四期东侧新建一个集中的渗滤液处理厂,处理新增的渗滤液水量。渗滤液处理厂的处置对象包括焚烧厂、综合填埋场等设施产生的渗滤液,处理规模为3200m3/d(不包括老港一四期渗滤液)。工业固废集运码头综合填埋场(一期)渗滤液处理厂南汇污水处理厂焚烧厂老港一三期老港四期图1-2 老港固废基地用地示意图南汇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20万m3/d,目前实际日处理量约为12万m3/d。由于老港固废基地的渗滤液水质特殊,不同于普通生活污水,其高BOD、高COD的特性对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果影响极大。当南汇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不能达标时,会关闭老港固废基地渗滤液进水阀门,当出水水质达标时,再开启进水阀门。受其处理能力的限制,南汇污水处理厂无法接纳规划老港固废基地全部的渗滤液和生活污水(共计约5000m3/d),每日极限接收量为2000 m3,且接收量极不稳定。渗滤液的接收量不稳定对老港固废基地的正常运作造成极大影响。目前一四期渗滤液分别经各自调蓄系统调蓄后,再经水泵提升排放至南汇污水处理厂。渗滤液的出路问题已严重阻碍老港固废基地的发展,解决此问题迫在眉睫。1.2 项目建设必要性1)渗滤液排放管为老港固废基地渗滤液的应急出路根据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规划,本工程为老港固废基地渗滤液处置的应急措施。在南汇污水厂设备出现故障,无法正常接收老港固废基地的渗滤液时,本工程作为渗滤液应急排放管道,可将渗滤液送至白龙港污水处理厂,从而解决渗滤液出路。2)渗滤液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较难达到直排河道的要求老港固废基地内的渗滤液经处理设施处理后的出水不能完全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的水质要求,因此须纳入污水处理厂做进一步处理。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自2011年7月1日起,渗滤液经处理后,出水水质COD须降至100mg/L,BOD5须降至30mg/L,总氮须降至40mg/L,NH3N须降至25mg/L,SS须降至30mg/L。目前,老港固废基地内的渗滤液出水重金属浓度按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标准控制,其它指标为COD1000mg/L,其余污染物指标满足相关纳管要求后接入南汇污水处理厂。因短期内无法改变老港固废基地内已有的渗滤液处理工艺,难以保证出水水质达到国家相关规定。3)南汇污水厂处理能力有限,暂时无法接纳全部渗滤液老港基地现状渗滤液产生量为3700m3/d,渗滤液水质特殊,不同于普通生活污水,其高BOD、高COD的特性对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果影响极大。以南汇污水厂现有处理能力,仅能接纳约2000m3/d的渗滤液预处理尾水。其余渗滤液预处理尾水现状通过船运方式,送至白龙港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但船运费用较高,且运输量受限。因此,本工程可作为解决渗滤液出路问题的应急措施,在南汇污水厂处理能力尚未达到设计规模,无法完全接纳老港固废基地远期规划5000m3/d的渗滤液时,通过本工程应急排放管道将渗滤液送至白龙港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4)船运方式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目前老港基地内每日无法送入南汇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渗滤液通过船运方式送至白龙港污水处理厂。装卸及运输途中,如发生部分渗滤液流入河中或发生翻船事故,将对河道水环境造成重大污染。本工程的建成将会避免上述情况发生。随着渗滤液量的日益增加,渗滤液的出路问题已严重影响了老港固废基地的日后发展,并将会产生新的环境问题,因此解决渗滤液出路迫在眉睫,本工程的建设是必要的。