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老教师事迹材料五篇_第1页
优秀老教师事迹材料五篇_第2页
优秀老教师事迹材料五篇_第3页
优秀老教师事迹材料五篇_第4页
优秀老教师事迹材料五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秀老教师事迹材料五篇优秀老教师事迹材料五篇篇一她是*理工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她是“身先士卒,敢为学生先”的坚毅女性,与她交流可以轻而易举地被她身上散发出来的磁场所感染。岁月增添了她的皱纹与白发,却丰富了她的阅历,时间镌刻了她的丰硕成绩,也见证了她的乐观积极。她,就是*老师。刚见面,就感受到*的亲切、和蔼。她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主动与我们攀谈起来。起初她看出了我们心中的紧张,就小声告诉我们“放轻松”。在她爽朗的笑声中我们聊起了她的求学经历。1965年,*考入*工业学院(现更名为*理工大学)火攻专业。在那个年代,这是个略带危险性的学科,但她不怕。从入学那一天起,她就树立起了“不怕火,不怕死”的信念,尤其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她严格要求自己,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同时,她积极参加班级、系里的活动,培养自己的应变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也许是坚持不懈的血液太过滚烫,1969年毕业时,她选择了留校,成为学校党委宣传部的一名干事。15年里,*兢兢业业,在做好份内工作之外,学习状态未曾减退。她说,在宣传部的工作经历让她受益匪浅。俗话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84年,因为工作业绩突出,*被提升为管理工程系党总支书记。在职期间,她认真地审视自己肩上的责任,提出了“立高标,争上进,创一流”为指导思想的系风建设目标。在她一丝不苟的严格贯彻落实下,管理工程系连续11年被评为“*市先进党组织”。1998年她又以“优秀党务工作者”登上了*日报。她享受工作,热爱工作。当回忆起我校第一块塑胶操场建成典礼时,她眼中闪现出了激动和兴奋。那时,她组织了一个名为“龙腾虎跃”的280人表演方阵。气势磅礴的奏乐和变幻的方阵图案让与会的人们眼前一亮。结尾处如烟火般浮现的横幅点亮时,欢呼声更是此起彼伏,“沈工专腾飞于21世纪”的口号响彻全场。时至今日,*每每想起还热血沸腾。殊不知在这成功的背后,是两个月来她带领着学生们每天起早贪黑的辛苦付出。她知道他们收获的并不仅仅是一次荣誉,更是整个管理工程系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也正是她最引以为豪的骄傲。当我们问及退休后与学生的联系时,*说,“人老了,留下的只有学生了。”回忆起学生们的时候,她舒心地笑了,带着欣慰和骄傲,仿佛就像昨天的事儿一般,是那样的亲近、那样的熟悉。在校友聚会上,学生们说到现今的工作生活里仍然沿用和践行着老师的那套理念时,她总是自豪地扬起嘴角。这不只是理念的传递,更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沧桑变幻,数十年如一日,学校的变化日新月异,*一直关注着母校这个她奉献了大半辈子的“家”,对于即将到来的65周年校庆,她给予了母校最诚挚的祝福。祝福学校“枝繁叶茂”,校友遍布祖国各地,让“*理工大学”享誉四方;祝福学校承载校友们满满的深情厚谊更快更稳地走向未来,迈向成功。同时,她着重强调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为人处事之道的培养。在当代的大环境里,学生们的自我提升必须不断完善,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一个朴实无华的老人,用自己的坚持不懈证明了平凡的师者是怎样炼成的,用自己的豪迈在青春的康庄大道上谱写了一曲五彩华章。篇二在*理工大学科技园老年活动中心,我们见到了钦慕已久的*老师。*,一位很有风度的学者,镜片里折射出睿智的光芒。他很热情的和我们打了招呼,之后便侃侃而谈起来。1983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五个年头,国民经济刚刚起步,*工业学院也正处于实力上升阶段,正是这个时候,*来到了*工业学院电子工程系,开始了他的从教生涯。1988年,电子工程系被分为自动控制系和计算机系,*因为出色的工作表现开始兼任计算机系副主任,1990年担任自动控制系主任。“大学是搞科学研究的地方。”*为此孜孜追求着,并用自己的行动给这句话做出了最好的诠释。在担任电路课教师时,他带领两个研究生进行“红外测温”及“红外测湿”方面的研究。此后还带领学生进行汽车安全控制器及火灾报警楼层显示等技术的研发。1996年,*带领自控系学生,经过半年的艰苦研究及不懈努力,以“高压水处理装置”的专利获得全国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退休后的*的“无沉积水垢”技术再次成功获批专利。1998年*退休了,但他与*工业学院的情愫并没有因此终结,心系学校发展的他被返聘回学校教学督导团,为学校的发展继续散发光和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此句诗恰到好处地形容出了*默默为学校耕耘15载的伟大。学生是教师心血凝成的结晶,更是教师无私奉献的体现。提起自己的学生时,*的眼中闪现出骄傲的色彩。“越是专心于学术的学生越能做出一番成就来。”令他印象深刻的学生无不具有刻苦钻研和对学问孜孜以求的精神,动手能力强的优势也使得他们在工作中显得游刃有余。采访中,*亲切地询问我们在学校的情况,得知我们加入了大学生记者团后,他高兴地说“好哇,这是个好机会,好好历练自己。”