1.3 编制依据1、设计任务委托书及工程勘察设计任务单2、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渗滤液排放管道工程项建书(2010.6)3、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垃圾渗滤液排放管道工程项目建议书评估报告(上海投资咨询公司 2010.7)4、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关于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垃圾渗滤液排放管道工程项目建议的批复(上海市发改委 2010.11)5、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渗滤液排放管道运行维护方案(调整稿)及专家评审意见(2010.9)6、上海市固体废弃物处置发展规划(修订稿)(2007)7、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规划(2009.8)8、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四期主体工程初步设计(2004.3)9、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与资源化基地专项规划(20062020)(2006.3)10、南汇区污水处理系统专业规划(报批稿)11、远东大道污水系统工程施工图(1996.10)12、机场高速污水总管远东大道段工程施工图13、上海市南汇区拱极东路(A30两港大道)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2009.3)14、关于南横二路(百熙南路浦东国际机场)新建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沪浦发改城2011 108号 15、两港公路(拱极路A15)道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0.11)1.4 项目研究过程2009年9月初,受上海老港固废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我院着手进行老港固废基地垃圾渗滤液应急排放管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接受任务后,我院成立了由工艺牵头、各专业人员组成的项目设计小组,收集相关区域规划的最新动态和资料,对拟建场地进行详细踏勘,并开展调研和资料收集工作,了解相关工程的设计与规划资料。上海市绿化市容局规划发展处、上海老港固废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的领导对本工程相当重视,在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期间,上海老港固废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多次组织相关领导及专家就本工程可行性研究中的管道选线、渗滤液调蓄池设置、渗滤液提升泵房设置位置、设计管道规模及管道运行维护、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沟通和讨论。考虑到渗滤液应急排放管全长约15.7km,近期需连续使用,原设计方案中推荐方案为渗滤液经老港场内EDS调节及提升泵房提升后沿拱极东路由东向西敷设,在拱极东路南侧、盐大路西侧设置渗滤液中途提升泵站一座,渗滤液经中途提升泵站提升后,沿拱极东路向西至远东大道后折向北,接入远东大道、闻居路路口的白龙港污水排放系统远东大道污水支线干管预留井,全程采用重力流与压力流相结合的输送方式。根据地区建设用地规划,拟建拱极东路中途提升泵站现有场地为南汇农业园区所有,征用难度大,因此该处无法设置中途提升泵站,考虑在填埋场内新建泵站一次提升,接入远东大道污水支线干管预留井。由于目前拱极东路新建工程实施计划尚不明确,在编制工可报告前,再次至现场踏勘后发现拱极东路(盐大路A30)沿线于2010年8月已新建住宅小区,原规划地下管线综合报告确定的渗滤液管位上有新建建筑物,使渗滤液专用排放管原管位无法敷设,急需调整管道选线。据调查了解到两港大道新建工程计划于2011年年底开工,预计2012年竣工通车。考虑到老港渗滤液近期排放出路急需解决,本工程的实施十分迫切,经各方多次讨论研究后,结合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渗滤液选线专项规划的批复,提出了渗滤液管道选线为拱极东路两港大道南横二路远东大道(A30公路)、闻居路路口污水预留井的新走向方案。渗滤液应急排放管道选线的调整,为设置中途提升泵站提供了可能性。经现场踏勘后,在S32立交道路红线范围内,S32公路的东侧、南横二路的南侧有一块空地,该处位于输送管路的中部,位置较适中,泵站选址较合适。根据S32立交道路远期规划,泵站所处区域属高架范围,无规划地面道路和匝道等。设置中途提升泵站可大大降低老港固废基地内提升泵站的水泵扬程,提高管道运行的安全性,降低爆管的危险性。我院基于上述基础条件的变化,进行工可方案调整,并于2011年5月完成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图1-3 拱极东路新建小区(图一) 图1-4 拱极东路新建小区(图二)在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过程中,上海市绿化市容局规划发展处、老港固废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及下属的老港项目部、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领导十分重视,共同参与方案讨论,在此深表谢意!1.5 研究范围及内容1.5.1 研究范围研究范围为老港固废基地渗滤液提升泵房及应急排放管道。本工程渗滤液应急排放管道工程起点为设在老港固废基地内的拟建提升泵站,推荐沿拱极东路两港大道南横二路远东大道(A30公路)敷设渗滤液应急排放管道,最终接入远东大道(A30公路)、闻居路路口已建的白龙港污水排放系统远东大道污水支线干管预留井,全长约15.7km。在S32立交道路红线范围内,S32公路的东侧、南横二路的南侧设置中途提升泵站一座。渗滤液提升泵房主要提升老港固废基地一四期、综合填埋场、焚烧厂、工业固废填埋场、内河码头等经预处理过的渗滤液尾水及码头和船舶的污水。1.5.2 研究内容1)工程设计规模的研究2)渗滤液调蓄及提升方案的研究3)渗滤液应急排放管工程设计方案的研究4)应急排放管运行维护方案的研究5)工程投资估算、财务评价及工程效益分析1.6 对项建书评审意见的响应1)关于专家提出“下阶段进一步核算该工程建设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建议作出答复:在本工可文本第10章“社会影响评价”及第13章“财务评价及工程效益分析”两个章节中对工程建设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2)关于专家提出“下阶段与中途设泵站的方案进行比选”的建议作出答复:因拱极东路沿线自2009年2010年间新建许多房屋,渗滤液应急排放管道已不能完全按原规划管位实施。经多次讨论后,提出渗滤液管道选线为拱极东路两港大道南横二路远东大道(A30公路)、闻居路路口污水预留井的新走向方案。渗滤液应急排放管道选线调整,为设置中途提升泵站提供了可能性。经现场踏勘后,在S32立交道路红线范围内,S32公路的东侧、南横二路的南侧有一块空地,该处位于输送管路的中部,位置较适中。根据S32立交道路远期规划,泵站所处区域属高架范围,无规划地面道路及匝道等,可考虑设置中途提升泵站。经方案比选后,本工可文本推荐设置中途提升泵站方案。方案比选内容详见第3.4节“渗滤液提升泵房的设置”。3)关于专家提出“下阶段重点结合安全、防渗要求,细化管道选材、施工方案”的建议作出答复:在本工可文本中已对管材进行比选,压力流管道采用钢丝网骨架塑料(聚乙烯)复合管,重力流管道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施工方案经比选后,除穿越河道、规划铁路及A15机场高速立交时,采用非开挖定向穿越施工外,其它均采用开槽埋管施工方法。方案比选内容详见第3.8节“管材选用比较”。4)关于专家提出“进一步对管道管径进行比选,研究日工作时间、管道管径、泵站扬程”的建议作出答复:本工可文本中已对管径、工作时间、水泵扬程等内容进行比选,压力流段管径采用DN400,重力流段管径采用DN500。方案比选内容详见第3.8节“渗滤液应急排放管道设计管径比选”。5)关于专家提出“在白龙港污水南线收集系统远东大道污水支线干管预留井前设置监测井”的建议作出答复:因本工程排放管道为渗滤液专用管,管道进水前已对其水质情况进行监测,检测数据上传至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控制系统,管道沿线无其它污水接入,仅在白龙港污水南线收集系统远东大道污水支线干管闻居路预留井前设置水质监测取样井。6)项目名称的调整:根据上海投资咨询公司项目建议书评估报告建议,项目名称调整为“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垃圾渗滤液应急排放管道工程”。1.7 本工可调整方案的说明1)渗滤液应急排放管道选线的调整项建书:沿拱极东路远东大道(A30),折向北,接入闻居路路口的白龙港污水排放系统远东大道污水支线干管预留井,管道全长约17.5 km。工可:沿拱极东路两港大道南横二路远东大道(A30),向北接入闻居路路口的白龙港污水排放系统远东大道污水支线干管预留井,全长约15.7 km。