他还鼓励我们在学习之余要努力锻炼自己的管理及交际能力,为以后步入社会积累更多的“财富”。“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计划经济一下子转变为市场经济。1995年的教育改革也使得大学生不再包分配了。这都是具有重大历史影响意义的改革。”“是对学生就业的一种解放,充分凸显出学习好能力强的学生的优势,极大促进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积极鼓励并督促我们一定要认真读书,拓宽知识面,同时“两耳要闻窗外事”,要关心国家、关注国际形势,做一名与时俱进的当代大学生。“*工业学院是一个历经沧桑的学校,从一个中等专科学校脱变为如今气势恢宏的现代化综合性大学实属不易。65载薪火相传,65载春华秋实,无论是学校规模、办学思路,还是教学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我们为学校今天的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说,我们学校要进一步提升着实需要一些大师级的教授、老师,这样才能带动起整个学校的发展建设,同时还需要大力加强学术研究。切实加强学生的学习及宿舍管理,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相信*理工大学的明天更美好。国就在心中,家就在心中。*心中装着国家,盛着学校,也满载着钟爱一生的教育事业。有一种理念叫做“一生做好一件事”,*做到了。篇三和煦的阳光透过窗子,洒在他宽厚的脊背上,一张慈祥的面庞承载着无数对教师这份工作的热爱和执着。他就是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老师。老年活动室里,一张桌子、三把椅子,两个年轻人、一位年过花甲的老者。62岁的*和我们一起回忆着他记忆中的沈工,幸福的微笑一直洋溢在他的脸上,诚诚恳恳的话语中透露着一位老者对青春的眷恋和对他工作了几十年的沈工这片热土的挚爱。*,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现更名为东北大学)。提及在校时光时,他满脸洋溢着激情,眼睛里闪烁着依旧年轻的活力,仿佛那奋进学习的青葱岁月就在眼前。虽然那时生活艰苦,各方面条件都不及现在的好,但那时的学习劲头足,没有什么能阻挡自主学习的脚步。上课时,他早早的来到教室,只为了“占据有利位置”;下课了,紧紧地把老师围住,将疑惑的问题彻底“盘查”清楚,否则“绝不罢休”;课余时间总是“泡”在图书馆、自习室。心中只有一个“旧想法”好好学习,将来有一个好工作。目标明确,行动单纯,生活充实,看似简单的青春绽放了绚丽的色彩。*学习成绩优异,思想积极要求进步,毕业后他对知识、对技术的渴求更是一天也没有终止。*讲述了记忆最深的就是1973年前往丹东518拖拉机厂学习最新的离心浇注技术的经历。在学习中,他的技术水平和工作经验更加的精湛和丰富,并于1985年正式进入*工业学院(现更名为*理工大学)开始了长达30年的从教工作。他先后在机械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工作期间,他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经常与学生谈心,聊理想、谈生活,课余时间只要有空他就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学生们不仅把他当成一位引导自己正确生活的老师,更把他看成是一位朋友,一个亲人。当谈到在工作中最开心的事儿时,*兴奋地说,“当老师这么多年,我最高兴的就是工作一直与学生们打交道,一直是在为学生们服务。”朴实的话语,真切的诉说,简简单单,却又动人心弦,像一座丰碑,更似流淌在心中的那一抹清泉,纯净而浓烈。更迭了30个春夏秋冬,细数了一万多个日日夜夜,风霜染白了双鬓,岁月悄悄的在他的脸上留下了痕迹,这位待学生如子女的*用自己实际行动书写了*理工大学的又一个新篇章。当谈到这么多年的教师生涯中最自豪、最欣慰的事儿时,*斩钉截铁地说,“当然是我的学生遍布祖国各地啦!”他还生动地讲述了他与学生之间的“故事”。说到这里,隐约看到了*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那不是泪水,而是对学生们深深的爱,是对教师这份职业炽热的追求和奉献。面对现如今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日益增大,*给了在校学生几点建议,“不要过分急躁,没有人会一毕业就找到一份完全称心如意的工作。要学会沉淀自己,脚踏实地,不断积累经验。社会上,工作中,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不要总是找客观原因,要从自身角度出发,尝试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慢慢改变自己。历经时间的磨练总会打磨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将美好的青春,全部的爱都播撒在了*理工大学。在学校即将迎来65岁华诞之际,*心潮激荡,送上了他最真挚的祝福。感谢学校让他拥有了展现激情与梦想的“舞台”,并见证了他如火一般燃烧的峥嵘岁月。祝福*理工大学越办越好,在国内和国际的名声大噪,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母校和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篇四有一种坚持叫默默无闻,有一种奉献叫全力付出,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这两种精神最深刻的注解。为学校发展默默无闻艰辛付出20年,为学生成才全力付出倾尽全部的热情,他用自己的青春成就了桃李芬芳的沈理工,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对母校的祝福。