调整原因:拱极东路新建工程实施计划尚不明确,在编制本工可报告过程中,再次至现场踏勘后发现拱极东路(盐大路A30)段沿线于2010年8月已新建住宅小区,原规划地下管线综合报告确定的渗滤液管位上有新建建筑物,使渗滤液专用排放管原管位无法敷设。另据调查了解,两港大道新建工程计划于2011年年底开工,预计2012年竣工通车。考虑到老港渗滤液急需解决出路,本工程的实施十分迫切,经多次讨论研究,提出新管线走向方案,即沿拱极东路两港大道南横二路远东大道(A30公路),至闻居路路口污水预留井。新管道走向方案管道的总长减少至15.7km,但穿越河道的数量从22条增至34条,同比价格与方案的情况下,工程造价由原来的5349万元减至4430万元(按2009年7月的材料价格标准),新方案既可实施又较经济。由于近期材料费不断上涨,因此工可管道工程造价需调整,由原来的4430万元增至5731.20万元(按2011年3月的材料价格标准计,同比方案)。2)工可阶段管道工程新增或调整的工程量根据项建书专家评审意见,须深化管道运行维护方案,增设检修井等设施,因此上海老港固废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组织相关专家于2010年8月19日在其公司召开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渗滤液应急排放管道工程运行维护方案专家咨询会。会上,专家建议“闸阀井、透气井、冲洗井和排空渗滤液落底井在总体布置上要结合建设条件和养护、维修需要”、“建立有效的管道测压检测系统,随时了解管道运行状态,及时确定爆管位置”、“细化管道冲洗模式”等措施(具体内容详见附件4),我院基于上述基础条件的变化,在本工可阶段增设如下内容。(1)在老港固废基地内泵站增设冲洗水系统,就近取河道水作为冲洗水,新增DN800河道水取水管,长度约83m;(2)透气井的数量由15座减至1座,但增设10座多功能井(含闸阀井、透气井、冲洗井和排空井等多种功能);(3)增加若干养护便道。项建书批复与工可推荐方案管道工程量及建安工程费对照表名称项建书工可(推荐方案)备注管径(mm)管长(m)平均埋深(m)管径(mm)管长(m)平均埋深(m)压力流DN400DN400135202.0DN40079652.0工可管道长度减少,费用减少1295万元重力流DN500DN50025973.1DN50055654.0工可管道长度增加,费用增加1625万元压力流DN400DN40012455.0DN40020505.0工可管道长度、埋深均增加,费用共增加71.55万元重力流DN500DN5001105.0DN5001425.5河道水取水管DN800833.3工可新增,费用增加39万元透气井15座1座增加10万元多功能井10座道路翻挖修复及施工、养护便道有道路翻挖修护及施工便道,但无养护便道有道路翻挖修护及施工便道,有养护便道(借地)增加35.2万元合计工可管道工程建安费增加485.75万注:项建书建安工程费按2009年7月的材料价格标准计,工可(推荐方案)按2011年按2011年3月的材料价格标准计。3)渗滤液提升泵房设置方案的调整项建书:在老港固废基地四期的已建EDS调节及提升泵房的西北侧设置一座提升泵站,渗滤液经水泵一次提升后以压力流与重力流相结合的水力形态,接入位于远东大道、闻居路路口的已建白龙港污水排放系统远东大道污水支线干管预留井。工可:本方案拟在老港固废基地四期的已建EDS调节及提升泵房的西北侧设置一座提升泵站,并在S32立交下设置中途提升泵站。渗滤液经二次提升后以压力流与重力流相结合的水力形态,接入位于远东大道、闻居路路口的已建白龙港污水排放系统远东大道污水支线干管预留井。调整原因:中途提升泵站的设置可减少沿线压力流管道长度,降低水泵扬程;减少透气井的设置数量;减小管道承受的压力,大大降低运行风险。设置中途提升泵站提高了管道运行的安全性,降低了爆管的危险性。在关于报送的函中,明确要求“下阶段应与中途设泵站的方案进行比选”。原项建书考虑在场内设置一座提升泵站,渗滤液经一次提升后以压力流与重力流相结合的水力形态,接入位于远东大道、闻居路路口的已建白龙港污水排放系统远东大道污水支线干管预留井。原选线方案考虑在拱极路、盐大路路口设置中途提升泵站,据了解,该泵站选址用地已被南汇农业园区所征用,征用难度较大,中途提升泵站无法落地,因此考虑场内一次提升方案。渗滤液应急排放管道选线的调整,为设置中途提升泵站提供了可能性。经现场踏勘后,在S32立交道路红线范围内,S32公路的东侧、南横二路的南侧有一块空地,该处位于输送管路的中部,位置较适中,泵站选址较合适。根据S32立交道路远期规划,泵站所处区域属高架范围,无规划地面道路和匝道等。从确保管道长期安全可靠运行方面考虑,本工程考虑采用设中途提升泵站,渗滤液经二次提升后以压力流与重力流相结合的水力形态,接入位于远东大道、闻居路路口的已建白龙港污水排放系统远东大道污水支线干管预留井。4)工程投资的调整详见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垃圾渗滤液应急排放管道工程估算对照表。106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垃圾渗滤液应急排放管道工程估算对照表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项建书批复工可推荐方案工可与项建书费用增加原因分析合计合计单位数量价值 第一部分:建安工程费一管道工程5349.00 5855.31 1管道5254.89 15807 3324 元2路面翻挖15.90 21987 80 元23路面修复95.01 23800 250 元24施工便道409.72 245524 90 元25养护便道79.80 23192 250 元2二污水泵站工程(厂内泵站)1310.00 1182.44 3s0.09 127694 万元m3s材料上涨约40%,增加在线仪表三中途提升泵站工程844.98 新增1土建工程246.92 2平面布置94.21 3管配件43.20 4工艺设备133.28 5电气设备151.94 6监控设备169.34 7工器具购置费1.5%6.09 第一部分:建安工程费合计6659.00 7882.74 第二部分:其他工程费用1临时接水接电费78.83 2工程建设监理费178.65 3设计前期工作咨询费72.23 4设计费283.19 5施工图预算编制费28.32 6竣工图编制费22.66 7勘察费86.71 8环评费10.30 9联合试运转费11.28 10生产职工培训费13.50 人25.00 5400.00 元/人.月11办公及生活家具购置费3.75 人25.00 1500.00 元/人12供电外线费(估)600.00 km4 150.00 元/km13多回路供电容量费 8.70 kva300 290.00 元/kva14建设单位管理费92.81 第二部分费用小计1490.92 第一、二部分费用小计7393.00 9373.66 三预备费8%739.00 749.89 四前期工程费1720.00 876.28 1借地费224.48 亩83 2.70 万元/亩2征地拆迁费(场外)31.78 亩0.79 40.00 万元/亩3征地拆迁费(场内)4.8 亩0.8 6.00 万元/亩4绿化补偿573.49 m234969 0.0164 万元/m2建设单位管理费1%8.35 预备费 4%33.38 五建设期贷款利息208.00 271.42 贷款利率由5.94%调整为7.05%六铺底流动资金47.71 增加铺底流动资金六工程总投资10060.00 11318.96 5)工可推荐方案优点(1)渗滤液排放管选线的调整,使管道的总长由17.5km减少至15.7km,水流损失减少,管道沿线两港大道、南横二路为规划道路,其中两港大道处于初步设计阶段、南横二路处于工可阶段,本工程管道随新建道路工程一并实施,并远离居民区,减少扰民现象。(2)设置中途提升泵站二次提升,管道压力明显减小,提高了管道运行的安全性,降低了爆管的几率。(3)增加了含闸阀井、透气井、冲洗井和排空井等功能的多功能井,便于管道日常维护及检修。(4)增加冲洗水取水管,用以每日定期冲洗管道,减少管道的淤积的可能性,保持过水断面,保证渗滤液的正常输送。1.8 主要结论1.8.1 排水工程1、老港固废基地渗滤液量按5000m3/d考虑。2、老港固废基地的渗滤液近期出路为南汇污水处理厂和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其中南汇污水处理厂接收2000m3/d渗滤液,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接收3000m3/d渗滤液;按规划,远期出路为南汇污水处理厂。在填埋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尾水达标时(出水水质满足GB16889-2008要求),可自行排放,将不再依赖市政污水处理厂处理。3、渗滤液应急排放管走向为沿拱极东路两港大道中途提升泵站南横二路远东大道(A30公路)敷设,接入闻居路路口的白龙港污水排放系统远东大道污水支线干管预留井。在老港固废基地四期内及S32立交下设置提升泵站,渗滤液经二次提升后以压力流与重力流相结合的水力形式输送至远东大道污水支线干管预留井。管道设计管径为DN400DN500,管道全长约15.7km。4、压力流管道沿线每隔1000m左右,或在转弯处和倒虹管上游设置排气阀井。5、渗滤液应急排放管路上每隔1000m左右设置一座清洗井及阀门井,排气阀井、清洗井及阀门井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建。6、在敏感区域的透气阀内安装小型除臭装置。7、管道接口采用“热熔对接焊与电热熔套筒管件组合连接”的连接方式,防止接口脱落,提高了管道的连接强度及保险系数。