他,一位退休老教师,一位不求名利的辛勤园丁,*。用心倾注 桃李天下一场华丽灿烂的盛开,需要花费多大的心血来浇灌?我们称他为蒋老师,他与我们亲切的交流,言语之间流露出的满是浓浓的自豪,因为那是他的学生赋予他的骄傲,也是他辛勤付出的结果。*,1965年从营口市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工业学院(现更名为*理工大学),学习机械设计制造专业,1970年毕业。大学期间,因为担任过班干部、学生会干部极大地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最终从206个学生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留校机会。1973年3月,*进入师训班学习。2004年退休后又被学校返聘教授机械制图课程,从教20余年。如今的*早已是桃李天下,提及他的学生,*一脸自豪地告诉我们:“有的在长春、有的在*,有社会干部、也有学校领导。”为人师者,最大的快乐也许并不是自己有多高的地位,从*的笑容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成才才是他对自己定义的最大的成功。*是同事眼中的模范,是学生眼中的好老师。那时,*每天都会给学生作辅导,陪学生一起晚自习,为每位同学批改作业,有时辅导至深夜才回家。他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他还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状况,以便于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正是因为这样的无私奉献、尽职尽责,才换来了他用心血浇灌的桃李满天下的成功。打好基础 脚踏实地打开记忆的闸门,*满面笑容。回忆1966年文革时期,他去过重庆某军工厂干过一个月;也经历了邓小平三起三落,练就了一身吃苦耐劳的精神。坚定从容而和蔼可亲的长者和我们一起畅谈曾经的风浪和经历过的往事。特殊的历史时期造就了“全能”的*,大学毕业的时候“我车工、铣工、钳工.啥都会,我们那代人是非常受企业欢迎的”*自豪地说。谈及当代的大学生,*希望我们不仅仅要重视理论学习,更要多去实践,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是如此。“基础打好了,什么问题都迎刃而解”。*劝诫90后的同学们虽然日子富裕了,但还是要学会节约,养成谦虚的好习惯,不要任性。他希望我们当代的大学生“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不要好高骛远”。同时,*殷切地希望学校能够严抓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老师们能以教学为己任,爱生如子。当代的大学生很多进入大学之后就不再重视学习,他希望通过学校、老师、同学们共同的努力,让沈理工的学子真正学有所成,学有所用。退休后的*依旧关注着青年一代的未来,他就像是渡公,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却依旧为同学们的未来守望着。记得一句话如是说,“无论黄昏把树的影子拉得多长,他总是和根连在一起。”这是在诉说无论今后沈理工学子的人生各自如转蓬般飞向何方,*理工大学永远是他们起飞的地方。他希望祖国各地的学子们,以己之所学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全部的力量,也希望大家常回母校看看,看母校的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用心血浇灌了桃李芬芳园,这位辛勤的园丁20余载躬耕垄亩,为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期盼、守望和祝福,用生命诠释了一位老教师无私的奉献精神。篇五*,1956至1959年就读于*工业学院(现更名为*理工大学)数学专业,后留校任教。无论是在教学第一线还是从事管理工作,他都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脚印,用年华和奉献书写了最美师魂。追忆往事虽然*已退休多年,但谈及母校,便触动了他内心最柔软的部分。那段璀璨的记忆如皓月历历在目。年少时,因为家中经济拮据,爱好数学的*选择了收费低的军工院校*工业学院。在进入大学后,凭借着对数学专业的热爱,他不断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成绩名列前茅,多门课程达到了满分。这样的成绩并没有让他松懈,反而成为他更加努力奋斗的动力,他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参考书,运用与其他同学不同的学习方法,两年读完了三年的课程。由于*成绩十分突出,获得了留校任教的资格,并被保送到辽宁大学进修四年。他十分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努力突破成绩,正是这样坚韧的不懈努力为日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毕业后,*拿起了粉笔站在了神圣的三尺讲台上,从事数学基础课教学。课余时间他还坚持做数学方面的科研工作,并在研究产品可靠性方面颇有建树。因为*的出色表现和踏实的工作作风,他又进入到了学院的管理层,从组长到系主任,再到成人教育学院的院长,每一处都洒下了他辛勤的汗水。如此努力上进的他,浓缩了沈工老一辈工作者的精神风貌,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成功经验*从事教育事业几十年,为祖国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当我们与他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