8、压力流管道转弯处尽可能增大管道转弯半径,缓解水力冲击;同时,在管道转弯处设置支墩。9、穿越交叉路口的压力流管道上方加设钢筋混凝土盖板,防止车辆通过时荷载过大导致管道损坏,或因后期其它管道施工,对其误挖引起的爆管。10、穿越河道及规划浦东铁路时,均采用非开挖定向穿越方式施工。11、运行方案有两种,方案一:前5年每年10个月日输送渗滤液量3000m3/d,另2个月日输送渗滤液量5000m3/d,后5年每年2个月日输送渗滤液量5000m3/d;方案二:10年中,每年10个月日输送渗滤液量3000m3/d,另2个月日输送渗滤液量5000m3/d。1.8.2 投资估算总投资:11318.96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7882.74万元;其他工程费用:1490.92万元;预备费:749.89万元;前期工程费:876.28万元;铺底流动资金:47.71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271.42万元。2 地域概况2.1 区域概况老港固废基地位于浦东新区原南汇区老港镇东首,上海市中心东南约 70km的东海之滨。北接长江口,距浦东国际机场10km;南连杭州湾,距临港新城10km,距东海大桥 16km。老港固废基地系利用长江泥沙受淤延伸的滩涂经围堤筑坝建设而成。基地东侧为东海滩涂,目前0#大堤已围垦至四期工程外堤东面约2.0km处。基地南侧紧临围垦成陆的滩涂,规划为基本农田。基地西侧约1km为规划两港大道,该范围内目前尚有居民500多户。基地北侧相邻的南汇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1.24hm2,规划处理原南汇地区7个镇的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南汇污水处理厂规划规模20万m3/d,目前实际日处理量为12万m3/d。向北延伸地区现有若干奶牛养殖场及工业企业。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作为本市最大的垃圾处置设施,投入运行至2008年底,已填埋约3500万吨生活垃圾。经过20多年发展,基地场区内已经具备完善的道路交通、给水、排水、供电、通信等市政基础设施。基地现状分为一二三四期工程。基地内西侧用地为一二三期填埋场,一二三期填埋场由隶属于上海市城投总公司的上海老港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管理,同时负责将垃圾从码头驳运至填埋作业区、水生植物等特种垃圾和应急垃圾的处置以及约1300t/d的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置等。一二三期工程采用坑填法作业,填埋高度45m,部分单元采用堆高造坡作业方式,填埋高度达到89m,2008年平均填埋垃圾853t/d。自2009年4月起,停止垃圾填埋作业,启动封场修复工程。基地中部用地为四期在用填埋场,由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处置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管理。四期填埋场用地3.36km2,目前仅使用四期填埋场地北部约1km2 区域,南部尚有约2km2未投入使用。四期按照国家卫生填埋标准建设和运营,设计库容2360万m3,2009年平均填埋垃圾9000t/d。基地东部用地为市土地储备中心储备地,现将用来建设综合填埋场。综合填埋场用地面积约5.45km2。其中,考虑弹性规划、滚动实施的操作性,近期建设综合填埋场一期,用地面积约1.17km2。图2-1 老港固废基地土地使用规划图2.2 老港固废基地现状老港固废基地目前共有四期。前三期已使用完毕,将采用种植绿化方式将其封存,但每天仍有1000m3的渗滤液排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此渗滤液量将逐渐减少,直至停止渗出。目前老港固废基地正在使用的是四期工程。四期的日垃圾填埋量9000余吨,产出渗滤液近2700m3/d。老港四期的渗滤液处理设施(一、二期)设计规模为2300m3/d。至南汇污水处理厂一至四期的渗滤液经污水预处理设施处理后,其中2000m3/d的渗滤液送入南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其余的渗滤液通过船运方式,送至白龙港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图2-2 老港四期渗滤液排放管老港一三期现状设有调蓄池,池内设水泵,渗滤液经水泵提升后可输送至南汇污水处理厂,水泵每日运行时间约4小时,输送约8001000m3的渗滤液至南汇污水处理厂。南汇污水处理厂距离一三期调蓄池约为1km。经核算,一三期调蓄池内的水泵将渗滤液输送至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拟建的场内渗滤液提升泵房。图2-3 老港一三期渗滤液调蓄池老港四期渗滤液处理设施工程分为两期,其中一期处理设施采用UASB+SBR的处理工艺,设计规模为1500m3/d,二期处理设施采用MBR+UF(超滤)的处理工艺,设计规模为800m3/d,每日平均实际处理能力约2000m3,远期将减至1800m3/d,目前处理设施已全部投入运行。考虑到老港固废综合利用基地的垃圾填埋负荷日益加重,规划在基地东部围垦的储备用地内建设未来综合填埋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5.45km2,近期建设综合填埋场一期,用地面积约1.17km2。综合填埋场一期东邻规划的焚烧厂、南靠码头、西邻四期工程、北侧为综合填埋场远期用地。因渗滤液处理难度较大,不可预见的因素较多,结合老港渗滤液的实际处理能力,拟在老港综合填埋场北侧、四期东侧新建一个集中的渗滤液处理厂,处理新增的渗滤液水量。渗滤液处理厂的处置对象包括焚烧厂、综合填埋场等设施产生的渗滤液,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好氧生物处理+膜处理的工艺,设计规模为3200m3/d(不包括老港一四期渗滤液)。根据城投总公司下属的上海老港固废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的现有资料,老港固废基地渗滤液原液浓度指标如下:(见表2-1) 表2-1 渗滤液原液浓度指标 单位:mg/L(pH值除外)项目pHCODBOD5NH3-N固体悬浮物指标6-935,00012,0002,1002,000目前老港渗滤液经过污水处理设施预处理后的出水水质重金属浓度按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标准控制,其它指标COD1000mg/L,其余污染物达到纳管相关要求。2.3 拱极东路(0#大堤两港大道)现状规划拱极东路(0#大堤两港大道)为拱极东路的延伸段,现状仅实施南侧的半幅路面。规划拱极东路沿线分布鱼塘、老港固废基地西侧防护林带(约270m宽)、农田及工厂。规划拱极东路沿线共有两根污水总管,一根为路南侧的自灶东泵站接出的1200污水总管,另一根为路北侧的自机场高速4提升泵站接出的DN1800污水总管,两路污水总管均接入位于规划拱极东路北侧的南汇污水处理厂。2.4 两港大道(拱极东路南横二路)现状两港大道(拱极东路南横二路)为两港大道的北段,沿线经祝桥镇和老港镇,规划北连浦东国际机场,南接临港新城。两港大道规划红线宽度为60m,道路沿线主要以农田为主,农村宅基地相对较少,宅基地沿着主要河道和道路两侧分布。房屋多为12层农村住宅、局部有3层住宅。两港大道(拱极东路南横二路)目前已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并计划于2011年年底开工建设。根据2010年5月两港公路(拱极路机场南进场路)工程沿线综合探测成果报告及补测内容,同时参考两港公路(大治河北堍拱极路)工程施工单位提供的实测资料,与两港大道相交的拱极路南侧有2根DN1520钢管污水管道及1根DN1200钢筋砼污水管,施工期间须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沿线其它管线除拱极路路中偏北有1根700的雨水管,规划盐朝公路路中偏北有一根300的上水管,机场围场河以南、申嘉湖高速(A15)西侧有2根300的上水管外,主要为电力电缆、电话(信息)电缆、军用电缆等各种地上、地下管线。2.5 南横二路(两港大道远东大道)现状南横二路现状无道路,基本为农田、鱼塘。南横二路现状无地上地下管线。南横二路规划作为浦东国际机场物流专用道,规划道路沿线为噪音控制区,规划两侧无建筑用地,现有民宅已基本拆除。南横二路(两港大道远东大道)道路新建工程项目建议书已批复,计划于2011年10月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 图2-4 南横二路沿线现状一 图2-5 南横二路沿线现状二2.6 远东大道(南横二路闻居路)现状远东大道作为一条南北向连接浦东新区和南汇区(现属浦东新区)的道路,不仅承载着交通运输的职责,而且还敷设有机场高速排污总管及白龙港污水排放系统远东大道污水支线干管。已建白龙港污水排放系统远东大道污水支线干管起自原浦东新区与南汇界河以北闻居路,沿远东大道向北,穿过迎宾大道及川杨河,最终至龙东大道,污水总管管径为13501800,沿途设置3座污水中途提升泵站。 图2-6 已建机场高速排污总管的透气井 图2-7 已建白龙港污水支线总管闻居路预留井远东大道东侧绿化带内除有一根13501800的污水管道外,另有2根600的上水管。2.7 自然条件2.7.1 自然环境老港固废基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入海口东南前缘,其地貌属于上海地区四大地貌单元中的潮坪地带,无任何人工构筑物,现周边生长有茂密的芦苇和秧草。2.7.2 气候南汇区位于中纬度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湿暖多雨;秋季先湿后干;夏季东南风为主,炎热湿润;秋季西北风为主,寒冷干燥。多年平均气温15.6。南汇区雨量充沛,年降雨量为1056mm,最大年降雨量2024.6mm,其中69的降雨在49月发生。正常年份,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的梅雨季节,平均降雨量为200mm,个别年份可达500多mm。南汇区的春夏两季和初秋多偏东风和东南风,晚秋和冬季多偏北风和西北风。2.8 工程沿线河道概况本研究范围内地势平坦,河道交错,沿线现状及规划河道共有23条,管涵11条。拱极东路(综合填埋场两港大道)沿线穿越的规划河道自东向西有九四塘、九七塘、清运河、随塘河,共4条。两港大道(拱极东路南横二路)沿线穿越的规划河道自南向北有水晶官塘、联合支河、三灶路港、义泓村3号河、大路港、长沟、机口河、四团泓港、大沙路港、路庄村河、马家路港、孙金海,共12条,另外,沿线穿越的管涵有11条。南横二路(两港大道远东大道)沿线穿越的规划河道自东向西有白龙港、中心河、泐马河、联系河,共4条。远东大道(南横二路浦东新区界河)沿线穿越的现状及规划河道自南向北有张家路港、六灶港、南界河,共3条。2.9 工程地质与水文概况2.9.1 场地土层分布和工程性质根据对收集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分析,结合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中附录和附图成果,该拟建场地为场地地貌类型为河口、砂嘴、砂岛相,拟建场地在25.0m深度范围内,主要由饱和的粘性土、粉性土组成,属第四纪松散沉积物,按其土性不同和物理力学性质上的差异可分5个主要层次及分属不同层次的亚层。拟建场地土层的土层特性和物理力学参数分别见表2-2和表2-3。2.9.2 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根据地形图及现场踏勘,拟建道路全线跨越多处河流、浜塘。河道主要为灌溉和排水用途,河流的水位呈季节性变化。跟据上海地区区域资料,拟建场地地下水主要有浅部粉性土层中的潜水、深部粉性土、砂土层中的承压水。浅层潜水主要补给来源均为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随着季节、气候、降水量、潮汐等影响而变化。浅部土层中的潜水位动态变化主要受控于大气降水、地面蒸发及地表水的补给与调节的影响,埋深一般离地表面0.31.5m,年平均地下水位离地表面0.50.7m,设计高水位0.5m、低水位1.5m。由于沿线河浜分布较多,沿线潜水受河流的影响较大。由于承压水埋深较大,据上海地区工程经验其水位埋深在311m,拟建基坑最大开挖深度8.5m,承压水经估算对拟建工程基坑没有影响。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可初步判定拟建场地地表水、地下水及地基土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当混凝土处于干湿交替时,地下水和地基土对混凝土中的钢筋有弱腐蚀性,当混凝土长期浸水时,地下水和地基土对混凝土中的钢筋有有微腐蚀性;地下水和地基土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2.9.3 场区地震效应及地基土液化分析根据上海市地震资料,上海市地域范围内,500多年来,除了明天启四年(1624年)震中为南市区的4级地震,给上海造成一定震害的主要都是邻近地域地震的波及;已有资料表明对上海造成地震烈度影响都没有超过6度。按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03)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有关规定,拟建场地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覆盖层厚度80m,等效剪切波速140m/s,地基土属软弱土,属类较弱场地,属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